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歌德谈话录 > 1827年1月4日,星期四

1827年1月4日,星期四

“他描绘得精彩吧?”歌德说,“他处理起题材来是不是十分地豪放?”他回到我身旁。“你只瞧瞧这一段,多么美啊!”他吟诵闪电从下方穿透云层,照射到主人公身上的那段。“实在是美!因为场景是真实的,在山区可以目击到的;当山脚下风暴大作,闪电由下而上扯动,人看见的常常就是这个样子。”

歌德把诗集放在我面前,自己站到了壁炉旁边。我开始念诗。

“我赞赏法国人,”我接着说,“赞赏他们的诗歌从来不离开现实的坚实大地。他们的诗即使译成了散文,也不会丧失其诗的本质。”

“雨果实在是个天才,他曾受过德国文学的影响。遗憾的是他青年时代的诗风让古典派的学究气给败坏了;可现在他已和《地球》站在一起,因而有了收获。我想拿他与曼佐尼相提并论。他富有客观精神,在我看来,他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拉马丁和德拉维尼等先生。我对他的观察要是不错,那就算是看清楚了他和一些与其类似的青年天才源自何处。他们都承袭了夏多布里昂,承袭了这位无疑极其重要的兼为诗人与演说家的天才。可你想认识维克多·雨果的诗风,那只需读读他写拿破仑的《两座岛屿》就行了。”

“这是因为法国诗人富有学识,”歌德道,“德国的傻瓜们却想法相反,认为努力获取知识就会失去他们的天才,殊不知任何天才都得从知识中吸收营养,只有这样他们的才能才可得到施展。不过随他们去吧,这些人无可救药;要真是天才肯定会走上正路。眼下在那里闹腾的年轻诗人多数根本不是真正的天才;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仅仅证明了他们无能;这些无能之辈热衷写作,是受了高度繁荣的德国文学刺激。

歌德很赞赏雨果的诗。他说:

“法国人的诗歌创作已经摆脱陈腐之气,转向较为自由的风格,这毫不奇怪,”歌德继续说,“还在大革命前,狄德罗及其同道就试图开辟这样一条道路。随后的革命和拿破仑当政时期,对文学事业固然不利。还有战争年代,如果说也一样不容易产生真正的文学兴趣,也暂时令缪斯们心存芥蒂,那么,在这一时期却培养了一批具有自由精神的人士,一到和平年代,他们便觉醒过来,脱颖而出,成为了不起的天才。”

(谈雨果和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