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野葫芦引(东藏记) >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三节

雪妍强打精神耐心地收拾张罗,见锅里还有点面糊,让李宇明吃了。宇明觉得这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香阁吃了,有点精神,呜呜地哭起来。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北平不出来,在老家也没有受这样的罪。

上路时雇到一头小毛驴,雪妍让香阁骑。走了一阵,宇明建议轮换。雪妍还不肯骑。

一路上,雪妍对一切都很镇定,对有些盘问不动声色地回答,对简单恶劣的食住都无怨言。尤其是中途在一个小镇上,香阁病倒,在炕上躺了两天,不思饮食。雪妍像一个真正的护士一样照顾她,高价买了一点白面为她做一碗面糊,撒一点盐、香油和葱花,稍区别于糨糊,劝她无论如何吃下去。

香阁跳下来,硬扶雪妍上驴,轻轻说了一句:“卫太太,你是好人。”

雪妍把这几个字印在心上,销毁了那纸条。她和吕香阁随李宇明顺利地经过安次县,又坐大车骑毛驴,到达一个偏僻的、三不管的小村。

望着雪妍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宇明在心里说:“你是圣母。”

于是,就有了“雪雪,你来!”的字条。过了好几个月,才到雪妍手上。

走了两天,香阁完全好了。仍然对李宇明很殷勤,对雪妍也很照顾。她本是机灵人,想做什么,自然能做好。但她不时流露出惊讶和失望,她提出“人往高处走”的说法来讨论,不懂凌小姐——卫太太怎么能吃这样的苦。

“我去!”李宇明慷慨地说。

雪妍当然是凡人,环境对她是巨大的考验。她最不能忍受的是小店里小虫的骚扰,还有就是无处下脚、甚至遮拦很少的厕所。眼泪有时禁不住夺眶而出,她只能赶快拭去,不然会生冻疮。她并非不觉得苦,而是她的心能战胜这些苦。她是奔着她的那一半、奔着团圆去的,也是奔着收拾破碎山河的理想去的。她不是凌京尧的女儿,她是卫葑的妻子。这使她对农村粗糙的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同情。

卫葑说:“太老伯令人敬佩。凌某不离开北平,这是必然的下场。只是雪妍,雪妍怎么过!一定得接她出来!”

雪妍无法向香阁解释这些,有时说一些抗日的道理,似乎都是教条。香阁只撇撇嘴,笑一笑,笑容仍旧璀然璨然。渐渐地,李宇明有些怀疑香阁去解放区是否合适。她在机灵活泼之下,似乎有一种已经凝固的东西,不像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新郎和伴郎见了面,两人感慨地对望了片刻,宇明第一句话便说:“我到香粟斜街去过几次了。”接着说了吕老人的死,凌京尧出任伪职的情况。

李宇明一直送她们到目的地——一个山坳里的小村。这里是转运站。宇明临别时向雪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说香阁如不能去延安,想办法去后方也好。那天正下大雪,天上地下一片白,雪妍送他到街口,有些担心这样的天气上路太难了。宇明不能等,他已经耽误许多时间,为了卫葑和雪妍,也为了多增加一份力量。现在他必须走,还有任务。只是下一段和雪妍同走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到,她要自己应付周围的一切。不过雪妍让人放心,她这样聪明,这样勇敢,而且——这样善良。

李宇明常跑平津一带,任务是运输各种药物和生活必需品。

雪妍穿着路上买来的紫红色棉布小袄,站在雪地上,望着他。

卫葑当时并未把这话当最高指示,仍在踌躇。有一天,李宇明忽然出现在他的窑洞,才最后决定接雪妍来。

“多谢你,李宇明。路上要多加小心,我也替卫葑说这句话。”她微笑,伸出手来告别。

对面的人说:“我倒是想找他谈谈,不谈别的,就谈《红楼梦》。”说着哈哈一笑,走过卫葑身边,说:“把爱人接来嘛,何必当牛郎织女!”

李宇明握住这温柔的小手,忽然俯身,在手背上吻了一下。

卫葑很感意外,说明仑大学的人自然都知道孟先生。

雪妍有些吃惊,并不见怪。她知道他们是多么苦,多么需要温情。说:“我知道的,你是我们的真正的朋友。”

卫葑一一说了。不想那人一听明仑大学,倒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紧接着问:“我问你一个人,不知可认识——孟樾,孟弗之,可认识?”

“你不知道。”李宇明在心里说。他微笑着向后退了一步,转身从山坳里走出去,留下一串脚印,很快被不断飘下来的雪覆盖了。

“那么,介绍你自己吧。从哪个城市来?”

凌、吕二人在一户农家安身,等候卫葑的下一步安排。这户农家姓王,有一对老夫妇。儿子冬天出去跑小买卖,一个极矮的似乎没有发育好的媳妇,带着孙子拴柱,每天在炕上纳鞋底,针脚匀净细密。雪妍很羡慕,说做一手好针线是一种美德。

“不需要,当然认识您。”

香阁说:“那比识文断字容易多了。我有好些年不纳鞋底了,等到了地方,”她说着迟疑了一下,因不知道这地方在哪里,“我给您和卫先生各做一双鞋。”

那人见卫葑走上来,问:“学生子,做什么工作?”卫葑答了。那人又问:“需要介绍我自己吗?”

雪妍说:“怕还要拜你为师呢。”

一个傍晚,卫葑从抗大回来,路上迎面走来一个人。因在坡上,显得格外高大。他头发全向后梳,前额很宽,平静中显得十分威严。

媳妇做饭,雪妍常去帮忙或帮着照看孩子。

当时各地来参加革命的青年不少,年轻人朝夕相处,难免有感情纠葛。有的发展顺利,成为夫妻。有的不能成,又不能散,十分苦恼。有好几个女青年看上卫葑,常来他的窑洞。卫葑很烦,用毛笔写了一张卫葑、凌雪妍结婚启事,那是一九三七年七月北平各报刊登过的,还用木板做了一个框,装起来挂在墙上。但是纸上的雪妍威力不大,还引人问个没完。卫葑原以为雪妍受不了革命的艰苦生活,这时又因生活较安定,便想无论怎样,两人还是在一起好。

香阁反对,说:“咱们是给了钱的。问她见过这么多钱吗!”

他很快熟悉了工作,提出一些新办法,电台得以长期正常运转,向全国各地发出延安的声音。卫葑想起抗战初起时,他收听共产党的文告,传送各家,心情何等紧张,何等兴奋!现在居然在为正常转播消息工作,却不觉得怎样激动。他还特别谨慎小心,绝不过问自己工作范围以外的事,并仍在抗大教几节课,让自己与各方面都有些距离。

媳妇听见了,斜眼看了她一眼,没有接茬儿。

当天搬家,搬到山坡高处,这有些象征的意思,他升级了。安顿好行李,便去见台长。正好电台坏了,几个人正在检修,说是已修了两天了。见他来,都很高兴。卫葑马上参加战斗,约用一个小时,便都修好。

雪妍没有带一本书,虽有纸笔,也不敢写什么,帮忙做事,心里倒觉舒畅些。她还用粗线给孩子织背心,因心灵手不巧,凑合织起。孩子穿上,王家三个大人都很高兴。

又过了几天,另一位负责同志找卫葑谈话。说无线电台需要技术人员,要调他去,他是学物理的,可以用上自己的知识。卫葑忙声明他研究的是光学,并不懂无线电。负责同志似信非信地看了他一眼,说堂堂的大学研究院毕业,不会弄个无线电,岂不笑话,试试吧。卫葑想想确也不难,便答应了。

香阁不肯做事,每天出去串门,也可以说是在农村做调查研究。

老沈道:“我找你。”说了几句时局,便走开了。

一天,媳妇对雪妍低声说:“和你一起来的姑娘说你是地主家小姐,她是使唤丫头,这话可不好啊。”那时地主还未被批斗,但已经渐不时兴。

卫葑说:“如果能安排出时间,我想和你谈谈。”

雪妍忙道:“我家不是地主,是教书的。再说我一人出来,和家里已然没有关系。”

老沈微笑道:“我们见过几次的,我怕你不记得了。”遂说了现在的名字,那是最近公布的管理机关事务的负责同志的名字。他们握手,老沈说:“我知道你是可靠的同志。”他似乎对卫葑各方面都很了解,并没有问生活习惯不习惯等一般的话。

媳妇点头说:“知道,知道。你是万里寻夫,家里不让出来,经过三击掌的,王宝钏似的。”

老沈在北平时以中国大学学籍掩护工作,看上去已有三十多岁。卫葑曾和他有数次联系,最后听他安排完成了联络任务,逃出北平。

后来雪妍婉转地要香阁少串门,少说话。香阁收敛了几天,之后却更变本加厉地走动。不只自己出去,还有些人上门来找。王家人很觉讨厌,和雪妍说,最好和村长商量,换一家住才好。雪妍求情再三,才勉强获准住下去。

一天,他上完课,在树下一块大石头上给一个学员讲代数题,有人朝他走来,拍拍他的肩,说:“是卫葑同志吗?”卫葑站起来,见是在北平领导他的老沈,不觉大喜。

转眼年尽岁除。一天,雪妍在炕上呆坐,忽听门外有男子的声音,以为又是找香阁的人。却听王家媳妇跑到院中,那人也进门了。媳妇催着拴柱叫爸爸,原来是王家的儿子回来了。

此后,卫葑不大和原来圈子的人来往了。倒是有时和学员们一起到田间劳动,说说笑笑,颇为融洽。

雪妍撩起权作窗帘的花布片,见王家儿子背着一个箩筐,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递给拴柱。孩子拿着,歪着头迟疑了一下,张手要抱。那人抱起儿子,口中叫着爹娘,在丁冬的鼓声中,和媳妇进屋。雪妍看得泪流满面,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又过了几天,老丁来找卫葑说要离开延安。虽没有明说,言下之意是劝卫葑也作考虑。后来“俱乐部”又走了几个人。卫葑好几夜未能入睡,坐起来思索,眼看着窑洞外的月光愈来愈浓,又愈来愈淡。他也认为不尊重知识是不对的,但这一点迟早要改变。难得的是这里有一致的理想,除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近目标,还有建设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的远目标。他的物理学做不到这些,他还要再看看。

不久香阁回来,知道了便往北屋去看,立刻就听见她有说有笑的。一会儿回屋来,说王家高兴得不知怎样好了,打了二两酒,我还喝了半盅呢。又说王家儿子长得不错,比他媳妇强多了。雪妍笑道,你倒是看得清楚。

不想过了几天,老丁所在单位开批判会,吸收“教授俱乐部”的人参加。会的内容是帮助老丁,教育老丁不要因为有点知识就趾高气扬,只有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才是革命的路,抗日的路。批了一阵,有人提出“教授俱乐部”的问题,说这样的小圈子对革命事业只能起腐蚀作用。“俱乐部成员”都听得一身冷汗。主席让卫葑发言,卫葑敷衍了几句。

王家儿子名唤王一,起这样的名字无非是为了省事而不是为了深奥。自从他回来,这院子变了许多。歪倒的墙修起来了,母鸡咯咯地很有精神。香阁也不大出门了,常帮着王一夫妇做这做那。雪妍整日枯坐,度日如年,只盼着有人来接。

话不投机,说了几句,也就散了。

春天不知不觉来到山谷。村边的小河化出一个个圆洞,坡上垂下的冰凌一点一点滴着水。雪妍暗自筹划,再过些时如果还不见人来接,便要离开这里去西安,再设法联系。

老丁笑说:“你可知道列宁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

她和香阁商量,香阁一笑说:“怎么这么巧!我正盘算走呢。不过不是和你一起,是和王一。王一带我走!”

过了一会儿,一个天津来的文艺理论家说:“只有知识不行,得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只有向工农兵学习,才能走正确的路。”

她很有几分得意,把头一扬,眼睛亮亮的。雪妍先一愣,立刻镇定了,问他们怎样走法。香阁说她也不知道,反正有王一带着。

这话一出,大家忽然沉默下来。

雪妍知道她无法管束香阁的行动,也不想求她,乃向王一打听路。王一指出可以往西到山西,虽是一路大山很难走,却是安全的。他很坦然地说香阁要和他一起走,他们要往县城去贩货,不到山西。王一果然身材匀称,眉目端正,人很精明。北方农民大概因有各民族混血,得到许多优点。

一位上海来的丁老师说:“吃什么我倒不在乎,只是一律要向工农兵学习,大会小会检查思想,有点受不了。我来这里是要贡献自己的知识,不想这里并不尊重知识。”

当晚雪妍听见王一夫妻吵架,矮媳妇哭诉:“你是中了邪了!哪有跑买卖带个女人的!你就不看看那是什么妖精!把我们娘儿俩连咱的爹娘都能吃了!”

那一个还说:“可我们已经不是学生,也算各有专长,总该有点区别吧。”

王一很平静,只说人家让帮忙带一带,你多什么心。雪妍听着,很替这小院中的几人担心。

一个说:“让你吃大灶,你就不要管别人。”

香阁要自行其是,话已挑明,几天来对雪妍分外亲热。她的道理是,不知哪天再见着,别让孟家人记恨我。她抢着给雪妍端汤倒水,雪妍十分感动。叮嘱道:“你路上虽有小王做伴,一切要自己小心,做事要合规矩。小王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要劝他回来。你还是往后方去找五婶最合适。”

一个说:“我们吃的是大灶,不知中灶、小灶怎样。”

香阁应声道:“我不投奔他们还投奔谁?”

一天晚上,几个人沿着延河散步,谈论了一阵时事,因为消息少,可谈的也不多。一个上海人从口袋里掏出几个枣子分给大家,不免说起吃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怀念的食物,北平来的怀念涮羊肉和豆汁,上海来的怀念那极细极糯一碗两个的大汤团。说着说着,话题转到当前他们每天往肚子里送的饭菜。

雪妍拿出一百五十块钱给她做盘费,她并不推让,伸手便接了。又问:“那件紫红小袄您穿不着了,我穿走吧?”

在各机关中,除了卫葑,还有北平、上海、天津来的青年教师,大家不免多在一起谈谈讲讲。有人戏称这几个人是“教授俱乐部”。

雪妍点头,看她拿针线笑吟吟地把钱缝在衣襟里,心想以后自己一人留在这野谷山村,出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真是心乱如麻。

他的工作很忙,教的是相当于初中的数学。学员们自十六七岁到三四十岁不等。有几个从长征路上过来的小鬼,十分聪明,虽没有上过几天学,领悟迅速。卫葑自编了几套教材,给班上不同程度的学员。他并不觉得做这些事是大材小用,只觉自己不会打枪种田,能间接起些作用也很好了。他很认真,几乎有一种神圣感,这些学员将来都是部队中各级军官,是要打日本鬼子的!学生也很欢迎他,说他讲课明白,没有架子。他的生活简单,头脑也尽量不去想复杂的事。过去的日子愈来愈淡漠,只有雪妍的影子深刻在他心间。

又过了几天,香阁对雪妍说:“村长请你去一趟,想是有什么消息了。”

卫葑于一九三七年七月逃出北平,先在河北一带游击队做点文书一类的事,入秋后和一批抗日学生一起到延安。大家满怀爱国热情和革命抱负,觉得延安的天格外蓝,延安的水格外清,走在街上穿着一色灰布制服的人都很亲。在招待所住了些时候,同来的人大都或工作或学习,分配了去处,只有卫葑,迟迟没有安排。熟人议论,说卫葑已是助教,且是理科,在北平做过地下工作,必有合适的事。又过了些时,组织上找他谈话,确定他任抗大文化教员。负责谈话的人叮嘱:“你不只教文化,也要向工农兵学习。”当然了,卫葑完全同意。

雪妍急忙拣了一根柴火棍拄着,走过短街上一摊摊泥水,去到村长家。

一时嵋和小娃跑上楼来,碧初打发他们在里间睡了。四个人挑灯长谈。

村长诧异道:“没有啊,没有找你。想是传错了。”

“惹事必有生事的土壤。”卫葑沉思地说,“说来话长,只能说个大概吧。”

雪妍忙赶回来,想问个究竟。不料还没有到门口,就见矮媳妇在门前跳着脚哭,老王夫妻在劝。原来王一和吕香阁已经走了。

碧初微惊,道:“带了香阁?她在哪里?没有给你们惹事吗?”

几个月无话,事情说来就来。第三天,村长忽然带了几个学生到王家,他们便是李宇明安排和雪妍同行的伴,其中两个女学生是天津的,两个男学生是东北的。

弗之在小屋内踱了几步,大声说:“京尧性格软弱,绝对应该和我们一起出来!”他停了片刻,转身说:“老一辈的人过去了。还是说说我们自己的事吧。”碧初却问赵莲秀等的情况。雪妍说了,还说她带了吕香阁同行。

“天无绝人之路。”雪妍想着,简直有点受不了久盼的希望来到眼前。

弗之、碧初一愣。碧初见她穿着藏青粗布旗袍,两手捂住脸,手臂从宽大的衣袖中露出,真是骨瘦如柴,头发虽梳得平整,却如枯草般干黄。心中难过,忙扶她坐下,只道:“好孩子,好孩子。”卫葑握住雪妍的手。

村长说开春了,敌人可能要扫荡,让他们快走。雪妍临行前给了王家一百元,老夫妻千恩万谢,说除了嚼裹儿,还够他们的棺材本了。

大家沉默半晌,雪妍哭道:“五叔五婶不知道,我爸爸他生不如死,出任华北文艺联合会主席了。”

雪妍叮嘱要让拴柱念书。矮媳妇哭着说:“各人是各人的事,我不怪你。”雪妍眼圈红了,他们都应该怪谁呢?

“烧了!”碧初反而不哭了,冷笑一声,“倒也干净!”

东北学生老邢知道路,果然是向西翻山到山西。当时的二战区属阎锡山管,那里有招待站接待各方抗日力量,有长途汽车通往各个城镇。大家有这个目标,精神振奋地告别了王村。路愈走愈难,愈走愈险,不只大石小石坑坑洼洼,还到处是水,投宿时都成了半截泥人儿。

雪妍略一迟疑,说:“日本人怕有假,开棺验后,运出火化了。”

一个女学生脚上起了泡,红肿了,坐在路边哭,雪妍在旁劝慰。

碧初忽问:“那棺木呢?停在家里?”

老邢对雪妍说:“听说你是北平首富人家的掌上明珠,你倒不怕吃苦。”雪妍微笑不答。

雪妍遂说了吕老人不肯出任伪职,敌人逼迫,乃以一死抗拒的情况。又说:“家父参加办理后事,回来说吕老先生舍生取义,义薄云天,后辈学不到了。”说着也流下泪来。

第二天傍晚上到山梁,见远处几个山坳里一片片火光,把山都映红了。看着看着,东北学生忽然叫道:“这是日本鬼子扫荡啊!那边着火的不是王村吗!”

众人都站起。弗之重复道:“是自尽!”这正是他估计的。碧初泪落不止,桌子湿了一大片。

大家明白过来,也只有站着看的份儿,不知怎样才好。一个说,快走到根据地吧!好早点参加抗日工作。雪妍想,房东家的老小不知怎样。后来知道,这次敌人突袭七个村庄,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老王夫妇俱已遇难。只矮媳妇带着拴柱和村人逃到山里,为王家留下一条根。

雪妍清楚地说:“他老人家是自尽。”

雪妍等紧赶慢赶走了十来天,到了一个市集,居然有几家饭铺,灯火暗淡,却也令人感到温暖。东北学生说吃点热汤水吧。大家进屋来,一个学生见桌上摆了好几个瓶子,拿起一闻,是醋。不由得大声说:“到了山西了!”大家都拿着醋瓶又看又闻。

“照实说。”弗之抚着碧初的肩。

雪妍坐下来,觉得头昏眼花,连看醋瓶的力气也没有了。一会儿,觉得身边有人坐下,离她很近。她勉强转脸看看,不由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过便扑倒在那人肩上,晕了过去。

雪妍道:“我常在考虑这事,想着见了你们怎么说。”

是卫葑!卫葑来接她了。

弗之说:“收到讣告,只不知过世的原因。”

卫葑在电台一段时间,工作出色。但不知哪儿出了毛病,台长对他颇存戒心。背地里说,汉奸的女婿怎能留在如此重要的机构。

雪妍站起来,说:“五婶知道了?”

不久,老沈对卫葑说:“晋西北开拓根据地需要做宣传工作的人,你去吧,也可以锻炼自己。”卫葑没有意见,想着雪妍从山西那边来,正可以去接她。

“想必知道先父的死因?”碧初颤声问。

又过了几天,老沈说:“有了新安排。现在解放区的青年很多,有些可能仍适合在国统区工作。你原是明仑大学的教员,回到明仑,可以在学校里扩大影响。”他拍拍卫葑的肩,又说,“这对你再合适不过,我都为你高兴!”并且同意他先往二战区接爱人,再往昆明。

雪妍道:“我是去年十月份到河北乡下。”

卫葑和雪妍在昏黄的灯光下居然辨认出对方。老邢弄清原委,忙想办法给他们找了一间房,让雪妍休息。

赵二过来说大门上头有一间搁家什的房,架有木板,够两个人睡。大家感谢不迭。一时饭毕,嵋负责洗碗,小娃当然帮忙。大人们上楼,葑、雪见一切虽很简陋,却很洁净,因说:“这样的乱世,能有一间房可以避风雨,令人生羡。”碧初望望弗之,自问雪妍何时离开北平。

雪妍醒来,见卫葑正俯身看着她,一手抚着她的头发。两人明知这不是梦,却仍觉是在梦中,都用力握着对方的手。生怕稍一松开,一切便会消失。

雪妍笑道:“人的韧性很大,到哪一步说哪一步,没有受不了的。我们经历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她口唇开合时有亮光一闪,那牙齿仍然雪白。

“五叔,五婶。”卫葑对弗之夫妇说,“现在我们到了一起,一切困苦都没有那么严重了。”

碧初道:“雪妍自幼娇生惯养,如何经得起这些。”

大公鸡在院子里引颈而啼,猪们起来走动。天已亮了。

卫葑说着叹道:“中国人受的苦难太多了,这真算不了什么。”

流不尽的芒河水

话题从最近的长途旅行说起。乘长途汽车实在拥挤,山路颠簸,再加上时常抛锚,不能按时打尖,看见飞机也不敢开,只能停在路边树下。有一次车坏了,在路边停了两天,前不搭村后不着店,大家饿得发昏,都把带的食物搜刮出来给司机,怕他饿坏,开不了车。

葑,我是在和你说话。这是近半年来我们第一次分开。你随庄先生送学生到邻县去,今天已经是第九天了,我觉得是太久了。想想以前分开的日子,真不知怎么忍受过来。

弗之笑道:“你们只管听指挥,连我也是一样。”大家且说话。

芒河的水很清,流淌疾徐有度。你发现了吗,它愈靠近城流得愈慢。在这条河边,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家。站在家门前,可以看见在绿树间流动的河水。我们沿着芒河走到龙尾村,找到了亲人,又沿着芒河找到了安家的地方。

“五婶,”雪妍道,“我们也要吃红米饭。”

见到庄先生和玳拉,你一定会描绘我们的新居。这小小的西厢房虽然破旧,却足以蔽风雨。别忘了我们隔窗可见一畦彩色的花,那是邻居的小“花园”。米先生和米太太是善良有趣的人。本来庄家希望我们住到西边去,那边有房子。其实落盐坡很理想,离五婶又近。

嵋和小娃忙着拿盆倒热水,赵二嫂还特别从楼上拿下来一个热水瓶。不一时碧初让大家坐下,自己在一旁烙饼,炒鸡蛋。两个孩子继续吃碗里的红米饭,并不向大桌看一眼。

你说我像一个持魔棒的仙女,使我们的小窝不断地变化。告诉你,在你离家的这几天里,我们的家又在变。十几个凑来的煤油箱做成我们的床、桌、凳,现在还有沙发!没想到吧?那只两面缺板的木箱铺上干包谷叶,盖上一块布,我坐着实在舒服,像摇篮一样。可惜你坐不进,勉强坐进去怕就像上了夹板了。两只箱子拼成的桌,铺上米太太送的花桌布,打了绉边的,当中摆一个大肚子瓦罐,挤满野花。你回来一进门,一定会反复地说:“我们可爱的小窝!我们美丽的家!”葑,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上,能自由地布置这一小块简陋的地方,在这充满苦难的世界里,众多不幸的人之中,我们真是一对幸运的鸟儿。

“先吃饭再说。”碧初、弗之看见他们都十分高兴,又见那干瘦模样,不免心中凄然。碧初马上想到雪妍会知道吕老人逝世的情景,但她很镇定。“还是先洗脸吧。”

该把新的生活告诉我的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在哪里?我已经从心上把他们挖去了。那里已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洞,盛满了血泪和苦涩。你有时拍拍我的头,说,只管想他们,只管向他们诉说,血缘是割不断的。你是宽容的,大度的。我却无法消除那尖锐的痛苦。

雪妍拉住碧初的手,眼泪扑簌簌掉下来。勉强笑道:“见五婶就如同见到家母一样,什么苦处都想起来了。”

雪雪,你恨我吗?听见爸爸呻吟吗?

大家顿时乱作一团,互相招呼,互相问话,还有赵家人热心张罗:“可请过了?这边请嘛。”请过就是吃过的客气用语。他们三下两下吃完,让出桌子。

我听见爸爸在问。

嵋忽然跳起,扑下台阶抱住雪妍叫道:“你是凌姐姐!”

我亲爱的父母,可怜的双亲啊。我是雪雪,我不是亡国奴,我是自由的雪雪啊。

这时大家看见有陌生人进来,赵二站起,问:“找哪位?”

若是还在北平家里,我大概不会工作。表面的舒适实际是个大樊笼。现在我要工作,而且就要找到工作了。葑,你不为我自豪吗?这是我要告诉你的最重要的事。你走的第二天,我去看五婶,遇见夏正思,他和萧先生一起过来走走,谈话间说起外文系需要法文教员。夏正思除几门英文课外,还要教法文,他一直想找个人帮忙。他随意问我,学过法文吗?我鼓起勇气,说“是的”。你知道爸爸认为那是最美的语言,教我从小学的。中学毕业后那两年在巴黎的生活,虽然上的学校并不严格,也帮助了我。夏先生和我用法文谈话,谈了约半小时,我居然应付自如,要用的都想起来了。夏先生高兴地问:“你喜欢诗吗?”“喜欢,可是对我来说,已经太遥远。”他说:“怎么会呢,诗,永远不会离开人的。”他念了一段缪塞的诗:“今晚,我经过草原,看见在小径上,一朵花儿在颤抖,枯萎,那是一朵苍白的野蔷薇。有一朵绿色的蓓蕾在它身旁,在树枝上轻轻摇荡。我看到一朵新的花在开放,最年轻就是最美丽:人也是这样,永远日新月异。”问我谁是作者。我答了,而且说出题目《八月之夜》。他和我握手,说:“我想你能胜任,我要推荐你!”我多么幸运!

敞间里两家人正在吃饭。一边较大的矮桌周围坐着赵二一家人,包括那只猫。紧靠楼梯脚下的小桌边围坐的是孟家人,除了峨。赵二在讲什么,引得嵋笑。小娃要讲《西游记》,先请娘注意。

过了两天,我交了一篇作文,写的是落盐坡这个小村,许多想法都是嵋的。你能想象吗,我用法文把它们表现出来,是那么合适。我自己送进城去,夏先生看了很是赞赏。他领我去见系主任,他的名字似乎是王鼎一。王先生瘦瘦的,很严肃,他说他要听夏先生的意见。夏先生对我挤挤眼。据说想要这个助教职位的不只我一人。我想我是其中最少经验,功课最不好的,而且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最有希望。

卫葑夫妇走到门前,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是嵋!又有孩子在叫“娘”,是小娃!他们互相看了一眼,整整衣襟进了门。

我就要是你的同事了。本来明仑不准夫妇同校,临时教课总是可以吧!

他们走过一个巷口,明经指一指说:“第二个门便是。”自和老职员走开了。

米太太送桌布来时还带了一块自烤的小蛋糕,当然给你留着。我们三人在院子里谈话,他们的英语很流利,米先生还会法语,可惜我不会德语。对了,谈话时还有一位,你一定猜到了,那就是柳。它蹲在地上,谁说话就看着谁,它的耳朵很有表情,高兴时向后抿着,兴奋时就竖起来。如果它开口插话,我想大家都会认为本该如此,而不会奇怪。

“我们筹不到路费,不然早就来了。”这就是卫葑这一段公开的履历。

今天上午有飞机飞过,想来城里又有警报了。飞机过了,落盐坡还是这样安静,似乎被世界遗忘了,只有小瀑布的水声传得格外远。这样艰难的岁月,这样困苦的生活,遗忘倒是好事。

他们一路说话。卫葑说他们先到阜阳老家,然后到重庆,在贵阳也停了几个月,一下子两年过去了。

等你回来。煮糊了的稀饭,太咸太淡的菜蔬,对你都是最可口的,是吗?连青菜都烧得咬不动,真是大本事!你说过的,是吗?

“多谢带路,不然难找呢。”雪妍说。

等你回来。看了几页夏先生借给的《巴黎圣母院》和邵可侣的法文课本,慢慢靠近那已经非常遥远的情绪,至少不要让它再往远处飘去。幸亏我在念心理系时不用功,倒是读了不少小说和诗。我缺乏严格的训练,我对夏先生说了。他笑笑,说:“我发现了就会辞掉你。”

老职员说:“他们俩住大戏台,我从祠堂街来,就一起走了。”

又是一天了,下午你就会回来。你猜刚刚我去做什么?我去洗衣服了。村口处那一潭水!在王村如果有这样一潭水,大家该多么高兴。水很清,深处不能见底,近岸处很浅,正好拿小板凳放在石头上,坐着洗东西。看着河水到这里变成一个小瀑布落下来,真有意思。流水不断,就像生命延续没有尽头。我看着迸散的水花,觉得它是活的。

“当然是去孟家了,是吧?走这边。”

一位大嫂摸摸我洗的东西,凑近了看,有些惊异,说,粗布衣裳哦。我说,是了嘛,很舒服的。她想想说,逃难过来的,好东西带不出来呀。我说,好东西有哪样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行了。她忽然眼圈红了,大滴眼泪落进水里,先用手背又用湿衣服擦,我愣住了。她呜咽着说:“没得你的事。我们家的那个人在湖北打仗打死了。”我真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他是为国牺牲,我们都是靠他们普通的一兵一卒保护,不然的话,日本人横行,谁还能活!大嫂说:“我那人是排长,一排的人都死了。我们村子有好几个呢。”想想又说:“怎么就会有这样的人,杀别人,抢别人。你们院子里的外国人,也是逃难出来的。”我无法对她讲什么。我想,凭武力是绝对征服不了一个民族的。如果一个民族能被武力征服,那它本来就不配生存。

“我们挺好的。”雪妍加了一句。

芒河的水中,有汗水,泪水,也有流不回来的血水啊。

卫葑说:“我们从贵阳来,乘长途汽车。昨天上午到的,已经跑了两次警报。今天没等解除就往这边走,走了三个多钟头。”

水花仍在迸散着,飞舞着,细细的水珠不时溅到我旁边的青石上。忽然想起那故事,那咏雪的诗句“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水花有些像盐粒,所以这村子叫落盐坡呢。其实说它像一小堆雪也可以,一小堆跌落的雪。落雪坡?落雪坡!

“你们?是你们!”明经双手握住卫葑的手,眼睛打量着雪妍的变化,暗自叹息。

我站起来时,给小凳绊了一下。大嫂说,可得千万小心,这个潭深得没有底,通着龙江的。我想应该做一个栏杆,让洗衣人能扶住。不过现在谁能顾得上,有这水,就算很好了。

这是卫葑和凌雪妍。再不是婚礼上的景象了,那一对漂亮人儿不知何处去了。昆明的人还没有变得这样多。

你应该回来了。如果芒河的水能行船,来去可以省力多了。好在天并不热。你路过龙尾村,会去看五叔他们吗?我想你不会,不过也许有什么事需要去。你不会耽搁久的,是吗?我到院门外看那潭边的坡,没有一个人。你走到哪里了?

迎面来的人站住了。另两人一男一女,俱都黑瘦干枯,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他们微笑,伸出手来握,仍然彬彬有礼。

我对着满桌发黄的纸写我的第一个教案。院门响了,你进门了。我不起身迎你,我等着你俯在耳边问:“写什么呢?我的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