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总编点点头说,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等国家层面的政策东风,你的投资可以计入报社借贷,一旦政策允许,立即可以实现硬收购。
袁非说,好的,既然大家都有需求,软收购的事就好办了。你们一定要跟总工会那边通个气,我投资以后,整个报社经营权归我,所有权以后再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的报刊杂志大爆发的时期,只要你有几个钱,就可以挂靠政府部门或者科究院校弄一个内部刊号,然后再想办法转成全国统一刊号,那样就有一份像样的报纸了。金江财经报也是这样的模式,皂、李两位总编,还有一位朋友投资,三个人就搞起了这份报纸,他们一直想私有化,但国家政策不允许。
皂总编说,总工会那边也会倾向于贵公司有股权投资,那样可以填平资不抵债这个窟窿。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倒是有一个文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在经营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就是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但肯定是不能控股的。
袁非说,我们调查过,去年报社亏损70多万,今年估计也就是90万吧,我准备一百万资金,应该管用了。好吧,今天就暂且谈到这里,你们请示了主管单位再说。
上面这些是袁非晚上请李副总吃饭,获得的信息。老李还说,由于报社属于挂靠性质,在大势不妙的时候,经营者可能转移资产,留一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给主管部门,再最后自然就是停刊了事。所以,非时政类报纸杂志的改制势在必行。
袁非又问百分之三十的股权,大概要多少钱?老皂说,这个就必须跟社长商量了。
袁非问他们是不是也转移了资产?老李说,我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怎么会干转移资产整垮报社的事呢。这份报纸是三个人一手一脚弄起来的,现在病入膏肓,真是看着心疼,袁董能够来拯救报社,我们是一点私心也没有。实话告诉你吧,我们的底线就是只要金江财经报这块牌子不倒,袁董怎么做都可以接受。
袁非问大概需要多少资金?老李说,每年二百万吧,股权投资除外。
袁非说,真能改制,肯定也会给出一定股份,白给你们。
皂总编摇摇头说,确实不行,白纸黑字被捅到新闻出版总署,报纸会被停刊的。不过,我可以跟你保证,小郑接任总编一事没有半点问题。
“二十多年前就一起共事过几年,跟小郑也是认识十多年,这个就是缘分,我以后就跟你干吧。”老李诚恳地说。
袁非说,钱到位以后,报社实质上就是金桃地产在经营了,也就是这位郑秋影同志将出任金江财经报总编辑,这一点能不能形成文字?
虽然有一些是酒话,但袁非也知道穷途末路的人,酒后吐真言,他也非常需要一位副总编辑呆在报社协助郑秋影。袁非说,过去你就是我老师,今后你依然是我老师,小郑只干过记者,报社管理方面还得你多拿主意。
袁非说,还是太少,我们起码要百分之三十的股权。老皂看了副总编一眼说,可以试试。
老李说,没有问题,我一定竭尽全力,配合小郑把报社采编工作搞好。
袁非摇摇头说,百分之十太少,台面上完全没得话语权。皂总编说,可以试着申请,看能不能增加到百分之二十。
这周周末,袁非又跟他们谈过一次,基本上敲定了软收购细节。主管部门同意拿出20%的股权搞试点,价格是180万元。这里之所以说是试点,市局能不能批得下来还很难说。
袁非问可以让出多少股份?皂总编说,依据其他报社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成功案例,那是百分之十。
袁非对这20%的股权也同意了,毕竟以后可能硬收购报社,现在纠结这点股权没得意思,况且,现在一次性投入太多也不是理智的选择。
皂总编说,总工会是担保方,银行是不会冻结报社账户的。
8月21日,星期一。为期四周的股票大赛预赛在本周结束,现在第一名破三丰收益率达到89%;第二名有股无踪总收益73%,依然紧追不舍。第三名换成了北京小妮子,收益率57%,大跌那天,她买的雄安新区股票京汉股份,当天就赚了8%。战股擂刚好跟她换了个位置,现在是第八名,收益率37%,他那天正好被资源股给打了个跌停。袁非的收益比较稳定,现在是24%,也就是他赚了2000万元,也就是他账户里的资金已经过亿。
袁非看看没有一点反应的皂总编,接着问道:这里有个问题,报社实质上已经资不抵债,我投资的钱有没有可能被银行冻结?
袁非在零号作战室看着股票开盘,觉得没有看头就叫应雪来金桃地产接自己去金江财经报社,郑秋影刚才已经拿着金桃地产的支票去接管工作了。
袁非说,今年1月1日,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早报《京华时报》停刊了。2015年全国报纸总印数430亿份,较14年减少33.8亿份,去年的数据降幅一定更大。那为何我想软收购没有前途的纸媒呢,其实,主要是看中了你们的采编人员跟全国统一刊号。
应雪的宝马车今天提货,她一早去了4S店,一路上开着新车觉得非常惬意,接到袁非的电话更是愉快了几分。也正好是有这辆宝马,让袁非在迎接他的报社员工面前,看起算一个正常的大老板。
这位昔日的主任,倒是完全记不得他了,袁非也没有想攀关系,权当初次见面吧。
李副总编知道金桃地产今天要来接管报社,他通知全体员工一早就到了办公室,但迎接到的只是郑秋影一个人。小郑跟皂总编办完交接手续,才接到袁非要来报社的电话。
金江财经报挂靠的是市总工会,因为是私下商谈,没有通知报社社长。报社总编辑姓皂,少有的姓。副总编姓李,这个人袁非认识,他二十多前跑广告的时候,此人做过经宣部主任,算袁非半个老师。
老李带着大伙到停车库外的大坝子迎接袁非,还拉起了条幅:欢迎金桃地产董事长袁非莅临金江财经报社。
二天以后,袁非去了金江财经报。郑秋影给了他地址,他看着地址想起了16年前去过一次,正是在那里再次碰见了陈红梅。想到陈红梅,他心里不由得一紧,立即觉得心尖有了痛感。
李副总编脑袋里有了一篇报道,民营资本金桃地产进驻金江财经报,报道的中间就是欢迎袁董事长的照片。这张照片可以召集旧部回来,也会对市局审批金桃地产的股权投资有所帮助。
袁非考虑了一下说,你再去找一下这位副总编,看能不能软收购,就是出钱买一部分股权,整个报社经营由金桃地产接手。
老李请袁董事长讲话。袁非说还是去报社吧,外面太阳大。他叫应雪把车停进库里去,随大家去了报社。
郑秋影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借用啊。袁非看着她:你是说软收购?郑秋影说,可以这么理解。
老李陪袁非进了电梯,郑秋影跟了进来,其他员工站着却不动了。袁非笑着招呼大家尽量挤进来,待会有重要的话不要听脱了。
袁非说,可以利用它搞采编活动,也可以偷偷上点广告什么的。那时候便宜,好像是五千元吧,就是借用它的刊号而已。
老李听他这么说,估计会有一个惊喜,他看看小郑,郑秋影摇摇头,表示什么都不知道。
郑秋影有些奇怪地说,那时候拥有内刊号的杂志能够做什么?
金江财经报过去有一个会议室,前年为了节省开支,退掉了一半的办公场地。现在,大家就挤在采编区,听袁非讲话。
郑秋影说,文化产业这块,国家在体制上没有完全放开,特别是新闻出版行业。袁非拍拍额头说,应该是有这回事,我二十多年前也想收购一家内部刊号的杂志,当时就是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才放弃的。
袁非大声说,今年大家的工资,将会给你们补足。李副总编不相信自己听到的,他转头问小郑,郑秋影说,我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报社几年没有完整地发过工资了,今年更是只有领一半的工资勉强度日。
袁非一下站起身来说,不能收购,什么意思?
报社没有小孙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滋滋地沉默着。袁非知道大家沉默什么,他补充说,我刚才讲的补足,就是前几个月的工资也会补发给各位。
袁非说,你没有跟那位副总编透露一下,我们有收购的意图。郑秋影迟疑一下讲到,副总编说依据现行体制,民营资本还不能收购报社,只能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
“万岁”、“总算是熬出头了”。大家七嘴八舌,语句里充满了激情。袁非待大家平静一些才说,这是对你们坚守报社的奖励,不过,工资完整了,以后的工作也会增加不少。
袁非说,听你的鼓动,看来要加紧收购金江财经报了。郑秋影说,我刚才已经跟他们副总编接触过,报社一直都在找合作单位,因为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就发出过公告,资不抵债的报刊一律不予通过年度核验。金江财经报只是在利用擦边球,明年就没那么侥幸了。
有人说,我们不怕累,就怕报纸停刊。袁非说,好,现在我公布一项任命:郑秋影任报社总编辑,皂虎跟李军老师任副总编辑。希望大家精诚团结,把报社采编质量搞上去,还有JT浏览器这边的采编工作,也要大家努力配合。
袁非说,现在投资肯定是晚了,但如果另辟蹊径,还是有得一搏。郑秋影说,你现在搞的这个股票大赛,投入少见效快,百分之百的另辟蹊径战法,一定能够成功。
解散以后,郑秋影问袁非,为什么要补足以前的工资?袁非说,我看着大家殷切希望的眼神,忽然决定要给他们红包。郑秋影说,那是100多万呢。袁非说,我说出去也后悔了,高中数学不及格,没得法。本来每人发1万红包,大家也就兴高采烈了。
郑秋影说,互联网资讯平台,做好了肯定赚钱,袁董资金雄厚,拥有大智慧,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郑秋影说,你是有钱人,花钱买个喝彩也不错。袁非说,我花这些钱,对你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补足工资的事传出去,那些出走的员工会有回归的冲动,对彰显报社经营状况也有益处。
袁非说,我投资JT浏览器还可以赚钱,当时真没想过,只是想熬几年算几年,多为广大股民提供一个真实的信息平台而已。
郑秋影“嗯”了一声说,你不怕别人说土豪呀。袁非说,我本来就是土豪,不怕闲言碎语。
传统媒体不断收缩,如何熬过寒冬是当务之急,救亡图存的努力也尝试不少,但除了央媒这些资源特殊者,真正成功者极少。与之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公众号估值破百万、破千万、几千万,2017年估值过亿的公众号都有可能出现。JT浏览器比那些自媒体公众号强吧,明年弄不好估值就可能破亿了,袁董往这方面发展非常明智。
第二天,金桃地产入驻金江财经报在多家报社都有报道,其中,特别提到了拿出100多万元补足员工工资的事。金江财经报自己的报道还刻意提到金桃地产财大气粗,对报社的投资可能有求必应。
第二天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郑秋影跑来零号作战室,跟袁非汇报了解到的情况。她说,金江财经报现在已经资不抵债,负债高达1100万元,在破产的边缘苦苦支撑。我查了一下2016年各种媒介广告,电视下降了3.7%,报纸下降了38%,电台却是上升了2个百分点,上升最大是影视视频,达到44.8%;互联网上升了18.5%。网上那些自媒体大号的“新刊例”,即刊登广告价格,更是一条广告文动辄卖出几十万的高价。
以后几天,确实有些出走的精英开始联系报社,或者直接回来探亲,大有回家的意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江晚报新闻版记者李响也要跳槽来报社,这让李副总编非常意外,觉得自己不比牛逼的晚报差了。
8月14日,星期一。上午,金桃地产董事会在小会议室召开,在侯峰跟小覃的支持下,很快通过了投资金江财经报的议案。获得了董事会授权,袁非通知郑秋影立即从侧面了解一下该报社的经营情况。
金桃地产入驻以后,报社焕然一新,当月零售量上了5个百分点,广告收入也明显增加。特别是员工的个体面貌,完全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