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唐兴亡三百年(第六卷) > 杨炎之死

杨炎之死

“撤职”当然不是卢杞想要的答案。卢杞阴沉着脸对田晋进行了一番暗示,可田晋还是坚持要依法办事。卢杞不说话了,第二天就把这个大理寺卿逐出了朝廷,贬为衡州司马。然后,卢杞又找了大理寺的另一个官员,让他给杨炎定罪。这个官员很聪明,马上说:“政府官员执法犯法,应当判处绞刑。”

这回好了,围绕着家庙问题,杨炎的第一桩罪行浮出水面了。严郢立刻上奏卢杞。卢杞随即找来最高法院院长(大理寺卿)田晋,问他杨炎该当何罪。田晋答:“依照法律,主管官员在公物交易中获利,视同索贿论处,应当撤职。”

要的就是这句话!

后来,从杨公子的口供中,御史大夫严郢查明,这座宅子的成交价比当时的市场价高出非常多。

至此,杨炎的索贿罪名算是成立了。但是,要一举将他置于死地,卢杞觉得这个罪名还不够分量。

当然,赵惠伯没有让杨炎失望,很快就用了一个让杨炎很舒服的价格购买了宅子。

什么才够分量?

杨炎关心的,只是价格。

谋反。

这里头当然就有猫腻了。当时,在东都洛阳说话算数的是河南尹赵惠伯,此人是杨炎的心腹。杨炎就建议他动用公款购买这座宅子,至于公家买这个宅子能干什么用,那就不在杨炎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可是,杨炎不过就是盖了一座家庙,够得上这么可怕的罪名吗?

为什么要卖给公家?

够得上,绝对够得上!官场的事情历来如此,说你有事你就有事,没事也有事;说你没事你就没事,有事也没事。卢杞稍微动了下脑筋,往深里一挖,杨炎的第二桩罪行、也是足以令他死无葬身之地的罪行,立马浮现在世人眼前了。

首先,杨炎并不是把东都的宅子卖给私人,而是卖给了公家。

原来,杨炎并不是第一个在曲江江畔盖家庙的。早在开元年间,当时的宰相萧嵩就在这里盖了一座家庙,可玄宗认为这里是长安官民休闲游乐的风景胜地,不适合建私人祠堂,就让萧嵩把家庙迁到别处去了。

照理说,不管是卖宅子还是盖家庙,都是杨炎的私事,只要他不强买强卖、仗势欺人,也就没什么问题。但是,杨炎还是在这件事上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抓住这个证据后,卢杞如获至宝,随即上奏德宗:“杨炎家庙所在的这块地,历来就有王气,所以玄宗皇帝当初才会命萧嵩搬迁。杨炎明明知道这一点,却故意在此地建庙,显然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为了筹足资金搞到这块地,杨炎决定卖掉他在东都的一座宅子。

好了,啥也别说了。

杨炎物色的这块风水宝地,位于长安城东南角的曲江江畔。这里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在长安城里绝对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宝地,因此,土地的价格自然就不会便宜了。

皇帝非常生气,后果非常严重!

所谓家庙,就是宗族祠堂。在古代,凡是混得有头有脸的人都很重视宗族祠堂的建设,因为它不仅可以光宗耀祖,还能借此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势。所以,普通人盖家庙也就是一间两间,达官贵人一盖可就是一大片了。杨炎贵为首席宰相,他的家庙当然更要盖得傲视群雄,不仅要占地广阔、富丽堂皇,还必须建在一块风水宝地上。

建中二年十月,德宗断然下令,将左仆射杨炎一下子贬到了天涯海角——崖州。

这件事的关键词是:家庙。

崖州,就是今天海南的琼山市。现在,海南是无数“驴友”趋之若鹜的热带天堂、度假胜地,可在当时,这里却是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终年瘴气肆虐、疾病流行。被贬到这里的官员,十个要挂掉九个,剩下那一个,就算有生之年能回长安,差不多也只剩半条命了。所以,在当时所有官员的心目中,崖州几乎就是地狱的代名词。

杨公子被纪检部门“双规”后,吓得六神无主,不但把他自己干过的丑事儿一股脑儿全都抖了出来,而且还把他老爸不久前刚做的一件事也坦白交代了。

这年冬天,某个北风呜咽的清晨,杨炎坐在一驾吱吱作响的马车上,凄凄惶惶地走上了不归之路。在途经广西一个叫“鬼门关”的地方,文章圣手杨炎满怀悲凉地写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

按照“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官场铁律,老子贵为首席宰相,儿子通常不会是什么好鸟。这位杨公子就仗着他老爸的权势,干了一大堆贪赃枉法、受贿请托的事情。严郢被卢杞提拔为御史大夫不久,就在其授意下对杨弘业实施了立案审查。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

卢杞是从杨炎的儿子杨弘业身上入手的。

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

这年八月,李希烈轻而易举地讨平了梁崇义。与此同时,卢杞也展开了对杨炎的绞杀行动。

杨炎知道,被贬崖州就意味着死。

稍后,卢杞又提拔了一个叫严郢的人担任御史大夫。毫无疑问,张镒和严郢都是卢杞的死党。随着卢杞一党全面把持朝政,杨炎的末日就到了。

然而杨炎并不知道——他甚至已经不能活着走到崖州了。

德宗颇以为然,遂罢免杨炎的宰相职务,改任左仆射[4],同时在卢杞的举荐下,擢升前永平节度使张镒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德宗皇帝派出的使者,在距离崖州一百里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一条冰冷的绳索就不由分说地套上了他的脖颈……

七月,因淮宁地区阴雨连绵,故李希烈迟迟没有出兵。生性多疑的德宗不免七想八想,卢杞趁机向德宗密奏,说:“李希烈之所以迁延逗留,正是因为对杨炎不满。陛下何必为了顾惜杨炎而坏了国家大事?依臣之见,不如暂时罢免杨炎,让李希烈高兴一下,等到平定梁崇义后,再恢复杨炎的职务也无妨啊。”

数日后,河南尹赵惠伯被贬费州(今贵州思南县),还没走到贬所,就遭遇了跟杨炎一样的命运。

应该说,杨炎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可德宗正对李希烈寄予厚望,根本听不进他的话。杨炎一再坚持,令德宗大为恼怒。

诛杀杨炎后,德宗李适终于去掉了一块心病。接下来,他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那些跋扈藩镇了。

建中二年六月,山南东道(治所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节度使梁崇义一再违抗天子诏命,大有割据反叛之势,德宗遂命淮宁(原淮西,治所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节度使李希烈率诸道兵马讨伐。可是,杨炎却力劝德宗不要任用李希烈。他说:“李希烈是李忠臣的养子,深受李忠臣宠信,而李希烈却恩将仇报,驱逐李忠臣,夺其权位。此人狠戾无情,身无寸功之时尚且如此嚣张不法,一旦讨平梁崇义,朝廷何以制之?”

李适是一个胸怀大志、自视甚高的皇帝,早在即位之前就对肃、代两朝的政治乱象深感不满。他实在搞不明白,自玄宗末年以来,天下诸藩,尤其是河北诸镇,凭什么如此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动不动就自立自专、兴兵反叛?而李唐中央又为何如此软弱无力,屡屡被臣藩玩弄于股掌之间?

不过气归气,此时的杨炎也知道自己已经失势、风光不再了,所以除了跺跺脚、骂骂娘之外,实在也没别的办法。

面对这一切,李适很愤怒。

为了给杨炎一点颜色瞧瞧,同时树立自己的权威,卢杞入相不久,就借故炒了一个中书主书的鱿鱼。要知道,中书主书可是杨炎的部下,卢杞这么干,摆明了就是要挑衅滋事。杨炎气得在背后直跺脚:“主书是我的人,有什么过错我自会管教,哪轮得到你这个丑八怪来狗拿耗子?”

所以自从登基之后,李适就一直在等待机会,以便铲除那些“名为藩臣,实如异域”的跋扈藩镇,将权力收归中央。

卢杞一看杨炎连吃饭都躲着他,气得一张蓝脸都变绿了。

要想达成这个目标,最方便的入手处,当然就是废除诸藩“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了。在李适看来,只要那些强藩一死,朝廷拒绝承认强藩子弟的世袭权力,李唐中央的权威就有了重塑的可能。

自从卢杞来到政事堂上班,杨炎就不得不和他一块办公,而且每天还要和他面对面共进午餐,于是杨炎便时常有恶心欲吐之感。后来,每到中午用餐时,杨炎总是借口身体不适,跑到别的地方吃饭,才算解决了吃不下饭的问题。

建中二年正月,德宗李适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出现——成德(治所恒州,今河北正定县)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向朝廷上表,企图继任节度使职。

其实,长得丑并不是卢杞的错,但是心地阴险就肯定是他的不对了。德宗派了这么一个既貌丑又心险的人来跟杨炎搭档,杨炎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

李适意味深长地笑了。

这则逸闻起码可以说明三件事:一、卢杞的容貌的确已经丑到撼人心魄的地步;二、郭子仪的谨小慎微实在是无人能及;三、郭子仪阅人无数,他认定卢杞不仅貌丑,而且必定是一个心性阴险、睚眦必报之人。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子仪的判断是对的。

他给出了一个世界上最言简意赅的回答——

关于卢杞大人的容貌,在长安坊间还流传着一则逸闻:说是郭子仪晚年接待客人时,姬妾侍女总是环绕在侧,有一次听说卢杞来访,郭子仪赶紧将侍妾全部屏退。卢杞走后,家人问他何故如此,郭子仪苦笑着说:“卢杞貌陋而心险,我是怕妇道人家一见卢杞尊容,忍不住非议讪笑。日后此人若是得势,郭氏岂能逃过灭顶之灾?”

不!

世界上有黄、白、黑、棕四色人种,唯独没听说过还有蓝色人种,可卢大人偏偏就是蓝色的,怪不得人家都把他当成鬼。

[1] 根据《通典》卷七“历代户口盛衰”记载,唐朝天宝年间的户数将近九百万,至代宗大历中期仅余一百三十万。

据说,卢杞此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特点,就是长得奇丑无比——“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旧唐书·卢杞传》)

[2] 可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各州府均以大历年间当地赋税收入最高的那一年为准,因此各地额度参差不齐,全国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税额。

由于父祖两代皆有令名,卢杞便凭借门荫1直接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忠州刺史、虢州刺史等职,建中元年擢任御史中丞。

[3] 一说是根据“地、户两税”而得名1 唐朝给予功臣后代的一种政治待遇,不经科举考试便可授予官职。

他的祖父就是开元初年与姚崇搭档的宰相卢怀慎,一生清廉,家无余财,据说死后连个棺材都买不起;他父亲卢奕也官至御史中丞,在东都任职,安禄山叛军攻入洛阳时,其他官吏纷纷逃跑,唯独卢奕坚守岗位,遂被叛军所杀。

[4] 自玄宗时代起,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已经变成没有实权的虚职。

说起这个卢杞,还是颇有些来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