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刀记(第二部) > 第二章 夜行人

第二章 夜行人

小锁柱,有一副俊俏的面孔,还有一对火爆的眼睛。用一些熟悉他的房东老大娘的话说:“锁柱这小伙儿,要是脊梁后头再背上一条大辫子,活是一个漂漂亮亮的大姑娘。”锁柱的生活作风,一向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他自从参军入伍以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衣帽都是整整齐齐,腰里的皮带扎得紧绷绷的。现在永生见锁柱依然不失常规,身子挺得直峥峥的,心里挺高兴。可能是由于他失血过多的缘故吧?他的脸色比原先黄一些了。这时永生正想跟锁柱说些什么,可还没有开口,只见小锁柱一头扎在他的怀里,就像个受了屈的孩子突然见到了久别的母亲那样,伏在梁永生的胸前呜呜地哭了起来。并且越哭越痛,直哭得身子一抽一抽的,继而又有些轻微的颤抖。

这时,锁柱给永生的第一个感觉,仿佛是对他既熟悉又生疏。因为他瞅着锁柱那仍有些孩子气的脸,和一年多以前比起来,已经明显地成熟多了。

是啊!他们这对同命相连的战友,过去一起受过苦,一起受过难,一起血战过白眼狼;抗战以来,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拉网式”的“大扫荡”中,他们一块儿冲,一块儿杀。锁柱常跟人说:“是梁队长看着我长大的。”几年来,锁柱跟梁永生说话,向来是不加思考,不加修饰,心里是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在梁永生的心目中,包括锁柱在内的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们,是自己的亲兄弟,也是自己的孩子们。在表面上,他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那样对待他们;从内心里,他又像老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待承他们。

永生扑上前去扳住了他的两只肩膀。

现在梁永生见到小锁柱这股孩子式的纯真的表情,就用他那粗大的手掌摸着锁柱的头顶,亲昵地说:

锁柱一纵身子跳出柜来。

“看,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儿一样呀,来不来的就哭鼻子,不怕人家笑话你?快起来,啊?”

梁永生和王锁柱两个人的话音,几乎是同时发出来的。

梁永生嘴里这么说着,心中也压抑不住战友重逢的激动感情,自己的眼圈儿也红润起来。

“梁队长!”

沉静了一霎儿。梁永生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向锁柱说:“锁柱,忘啦?干革命,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呀?”他这一句,将锁柱的哭泣立刻止住了。原来是,在永生去升主力之前,曾跟锁柱说过这样的话:“干革命,需要汗,需要血,就是不需要眼泪!”如今看来,锁柱还记着这句话。接着,梁永生从衣袋里掏出一支挺漂亮的钢笔,举在小锁柱的眼前,轻轻地摇晃着:

“锁柱!”

“哎,锁柱,你瞧,这是啥呀!”

回答梁永生的声音是从靠北山墙的躺柜里发出来的。话音未落,又听柜盖哐当一声响,锁柱从躺柜里钻出一个头来。

多少年来,锁柱最喜欢两样东西:一是枪,二是笔。现在,他仰起脸来,一瞅,见永生手里拿着一支钢笔,心里立刻乐了,一把夺了过去。他拿在手中摆弄着瞅了一阵儿,扑闪着两只泪眼笑乎乎地问道:

“我在这里!”

“嘿!真好!队长,谁的呀?”

“他在哪里?”

“谁的?你的呗!”

梁永生一听高兴起来。他忽地站起身,凑在大婶的近前,眉飞色舞地问道:

“我的?”

“就是锁柱呀!”

“怎么?不想要?”

“小王?”

“哪来的?”

“还有件事忘了告诉你——”大婶说,“小王住在这里!”

“人家托我给你捎来的。”

“啥?”

“谁?”

“哎呀呀!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

“你猜猜——”

永生的话未说完,被高大婶拦腰打断了。她像突然得了什么喜事似的,拍一下巴掌嬉笑着说:

小锁柱真扑闪着大眼想开了。梁永生没等他想出来,就说:

“哎,大婶,这些日子,大刀队的同志们……”

“给你捎钢笔的,是县委的一位领导同志……”

少顷,梁永生用烟袋锅子挑动一下正冒烟的火头柈子,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大婶道:

“噢!我知道了!”

不过,永生听了这些,却都觉着挺新鲜。

“你知道个啥?”

大婶忙了一阵,盘腿坐在炕上,把村中这一年多来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跟梁永生学说着。她讲述的事儿,是很平常的。而且是想起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所以是不系统的,不连贯的。

“准是县委书记方延彬同志——对了呗?”

有的火炭虽然已经熄灭,但是,有的火炭,还在顽强地燃烧着。并且,正在向它周遭儿的劈柴蔓延。一股股的黑黄羼杂的浓烟,突突地冒出来。看来,满盆的火焰很快就要燃起来了。

“你听说啦?”

火盆已经不旺了。

“没价!”

大婶给小勇盖好被子,溜下炕去,将放在炕梢上的火盆端在永生的面前。

“咋知道的?”

“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着了嘛!”

“揣摸的嘛!”

永生笑了。又说:

永生笑了。他拍拍锁柱的肩膀说:

“埋怨我不叫醒他呗!”高大婶说,“他要是知道你夜间来了,睁开眼又见不着你,那非得跟我打下天来不行!”

“怪不得人们叫你‘王揣摸’,还真是‘名不虚传’哩!”

“埋怨你啥?”

小锁柱一想到老方,就觉着有股暖流串遍全身。

“唉,这孩儿,醒着赛只欢虎,一睡着就叫不醒!”高大婶说,“这间叫不醒他,明天又得埋怨我……”

这时,他乐得连脖颈子里都有笑纹了:

“大婶,先甭喊他啦!”

“老方是俺老师嘛,当然能揣摸出来了!”

高大婶的意思,是想把小勇喊醒,让他跟永生亲热亲热。可是,奶奶喊一句,小勇吭一声,就是不睁眼。后来,奶奶喊紧了,他梦梦呓呓地撒起娇来,脚也蹬,手也抡,嘴里还有音无字地嘟嘟哝哝。永生望着小勇笑着说:

“老师?”

“勇子,勇子!你梁大爷来啦!”

“可不是呗!”

高大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又倾下身子,凑到小勇的近前轻声地喊着:

“噢!想起来了!”这时,一段往事在梁永生的头脑中跳出来——

“小勇盼你回来,比我还心切哩!他见天都念叨几遍儿,等梁大爷来了,跟他学武术!练好了武术,就去当八路。当上八路,把小鬼子,狗汉奸,全剁成肉酱!”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梁永生这句话,使高大婶的眼前立刻出现了两个小勇。一个是个小孩子,拿着一把木头单刀乱舞扎;另一个是条大汉子,一手拿着大砍刀,一手端着匣子枪,正在鬼子群里勇猛冲杀。一会儿,这两个形象渐渐地模糊起来,合为一体了。这时候,高大婶那两只含笑的眼睛,正集中在睡得香甜的小孙子的身上。几年来,特别是儿子牺牲以后,每当有人提起她的孙子,高大婶的脸上就立刻泛起一层笑纹,话也多起来。这时,她笑着向永生说:

方延彬为养枪伤,在锁柱家住过一些日子。那时间,锁柱还没参军,在村里正当民兵。当时,老方见他不认字,有时为了工作难得哭,就说:

“大婶啊,你有一个好儿子,还有这么个好孙子,儿子虽然牺牲了,几年后孙子就又长大了……”

“锁柱,你该学文化呀!”

梁永生听了这些话,心里热滚滚的。他情不自禁地伸过手去,一边轻轻地抚摩着高小勇那毛茸茸的头顶,一边向高大婶说:

锁柱问:

“可不是呗!”高大婶一边用笤帚扫着永生脊背上的尘土,一边理着她自己那稀疏的白发,一边向永生说,“自从他爹阵亡以后,小勇这孩子练刀练枪的劲头儿更足了!他还整天价口口声声地嚷着要给他爹报仇哩!”

“咋学?”

“脚下,小勇还是那么爱摸刀抚枪的呀?”

老方说:

这时,小勇那红扑扑汗津津的小脸蛋儿上,布满了一层露珠般的细小的汗粒。他那厚墩墩的小嘴唇,紧紧地闭着,显示出一股倔强的神气。永生没见到小勇一年多了,他那虎虎势势的小脑袋长大了不少。现在永生望着高小勇的面孔,仿佛看到了战友高树青的影子,许多往事再次从他的头脑中闪过去。过了一阵,当他忽然发现小勇的枕头底下放着一把木头单刀的时候,他的思绪才从沉思中解脱出来,高兴地问高大婶道:

“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呀!”

永生悄悄地凑过去,将小勇伸出被外的小嫩胳膊塞进被窝里,便直瞪着两只父亲般的笑眼仔细地瞅起孩子的面目来。

锁柱没信心:

过了一会儿,梁永生猛一回头,蓦地看见了睡在炕里头的高小勇,心里一阵激动。这个高树青同志的遗孤高小勇,今年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孩子,当然还不能理解人生。可是,生活已经开始在熔炼他了。

“不上学认老师,光凭戳手指头,零零碎碎地认几个字,就能摘掉‘文盲’帽子?”

此后,又沉默起来。

老方鼓励他说:

“不饿。”

“能!你只要肯戗劲,准能行啊!”

永生摇摇头说:

他见空说不能使锁柱信服,便又讲起他自己学文化的过程:

“孩子,饿不?”

“锁柱啊,我,原先是个挖煤的,没进过一天书房门儿!你看,如今不已经不是‘文盲’了吗?那顶‘文盲’帽子,就是加入了部队以后,靠同志们‘戳手指头’‘戳’掉的!”

永生一时找不着一句合适的话,来接上大婶的话尾说下去,屋里沉默起来。大婶说完这些话,再也没话儿了。她愣了老大一阵,才像侍候亲近的病人似的冒出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来:

事实最有说服力。锁柱说:

“孩子啊,放心吧,大婶不难过。树青他,是为抗日死的,他死得光彩,死得值呀!”

“那么说,我就认你个戳手指头的老师吧?”

精明的坚强的高大婶,看出了永生的心情和自己同样沉重,她赶紧把那正在往上涌的悲愤感情压下去,将脖颈子挺起来,又来宽慰永生说:

老方欣然应诺:

这时梁永生的嘴里尽管这样说着,可是他的心里似乎仍然不能相信他面前的事实——像高树青那样的好同志,他真的能够永远放下肩上的担子,永远离开自己的党和自己的战友吗?

“好!我就过过‘老师瘾’!”

“大婶,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树青同志为了抗日牺牲了性命,他是我们的好榜样,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是共产党的好党员,毛主席的好战士!……”

从那天起,锁柱就跟着老方学识字。

梁永生面对着这位善良的老人,心被一股阶级同情感笼罩住了。这时,他的理智又在提醒他:革命斗争中的流血牺牲,给活人留下的不应当是消沉、脆弱和苦痛,而应当是仇恨、勇气和力量。并且,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以消灭敌人,夺取胜利。永生意识到这些以后,就极力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劝慰高大婶说:

他先学会了“共产党领导我们抗日”,又学会了“毛主席是咱穷人的大救星”……就这样,越学越多,越练越熟,只几个月,聪明伶俐又肯用功的小锁柱,就能认能写一千多字了。

这泪珠中,包含着见到亲人的兴奋,也包含着失去亲人的悲痛!

方延彬养好了伤,离开锁柱家以后,锁柱又认了许多“叔伯老师”,继续学文化。等到小锁柱参加大刀队的时候,这个从未进过学堂门儿的穷孩子,不仅懂了许多革命道理,而且已经具有能识两三千字的文化水平了。

她说着,眼里滚下两颗泪珠。

锁柱参军后,对学习依然抓得很紧。绳锯木头断,水滴石头穿。到目下,他已经成为大刀队上公认的“文人”了。主力部队在运动战过程中到这一带来的时候,小锁柱又曾和他的老师方延彬同志见过几回面儿。老方每次见到他,还是继续教育他,鼓励他,并许下将来给他搞到一支钢笔。

“孩子,我可把你盼回来了!”

这个钢笔的问题,给锁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梁永生进屋后,就着黄乎乎的灯光,望着这位离别了一年多的高大婶。只见老人的脸上,皱纹更多了,也更深了,一道一道又一道,就像用刀子刻上的一样。而后,他坐在炕沿上抽了几口烟,头脑才逐渐地冷静下来。这时候,高大婶用那颤颤抖抖的手,端着小油灯,在永生的脸上照呀,照呀,一直在照。照了好大晌,说道:

今天,他听说老方真的给他捎来了钢笔,所以乐得个里外都是笑纹,坐也坐不稳了。

高大婶说着,将永生拉进屋里,又轻轻地掩上屋门。

梁永生见锁柱这股高兴劲儿,就鼓励他说:

“永生,怪冷的,愣在那里干啥?快屋里来!”

“锁柱啊,我听县委书记说,这支钢笔,是一位共产党员,在英勇就义之前,作为他最后的一次党费交给县委的。现在,县委把它发给你,你可要好好利用这支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啊!”

就在这时,有一种强大的责任感,正在促使他赶紧了解那些留下来的战友们的下落。可是,他还没有开口,高大婶在那边含着泪花强笑着说:

锁柱将钢笔攥在手里,深情地瞅了多时。

今天的梁永生,一面回忆着这些历历在目的往事,一面噙着热泪注视着战友的灵柩,深深感到自己对党的事业贡献太少了,感到自己过去对战友的关心太差了,又感到胸中有一股怒火正在燃烧,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了。这些感觉,促使他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把一分钟当一年使用。

这当儿,经梁永生这么一说,他仿佛觉着这笔的分量立刻增加了不知多少倍。过了一阵,他向他的领导人梁永生郑重地说:

高树青同志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来到人世时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可是,而今他的离开人间,却必将唤起许许多多的人投入战斗,也必将促使更多的革命者更加英勇顽强地战斗下去!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当他挺身站立在自己的战友的灵柩之前的时候,他就会不知道什么叫作困难,他就会不知道什么叫作危险,他就会觉着今后党让自己去挑多么重的担子也决不打折扣!

“梁队长,我记住了!”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他俩说话的当儿,掩藏八路军游击战士富有经验的高大婶,并没注意永生和锁柱交谈的情景,甚至也没听见他们谈了些什么。

梁永生在离开大刀队后的这些日子里,只要一有点闲空儿,就想起他的战友高树青同志,想起大刀队上的其他伙伴们。有时候,他想得入了神,又仿佛觉着高树青和其他同志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并且轮流着对他说了些什么。可是,今天摆在永生面前的无情的事实是,高树青同志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光荣的烈士,将他那未实现的志愿、理想,还有那尚未完成的事业,统统地留给了他的同志,留给了还活着的战友们!

她在干啥哩?

当他回头张望时,只见高树青和其他战友们,还依然伫立在原地目送着他们……

她悄悄地坐在梁永生的身旁,扯起永生那被酸枣棵挂破了的衣襟,一针一针地缝着。她缝得是那么仔细,那么认真。

梁永生带领着队伍走远了。

永生说:

“永生同志啊,你只管放心吧!过去,我们凭着一颗对党对毛主席的赤胆忠心,从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中冲杀过来了,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今后,无论斗争任务是多么艰巨,也无论斗争环境是多么残酷,我们凭着对党对毛主席的这颗赤胆忠心,也一定能冲杀过去,并用胜利来迎接我们的主力部队打回来!”

“破衣烂裳的,缝上两针算啦,甭这么费劲!”

自从大刀队建立不久,高树青就和梁永生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战斗。他们,一起享受过胜仗后的快乐,也曾一起分担过受挫后的痛苦。多少个奇寒盛暑啊,他们你枕着我的胳膊,我枕着他的大腿,顶着一件衣裳睡在漫洼里,睡在破庙中;多少次出生入死的遭遇战啊,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子弹空里钻,在硝烟浓雾里滚,你掩护着我,我掩护着你,肩并肩地冲出了敌人的重围。当他们两人共同掩埋着阵亡的战友的时候,曾淌着热泪相互倾谈过誓死革命到底的志愿;他们一块儿饿着肚子在漫洼地里露营的时候,还曾畅谈过抗战胜利以后的美妙理想。经过了几年战斗洗礼的高树青,现在尽管完全明白:革命,使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会合在一起;革命,又常常使我们这些并肩战斗着的战友不得不暂时离开。可是,有一股强烈的留恋感情,还是在紧紧地缠绕着他的心头。因此,他只好强力地克制着自己,喘了一口粗气说:

大婶说: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再没啥好说的了!”永生虽然先说了这么一句,可他望了望树青同志那热烈期待着的目光以后,还是又继续说下去了,“树青同志啊,我一走,大刀队的领导责任,落到了你的肩上。并且,留给你的斗争任务,是空前艰巨的,空前繁重的。说实话,我很想再多呆几天,帮助你熟悉熟悉全队领导工作的情况。可是,整个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允许我那样做。现在,我们只好走了。将来有机会时,我一定回来看看你和大刀队上的战友们……”

“你说你的,甭管俺这事!”

“永生同志,你再嘱咐我几句吧!”

她说罢,还是照样认真,一丝不苟。

去升主力的战士们,已经离开出发地点宁安寨很远很远了,高树青同志还在依依不舍地送着他的战友们。他一边走,一边和正在离去的同志们倾心地谈论着。他们谈得是那么亲热,那么恳切。在临要分手的时候,他又紧紧地握住梁永生的手说:

目下看高大婶的表情,使人感到仿佛她就像正在打发自己的儿子到千里之外去那样,一定要把这针针线线缝得结结实实的。

那是一个静静的月夜。

这时,从小失去母亲的梁永生,心里荡漾着十分激动的感情。

梁永生两眼凝视着,思想在飞转。蓦地,高树青那高大而又英武的形象,在他的眼前晃动起来。接着,永生离开大刀队去升主力时的一段动人情景,又在他那辽阔的脑海里忽忽地闪过去——

高大婶在给永生缝衣服的同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耳朵上,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外边的动静。在这段时间里,不论有个风吹草动,还是有个鸡啼狗咬,都要引起这位老人的极度注意。

忽忽的北风,呜呜地叫着,沉重地滚过屋顶。

这时,有只灰色的小老鼠儿,从墙旮旯儿的黑窟窿里悄悄地钻出来,簌簌地跑到这儿,又簌簌地跑到那儿,毫不避人地用鼻子各处嗅着。

周围的空气,异常肃穆。

咚咚咚!

高大婶站在一旁,望着永生呆呆地愣着。

咚咚咚!

他又想说几句话,来宽慰宽慰大婶的心。可是,喉头里像堵着一个什么东西,使他连一个字儿也吐不出来。于是,他面对着战友的灵柩,情不自禁地,慢慢地,慢慢地,低下头去。

一阵阵的敲门声,突然传进高大婶的耳朵。

这种革命者的责任感,压住了他那翻腾的感情。

她一面在那白花花的头发上磨着针,一面提醒永生和锁柱说:

永生所以没有真的哭两声,还因为他又意识到,在目下的环境中,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用革命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决不能容许自己的感情,去冲动革命的意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经受一次打击之后,应当是变得更坚强,更刚毅,而不应当是它的反面!梁永生在意识到这些以后,便自然而然地想道:“我,作为一个革命的军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着烈属老人的面这么办更是不能容许的!”

“你们听!”

因为,永生已经意识到,他面前的这位光荣烈士——高树青同志,生前是个宁流千滴血、不洒一滴泪的刚强战士;过去,他在革命的队伍里战斗了一生,现在,他的崇高形象成了革命队伍里永远不会退役的战士!在这样一位战士的面前,永生怎能那么办呢?

永生和锁柱的谈话停下了。

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办。

屋里静下来。

他,梁永生,真想放开嗓子哭上两声,好将堵在胸口上的那股令人发闷的感情全都发散出来!

用皮鞋踹门板的响声,又在西边隐隐约约地响着。

这个念头一掠过梁永生的脑际,梁永生那紫铜色的面孔,刷地变成了一张白纸。继而,那股悲痛、气愤和仇恨交织在一起的感情,又紧紧地扣住了他那好似正被滚油煎烧着的心头!

梁永生用期待的目光盯着高大婶。高大婶告诉他:

这是因为,大婶的语言,大婶的神情,使梁永生明显地感觉到,他要找的那位高树青同志,已不幸牺牲了!

“狗汉奸们又来查户口了!”

这时的梁永生,望望大婶,瞅瞅棺材,瞅瞅棺材,又望望大婶。就在这当儿,他觉着有一股不可名状的悲痛感情,突然袭过来,钻进了他的脊梁骨,又串入每一条血管儿,每一根神经!

“怎么办?”

这时,高大婶的脸色是严峻的。在那严峻的神情下面,仿佛还潜伏着一种将永远不能抹掉的痛苦。看样子,上面这话,是她鼓起最大的力气才说出来的。她把话说完后,嘴角儿微微地搐动了几下,这分明是她正在极力地抑制着自己的感情。就在这间,还有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儿,在老人那悲愤交加的眼窝儿里闪动着。她一眨眼,那不听话的泪珠儿便簌簌地淌出来了!

“你们藏一藏吧!”大婶说罢,用嘴咬断了线头儿,将钢针插在那个很小很小的髽髻上,又一边用手指甲平顺着才缝的衣缝一边说,“我来对付那些杂种!”

“孩子啊,甭难过!树青他,为国出力了,总算上级没有白白教育他,我这当娘的,也没白白养活他!永生,来,快进屋!”

小锁柱满不在乎地说:

大婶向永生说:

“甭忙!”

梁永生盯望着棺材,活像蓦然傻了一样!

“咋甭忙?”

这个小饭桌后头,搪着一口白刷刷的棺材!

“听这响声,还远着呐!”

他只见,在屋中的灯光里,冲门放着一张小饭桌儿。饭桌上摆着香炉子。

高大婶用食指轻点着锁柱的脑门儿,说:

灯光一亮,站在屋门口的梁永生愣住了!

“你呀你呀!净叫我老婆子着急!”

她摸着黑儿,先用棉被挡上窗户,然后,又划着了火柴,点上灯。

锁柱望着高大婶,嘿嘿地憨笑,没再吱声。

高大婶走进那黑洞洞的屋里去了。

“好。听大婶的。”永生说,“可是,往哪藏呢?”

永生纳闷儿地想着。

锁柱下了炕,掀开柜盖,向永生说:

他莫名其妙地想:“我对高大婶的屋里,熟悉得就像自己家里一样。这一点,大婶并不是不知道。可她为啥又非要掌上灯才让我进屋哩?……”

“梁队长,来,进吧!”

永生留住了步子。

永生望望卧柜,笑道:

“听话!”

“咱俩都往这里头钻?”

“不用!”

“对!”

“我去掌灯。”

“等着挨打呀?”

“为啥?”

锁柱说:

“你等一等!”

“咦?你不知道?这柜里有门道!”

这时,高大婶像突然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女一样,领着永生亲亲热热地朝屋里走着。当他们走到屋门口时,大婶拽住了永生:

永生迟疑了一下。

高大婶回手插上门闩。

大婶插嘴道:

梁永生跨步迈进门槛。

“柜后头,是个夹壁墙。”

“快!快家去!”

锁柱补充说:

她拽上永生的胳膊又说:

“夹壁墙的暗门儿,就在柜里头。”

“真没想到!”

梁永生来到卧柜近前,站在锁柱的脊梁后头,从锁柱的肩上探过头去,一瞅,只见靠后山墙的卧柜板子抽开了两片,墙壁上有个刚够钻进人去的洞口露了出来。锁柱指点着洞口向永生解释说:

高大婶说:

“队长,你看!咱们钻进去以后,再把柜板插上,还像个完整的好柜一样。敌人就是打开柜盖,也保他看不出破绽来……”

“没想到吧?”

永生一看,服了,点头道:

永生笑道:

“不错不错!”

“我的孩子!是你呀!”

稍一沉。他又问:

继而,她把一绺垂下来的遮住视线的头发撩上去,眯缝起眼睛,将梁永生的身形、面目端详一阵,又蓦然转惊为喜,带着一种酸鼻的音韵说:

“你们从啥时候搞了这么一套?”

高大婶先是一惊。

锁柱得意地笑了。他说:

“高大婶!”

“自从咱们的主力部队转移以后,敌人从好几个地方集中了大量兵力,对这一带一连气来了好几次‘强化治安’!我们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斗争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紧张。当然这是暂时的。可是,暂时不搞这一套,就站不住脚……”

这位发丝雪白的老太太,就是高树青同志的母亲。从前,梁永生在她家住时,她对待永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现在,永生一望见这位可亲的老人,就立刻产生了一种孩子见到母亲的感情。因此,他赶紧从坯摞后头闪出来,一头扑过去,轻声喊道:

永生拍一下锁柱的肩膀说:

伴随着角门的轻微响声,一位老太太出现在门口上。

“你不光能‘揣摸’,还挺能‘琢磨’哩!”

过了一阵。

他这一句,说得锁柱的脸涨红起来。

他等着,静静地等着。

咚咚咚!

于是,他又走到北屋东山墙下,冲着墙皮踹了三脚。尔后,他闪在门口旁边的一个坯摞后头,将身子隐蔽起来。

咚咚咚!

今天,梁永生到这里来,就是想打听打听高树青同志的消息。现在他一见户主是高小勇,这说明高大婶没有搬家,所以心中一阵高兴。

外边的踹门声,越响越近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永生在这一带拉起了大刀队,高荣芳家,便成了八路军游击队的堡垒户。后来,高荣芳为掩护抗日战士,被敌人杀害了。此后,他的独生子高树青同志,又参加了八路军,并很快在大刀队里担任了分队长。高树青的母亲和小勇留在家中,仍然是八路军游击队的堡垒户。

高大婶以催促的语气再次提醒他们:

梁永生十岁那年,跟着爹娘逃出龙潭以后,不是曾来坊子投过亲吗?那时节,他们在亲家没有站住脚,不是有个叫高荣芳的穷人,曾主动为永生一家安排了食宿吗?这位高荣芳,就是高树青的父亲。

“你俩怎么还没松没紧地逗哏呀!听这响动,查户口的杂种们,已经进了咱这条胡同,再查三五户,就来到咱这门口上了!”

高树青又是谁?

锁柱见高大婶越说越着急,忙笑笑说:

他是高树青的儿子。

“好。不说啦。这就进。”

高小勇是谁?

他接着朝柜一指:

门牌上的“户主”一栏里,填写着三个字——高小勇。这“高小勇”一映进他的眼帘,梁永生的心里才算一块石头落了地。

“队长,你先进!”

他还是按照秦大哥的嘱咐,先摸着钉在门板上的那个木制门牌儿,又凑上去就着星光仔细地瞅起来。

“不!”

不过,细心的永生,并没冒冒失失去敲门。

“咋?”

哦!永生想起来了——在他去升主力之前,短不了带着队伍来坊子活动。那时节,在那更深人静的夜里,永生躺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睡下了,高大婶就坐在炕梢上守着他纺棉花。因此,高大婶拧纺车的特点,梁永生早已听熟了。甚至,她纺棉时的心情,永生从纺车的响声中也能听出个大概。如今,这嗡嗡的响声告诉梁永生,这是高大婶在纺棉花。

“我不懂‘门道’呀!”永生向锁柱说,“你先进!”

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

“不行啊!”锁柱说,“我还得做善后处理呢!”

院中,传出嗡嗡的纺车声。

永生笑了:

梁永生围村绕了半遭,尔后,顺着一条胡同插进村去,在一家门前停下来。他就着星光,先端详一下角门的轮廓,又各处瞅了瞅,然后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院内的动静。

“唔哈!你这故事还真不少哩!”

云块的缝间,有几颗星星,时隐时现,一一地眨着眼睛,仿佛他们正在期待着什么。

他说罢,钻进洞去。

月亮已经落下去了。

随后,锁柱也钻进去了。

永生绕过沙丘,来到坊子村边。

高大婶一边盖柜盖,一边叮嘱着:

秦海城站在沙丘下,透过浓重的雾海般的夜幕,眺望着梁永生那正在越来越模糊的身影。直到永生那高大的身躯在他的视线中完全消失了,秦海城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沙丘下……

“你们可要留心我的暗号儿呀!咹?听了不?……你们可别亲不够光顾说话呀!听了不?咹?……”

永生说着,披上棉袍,朝前走去了。

她一遍又一遍地说着,直到听见锁柱笑吟吟地“嗯”了一声,这才住了口。随后,她噗地一口吹灭了灯,又将挡在窗户上的棉被扯下来,便盘腿坐在窗前,像那打发孩子睡了觉时的心情一样,觉着踏实多了。

“大刀队大刀队嘛,能失了老传统?”

这时,她听见夹壁墙里传出嘁嘁喳喳的说话声,心里着急地自语道:“这些孩子们,总是大大乎乎的……”

“好哇!”

其实,他们并不是大乎。因为洞中很黑,梁永生头一回进去,摸不着头脑,小锁柱正在指点他:

“对!”

“队长,往左拐。右边是‘仓库’,左边是‘卧室’!”

“你一直背着它?”

永生含着笑意说:

“对!”

“哟!还挺复杂喃!”

“还是你走延安的那口刀吧?”

夹壁墙里,黑魆魆的,举手不见五指。

秦海城笑望着那口五寸宽的大刀,问:

战争生活,使梁永生养成一种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在黑暗中常常能代替眼睛。现在,他用手向四外摸了摸,发现这个夹壁墙内只有一庹多宽。地上铺着干草。草上铺着苇席。席上还有一张狗皮。

“你瞧!”

一些衣服和被褥,全都堆在一个角上。

接着,他又朝秦大哥一侧身,说:

他摸了一阵,心里说:“虽说这个地界儿不大,还倒满舒服哩!”

“该用刀时,咱也有哇!”永生说着,将披在身上的大棉袍子一闪,一口明晃晃的大刀,在他的身后露出来。

这一阵,锁柱一直没进来。

“来不来的就开枪,会惊动临近据点上的敌人!”秦海城又将刀子递过去,“还是带上刀方便!”

他在干啥哩?

“咋不行?”

永生闹不清。

“那个不行!”

洞口上,时而发出轻微的响声。锁柱正蹲在那里堵洞口吧?永生说:

“我有这个!”

“洞口这么难堵?”

永生拍拍腰间的匣枪:

锁柱说:

“咋?”

“洞口倒不难堵。”

“不用!”

永生问:

“带上它!”

“那你蹲在那里干啥?”

“干啥?”

锁柱说:

“给你!”

“我在布置‘卫兵’!”

秦海城又抽出腰里那把捎谷刀:

永生不懂:

“好。我记住了!”

“啥‘卫兵’?”

梁永生感激地说:

锁柱解释说:

“永生啊,要记住——自从敌人实行了‘保甲制’以后,强给家家户户安上了门牌儿,还逼着不少户搬了家。你无论到谁家去,可得先看看门牌上的户主姓名呀!要不,万一摸错了门儿,兴许会出娄子哩!”

“我在柜板和墙皮之间,弄上一个手榴弹。手榴弹的拉火索,挂在柜板的一个钉子上。这么一捣鼓,敌人不抽动这块柜板算他命大,他要是一动这块板,保准叫他上西天……”

永生正纳闷儿,秦大哥来到了他的近前,又叮咛道:

梁永生对这个安排很满意。他说:

他回来干啥?

“锁柱,你这个小家伙也学刁了!你琢磨的这套玩意儿,等于用马蹄刀在瓢里切瓜,滴水不漏哇!”

当他走出十几步远以后,又突然窝回来了。

“嘿嘿。我这个刁,是叫敌人逼出来的!”锁柱带着自豪的语气说,“敌人,弯弯道道地琢磨咱,咱咋办?也得想着法地对付它呗!”

再走几步又回头望望。

他堵完洞口,往左一拐,凑到永生近前,又问:

秦海城走几步回头望望;

“队长,前些日子,我们打了一次遭遇战,牺牲了一些同志,你听说了吗?”

他俩分手了。

梁永生说:

“好。”

“我多少知道一些情况。那是我来这里以前,县委书记方延彬同志告诉我的。不过,我很想知道一些更详细的情况。你如果知道,就跟我说说。”

“关于玉兰的事,要时刻提防阙八贵那个孬种,可又千万不要急躁,不要耍‘愣葱’!”

“好吧!”

“好。”

随后,锁柱向永生讲了这样一些情况——

“过公路,更要留神——”

自从梁永生带着一部分战士升入主力后,一年多来,大刀队又打了许多胜仗。后来,敌人纠集了大量兵力,来了个“拉网合围”。这个“拉网合围”,一家伙搞了好几十天。开头,我们很主动——一面牵着敌人的鼻子转圈圈,一面神出鬼没地敲打它,一连打了好几次很漂亮的伏击战。后来,不知敌人怎么掌握了我们的情况,我们开始被动起来。有一回,我们的大刀队,被敌人追得一天一夜没站住脚。

“好。”

当时,代理大刀队队长职务的高树青同志,觉着这样跑下去,最后势必被左右堵击的敌人围住。于是,他作出一个决定:让分队长杨长岭同志,带领着一部分战士,不惜一切代价阻击住尾追的敌人,以掩护由梁志勇和赵生水分别带领的两个小分队迅速撤退,甩开敌人。

“秦大哥,路上,要小心——”

杨长岭同志接受任务后,便和那几位战士一起,依靠交通沟的有利地形,硬是把二百多尾追的敌人给堵住了。使得敌人半天的时间,未能前进一步。可是,当他们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以后,再想撤时,已经撤不下来了。

梁永生抓住秦海城的手,语重心长地嘱咐他说:

敌人冲上来了。这时,杨长岭和他的战友们,子弹都已打光。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抽出大刀,和敌人的刺刀展开了白刃战。一场恶战,直杀得敌人狼嗥鬼叫,尸横遍野。可是,最后,我们那位英勇的杨长岭同志壮烈牺牲了,那几位战士,也大都牺牲了!

“哎。放心吧!”

小锁柱带着悲痛和仇恨,一气说到这里,突然哽噎住了。

“好。你可要多加小心呀!”

梁永生只顾抽烟没有吭声。

秦海城曾多次来这村送过信,所以也熟悉这个地点。他说:

沉寂了一会儿。锁柱喘了口粗气又接着说:

“到啦。你回去吧。”

“听说,只有一个人没有牺牲——”

因此,永生当然知道:这座沙丘后头,不远,就是他今夜要去的那个村庄——坊子镇了。于是,他收住步子,向秦大哥说:

“谁?”

在永生的童年时期,他曾站在这座沙丘上接过他那闯衙喊冤的父亲;在大刀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他曾带领着战士们在这座沙丘下伏击过“讨伐”的鬼子……

“余山怀。”

这座光秃秃的沙丘,被白雪缠裹着,好似银铸玉塑一般。它,在梁永生的脑海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呀!

余山怀,就是杨翠花的那个表哥。他在杨柳青的“福聚旅馆”被炮火击毁,一年前跑到这一带来,找着八路军的大刀队,一迭声地要求参加抗日。在当时,大刀队的党支部,虽然对他入伍的动机有所怀疑,可是没什么可靠的凭证,又为了团结这类人抗日,就收下了他。现在,锁柱一提到这个人,便立刻引起了永生的注意。他向锁柱问了问余山怀来时的情况,又说:

又走了一阵,翻过一个土岭子,来到一座沙丘下。

“为啥偏偏他一个人没有牺牲?”

接着,他俩一齐跨过公路,进入另一条道沟,继续朝前走下去。

“搞不清!”

梁永生走过来了。

“他没牺牲又怎么样了?”

这干咳声,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当俘虏了呗!”

随后,他干咳了几声。

“他被俘以后呢?”

“这些笨蛋!”

“没听到消息!”

秦海城注视着伪军们那渐渐远去的背影,以蔑视的口吻骂道:

他俩的对话进行到这里断了弦。

在他们的屁股后头,腾起一股灰蒙蒙的尘雾。

梁永生深深地陷入沉思中。他在想:“敌人为啥能很快掌握了我们大刀队的活动情况?为啥又偏偏唯独余山怀一个人没有牺牲?他会不会……”

他说罢,一提缰绳,掉转马头,顺着一股斜道朝西南追下去。其余的那些家伙们,也都扬鞭催马,尾随其后,滚蛋了!

斗争形势,在梁永生回到这里的第一天,就以一种示威的态势,向这位共产党员表明了它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可是,久经斗争考验的、从来和怯懦绝缘的梁永生同志,面对着这一下子朝他扑过来的,而且是变化了的斗争形势,依然是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不过,时间不容许他马上作出全面的考虑。因此,他又急切地问下去:

“追!”

“撤走的那两个分队怎么样了?”

麻子一挥胳臂:

“那两个分队,是两种情况——”

“往那边去了!”

“哪两种情况?”

秦海城朝西南一指:

“志勇带领的那个分队,胜利地甩开了敌人。”锁柱说,“赵生水带领的那个分队,也就是我所在的那个分队,刚刚甩开这股敌人,又被另一股敌人围住了。这个分队,本来人就不多,经过一场激战后,又被敌人打散了头,指导员徐志武同志也负了伤!”

“上哪去了?”

指导员徐志武,是梁永生的老战友。现在锁柱一提到他,自然又勾起了梁永生的怀念心情。其实,指导员已经牺牲的消息,县委早已告诉永生了。可是,他到底是怎么牺牲的,连县委也还没搞清楚。因此,现在永生又问锁柱道:

“穿着便衣,腰里还扎着一条皮带。”

“在当时,指导员跟着你们这个分队活动?”

“啥穿章儿?”

锁柱说:

“看不清面目。不过,看走的那个冲劲儿,是个硬棒棒的小伙子!”

“对啦!因为赵生水同志身体不大好,指导员不放心,所以从你走了以后,每当各个小分队分头活动的时候,指导员总是和老赵同志在一起……”

“多大岁数儿?”

“他是怎么牺牲的?”

“呀!老总,那我可知不道哇!”

锁柱听了听外边的动静,又说:

“他是干啥的?”

“在他负伤的时候,队伍已被敌人冲散了。当时,在他身边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

“倒是碰到过一个!”

锁柱正说着,忽然响了三下敲柜声:

“你在路上碰见过人吗?”

“嘚嘚嘚!”

于是,那个大麻子又转了话题问道:

永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用肘子捣了锁柱一下。

在这个伪军盘问秦海城的同时,另一个伪军用手电在他的身上照了一遍。他们只见秦海城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头子,特别是他那一嘴长胡子,又挂上一层白霜雪,显得年岁更大了。再加上他还故意弓着腰,喘息着,说话又坦然自若,对答如流,疑心便消失了。

锁柱收住了话头,又小声告诉永生:

“人病得厉害呀!”

“这是高大娘发给咱的暗号——查户口的来了!”

“他妈个巴子的!你撒谎!为啥半夜三更请大夫?”

不一会儿,传来了踹角门儿的声音。

“请大夫。”

这时,他俩都不约而同地把枪握在手中,屏住呼吸,静静地听着洞外的动静。

“干啥去?”

嘭嘭嘭!

“于家集。”

嘭嘭嘭!

“到哪去?”

踹门声一阵阵地响着。

秦海城从那件二大棉袄的衣袋里掏出一个硬纸片儿递过去。大麻子用手电照了照,又扔给秦海城,接着问道:

高大婶悄声骂道:

“‘良民证’呐?”

“狗杂种!”

“龙潭街的。”

随后,高大婶的脚步声,由近而远,由大渐小,走出房门去了。

“老家伙!哪庄的?”

一会儿。

这伙家伙,是水泊洼据点上的巡逻队。他们总共八匹马。每个马背上都驮着一个黑狗子。当头那个,是个大麻子。他来到秦海城的面前,勒住马,用马鞭子凶煞凶气地指着秦海城,斜立着眼问道:

哐当当!

敌人的巡逻队旋风一般地冲了过来。

门开了。

不大一会儿。

天井里又响起咔嚓咔嚓的皮鞋声。与此同时,一个粗野的男人声音,喝唬道:

几年来的战乱生活,特别是联络点的工作实践,使这位猎人出身的秦海城,有了一套像对付野兽那样熟练的对付敌人的经验。目下,他见敌人已经发现了他,再也无法回避了,就从容不迫地收住了步子。

“老家伙!开门咋这么磨蹭?我以为你死绝了呢!”

“站住!”

“老了,耳朵背了!”高大婶说,“别说隔着这么远有人叫门,有时候,耗子就在耳边叫唤,俺也常常听不大清楚……”

随后便是一声粗野的嚎叫:

那个粗野的家伙,又骂骂咧咧地放了一阵驴子屁,继而,便是下面这样一段对话:

紧接着又射过一道手电筒的光带。

“老家伙!几口人?”

先是从西边传来一阵沓沓沓的马蹄声。

“你们一天来八趟,问多少遍也是那些人!”

这一回,他来到公路附近,又碰上了敌情。

“你的孙子呢?”

其实,永生对秦海城倒是放心的。因为,秦海城自从担负起联络点的任务之后,他曾掩护着多少同志安全脱险,又曾帮助过多少同志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岗哨啊!

“在炕上睡觉哩!”

“好!放心吧!”

“今夜你家来过人吗?”

“秦大哥,你可要多加小心呀!”

“来过!”

这时的梁永生,心情是矛盾的。他既不忍心让秦大哥冒着风险去为他的安全而打探,同时他又觉着秦海城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在愣沉一下之后,关切地说:

“在哪里?”

“不!小心无过错!”

“你们这不来了?”

“不用了吧?”

“老家伙!老实点!”

“我先去探探动静。”

“这不是老实话吗?除了你们,谁还半夜三更串门子?……”

“干啥?”

“住口!”

“你站一站。”

稍停。还是那个粗野的声音:

“我看见了。”

“有八路不?”

“老梁啊,前头有条公路——”

大婶的声音:

梁永生和秦海城这一军一民,正然且走且想,忽见一条公路像条死蛇似的横在他们的面前。秦海城蹲在沟沿儿上,倾着身子,悄声细气地向梁永生说:

“八路?”

是的!时代变了,人也变了。就说梁永生他自己吧,从前,在那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的思想、性格虽然也有一些变化,但是,从实质上来讲,又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自从他投入到党的怀抱以后,又直接参加了革命斗争实践,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从思想到性格,简直都成了另外一个人了!……现在,秦海城也正在边走边想:“共产党能把那样一个只知‘拼命’的梁永生,培养成这样一个革命的好干部,真了不起呀!”

“对!”

天空中,星星和月亮,已被灰色的罗纱薄云遮住,从敌人据点上射出的贼闪闪的灯光,更显得刺眼了。梁永生走在道沟里,望着秦海城的身影心中在想:“战争,正在改变着人,改变着人的思想、性格呀!许多本来并不很聪明的人,在战争中令人难以置信地聪明起来了;许多曾经怯弱了大半辈子的人,战争硬把他改造成了一条坚强的汉子;还有的人,过去,只知道拿着锄头用泪水、汗水浇灌地主的土地,而今,他们竟然勇敢地拿起刀枪,一心要用自己的鲜血来冲刷人间的污垢了!秦大哥虽说不是软弱的人,可现在主动挑起了革命斗争的担子,不是比过去更刚强了吗?还有那位原先已经认了命的魏大叔,以及我那善于忍事的妻子杨翠花……不都是属于这类人吗?”

“有!”

荒原上,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村落,都拥着她们的孩子进入了梦乡。大地上的一切,全都沉浸在灰黄色的夜幕中。这夜风嘶鸣的漫洼里,冷清清的。只有四周的村庄中,时而传来一声两声的狗叫。

“有?”

夜,已经深了。

“有!!”

秦海城说着,爬上沟去。

大婶的“有”字尚未落地,就听见吱嘎吱嘎的皮鞋声乱响了一阵。显然,这是那些查户口的家伙们,被高大婶的一个“有”字全吓慌了!

“我到沟上去走。要不,咱俩低着个傻脑袋走在这里头,敌人来到沟崖上也看不见呀!”

一霎儿。大婶又说:

“你要干啥?”

“八路,不是在灵堂里明摆着吗?还问啥?”

永生正想着,忽见秦大哥要往沟上爬,就问:

那个粗野的家伙狂叫道:

从事游击战的一些同志们,研究这种办法,也是用过一番脑子的。如今,梁永生走在沟里,一边想:“这一手儿,太顶事了!”一边又在琢磨:“这条沟挑得太深!要是低着头走,在沟外看不见;仰起头来,又能看见沟外的情景,那就更好了!……”

“你这个八路婆子!还不老实,找死吗?”

这条道沟,是八路军游击队领导着抗日民众挑开的。名叫“交通沟”。为的是便于游击活动。你想啊,在山区打游击,地形是多么有利的条件呀!可是,在这大平原上,漫洼里的“青纱帐”起来以后,还好办些;要是到了地净场光的时候,一望无际,游击活动可真难呀!因此,这才将漫洼里那些横三竖四的大道全挑成沟,一来可以阻止敌人的车辆畅行无阻,二来便于我们军民开展游击活动。

突然,一个唯唯诺诺的男声插进来:

他们出了枣林,又进入一条道沟。

“嘿嘿,老总,别生气。她,自从死了儿子,精神总是不大正常……嘿嘿。”

永生和海城顶着寒风走在枣林中,好像有人往他们的身上泼凉水。从他们的口腔中、鼻孔中喷出的热气,在眉毛和胡子上结成了白霜。树林中有些酸枣棵。酸枣棵的刺针不时地挂在他们的衣裳上,发出嘶啦嘶啦的响声。

这时,锁柱把嘴贴在永生的耳朵上说:

滚过枣林的夜风,像一把把的利刀扎进骨缝,又钻入血管。一根根的冰柱,犹如闪光的锥子,倒挂在树枝上。被风一刮,有些脆弱的冰柱张落地上,摔碎了。

“说话的这个,是两面村长。这老小子,专爱攀高结贵,是把拍马屁的好手!只要是用得着的人,他可以亲人家的屁股!他的名字叫……”

一根根干枯而刚劲的枣条,迎着寒凉的风霜朝天竖着。黄乎乎的月光,穿过枯枝的空间,照射在被冰雪封住的大地上。荒凉的旷野,喷发着寒气,使人感到冷飕飕的。由于这里是荒野漫洼了,他们又是走在密密匝匝的枣林之中,风声显得更大了。

永生戳了锁柱一把,意思是不让他再说了。

出村后,他们绕过关帝庙,又绕过鱼塘,进入了一片枣树林。

为啥不让他再说了?

他说罢,没容永生张口,就跨开大步赶到前头去了。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防备敌人在村口偷放暗哨!”

一是,梁永生觉着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二是,永生也已经听出来了,这个油嘴呱嗒舌地打圆盘的人,是他的“表姑爷”。哪来的个“表姑爷”呢?就是三十年前,梁永生一家逃难来到坊子时,他怕受连累,不敢收留永生一家的那个老滑头。

“咋?”

他叫迟保录。

“你慢走!”

“七七事变”后,迟保录当上了两面村长。

秦海城紧走几步撵上永生,戳他一把悄声说:

在梁永生去升主力前,曾跟他打过几次交道。

快到村口了。

现在,永生心里回想着过去和两面村长打交道的情景,两面村长那种酸帮辣气的样子,便蓦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穿着一件虾青色的大襟长袖的古式袍子,外边罩着个黑直贡呢马褂儿。腿腕儿上绑着一副黑市布腿带,头上戴着个缎帽垫儿,帽垫儿上安着一枚珐琅瓷的顶子。

两人嘁嘁喳喳地说着,向左一拐,顺着弹坑累累的街道,踏着昏沉的月光,一直朝前走去。

梁永生正然想着,又听见那个粗野的家伙说:

“哎。”

“老家伙!你这个死八路怎么还不埋?摆在这里当摆设呀?真是岂有此理!”

“瞧见了吧?我只要出去,钥匙就放在这里。以后,你来的时候,我要不在家,你好自己开门……”

大婶没做声。

秦海城站在门前向周遭儿撒打一阵儿,没发现什么动静,就一哈腰把钥匙填进槐树根底下的一个小窟窿里,并向永生悄声说:

迟保录插嘴道:

他俩一前一后,走出角门儿。

“老总,我已经催她好几回了。可她,总是想儿,舍不得埋!”

“走哇!”

“不埋不行!”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朝屋外走。说到这里时,秦海城回手拉上房门,咔嚓一声上了锁。尔后,他一抡胳膊,把提在手中的二大棉袄披在身上,又一挥手臂,向永生示意道:

“是,是!老总,你只管放心,我这就叫她埋,这就叫她埋!”

“你不要来不来的就动刀动斧的!这是一刀就能砍完了的事吗?你只要别让玉兰回家,那阙八贵再孬不也是没有办法吗?”

这里,咔嚓咔嚓的皮鞋声,越来越近地响着。又听迟保录说:

现在,梁永生虽然觉着阙八贵实在可恨,可又觉着秦玉兰并没啥危险,所以他没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只是顺口劝了秦大哥两句:

“老总,你可别进屋呀!”

这一点,永生已经知道了。可是,阙八贵派来“媒人”这件事,他并没听说过。他在来龙潭街以前,曾经见到过宁安寨的魏基珂大叔。当时由于他急着要找队伍,所以只是侧重问到了大刀队的情况,别的没顾得多谈。至于秦玉兰在他家住着这件事,是魏大叔在说话中顺便带出了这么一句。

“咋?”

她在宁安寨梁永生的家里。

“屋里搪着死人哩!”

秦玉兰现在哪去了?

“活人还怕死人?”

秦海城的闺女秦玉兰,是个爽直姑娘。她自从跟随父亲在龙潭街落户以后,一直是秦海城这个联络员的好帮手,还是村中各项抗日工作的积极分子。除此而外,据说,现在她和志勇之间,还有点恋爱关系。

“不,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怕冲了你的官运呀!……还是我替你们进屋去看看吧!”

在秦海城说话的时候,屋里的空气一层层地下沉着。梁永生的心弦一扣扣地扽紧了。

此后,再没听见那个粗野的声音。

“他是柴胡店据点上的一个伪军小队长。”秦海城气冲冲地说,“那个孬种,听说他七哥阙七荣当了石黑的翻译官,就投奔到这柴胡店来了。他来到以后,仗凭着阙七荣的势力,在白眼狼的手下当了小队长。几个月来,他烧杀抢劫,奸污民女,无恶不为,老百姓把他恨透了!前两天,他竟派来了‘媒人’,要‘娶’玉兰去给他当‘姨太太’……”

只听见,一阵蹰嚓蹰嚓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进了屋子。

“阙八贵?”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又由近而远,出屋去了。

“我要跟阙八贵那个狗养的拼命!”

接着,又听迟保录说:

永生这一问,秦海城上了气,说:

“老总,我把屋里旮旮旯旯都看了一遍,只有她的小孙子在炕上睡觉,别的啥也没有!……老总,咱走吧!她这里没啥油水,这你们早就知道。咱赶快查完了户口,好上办公处里喝酒去呀!……”

“哎,秦大哥,你刚才磨刀干啥?”

下边,又是一阵咔嚓咔嚓的皮鞋声,还夹杂着蹰嚓蹰嚓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查户口的滚蛋了!

永生一见这把锃锃闪光的短刀,触景生情地想起了他来时听到的那磨刀声,就问:

高大婶闩上门,回到屋,一面怒气未消地骂着狗汉奸,一面又敲了几下柜板。

“走吧!”

这是“警报解除”的讯号。

他说话的时候,脸色是严肃的,固执的,凝然不动的。随后,他又从炕席底下抽出一把捎谷刀,插在背后的腰带上。然后一挥手说:

讯号传进洞中。洞中又接上了话弦。不过,这话弦,是经过一个短暂的沉默之后才接上的。因为方才这段意外的干扰,闹得永生和锁柱把原来话题的碴口儿给忘了!永生静静地思索了一阵,才接上话头向锁柱问道:

“你甭管咋说,我是不能放你自己走的!”

“指导员负伤后怎么样了?”

秦海城说:

锁柱说:

“敌人的巡逻队没啥可怕的!几年来,没少和他们‘打交道’,我们是‘老交情’了!”

“高树青同志命令我:‘背上指导员继续撤退!我来掩护你们!’”

梁永生笑了。他风趣地说:

永生问:

“你不知道——这些日子,敌人的巡逻队,夜间也短不了出来闹腾……”

“高树青同志也在场?”

秦海城说:

锁柱说:

“咋?”

“对!我方才不是说还有一位同志吗?那位同志,就是高队长!我们正在通过一个交通沟不相衔接的地段,突然,敌人的一梭子机枪子弹扫过来,指导员再次中弹,牺牲在我的肩背上,我也挂了彩!”

“熟也不行!”

永生道:

“这段路,我熟。”

“情况真危急呀!”

“为啥?”

锁柱说:

“甭送。”

“是啊!在这危急关头,高队长将我从血泊中背起来,又继续猛跑!光是一路子跑,当然是危险的。如果是打一阵跑一阵,显然要比光跑好得多。不过,当时我们的子弹已经打光了,不跑又有什么办法呢?后来,当我们跑到于庄村头的时候,敌人的一颗炮弹打过来。高队长一看不好,立刻将我扔在地上,他又转身趴在我的身上。接着,炮弹轰的一声响,高队长他,他牺牲了!……”

“你一定要去,我就送你一趟。”

锁柱说到这里抽噎起来。

秦海城说:

他一抽一噎地又接着说:

“那没关系!”

“在我的生命万分危急的时刻,志勇领着他的小分队,在大虎带领的民兵配合下,赶来接应我们了……”

梁永生说:

锁柱这一席话,闹得梁永生的心里很不平静,并使他渐渐地陷入了沉思——

“可是,敌人把坊子看作八路的基地,三六九儿地去闹腾……”

在梁永生刚参军不久的时候,每当见到自己的战友牺牲了,只知道悲痛,只知道难过!……

秦海城说:

当然,还知道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我到那里看看。”

当时的永生,虽然已经受到党的一些教育,可是,由于缺乏实际经历的东西,因而还不能一下子就理解抗日战争的全部意义,从而也就不能对为抗战而牺牲这件事有深刻的认识!那时候,他只知道,侵略者打进中国来了,中国人要想不当亡国奴,就得拿起刀枪来抵抗,把敌人消灭掉,或者赶出去!

梁永生说:

在那个时候,他还不能懂得,有些平凡的受苦人,将在反侵略的战火中锻炼成不平凡的英雄。他也还来不及体验到,一个人走在革命斗争的道路上,是要冲破无数艰苦困难前进的。他更想不到,有些人,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献出了生命,其代价,并不仅仅是消灭了几个敌人,而是还为活着的人们,创造了极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那里没有。”

在战争的历程中,党使梁永生懂得了,对一个革命战士来说,困难是教科书,斗争是基础课;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之后,保存下来的同志,不单单是保存了原有的战斗力量,而是为最后的胜利,又增添了新的力量。因为这些同志,比战前更坚强,更英勇,更纯正,更高尚了。同时,永生还进一步认识到: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正义战争,还教训了我们的敌人,使他们从我们不怕牺牲的英勇斗争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骨头是比他们的钢铁还要硬的!

秦海城说:

永生曾这样想过:当野兽们看到我们的战士从容对敌为国捐躯的时候,他们怎能不胆战心惊?当他们发现我们的一个战士倒下去而千万个战士站起来的时候,他们又怎能不感到自己的末日来临?

“坊子没安据点吧?”

今天,梁永生用现身说法讲述了这些道理,直讲得小锁柱那股悲痛情绪云消雾散,一股新生的力量在他的心头聚集起来。当他听见小锁柱的拳头攥得嘎吧嘎吧响的时候,才又转了话题说:

关于“囚笼战术”,梁永生在来这里以前就听到说过。可是,对于这一带敌人据点的变化情况,他还没有掌握起来。因此,等秦海城说完后,他又问:

“锁柱啊,咱们的大刀队,在咱毛主席领导的全国抗日武装当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咱们的大刀队,虽然暂时受到一点挫折,可是,从整个抗日战争的战局来看,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对!”秦海城气愤地说,“自从那次‘大扫荡’以后,鬼子就五里安一个据点,三里修一个岗楼,实行了严格控制。鬼子头子石黑,给他这套手段还起了个名字,叫什么‘囚笼战术’!……”

锁柱一听这个,立刻长了精神:

“也安上据点啦?”

“咱们又取得了哪些胜利?”

“也去不得!”

他稍一停顿,又说:

在梁永生去升主力之前,这荒洼古庙是他们大刀队的三线联络点,也叫“无人秘密联络点”。现在秦海城听他一提到荒洼古庙,忙摆手说:

“这些日子,我藏在这个墙洞里养伤,外头的情况,啥也不知道,简直成了聋子、瞎子,快把我活活闷死了!”

“也许在那荒洼古庙里,同志们留有什么暗号儿……”

“好吧!我跟你说说——”永生说,“今年七月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总部,公布了抗战第五周年的战果——”

“到那里转啥?”

“消灭敌人多少?”

“那么,我到水泊洼里转转……”

“一年来,毙伤俘日伪军总共十三万多!另外,还有一些日伪军投诚、反正……”

永生习惯地往后推一下帽头儿,摸着汗津津的脑门儿琢磨了一阵子,又说:

“喔!真不少哇!”

“噢!”

“从那以后,敌人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各个解放区,又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扫荡’和‘围攻’——”

“敌人安上据点了!”

“情况怎么样?”

“为啥哩?”

“他们集中了一万多人的兵力,围攻我冀东抗日根据地;同时还集中了另外的一万多人,围攻我晋察冀边区;另外,还有一些敌人,围攻我其他抗日根据地……”

“那里去不得!”

“结果怎么样?”

“先到黄家镇……”

“所有这些‘扫荡’和‘围攻’,统统被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很快粉碎了,并且,还杀伤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到哪去找?”

“好!”

“找队伍去!”

“还击毙了一个日寇少将指挥官!”

“哪去?”

“真好!”

“对!”

“在这期间,敌人还集中了大量兵力,在我山东解放区各地进行反扑‘扫荡’!这些敌军,也同样受到了我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永生以结束谈话的语气说,“到目下说话,他们那种妄想把我们一网打尽的阴谋诡计,已宣告破产了!”

“走?”

小锁柱听了这些胜利消息,像吃了开心丸一样,心情更加振奋起来。接着,他趁梁永生抽烟的当儿,又问:

“我走!”

“队长,咱本县的情况怎么样?”

现在,他一想到队伍,一想到自己还没和队伍接上头,特别是通过秦海城这个联络点仍然打听不到大刀队现时的下落,心中又焦急起来。于是,他在炕帮上磕去烟灰,将那根只有一拃长的小烟袋往腰带上一别,站起身来,向秦海城笑笑,说:

“咱县,和全区、全国一个样,也是大好形势!”永生说,“我从县委到这里来之前,县委方书记告诉我:这段时间里,各区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各地的民兵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连续出击,进行反‘扫荡’,战果辉煌!”

梁永生沉思了片刻,大刀队里那些战友们的形象,又一次闪现在他的头脑中。是啊!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要把大刀队战士们的形象从梁永生的心里挖去,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消灭多少敌人?”

邻家,传来婴儿的夜啼声。

“仅最近一个月,就报销了敌人三百多!”

远处,有报更的雄鸡在叫。

“真不少!”

窗纸沙沙地响着。

“在一部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武装的紧密配合下,只临河镇一仗,就干掉了敌军的一个囫囵连!”

夜风扑打着窗纸。

“嘿!真棒!”

夜深了。

梁永生说:

梁永生面对着这样的局面,他正在想:如何早日把这战斗的旋风大大地刮起来,把这种艰苦、被动的局面改变过来?

“县委讲,这些战绩,也有咱大刀队的功劳!”

这说明,眼前的环境是极端恶劣的;今后的斗争是异常艰苦的!

锁柱懊丧地说:

梁永生当然知道,这是为了便利工作,他特地蓄起长胡来让敌人看的。永生一想到这一点,进而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这一年多来,这里的人们,是在像旋风似的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度过的;如今,自己已经进入到这个旋风的中心来了!

“得啦!别说这个!”

他为啥要留这么长的胡子呢?

“咋?”

此刻,他那两条火龙般的视线,不时地在秦大哥的脸上一圈圈儿地盘旋。他只见,秦海城这位只有五十来岁的人,由于留起了很长的络腮胡子,猛孤丁地看上去,仿佛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

“一说这个我活臊死!”

永生一面抽烟,一面静静地听着。

“臊啥?”

这当儿,秦海城向梁永生叙述的每一个情况,都和敌人的罪行联系着。例如:有一个老寡妇,为失去独子哭瞎了眼睛;有一个新媳妇,因丈夫被敌人杀害而变成了疯子;有个吃奶的孩子,趴在娘的尸体上哭哑了嗓子……这些含火带气的血泪控诉般的叙述,一阵紧过一阵地激荡着梁永生的心弦。

“人家都打胜仗,俺们打了败仗……”

他俩又谈起村里的情况来。

“这话错了!”梁永生说,“从我们走后,大刀队的人员减少了四分之一。可是,你们在人民群众的有力配合下,将全县敌军的将近一半兵力陷在这里,这就大大减轻了其他地方的兄弟部队的压力,并为临河之役制造了有利的战机,这怎能说没有你们的功劳呢?……”

过了一阵。

接着,他们又谈起了这个地区的斗争形势。

这一笑,在他那稍微朝上挑着的外眼角上,拥起几道细长的皱纹。一向善于观察人的表情的梁永生,这时分明地可以看出,在这愈伸愈长的笑纹中,还依然隐藏着秦大哥那沉重的心情。他的心里究竟有啥心事?

“当前这一带的斗争形势相当困难呀!”锁柱说,“队长,你看了吧——高树青同志牺牲后,高大娘为了掩护我在这里养伤,直到今天还没给烈士出殡啊!……”

他说罢,笑了。

“锁柱,县委已经向我们指出:像今天这样的艰苦环境,还要持续一个时期,要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永生把语气一转又说,“不过,云再高,它总在太阳底下!”

“是啊!船有好舵手,不怕浪头高!”

锁柱说:

秦海城点点头:

“队长放心。对于最后胜利,我是有信心的!”

“打仗嘛,就有胜有败。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秦大哥,你只管放心,咱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士气是扑不灭的火焰,截不断的泉源,是什么样的敌人也打不垮的!”

永生说:“那好!”

秦海城的悲观情绪,使永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于是,他便开导秦海城说:

一会儿,锁柱又问:

屋外,风还在刮着。屋里一静,那风声显得更大了。这座破烂不堪的土房茅屋,在狂暴的夜风中摇晃着。真叫人有点担心——这房子不会被狂风卷走吧?

“哎,老梁同志,你这回回来,担任啥?”

这口气,使得屋里的空气更沉重起来。

梁永生说:“原先干啥还干啥。”

他说罢,又叹了口气。

小锁柱说:“还是大刀队队长?”

“这一小笸箩儿乱杂拌儿,就是给他们预备的。可是,这一憋气子半拉月了,大刀队一直没转悠过来……”

梁永生说:“对!”

在这沉默的当儿,秦海城把梁永生那空瘪瘪的烟荷包拿过去,又回手拿过烟笸箩儿,一面给永生装烟,一面带着焦虑的神色说:

小锁柱问:“谁当指导员呢?”

沉默。

梁永生说:“我曾要求县委派个人来,担任指导员的职务,以加强咱大刀队的领导力量。可是,方书记说,目前干部不好安排,暂时还派不出人来……”

“别的闹不清楚!”

锁柱说:“那么说,就由你先兼着了?”

“还有啥情况?”

他见永生迟迟未答,又说:

“打死了一些敌人,咱们也吃了点亏!”

“队长!担吧,担吧!党员嘛,党给一千就担一千,党给一万就担一万;党让你担的担子越多,说明党的事业越需要你……”

“结果怎样?”

“锁柱啊,你知道我的根底;由我来挑这两副担子,尽管是暂时的,可也真够呛呀!”梁永生停顿一下又说,“锁柱呀,咱们是老战友了,往后儿,你还得多多地帮助我哩!”

“半个月前,听说他们在柴胡店附近跟敌人干了一家伙……”

小锁柱不好意思地说:

“听到过大刀队的消息吗?”

“我是个小孩子,懂个啥?”

秦海城一望见这块玻璃,觉着像刀子绞心一样难受。在他正翻肠搅肚久久沉思的当儿,听见梁永生又叫了一声“秦大哥”,问他道:

“可不能这么说!有志不在年高。后生的胡子比先生的眉毛长。年轻的就准不如年老的?我看不一定!”梁永生抽了口烟说,“好在县委给咱们大刀队又建立了一个新的支委会,今后的领导担子,就靠咱们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挑呗!”

窗户上,镶着一块小小的玻璃。玻璃上,布满了十分细致的冰雪花纹,很像一块用银丝线绣成的手帕。这块只有手帕大小的玻璃,是秦海城的女儿秦玉兰精心镶上的,为的是,便于常来常往的八路军能从屋里看到天井里的动静。

锁柱高兴地问:

秦海城一边听一边对着窗户出神。

“建了新的支委会啦?”

梁永生搭拉着腿坐在炕沿上,掏出那根没有嘴子的小烟袋,将烟锅插进烟荷包,一边捻捻搓搓地装着烟,一边向秦海城简要地叙述着他回来的过程。

“对!”

“眼时下,敌人猖狂得很!大刀队的同志们,好些天没到这里来了!”

“可好!”锁柱又问,“几个人组成?”

秦海城搬过歪歪棱棱倚在山墙上的板凳,吹去凳面上的浮土,坐上去,叹了口气说:

“五个人。”

“秦大哥,最近哪些同志来过?”

“都是谁们?”

梁永生顺手拿过一把笤帚,折下一根笤帚苗,一边拨着灯花一边问:

梁永生习惯地扳着指头说:

里间屋里,冲门放着一张少皮无棱、开角懈缝的迎门橱子。一盏小小的豆油灯,墩在橱子角上。他俩朝里一走,带进一股小风,那黄豆粒般的灯火,立刻猛烈地摇晃起来。浑浊的动荡的灯光,在被炊烟熏黑了的四壁上,闪动着一跳一跳的光波。

“原来的支部领导成员有:梁志勇,高荣馨……”

他们又进了里间。

“高荣馨?”

“那些凶煞神,哪天都来点卯!”秦海城气冲冲地说,“这一阵子,鬼子、汉奸们可把这一带的老百姓折腾苦了!他们来到村里,逢门便进,见人就打,要酒肉,要粮要钱,什么‘地亩捐’呀,‘户口捐’呀,‘爱路费’呀,‘维持费’呀,‘保安粮’呀,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对!”梁永生说,“荣馨同志虽然年龄大一些,可是我们大刀队……”

“敌人又来闹腾过?”

“老高牺牲了!”

梁永生一见这种情景,又是一肚子气。他把冻冷了的手放在嘴上,哈了哈,问秦海城道:

“你说的是高荣馨?”

箱箱柜柜,大敞四开;谷囤糠篓,东倒西歪;凳子侧歪在墙旮旯里,桌子倾倒在炕根底下;木器的板条儿,盆碗的碎片儿,还有破铺扯、烂套子,乱七八糟、七零八落撒了一地。屋当场子里那厚厚的尘土上,还残留着鲜明可见的皮鞋印子。

“嗯!”

屋里,乱纷纷的。

小锁柱的回答虽然仅有一个字,可是,在梁永生的感觉中,这一个字足有千斤重!这时,梁永生的心情,由吃惊又转化成悲痛!继而,又由悲痛转化为对敌人的气愤和仇恨!

永生和海城且说且走进了屋子。

在梁永生的感情急剧变化的同时,许多难忘的往事同时闪现在他的脑际。这其中,有高荣芳将永生一家安排进高荣馨的住宅的情景,有高荣馨一家在“九一八”以后逃回老家的情景,有高荣馨参军的情景,入党的情景,以及那许许多多梁永生和高荣馨并肩战斗的情景,当然还有在梁永生去升主力时和高荣馨同志分手告别的情景……

现在,他正乘着这昏沉的寒凉的夜色,到处寻找大刀队的战友们。今天,他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首先来到秦海城家的门前的。

这一切,和荣馨同志牺牲的消息搅在一起,使得梁永生心潮汹涌,血浪翻腾,久久不能平静!沉寂了半晌,他才强力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平平静静地说:

梁永生自从带领着大刀队上的一批战士升入主力离开了这个地区以后,到今天说话,已经是一年多了。在一年多以后的现在,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上级党又从主力部队重新把他派回来,让他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

“在确定支部领导成员时,县委还不了解这个情况。”

“你走了这一年多,可真把人们想坏啦!……”

锁柱问永生:

秦海城将梁永生拉进角门,又回手闩上门栓,就一边领着永生朝屋里走,一边迫不及待地说:

“你当然得参加支委会吧?”

“走!快家走!”

“参加。”

到这时,秦海城又像才从梦中醒来似的,拉上梁永生的胳膊说:

“我揣摸着这回建支得吸收赵生水同志参加领导……”

“秦大哥,你瘦了!”

“你是怎么揣摸的?”

他们呆呆地愣着,眼对眼地看了好大一阵,永生这才关切地说:

“他自从参军以后,杀敌勇敢,连立战功;入党后,学习又上了紧摽子,思想水平提高很快!”小锁柱说,“特别是在工作能力方面,他现在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永生瞅着秦海城的面容,也激动得两眼发潮,说不出话来。

小锁柱的话弦长。据说,要是济着他扯,他一个话头儿能扯两天。这话是梁志勇给他形容的,也许有些夸张。可是,他和梁永生算是对把了——永生听人说话,耐性特别大;如果不是在特殊情况下,对方扯到哪里他听到哪里,扯到多咱他听到多咱,从不腻烦,更不插言截舌。这话,是县委书记方延彬讲的,据说没有夸张。就说现在吧,直到小锁柱把他揣摸的依据说尽了,转而问他:

看样子,秦海城像有许多话要跟永生说,可是,由于有一股又惊又喜的情绪涌上来,使得他觉着就像有个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头,所以张了好几次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在他那憨笑的脸上,扑簌簌扑簌簌地淌下了两行激动的热泪。

“我揣摸得对不?”

接着,他伸出两只湿漉漉的大手,扳住永生那两只朝外扎着的肩头,吃劲地摇晃着。

他这才一笑道:

“老梁啊!你怎么来啦?”

“一百分儿!”

他那脸上才像忽地刮了一阵风似的,刮去了满脸阴云,闪现出兴奋的光彩,嘴边的胡子抖动着,劈头问道:

“这总共是四个人了——”一向是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锁柱又追下去,“那一位是谁?”

“秦大哥,你不认识我了吗?”

永生笑道:

这时,永生只见秦海城的脸上,已经蓄起了很长很长的络腮胡子。他脸上的气色,就像那阴云密布的天空一样。直到梁永生说:

“你不是会揣摸吗?”

永生还没来得及答话,秦海城也发现了他,并忽地扑过来。这时节,大概是怒气冲晕了秦海城的头脑吧,只见他来到梁永生的近前,把永生打量了好大一阵,他那双充满血丝的、含着怒火的眼里,还是迟迟不见变化。

锁柱也笑了。他想了一阵,说:

少顷。伴随着吱扭一声门响,从门缝里探出半截身子。他瞪着两只大眼,朝门前各处张望着。这时节,隐藏在槐树后头的梁永生,就着月光已经看清了,那个出来张望的人,正是他要找的秦海城。

“炮筒子孟春海?”

庭院中的磨刀声停住了。

“他入党啦?”

梁永生朝门口望了望,只见两扇破烂不堪的门板虚掩着;沙啦沙啦的磨刀声,从被火烧得煳气拉塌的门缝里传出来。他站在树后,听了一阵,直到听见院中传出一位男人的干咳声,他这才把嘴一捽,唧唧呱呱地学起鸟叫来。

永生这一反问,锁柱嗤地笑了。他带着检查、校正兼而有之的口吻说:

一只不知为什么还未钻窝的喜鹊,站在被风刮得摇摇摆摆的树梢上,正然唧唧喳喳地啼叫。

“我大脑没把关,说冒了——他入倒是入了,可还没转正!”

这棵老槐树,活像那饱经风霜的老人的面孔,树身上爬满了一道道的裂纹。人们不是常说“唐松晋槐”吗?这棵古槐怕是也有千岁高龄了。如今已是冬日,树叶早已落净,干枯的树头上,只剩下了一个喜鹊的窝巢。

锁柱说到这里,继而又问:

梁永生来到秦海城的角门外头,收住脚步,站在了门口旁边的一棵老槐树底下。

“是不是王海生?”

秦海城从关东回来,在这龙潭街上安家落户以后,就一直住在这所院落里。

“你说小胖子?”梁永生说,“在我离开大刀队时,他和现在炮筒子的情况相仿——虽已入党,还没转正……”

秦海城家。

“他现在倒是已经转正了。”

这是谁家?

“这么说,算你五十分儿!”

他正然且走且看,且看且走,两条到处巡回的视线,穿过几棵枯树的空隙,盯住了一所残垣破壁的宅舍。他愣沉一下,便朝那院落走过去。

“五十分儿是啥意思?”

这位军人触目惊心,燃起满腔怒火。

“算你揣摸对了一半儿呗!”

道旁边的柴禾垛,全被烧过了,变成了一堆堆的黑灰。黑灰被风一刮,时而飞出几颗稀稀拉拉的火星,又很快地消逝在黑暗中。胡同口上的大树下,有一片血迹,血迹附近有个小小的破烂书包。

“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怎么又有‘算’又有‘一半’呢?”

村中的空气里,充满了尘埃,烟雾,火药味儿。

“小胖子是个好青年,是革命队伍中的一棵好苗子。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应当吸收进领导班子。一个领导班子里,如果没有一定比数的青年人,就往往缺乏生气,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多培养一些青年领导干部。你是不是这么考虑的?对!这说明你揣猜的依据是对的,所以给你打了五十分儿——算你对了一半儿!”梁永生说,“不过,具体对象你没揣摸对——这次建支没有把他吸收为支部委员。”

他说着走进村子。

此后,小锁柱边想边说,又先后提出了好几个名字,结果又都被梁永生给否定了。这时,闹得他的心里很纳闷儿,也很冒火。说真的,小锁柱所以被人称为“王揣摸”,就是因为他能“揣摸事儿”,而且是一“揣摸”就十有九准。因此,他现在不禁惭愧地想道:“我和战友们经常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过去还满以为自己对同志们是了解得很清楚的,如今看来,真是太差劲了!”埋怨自己差劲有什么用?于是,他干脆以央求的口吻问道:

“这战争年月,各处的变化真大呀!”

“梁队长,这回我算认输了!你给我划个零分儿,告诉我吧——那一位到底是谁?”

他望了一阵,悄悄自语道:

“那一位就是那个先‘一百’,后‘五十’,最后得了‘零分儿’的同志!”

浑浊的月光,映在弹坑累累的墙面上。整个村子,呈现着灰蒙蒙的橙黄色。这位夜行的八路军梁永生,对他这几经战火血洗的故乡,好像既熟悉而又生疏!

永生说得这么幽默,在通常情况下,准会引出锁柱的笑意。可是今儿个,锁柱不仅毫无笑意,而是心里一震,惊韵满腔:

村中的房屋、树木,正热情地向他招手。

“我?”

梁永生走过熟悉的路,跨过熟悉的桥,在靠近龙潭街头时,收住了歌声,放慢了步子,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月光下的村庄。

“对!”

…………

“这哪行?”

前仆后继冲上前!

“咋不行?”

抗日军民手挽手,

“我挑不动这副担子呀!”

两岸战旗红艳艳,

“你要觉着‘挑不动’,那你就是‘不想挑’!”梁永生说,“革命担子,要拣重的挑嘛!”

运河滚滚浪滔天,

这时,小锁柱像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先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而后以疑问的口气说:

他一边走一边轻哼着抗日小调:

“这次建支,高树青同志——”

他沿着大堤走下去了。

永生听出了锁柱的意思,他接过话头说:

梁永生那难忘的童年,不就是在他这故乡龙潭街度过的吗?直到今天,故乡和他一起经受的苦难,还鲜明地留在他的记忆中。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在这一带打游击的时候,故乡亲人的音容,故乡景物的色泽,更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多少个战火纷飞的日日夜夜啊,他和故乡的脉搏一起跳动,他和故乡的命运共同呼吸。因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对他都含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你想啊,他在这重返故土的时刻,心里怎能不热滚滚的?

“县委原来的计划是,我到任后,调他到县大队去,所以这次建支没建上他……”

哦!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正是他今夜要去的地方——龙潭街。

沉默。

那是哪里?

过了一霎儿,锁柱又说:

那隐约可见的村庄,好像一位多灾多难的母亲,正在月夜里迎接她的儿子。

“将来找到梁志勇,找到赵生水,再找到咱大刀队上的其他同志们,那就好办了!”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终于抬起头来,又顺着这运河大堤向前眺望。前边,在那密布沙尘的夜幕后头,有一个隐约可见的村庄。

梁永生就势转了话题:

这是他曾用自己的鲜血染过的土地呀!

“最近你跟他们联系过吗?”

一会儿。他那双沉思的目光,从深空里收回来,又久久地俯视起大堤之下的土地。

“十天前,梁志勇同志曾派了小胖子和炮筒子来看过我。可是,他俩在这儿只呆了抽袋烟的工夫就走了。他们说,目下外边的斗争形势很复杂,环境很恶劣,志勇要他们早点回去。还说,如今我们的队伍一天不知转移多少地点,怕是回去晚了,队伍一转移,就不好接头了!”锁柱说,“他俩临走时,将志勇让他们捎来的一本毛主席写的书——《论持久战》留给了我……”

梁永生挺立在高高的河堤上,用手指往后推一下毡帽头,又用手背抹一下挂在眉毛上的汗珠,瞪起那双锐利而又深沉的大眼,仰望着正在阴空里奋飞的雄鹰。

“以后再没接过头?”

他就是梁永生。

“没有。一晃十来天了,队伍上再没来人!”小锁柱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十来天,形势的变化该是多大呀!因此,我很不放心,总想出去找找同志们……”

他是谁呢?

他们说话间,外头鸡叫了。

这些动作又告诉我们:这位八路军同志,准是个富有游击经验的老战士。

梁永生沉乎一阵儿,又问:

你看,每当有个什么意外的动静触动了他的耳鼓,或者有个什么可疑的影像映入他的眼帘,他那双豁豁亮亮的大眼睛,便立刻闪射出两道机警的光芒。这光芒,犹如一对利剑,刺穿了风沙滚滚的夜幕,投向可疑的地方。在这同时,他那活像小蒲扇似的大手,还会习惯地按到枪柄上去。

“他们好找不好找?”

不过,他的心里还是非常警惕的。

机灵的锁柱,显然知道永生问这话的意思,于是便说:

这里,目下已是岗楼如林,公路如网了!又是在这深不可测的漫洼中,该潜藏着多少难以预料的危险啊!可是,这位腰掖匣枪的八路军,只身一人走在风沙骚动的漫洼里,昂首挺胸,坦然自若,如同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猎人,根本就没把那些随时可能出现的虎狼放在眼里。

“队长要想找他们的话,我跟你去!”

如果,不是这人的腰带上,斜插着一支张着大机头的匣子枪,有谁能辨认出,这位路行人竟是一位八路军?

“你去?”

看这位路行人行进的冲劲儿,他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火力。可是,由于风沙的袭击,也许还有长途跋涉的缘故,使得他那厚墩墩的嘴唇,裂开了一道道细小的血纹。在他那顶磨破了边的毡帽头儿上,还有那件闪披着的大棉袍子上,以及那双开了花的老铲鞋上,全都蒙上了一层黄乎乎的浮土。

“我去!”

一团团的尘沙雪粒,从那风快的脚步下飞扬起来,被大风吹向远方。

“你不是正在养伤吗?”

散落在路面上的砖头瓦片,在路行人的脚下骨骨碌碌地翻滚着;还有的,发出一声惨叫后,粉身碎骨了!

“伤?早就用不着再养了!”锁柱说,“可是,高大娘就是不放我出去!”他口气一转又说,“梁队长,你一来,正是个碴口儿,快替我求求情吧!”锁柱怕永生不肯应这个差,又在用话唤起他的同情,“队长,让我跟你出去跑蹅跑蹅,也好活动活动筋骨散散心呀!要不,老让我蜷偎在这里头,简直快把我活活地憋闷死了!”

大道上,白雪斑斑,霞光粼粼。

梁永生思忖了片刻:

这位路行人,穿着一身便衣,披着从云缝里射出的晚霞的余晖,风快地走在一条弯曲而又漫长的大道上。

“好吧!你既然托我,我就试试看。”

险山不绝行路客,恶水仍有渡船人。就在这样的时刻,有位彪形大汉,如同从天而降,出现在这硝烟弥漫、白雪似毯的旷野里。

小锁柱一听队长答应他了,直乐得撒娇地说:

枪炮声响了一天的荒原上,渐渐地平静下来。

“你真是我的好队长!”

烧杀抢掠闹腾了一天的敌人“扫荡队”,知道夜晚不是他们的世界,现在拉着尸体,抬着伤兵,牵着百姓的牛驴,驮着抢劫的东西,夹着尾巴挨着追腚枪,全都急急忙忙地溜回据点去了。

他说着,从枕头底下抽出匣枪,插在腰带上,又从墙壁上摘下了大刀。可是,当他正要说:“走哇!”忽而又想道:“呀!队长远路赶到这里,一点还没休息呢!”于是,他将那来到嘴边的“走哇”咽回去,便说:

野兽钻窝了;

“队长,你先在这里睡上一觉儿咱再走吧!”

老鸹归巢了;

他怕永生不同意,又紧跟上一句提醒道:

随着夜幕的徐徐降落——

“要知道,一出去,想睡点觉怕是再也找不到这么清静而又安全的地方了!”

因为云厚,又是风天,今日的夜幕来得早。

“不!”

夜幕降临了。

“咋?”

时光在火里行进!

“不睡!”

时光在血中流逝!

“为啥?”

多少个党的工作人员,多少个抗日政府的干部,在敌人的重围中打光了子弹,在眼看就要当俘虏的一刹那间,他们用最后的一粒火儿,使自己成了光荣的烈士!

“锁柱,你想想——”永生在启发锁柱的记忆,“像我这个脾气儿,找不着队伍能睡得着觉吗?”

有多少不屈的民众躺在了血泊中?

小锁柱当然是十分了解永生的。因此,没再强拧,便将刚咽回去的那句话又吐出来:

有多少抗日的勇士牺牲在战场上?

“那,走哇!”

我们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在这一带打了许多胜仗以后,为了更多地消灭敌人,虽已暂时作了战略转移,可是,这一带的地方部队、游击队、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正与日本强盗继续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斗争。

随后,小锁柱先发了个暗号儿,然后和永生先后出了洞口。这时,高大婶已挡上窗户,点上灯。她问:

这是群众愤怒的回声。

“你们要干啥?”

“胡说八道!”

“要找队伍去——”梁永生向老人说了一下所以急着要去找队伍的原因,然后又变为请求的口吻说,“大婶,让锁柱也跟我去吧?”

“咱早就看着八路成不了旗号!这会儿云消雾散了吧?”

“行啊!”大婶说,“有你和他在一起,我也放心了!”

每到这样的时刻,一些忘了姓啥的老财们,就从阴暗角落里钻出来,跑到显眼处,拤着腰大吹冷风:

锁柱高兴起来。他冲着高大娘咔地来了个立正:“敬礼!”引逗得大娘无声地笑了。接着,他们二人整理了一下衣装,告辞了高大婶,还前倾着身子看了正在沉睡的小勇一眼,便悄悄地离开了这所院落。

由鬼子和伪军混合组成的“扫荡队”,骑着铁蹄锵锵的洋马,端着鲜血淋淋的刺刀,如同成群的疯狗饿狼一般,从河东窜到河西,又从河西窜到河东。

夜近五更,鸡叫三遍了。刮了一天一夜的风,还在毫不撤劲地刮着。这呜呜的风声,仿佛正在向饱受战争苦难的人们发出呼吁;它呼吁人们起来,起来,起来跟给予我们苦难的敌人,斗争,斗争!

“维持会”成起来了!

黎明前的荒原上,又出现两位夜行人。

“保甲制”编起来了!

他们俩,一个是高大身躯的中年人,一个是中等身材的青年人;而今,正一边肩并肩地阔步向前,一边娓娓动听地谈论着:

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大量兵力,对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一连进行了五次“强化治安”。

“脚下这条道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疙疙瘩瘩,真不好走哇!”

漫卷着飞沙的狂风,就像它要毁灭一切似的,正在这运河两岸的千里原野上横冲直撞!天,仿佛眼看就要被那浓重的云块子坠下来了;地,宛如正在被这狂妄的暴风旋上去。

“是啊!不过,别忘了:长途必有崎岖路,疙瘩道磨不薄脚底板;而且,走尽崎岖路,必是平坦途……”

乌云低空滚翻,阴影笼罩着荒原。我们伟大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最困难的时期。处在硝烟战火中的冀鲁平原,正在经受着艰苦岁月的熬煎!而今,这片辽阔壮丽的沃野,带着遍体鳞伤,含着悲愤的泪水,仰卧在茫苍苍的暮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