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幅完全失败,被我扔掉。我越在脑中想像当日在街上相遇时她的面容,就越画不成功。最后我只好放弃,转而画一张陌生的脸,我任由想像带着我走,那是随兴所至的想像,从颜料和画笔下自然生出。画出来的是一张梦中的面孔,我比较满意。于是我继续尝试下去,画出的图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相似,虽然离现实依然遥远。
刚开始画时,我小心翼翼。画脸很不容易,我先从别的部位开始。我画装饰品、花朵和虚拟的小风景,小教堂的一棵树,一条长着柏树的罗马桥。有时,我竟在这种游戏般的工作中迷失了自己,快乐得像一个玩颜料盒的孩子。最后,我终于开始画贝雅特里斯。
我渐渐习惯了拿着画笔,梦游般地描画线条,填补色块,这些形象并无原型,它们来自游戏般的摸索,来自潜意识。某一天,我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终于画成了一张脸,这张脸比之前任何一幅都更强烈地向我诉说着什么。这张脸并不属于那个女孩,以我的水平,要画出她的样子实在为时过早。这张脸很不一样,是虚幻的,却并不因此而索然无味。它看起来既像男孩,又像女孩,头发不是那位美丽姑娘的浅金色,而是略微发红的褐色,下巴坚毅有力,嘴唇却红艳欲滴,整张脸显得有些僵硬,仿佛一张面具,却令人难忘,充满神秘的活力。
通过这些练习,我试图为自己新的生活态度找到一种表达,其中有一项练习对我尤其重要。我开始画画。一个起因是我手头的那幅英国贝雅特里斯像和那个女孩不够相似。我想将她画出来,送给自己。我心怀全新的快乐和希望,在自己住的小房间中搜集来漂亮的画纸、颜料和画笔,备好画板、玻璃、瓷碗和铅笔。我还买了小管装的美丽丹配拉颜料,这种颜料我尤其喜欢。里面有一种浓烈的铬绿色,那抹绿色第一次在小白碟上闪耀生辉的样子,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完成的画带给我一种奇特的感受。像一幅神像,又像一个神圣的面具,亦男亦女,没有岁月痕迹,意志强烈,却又如梦似幻,僵硬如石,又奔流如注。这张脸似乎要向我诉说什么,它属于我,它在呼唤着我。这张脸依稀有某人的痕迹,但我不记得是谁。
对贝雅特里斯的爱慕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昨天的我还是一个早熟的愤世嫉俗者,今天的我已成了圣殿的奴仆,一心想做圣人。我不但戒除了放荡的恶习,还渴望改变一切,将纯净、高雅和尊严带进一切事物中,包括饮食、语言和衣装。我变得严肃庄重,衣着正派,连走路的步伐都缓慢庄重了。旁人看来或许很怪异,然而在我心中,这是侍奉上帝的职责。
在那段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幅画,它分享着我的生活。我把画藏在某个抽屉里,不希望任何人发现并借此嘲笑我。而每当独自在屋中时,我总会拿出画来,与它交流。傍晚时,我便用别针将画别在床上方的台布上,正对着我,我久久望着画,直至沉沉睡去,而第二天早上,我一睁眼看见的便是它。
每当想起那段时光,我都有些感动。我又一次拼命想在一段千疮百孔的生命上建起一个“光明世界”来,又一次,我满心只有一个渴望:消除心中的阴暗邪恶,完全驻留在光明中,跪在上帝前。然而,这一当前的“光明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我自己的虚构,那并不是向母亲怀抱、向安全感的回归,而是一种我自己创造、索求的职责感,其中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内容。我一直因自己的性意识而苦闷,永远在逃避,然而在这种神圣的火光中,性升华成了精神和虔诚。从此,我的生活中不再有阴暗丑陋,不再有长吁短叹的夜晚,我不再为色情画心跳加速,不再站在违禁的门口偷听,不再心思不轨。我搭起了供奉贝雅特里斯像的圣坛,献身于她的同时,我也将自己献身给了心灵和神灵。我将自己那段沉迷于黑暗的往日变成祭品,奉献给了光明的力量。我的目的不再是情欲,而是纯洁,不是幸福,而是美丽和性灵。
恰恰是在那段时间,我又开始做各式各样的梦,就像童年那样。我仿佛很多年都没梦过。现在,那些梦又回来了,无数新的景象,其中常常出现那幅画,画在梦中获得了生命,与我对话,向我示好或示威,有时甚至会向我做鬼脸,有时它美不胜收,和谐而高贵。
突然的转变令我饱受嘲讽。然而我已有了爱慕崇敬的对象,有了新的理想,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和神秘瑰丽的朦胧,这些令我对嘲讽无动于衷。我重又找回了自己,虽然这个自己只是爱慕对象的奴仆而已。
一日早晨,我从那些梦中醒来后,突然认出了画中人。那幅画像老朋友一样望着我,似乎在唤着我的名字。它似乎认识我,就像母亲一样,她一直在呼唤我。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我凝视那幅画,望着那簇浓密的褐发,那女性化的嘴,那散发着奇特光芒的坚毅额头(画干了以后,自己现出了那道光芒),渐渐地,我认出、找回、领会了那张脸。
我和贝雅特里斯没有说过一句话,然而那时她对我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她将自己的形象置于我前,向我打开了一方圣地,让我成了神殿中的祈祷者。一夜之间,我已远离了酗酒和夜游的恶习,重归孤独,找回了读书和散步的乐趣。
我从床上跳起来,站到画前,细细打量,正对着那双瞪视的绿眼睛,右边的眼睛比左边画得高了一些。忽然,右边的眼睛眨动了一下,轻轻的,却很明显,在这一眨眼的瞬间,我认出了那幅画……
忽然之间,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意象,一个高贵的意象——啊,我从来没有产生如此深沉激烈的对敬畏爱慕的渴望。我把她叫做“贝雅特里斯”,虽然没有读过但丁的作品,但我看过一幅英国油画作品,还保存了一幅仿制品。画中是一个英国前拉斐尔画风的女孩形象,手脚修长,体格纤细,头部细长,双手和容貌都超凡脱俗。我喜欢的那位年轻美丽的女孩并不很像画中人,虽然她也有我喜欢的纤细和稚气,面容有出尘脱凡的灵性。
我怎么会花了这么久才醒悟呢?那是德米安的脸。
我从未和自己喜欢的女孩搭讪过,这一个也不行。然而这位女孩给我的印象比以前任何一个都强烈,而这段爱恋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来,我经常将那幅画和现实中德米安的面容作比较。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张脸并不一样。
初春的那一日,我在公园中邂逅了一位令我一见钟情的年轻女孩。她身材高挑苗条,着装优雅,长着一张男孩气的聪明脸蛋。我立刻喜欢上了她,她属于我中意的类型,很快她就进驻了我的幻想。女孩应该不比我大多少,但看起来比我成熟得多,外表文雅得体,几乎已是位年轻淑女,但脸上依然带着一丝傲慢和孩子气,这一点尤其让我心动。
可那还是德米安。
翌年初春,草木渐绿,在我秋天散步遇见阿尔丰斯·贝克的那个公园中,我遇到了一个女孩。那日我独自散步,一边胡思乱想,忧心忡忡,因为身体状况不太好,而且总是缺钱,问同学借了钱,还得编造一些名目向家里要钱,此外,我还在很多小店赊了烟酒。这些算不上是深切的忧虑——如果我很快被学校开除,然后投水自尽,或被送进管教所,这些小事也就不足为道了——然而这些终究还是我生命中避不开的琐事,让我心烦。
某个春夏之交的傍晚,太阳斜斜滑进屋中,红光穿透了朝西开的窗户。屋子里一片昏暗。那天我忽然心血来潮,将那幅贝雅特里斯或德米安的肖像放在窗台上,夕阳的余晖穿透画像照射进来,那张脸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而那对眼眶红红的眼睛,那额头上的光芒和鲜红的嘴唇,仿佛在画面上热烈地燃烧起来。
马克斯·德米安尤其让我恼怒。我一直没再见过他。刚到St.城上学时,我还给他写过两封信,但没有收到回音,因此放假回家后我也没有去找他。
我坐在画前良久,那火光灭了之后也没动弹。渐渐地,我的心中出现了一种感觉:那画既不是贝雅特里斯也不是德米安,而是,我自己。虽然画中人并不像我——我觉得也没必要像——但那正是我生活的内容,是我的内心,我的命运或我的魔障。如果我有一个朋友,或者如果我有一个爱人,他们应该就是画中人的模样。我的生命和死亡也会如此,这就是我命运的钟声和旋律。
整个冬天便这样过去了。不久之前,学校的教务部门刚严厉警告我,威胁要开除我,让我及早好自为之。
那几周我正在读一本书,那本书给我的印象比之前任何一部都更强烈。在那以后,很少有书能激起我的这种感受,除了尼采。那是一部诺瓦利斯作品集,里面收录了一些书信和格言,其中很多我读不明白,却莫名其妙地被其深深吸引,为之动容。那天,我突然记起了书中的一句格言。我用笔将那句话写在了画的下方:“命运和性情是一种概念的两个名字。”直到那一刻,我才懂了这句话的深意。
那年的圣诞过得很不愉快。母亲再见到我时,大吃一惊。我又长高了,灰白瘦削的脸庞显得颓废,面容憔悴,眼眶浮肿。我已长出了第一茬胡髯,那段时间刚开始戴眼镜,这些令我在她眼中更显陌生。姊妹们有些忸怩,吃吃笑我。这些我都不喜欢。和父亲在他书房里的谈话让人不快,和亲友们见面打招呼让人不快,圣诞夜更让人不快。自我出世以来,圣诞一直是我家中最隆重的日子,圣诞夜充满庄重、爱意和感恩,是我与父母之间爱的更新。然而那年的圣诞却沉重压抑,气氛尴尬。父亲照例念了一段牧羊人福音,“他们处处牧养他们的羊群”。姊妹们也像往日一样,容光焕发地站在礼物桌前,然而父亲的声音听起来毫无喜色,神态苍老苦闷,母亲则很悲伤,一切都显得尴尬忸怩——礼物和祝福,福音和圣诞树。姜饼的味道芬芳,无数美好回忆从那味道中汩汩流出。圣诞树也芬芳四溢,讲述着不再来的往事。我度日如年,巴不得夜晚立刻到来,假期转眼结束。
我常遇见被我暗自称为贝雅特里斯的女孩。每遇见她,我就全身瘫软,却也有一种淡淡的满足感和预感:你我是连在一起的,但那并非你,只是你的意象;你是我命运的一部分。
不管以后会变成怎样,我都无所谓。我采用的方式既奇特又愚蠢,天天泡在酒肆里,自吹自擂,以此与世界为敌,这就是我的抗争形式。我作践自己,有时我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如果世界无法让我这样的人派上用场,无法为我们找到位置,指派给我们更好的任务,那么我这样的人只能作践自己。损失就让世界去承担吧!
我对马克斯·德米安的渴望再度变得强烈。几年来,我失去了他的音信。
由于学校老师不断去信警示,父亲某天竟首次来到了St.城,忽然出现在我面前,吓得我魂飞魄散。那年冬末,他又来了,而这次我态度很强硬,无动于衷,听他责骂哀求,任他用母亲来让我动容。最后他终于勃然大怒道,如果我不改过自新,他便听任学校苛责羞辱我,将我逐出,然后把我送到少年管教所。随他的便吧!那次他离开时,我很同情他,他毫无计策,找不到和我交流的路,有些时候,我竟觉得他是罪有应得。
放假期间,我只见过他一次。我在回忆中刻意不提那次短暂的会面,我知道那是由于自己的羞耻和自负。但我必须重温那一日。
在寻找公主的征途上,勇士有时会不幸身陷污秽不堪的后巷。我当时的感受就是这样。这种方式并不高明,但我却借此满足于孤独,在童年和我之间竖起了一道紧闭的伊甸园之门,门外驻守着光芒四射、穷凶极恶的守卫。那是一个开端,对自己的思念正渐渐苏醒。
假期中的某日,我在故乡溜达,由于经常出入酒馆,我趾高气昂,脸上却又透着疲惫,走在路上,我正在打量那些苍老、呆板而低贱的市井面孔,此时,德米安蓦地出现在我面前。瞥见他,我竟抽搐了一下。在那电光火石般的一秒,我不由想起了弗朗茨·克罗默。我多么希望德米安已经忘记了那段往事啊!在他的面前,我总有一种难受的歉疚感——虽然只是一段傻乎乎的童年往事,但依然会让我歉疚……
上帝有无数让我们陷于孤独并找到自己的方式。那时,上帝便领我走了这样一条路。那仿佛是一个噩梦。在污迹秽物、破碎的酒杯和胡言乱语间挥霍的夜晚,我看见了自己的模样,一个心怀魔障的做梦者,我心神不宁、痛苦不堪地攀爬在一条肮脏的路上。
他似乎在等我跟他打招呼,见我一直不动声色,便伸出手来。又感受到了他的手劲!结实、温暖却又冷静、坚毅!
我最缺少的是一个朋友。我很欣赏的同学有两三个,但他们都是好孩子,而我的恶名早已远扬在外。他们总是避开我。在众人眼中,我是无可救药的浪子,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老师们都知道我的行径,我经常遭到严厉惩罚,大家都期待我某一天被学校开除。我知道自己早就不再是好学生,只知逃避现实,蒙混度日,虽然心里也明白长此以往是不行的。
他认真地凝视着我的脸,说:“你长高了,辛克莱。”而在我看来,他似乎一点都没有变,依然既老成又青春。
在新的交际圈中,我越觉得孤苦陌路,就越离不开他们。我真的不记得,酩酊大醉和大肆吹嘘是否曾有一次令我快乐,我自始至终也没有习惯喝酒,每次醉后都狼狈不堪。这一切都非我所愿。我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是因为完全不知如何面对自己。我恐惧长久的孤独,害怕心绪的各种细微、羞涩和热切的波动,害怕那常常泛起的爱的柔情。
他随我一同走,我们一起散步,东拉西扯地聊天,对从前的事只字不提。我忽然想起自己曾给他写过好几封信,却没有收到回信。啊,多希望他已经忘了这事,那些愚蠢的书信!他也没有提到信!
我和伙伴们貌合神离,在他们身边依然孤单,因此更痛苦,然而这是有原因的。我是酒肆中的英雄,是哗众取宠的小丑,我对教师、学校、父母和教堂的言论显得聪明大胆——我能听别人讲下流笑话,自己甚至也能讲一段——然而我的伙伴们去找女孩儿时,我从不跟着一起去,虽然我在胡侃时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情场老手,其实却是独身一人,对爱情充满渴望,一种无望的渴望。没有人比我更脆弱,更害羞。看见面前走来年轻的端庄女孩,如此秀丽整洁、明艳文雅,我只在心中把她们看成奇妙而纯洁的梦影,在她们那无与伦比的高贵纯洁面前,我只得自惭形秽。有段时间,我甚至不敢光顾雅各特夫人的文具店,因为每次看见她都会脸红,想起阿尔丰斯·贝克说过的那番话。
那时我心中还没有贝雅特里斯和画像,依然过着荒诞不经的生活。走到市郊,我邀请他跟我一起去酒馆。他同意了。我炫耀般地点了一瓶酒,倒入杯中,和他碰杯,特意在他面前表现出一副久经酒场的大学生样,一口饮尽了第一杯酒。
同时我却依然悲哀。我过着自我毁灭的放荡生活,伙伴们以我为首领,称我为好汉,觉得我是一个胆大妄为、风趣幽默的男孩,我的心灵却满含恐惧和忧虑。我依然记得,某个周日上午,我从酒肆里出来,在街道上看见孩子们在玩耍,他们头发齐整,穿着周日的服装,阳光而快乐,那一刻,我竟落了泪。每次坐在低级酒肆脏兮兮的桌边,就着啤酒谈笑风生,以各种荒唐不经的俏皮话逗引或吓唬我那班朋友时,我的心底却对那些被我嘲弄的事物充满敬畏,内心深处,我已痛哭流涕地跪在灵魂和往日面前,跪在母亲和上帝面前。
“你常来酒馆?”他问我。
在外人看来,我堕落得很快。有了第一次大醉,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学校里的学生喜欢在酒肆里胡闹,我是参与者中年纪最小的孩子之一,很快,我就从小跟班升级成了首领和明星,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酒肆常客。我再次完全堕入了黑暗世界,堕入了魔鬼之手,然而在这个世界中,我是杰出的人物。
“嗯,”我懒懒地答道,“不然还能做什么?毕竟这是最有趣的营生。”
然而即便如此,这种痛苦对我几乎算得上是享受。我盲目麻木地憋屈了太久,心沉默了太久,一直坐在冷板凳上,即便是这种自我谴责、这种恐惧、这种可怕的感觉,心也愿意接受。毕竟那是感觉,有火焰迸发,心在颤抖!在苦楚中,我竟莫名有解脱和希望的感觉。
“你这样认为?也有可能。这里面有些很吸引人的东西——陶醉,酒神般的大醉!但我认为,大多数整日泡酒馆的人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我觉得,泡酒馆恰恰是最粗俗的行为。是啊,良辰美景,伴着烛光,喝到烂醉如泥!可是天天如此,一杯又一杯,难道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吗?你能想像天天耗在酒馆里的浮士德吗?”
这就是我的内心本色!我放浪不羁,厌倦世界!我内心倨傲,追随德米安的思想!这就是我的面目:废物,下流胚,醉醺醺,脏兮兮,令人作呕,庸俗不堪,我是一头丑陋的畜生,被可怕的欲望驱赶不休!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生于纯洁、华丽、娇美的花园,曾经热爱巴赫和美丽的诗歌!我厌恶又愤怒地听见自己在大笑,那是酒鬼的笑法,歇斯底里,断断续续,愚蠢而无聊。这就是我!
我喝了一口酒,满怀敌意地望着他。
我人事不省地小睡了半晌,然后痛苦地醒来,脑袋开始冷静,这时,一种疯狂的痛苦攫住了我。我从床上坐起来,身上还穿着白天的衬衫,衣服和鞋子扔得满地,散发着烟草和呕吐物的味道,在头疼、恶心和剧烈的渴意中,我的心中忽然浮现了一幅长久未见的画面。我看见了故乡和家园,父母,姊妹们和花园,看见我那宁静可亲的卧室,看见了学校和集市,看见了德米安和坚信礼课。这些画面无一不明艳照人,流光溢彩,奇妙,神圣而纯净,而这一切,此刻我意识到,这些在昨天甚至几个小时前还属于我、等候我的内容,在这个该死的沉沦时刻,已离我远去,推开了我,鄙夷地审视着我!自幸福的童年开始,我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一切爱意和热忱,母亲的每一个吻,每一次圣诞,在家时的每一个虔诚明亮的周日早晨,花园中的每一朵花——都已被蹂躏,被我践踏!如果此时有警察前来,捆住我,将我这个废物和渎神者带到十字架前,我肯定会同意,甘心跟他走,并觉得心服口服。
“是啊,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浮士德。”我冷淡道。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夜晚。凉爽潮湿的夜里,我们沿着昏暗的街灯往回走,我生平第一次喝醉了。那种感觉并不美好,很痛苦,却非常刺激,有甜蜜、逆反和放荡的意味,那就是生命和精神。贝克毫不留情地数落我不懂事,但还是对我表示关心,半扶半搀地带我回了学校,将我从一扇打开的窗户中偷偷推了进去。
他有些吃惊地看着我。
我们的谈话渐渐冷下来,遗失了什么。我不再是那个天才小少年,却变成了一个普通男孩,聆听一个男人的话。然而即便是这样——和我多月来的生活相比——我也觉得愉悦,幸福。更何况,我渐渐意识到,这些都是禁忌,绝对的禁忌,不管是坐酒肆,还是我们谈论的内容。至少我从中尝到了精神和叛逆的意味。
然后他又笑了,依然是从前的那种活泼而深沉的方式。
我心醉神迷地坐着。当然,我并不爱雅各特夫人,然而,这种事情依然令我大开眼界。这种消遣——至少是比我年纪大的人的消遣——我连做梦都没有想过。它们的感觉不对劲,比我想像的爱情低俗平庸得多——然而那就是现实,是生活和冒险,坐在我身边的这个人已经有了体验,而他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嗯,干吗要为这个争吵呢?不管怎样,酒鬼和浪子的人生应该比老实本分的市民有趣得多。而且我还读过,浪子的生命是通向神秘主义的最佳途径。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圣人奥古斯丁就成了预言家。他在前半生可是享乐派的花花公子。”
贝克饶有兴趣地听我讲话——终于有了一个能被我灌输什么的人!他拍着我的肩膀,称我是个好汉。长久蓄积的说话欲望终于得到了痛快的满足,我得到了承认,在一个年长的人面前卖弄了见识!他夸我是个天才坏蛋时,我的心中仿佛注入了一杯甜蜜的烈酒。世界焕发出新的色彩,我的思绪如泉奔涌,精神和火焰燃烤着我。我们谈起了老师和同学,彼此一拍即合。我们谈到了希腊人和异教,贝克一个劲儿地想知道我的恋爱史,而我却无以回答。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而我心里虽然翻腾着各种感受、虚构和幻想,却连借着酒劲也不敢向人吐露。贝克对女孩子的了解远胜于我,于是我兴奋地听他胡侃。他讲的内容简直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却又似乎顺理成章。贝克大约十八岁,却已有情场经历。他认为,有人觉得女孩子们只爱漂亮,只爱听殷勤话,这话虽然说得很好,却不对。女人其实很能干,很聪明。比如说开文具店的雅各特夫人就不错,不过她柜台后面发生的事情,可不能说给别人知道。
我很怀疑,不想再受他摆布,于是不屑一顾地说:“是,人各有所爱!老实说,我压根儿没想过要成为预言家什么的。”
片刻之后,我们已坐在市郊的一个酒肆里,喝味道可疑的酒,举着大酒杯乱碰。刚开始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毕竟是全新的体验。渐渐的,由于不习惯酒的味道,我便开始拼命讲话。仿佛心中推开了一面窗户,整个世界跨了进来——有多么久的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谈起自己的心!我开始胡编乱造,隆重推出的当然是该隐和亚伯的故事!
德米安微眯着眼睛,深深看着我,眼神似乎洞察了一切。
“嗯,就算是吧!可我觉得,在这种天气,人应该找一个寂静的地方,喝喝酒什么的。你跟我一起来吗?我正好是一个人——还是你不愿意?我不是要教你学坏,亲爱的,如果你想做乖孩子的话。”
“亲爱的辛克莱,”他缓缓道,“我不是故意要说一些让你不开心的话。而且,我们两人都不知道,你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这样酗酒。但你的内心却知道,它支配着你的人生。知道这一点就好了: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愿,一切都做得比我们更好。抱歉,我得回家了。”
“我没这么多愁善感。”我反感道。
我们淡淡告别。我闷闷不乐地坐在酒馆中,喝光了那瓶酒,准备离开时,发现德米安已经付了钱。这让我更生气。
“你不用担心,辛克莱,我是明白人。在傍晚的雾中散步,怀着秋天的愁思,人自然会想作诗,我明白。描写枯萎的大自然,描写少年时代的风逝,就像自然的枯萎一样。想想海涅吧。”
这件小事再次占据了我的思想。我无法忘记德米安,他在市郊酒馆里说的那番话总是不断浮现,历历在耳,清晰得出奇。“知道这一点就好了: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所不知!”
他大笑着,和我一同走,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我早已不习惯这种谈话方式。
我望着挂在窗边的那幅画,画的颜色褪得厉害。然而那双眼睛依然在闪着光。那是德米安的眼神。或是我内心的那个人。那个无所不知的人。
“我没这种兴趣。”我有些粗鲁地顶了回去。
我多么渴望德米安啊!我对他一无所知,他远远超出了我能触及的范围。我只知道,他或许正在某地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他的母亲已搬出了我们的城市。
“你在这儿做什么?”他以一种居高临下的长者姿态殷勤地问我,“那,让我猜猜,你在作诗?”
我在脑中搜寻所有关于马克斯·德米安的回忆,一直追溯到克罗默的那段往事。那时他所说过的话一一浮上心头,而那些话对我依然有意义,触动了我当下的处境!在这次不愉快的会面中,他所说的关于浪子和圣人的话,忽地照亮了我的心。我的处境不就是这样么?我不正是一直沉沦在酒精和污秽中,麻木而迷惘,直到一种新的生命力唤起了我心中的另一面,激起了我对纯净和圣洁的神往。
那人走过来,是阿尔丰斯·贝克,我们学校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我很喜欢他,除了他对我像对其他小孩子一样,总是连嘲带讽,倚老卖老,我对他没什么不满。他长得粗粗壮壮,连宿舍的管理老师都听他的话,而且他还是很多高中传奇故事的主角。
我继续沉溺在回忆中,天早已黑了,外面下着雨。我的记忆里也有雨声,我想起了当年,在那棵栗树之下,他追问我和克罗默的故事,挖掘我的秘密。一段回忆勾连着另一段——上学路上的谈话,坚信礼课程。最后,我想起了和德米安的第一次会面。那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一时竟没有想起,于是我慢慢搜寻,潜到记忆的最深处。啊,想起来了!我们站在我家门口,他刚给我讲了自己对该隐的理解。后来他提到了我家门上那枚古老残败的徽章,徽章镌刻在下窄上宽的拱顶石上。
“你好,辛克莱!”
那晚,我梦见了德米安和那枚徽章。德米安将徽章拿在手中,徽章的形状不断改变,忽地微小颓败,忽地庞大逼人,色彩缤纷,然而德米安告诉我,那依旧是同一个徽章。后来他逼着我吃下了徽章。吞下去之后,我毛骨悚然地发现,腹中的徽章竟活了,将我填得满满,然后开始从内部撕扯我。我魂飞魄散地惊跳起来,醒了。
这时,从旁边的小径中走来了一个人,大衣随风摆动,我正想往前走,那人却唤了我一声。
我的意识清醒了,正值夜深人静,有雨滴进了屋中。我站起来关窗,脚踩到了地上某个亮亮的东西。早上才发现,那是我的画。画湿答答地躺在地上,纸面上已冒出了小水泡。我将画夹在吸水纸间,压在一本厚书中晾干。第二天我去看时,画已经干了,却变了模样。画中嘴唇的红色褪了一些,变薄了——完全变成了德米安的嘴。
走到林荫道的尽头,我犹豫着站住了,望着黑黝黝的树叶,贪婪地呼吸着腐朽和死亡的潮湿芬芳,我心中的某种东西在回应和招引着这种味道。哦,生命的味道却多么平淡!
我开始着手画一幅新画——那枚鸟形徽章。徽章原本的样子我已记不太清楚,何况,在我的回忆中,有些细节即使站得很近也无法辨认,因为那东西太古老,而且被多次粉刷过。那只鸟站着或卧在某个东西上——兴许是一朵花,一只篮子或鸟巢,也可能是树冠。我先不去想这些细节,从自己记得最清楚的部分着手。出于一种模糊的意愿,我一上来就用了最浓烈的色彩。画中那只鸟的头部是金黄色。我随兴所至地画了下去,不到几天就画完了。
那是十一月初的事。我已习惯了每天风雨无阻地散一小会儿步,思考一些问题,散步令我获得了一种快感,一种饱含忧郁、厌世和厌己情绪的快感。某天傍晚,我在湿蒙蒙的暮霭中散步到市郊,某公园的宽阔林荫道仿佛一处与世隔绝之地,引诱着我走过去,路上覆满了落叶,我带着一种阴暗的快乐踩踏着这些落叶,一股湿涩的味道飘来,远方的树丛慢慢从浓雾中挣脱出来,幽灵一样巨大而阴森。
画的是一只猛禽,长着鹞鹰的头,尖锐凶猛。画的背景是蓝天,鸟的半个身子裹在一个黑色的球体中,仿佛正在从一个巨蛋中挣脱而出。我望着这幅画越久,就越觉得它就是梦中的那枚色彩缤纷的徽章。
一年多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其间几次放假回乡,并没有不一样的感觉。我还是更愿意离开。
我不能给德米安写信,即便我知道他的地址,也不会写。
初时,我在学校并不受欢迎,也不引人注目,其他人开始时嘲笑我,后来便不理睬我,觉得我胆小怕事,性格孤僻。我却喜欢自己这样的形象,索性变本加厉地独来独往,在外人眼里是潇洒至极的玩世不恭,然而我私下却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悲伤和绝望情绪淹没。在学校中,我一直沉浸在从前的知识积淀中,新班级和我从前的班很不一样,我渐渐习惯了轻视同龄人,觉得他们是无知的孩子。
我沉浸在当时那股挥之不去的梦幻感中,决定将这幅鹞鹰图寄给他,不管他收不收得到。我什么都没写,连自己的落款都没有,只小心翼翼地裁剪了画边,买了一只大信封,写上了德米安从前的地址,就这样把画寄走了。
坚信礼之后的假期中,我心中生出了一股奇特的空虚和孤独感(此后我还会经常尝到这种空虚和乏味!),那种感觉久久不退。我丝毫不为即将背井离乡而痛苦,因为无法痛苦,我甚至感到羞愧,姊妹们莫名其妙地流泪,我却不能。我为自己感到震惊。从前的我是个性格善良、多愁善感的孩子,而现在的我已面目全非,对外部世界抱着完全无所谓的态度,每天只专注于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聆听自己体内风暴的秘密咆哮,那是叛逆的、黑色的风暴。在家中的最后半年,我的个头窜得很高,我正在迅速发育,体格清瘦,懵懂地望着世界。男孩的稚气已完全弃我而去,我心知别人不会爱这样的我,因此也丝毫不爱自己。我常常思念马克斯·德米安,但有时也会恨他,是他造成了我生命的贫瘠,而这种贫瘠在我眼中无异于一场丑陋的疾病。
一场考试临近了,我学得比任何时候都用心。自从我忽然洗心革面之后,老师们原谅了我。我学得当然不够好,然而无论我还是其他人都不会再想起,半年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学校会对我处以开除惩罚。
我依然在思考,自己今后是成为一个孝子,本分的公民,还是我的秉性另有所安排?我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父亲支持的家庭和精神中幸福生活——持续了很久,其间几乎成功,最后竟还是失败了。
父亲写来的信也渐渐恢复了从前的语气,不再苛责恐吓我。然而我却完全不想向他或任何人剖白自己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恰好迎合了父母和老师的愿望,但那只是偶然。转变并没有将我与他人拉得更近,只让我更孤独。转变领着我走向另一条路,朝着德米安,朝着一个遥远的命运。我身在其中,自己竟懵懂不知。我虽然已恋上了贝雅特里斯,然而那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画作和对德米安的思考中,活在虚幻的世界中,甚至连贝雅特里斯都不大想起。我无法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梦幻、期待以及内心的转变,即便想说,也无从说起。
暑期末,我坐车来到了St.城,走前再也没见过德米安。我的父母陪着我出行,小心翼翼地将我托付给了一所男生宿舍,管理者是一位高级中学的教师。如果他们当时知道这个安排会让我走到何种境地,一定会目瞪口呆。
可是我怎么会想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