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乡 > 编 后 记

编 后 记

一是“爱与梦”。了解鲁迅,就要知道鲁迅是有大爱的人,是在不断做梦的人。在这些文字中,读出诗的韵味。一个立体的人,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浪漫主义的梦幻,现实主义的精神。艺术感觉好,语言有味道。

文章主要有四类:

二是“人与事”。不论是写别人,还是写自己,都那么通达,那么透彻,那么传神。画龙点睛,精气神十足。文字触及到人的灵魂,悲天悯人的感觉。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浅出。什么叫炉火纯青,什么叫冰清玉洁,读一读这些美文,如果有慧心的话,也就不难明白了。

开始在纸上默写下印象最深的篇目,记忆中储存了三十多篇,然后,又补充了十篇,最终,确定为三十八篇,大约十余万字。文字过长的,像《阿Q正传》就不选了。

三是“观与思”。思想者的果实,诗化的随笔,激情的演讲,智慧的论文。坚韧,瓷实,拿得起,放得下,举重若轻。在快处慢写,在慢处快写:快而沉,淋漓尽致,风流倜傥的文笔,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轻松活泼,朗朗上口。文字是鲜活的。

你可以爱,我可以爱,他可以爱。这个世界只有充满爱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能感受到人间的幸福。

又四是“序与跋”。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序也罢,跋也罢,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功力。你是谁,你读过多少书,下过多少苦功,有多少悟性,只要写过这样的文字,很难藏拙,也不难分出优劣。看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天籁之声,神采飞扬。

爱是他创作的根,爱是艺术的基石,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书中之书,精华中的精华,经典中的经典。

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选出这三十八篇文章,让自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几次从夜里醒来,一个人走到书房里,打开一盏灯,想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还有什么需要修订的。

原有的思维,是不是已经定势了。横眉冷对,荷戟独仿徨;以笔为枪,战士的形象。“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远不是那么简单。鲁迅的爱心,鲁迅的情趣,鲁迅的丰富多彩,常常被遮蔽,被忽略了。

自知才疏学浅,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有闪失,有片面之处,这是自己的局限。在聪明的读者面前,还需要解释什么?

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一个有情有义的鲁迅,一个可爱可敬的鲁迅。

现在的中学生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多读美文,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前些天,出版社的朋友来电话,约我为中学生编一个鲁迅读本。放下电话,还处在一种兴奋状态,怎么选?如何编?

每一篇文章都像一面镜子,可以用来照一照自己;每一部经典的书都像一把尺子,可以用来量一量自己。自知之明,知人之智,除了从实践中得出,也由此而来。

大概是动力不足,没有充分的缘由,只是想想而已,慢慢也就淡忘了。

相信这本书能成为你们的枕边书,并给你们带来启迪,送去爱、勇气和信心。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愿望,想编一部鲁迅的书,前提是有别于以往的那些选本。它既是好看的,又是耐读的。重心在自己喜欢的美文,影响过自己的美文。

因为那是鲁迅的书,因为我们只有一个鲁迅。

郝永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