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白门柳 > 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

“好,怎么不好?如若列位先生还怕留都的天下不够乱,还怕马瑶草、阮圆海狠不起心拿我辈来试刀子,这么办就很好!”侯方域一边说,一边慢条斯理地摆弄着扇子。

“哎,朝宗,你总爱这么打哑谜似的,倒是说清楚啊!”

“啊,这话怎讲?”

嘴上这么说,但整个表情却明白地表示着他话里另外有话。这一点,就连余怀、沈士柱等人也看出来了,于是一齐追着问:

侯方域没有正面回答,他把摊开的扇子重新合上,望着黄宗羲说:

“哦,太冲先生问我么?没有,没有,很好,很好!”

“适才太冲先生说,权奸狗贼所惧者,唯‘清议’而已!弟倒想问一问,时至今日,这‘清议’二字,到底还值多少银子?”

“朝宗兄之见如何?”

在社友当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支持黄宗羲出来主持社务,唯独侯方域对此一直不服气,平日或明或暗地抬杠、出难题、说怪话,早已不是一次两次。这种情形,黄宗羲是明白的。按照他平日的性子,早就会扯破脸皮同对方吵闹。但由于想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不同,如果表现得气量过于狭窄,不仅会遭社友们笑话,还会令他们失望,所以总是尽量克制。现在看见侯方域这神气,明摆着又是存心挑衅,他就不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才小心地反问:

黄宗羲听着,暗暗点头。他正想进一步参与意见,忽然看见坐在一张方几旁的侯方域,脸上正挂着不以为然的冷笑,便临时改口问:

“那么,依侯兄之见,又值多少银子?”

吴应箕哼了一声,冷冷地说:“他要抓把柄,《留都防乱公揭》就是逃不掉的把柄,多一个少一个,还在乎什么!”

“我么,哼,我以为一钱不值!”这么傲慢而又刻薄地说了一句之后,侯方域就回过头,望着其他人,“适才太冲先生侈言‘清议’之效,以为凭此施为,便可振朝纲,安社稷。唯是在弟看来,所谓‘清议’云者,乍听之,似有雷霆之声;实按之,并无雷霆之威,不过是浮声虚响,徒逞片时口舌之快,又何曾真的掀翻几个权奸,吓退几许丑类!时至今日,太冲先生仍不思通变,唯知开口‘清议’,闭口‘清议’,以为如此,便可安身立命,岂非可笑之至!”

这种担心立即遭到左国棅的反驳:“对联和诗人人都作得,只要手脚做得干净,无凭无据,他也不能把我辈怎样!”

黄宗羲起初还极力忍耐着,但侯方域如此轻蔑地贬斥清议,却深深地刺伤了他。因为在他看来,天地间最有力量的无疑是是非,是公理。无论是权势也罢,武力也罢,都只有循公理、是非而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纵使能得逞于一时,终究无法长久立足。而“清议”,则是维护公理是非的重要而有力的手段。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有识之士,在这方面可以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越是处境艰难,就越要坚持这种手段。

梅朗中提出另一个疑问:“演戏倒还罢了,只是把对联和诗写到狗贼权奸的家门上去,设若被他侦知,乘机反诬,只怕……”

“我复社自西张夫子立社以来,便是以‘清议’为本务。朝野之人,亦皆以此寄望于我。而我社亦因此方有今日之名声。足下名列复社,却如此贬斥清议,莫非不怕自外于社友们么?”

“就算他们不敢,就我们这些人,每人雇上一台,也有十台八台了!”余怀也表示附和。

他这么说,是提出警告:对方的论调完全违背了复社的宗旨,已经超出了彼此应当遵循的规范。

“有什么不敢?这戏骂的是魏阉,那是大行皇帝手定的逆案,莫非还算犯法不成!”沈士柱显得颇有信心。

谁知侯方域听了,竟立即站起来,毫不在乎地说:“并非小弟要自外于列位社友,而是黄先生当此朝政浊乱、社局倾危之时,唯知以空谈说食为事,却不能以一法振救之,弟实在无法容忍。现在黄先生又以此相挟,弟唯有从此告辞,另谋报国之门而已!”

“还有《冰山记》《鸣冤记》《清凉扇》都可以唱。不过,就怕那些缙绅之家不敢。”左国棅兴冲冲地提出疑问。

黄、侯二人历来不和,口角摩擦时有发生,如果不是过于激烈,社友们照例采取默默听着、谁也不帮的态度。所以这一次也是同样。直到侯方域说出这么一句话,他们才感到事情严重,于是纷纷起身挽留、相劝,屋子里顿时闹哄起来。

“唔,前些年阮胡子写了几出戏,便自夸什么‘户户争歌《燕子笺》’,如今我们来个满城争唱《喜逢春》,倒正好扇他一个耳刮子!此计不错!”吴应箕首先瓮声瓮气地赞成。

黄宗羲没有作声。如果说,自从自己负责起社务以来,由于考虑到侯方域毕竟是社内一位有影响的成员,因而对他的不合作甚至挑衅尽可能采取容忍态度的话,那么今天对方不仅在社友面前诋毁自己,而且公开表示决裂,这就使黄宗羲感到再也按捺不住。“哼,你不过是因为父亲投降了闯贼,怕被朝廷牵连治罪,想一走了之,又怕被人说你胆小,于是便故意同我翻脸,却瞒得了谁!”他想。于是摆一摆手,等大家稍稍静下来之后,他就盯住对方,冷冷地问:

“别看权奸小人势可障天,在朝廷之上趾高气扬,凌压僚众,但对这‘清议’,却也畏惧得紧。十六日之事,可证一斑!既然如此,那就正好,我们何不针锋相对,把留都的清议尽量闹动起来,让人人指着他们的脊梁骨骂,叫他日夜不得安生!所以,依小弟之见,竟是即速联络缙绅中的怀忠愤乱之家,各自上戏行去招班设台,把十六日这出《喜逢春》一齐搬演起来,来他个满城争骂魏阉奸贼,人人皆知逆案难翻!另外,再凑上几副骂贼联、几首斥奸诗,派人悄悄儿写到马、阮狗贼的家门上,让他再吓个半死。列位以为如何?”

“那么,足下想必是要到左营去啰?”

对于这种变化,黄宗羲倒也受之坦然,当仁不让。这倒不是他热衷于充当什么领袖。他只是觉得,复社的社局,再这样下去,实在是不成了。像以夏允彝、陈子龙为首的旧几社那一派人,由于门派、政见不同,加上前年虎丘大会那一场风波,已经更加离心离德,就不必再说;倒是自己这一派,例如冒襄,一直躲在如皋家里不出来;方以智则由于降贼失节的嫌疑,弄得极之狼狈,已经无法出门;陈贞慧又是那么一种情形。至于侯方域,由于一向站在陈贞慧一边,近来社内人心出现转向,使他感到十分恼火,对社务也摆出一副不屑、不理的样子。所谓“复社四公子”,到头来,竟然闹成这等虎头蛇尾的局面。如果不想让复社就这样垮下去,总得有人出来撑起局面。本来吴应箕在社内资格既老,地位也高,偏偏却是天生一副孤傲不群的秉性,社友们都有点怕他,他也懒得管别人。正是有鉴于这种群龙无首的状况,黄宗羲才毅然决定把社务的担子挑起来。也是到了真正承当起责任的时候,他才体会到事情的难办。别的不说,光是为着维系各方面,做到经常保持着渠道的畅通,就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况又是处在这样一种艰难的时势,每把一个设想变为行动,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过,他有一个脾气,就是无论什么事情,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所以近一个月来,他倒确实在全力以赴。五天前那个秦淮大会,就是他想出的主意,并得到周镳和社友们的赞同和支持。直到此刻,黄宗羲还在为那天的举动颇为得意。“前年中秋,听说定生、次尾他们也曾在这里闹过一场‘借戏骂奸’,但阮胡子本人没有在场,到底隔了一层。看来论痛快,论声威,还得数五天前这一场!”这么一想,他不禁兴奋起来,目光闪闪地环顾着在座的吴应箕、梅朗中、余怀、左国棅、沈士柱,以及八月十六那天没有赴会,但今天却偏偏一早就跑到书坊来的侯方域,断然说:

侯方域先是一怔。当意识到这话里所包含的讥讽之意时,他那张白净俊美的脸就刷地红了:

黄宗羲没有立即回答。这下一步的打算,他其实也未曾想清楚。本来,他准备先同周镳商量一下,但为着照顾老师,如今他已经搬到都察院去同刘宗周住在一起。八月十六那天同大家分手时,已是半夜,至今还来不及去访周镳。不过,他也不想显得毫无主见。因为这一次他回到南京,社内的情形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自从出了阮大铖获准恢复冠带,入朝陛见,以及张慎言、吕大器被迫辞官而去等重大事件之后,那种认为必须同马士英等人和衷共济才能保全大局的主张,正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遭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和抛弃。相反,黄宗羲由于一直坚持“君子小人不两立”,并坚决拒绝陈贞慧所宣扬的“利害”之说,显得心明力定,加上周镳有意扶持,他在社内的地位也就日形重要。特别是这一次,他把刘宗周接到了南京。这位总宪大人,就其在朝野当中的声望和影响而言,显然还在高弘图、姜曰广之上。尤其是对于马士英之流,刘宗周的态度也比高、姜等人要强硬得多,无所畏惧得多。这就很自然地被处于愤慨和绝望之中的社友们看成是救星,是唯一可以寄托希望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刘宗周一位关系密切的得意学生,黄宗羲也更加受到社友们的热切包围,以至无形中已经取代了陈贞慧的位置。

“阁下想得太远了吧!淮扬便是报国之区,何必左营!”说完,他就悻悻地转过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那么,太冲,你以为该当如何?”沈士柱问。

其余的社友着忙起来,立即拥上前去,试图阻止。就在这时,一个人从门外一步跨了进来,差点儿同侯方域撞个满怀。

这个问题,大家显然还来不及考虑,不由得静下来,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重新把目光集中到黄宗羲身上。

大家一看,当认出闯进来的是周镳的一名仆人,名叫周顺的,都不禁有点意外。

“不过,此次只能算是小施惩戒。既然开了头,便不能就此罢手。列位以为我辈该当如何施为,再鼓余勇,缚此穷寇?”

“嗯,你来做什么?”看见周顺跑得脸白气促的样子,顾杲疑惑地问。

社友们一个劲地夸奖,倒把黄宗羲弄得不好意思起来。为着转移目标,他笑着摇摇头,随即改换话题问:

“是呀,瞧你张皇失落的,莫非仲老的病又犯了不成?”梅朗中也接了上来。

“对,对,这番大捷,太冲应记上一功!”

然而,周顺显然尚未喘过气来,只是一个劲儿地摇着手。等大家疑惑地静下来之后,他才“哎”的一声,气急败坏地说:

“嘿,太冲那一声‘打’,喊得好!要不然,那狗贼胡子还不知死活地充‘硬头船’呢!”

“不,不好了,我家老爷给抓、抓走了!”

“不过,这一次也算让他再度领教我复社的厉害了!”

“你、你说什么?”吃了一惊的黄宗羲怀疑自己没有听对,连忙走上前来追问。

“对,偏生周、雷二公心软,倒便宜了他!”

“我家老爷——给校尉抓去了,还有雷老爷!两人都给抓去了!”

“要是仲老来迟一阵子,保准他就得滚下河里去喝小娘们的洗脚水哩!”

这消息来得如此意外、突然,像晴空炸响了一个霹雳,把在场的社友全给震呆了。

“哈,瞧阮胡子当时那个亡魂丧胆的样儿,活脱就像一只老乌龟!”

“周顺,你、你这话可是真的?别、别是闹错了吧?”半晌,黄宗羲声音颤抖地问,同时,感到心中有一样东西正在发出碎裂的声响。

这是秦淮大会之后的第五天下午,社友们聚集在吴应箕借寓的蔡益所书坊里,重新谈起八月十六晚上发生的一幕,仍然情绪热烈,兴奋异常。

周顺摇摇头:“今早雷老爷来访我家老爷。我家老爷命小人去三山街的济众堂抓药。待小人抓了药,回到门首,却见成群的校尉在把着门,里面乒乒乓乓的,像在抄检。小人不敢造次,闪在人家的屋檐下,候了片刻,就见我家老爷和雷老爷一同被押了出来,两人手上都上了铐子,被几位尉爷挟上了马,一路往北去了。”

“哈哈哈哈!”一阵开怀大笑,在黄宗羲和他的朋友们当中爆发开来。欢乐的声浪充溢了西厢房,穿透门窗宣泄出去,在天井当中久久回荡。

黄宗羲睁大眼睛听着,急切的目光渐渐变得僵直。“这么说,是真的了?”他失魂落魄地想,同时觉得头顶轰轰作响。忽然,周围的事物仿佛旋转起来,脚下也有点发沉,他拼命一伸手,抓住了站在旁边的顾杲,才算勉强站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