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终宋 > 第627章 添堵

第627章 添堵

李瑕话到这里,瞄了陆秀夫一眼,道:“你也拿一张地图,分析给我听听。”

“还说不准。我现在情报太少,标注得也不准……”

“节帅是想考校我?”

“是。但他们真会来吗?”

“不是。看看你能不能帮我拾遗补缺。”

“这些探马太深入了,若不是觊觎汉中,没必要跑到这一带来……你说话不用这么小声,他们听不到。”

陆秀夫很兴奋,马上取了一张地图,拾起笔,分析起来。

陆秀夫凑过来,小声道:“节帅何以确认浑都海败了?”

“先说地势,因六盘山、陇山阻隔,浑都海欲进关中,只有两条适合行军的道路,陇山左右的千河河谷与渭河河谷。两条路之间,只有山隘可过,故街亭隘口很重要。

这次,用青色颜料表示的浑都海兵马已只标注了六盘山、陇山各个驻地。

大帅牵制了刘黑马一半的兵力,让浑都海拿下街亭隘口,可以说是帮了浑都海一把。但大帅没出兵祁山道,刘黑马遂赶赴临洮战场……故而,浑都海还是败了。”

微微感慨着,李瑕把原先那副地图移开,开始重新标注起来。

陆秀夫话到这里,“啪”地一下,打死脖子上一只虫子,不管不顾,提笔在子午道标注了一下。

“人心啊。”

“现在,关陇军还在收拾残局。而大帅命杨奔领子午关守军于关中制造声势,目的……吓唬刘黑马,逼他回援关中。”

先前还在怕浑都海万一赢了,此时却又盼望着汪、刘两家能再折损些实力。

“不错。”

“是吗?”李瑕像是微微松了口气,抬头向天望去,“浑都海果然败了吗?”

“但这不足以逼迫关陇军走祁山道来攻汉中,哪怕他们探知了祁山道没有我们的兵力。”

“关陇骑兵,看服饰与面容确认是汉军。”

李瑕问道:“他们会从哪里回援关中?”

“谁的人?”

陆秀夫道:“自是原路返回,千河河谷或渭河河谷……千河河谷在陇山东面,这一路就是守街亭的兵马,眼下还不知剩下多少兵马。”

“大帅,第三波探马已经来过了。”搂虎头上扎着许多的树枝,赶到山林里向李瑕禀报了一句。

“不错。”李瑕道:“浑都海敢到临洮决战,说明这支刘家兵马一定是丢了街亭,很可能在陇塬被伏击了。”

~~

话到这里,李瑕笑了笑,道:“我教刘太平的。”

“也没人追出来,走,回报将军……”

陆秀夫眼睛一亮,道:“而渭河河谷这边,就是从天水到祁山来伏击节帅的兵马,眼下已参与了临洮之决战,之后必去夺回街亭。”

“假人?”

“然后呢?”

探马皱了皱眉,目光中,那宋军士卒依旧站立不动,亦不见血光。

“刘黑马合兵,由千河河谷返回关中。”

一支箭矢从山林间射进据点内一名宋军士卒的身体。

“那你看,我要如何堵住他?”

“嗖!”

陆秀夫沉思片刻,惊呼一声。

“半天都没动一下,走,过去看看……”

“大散关!”

“动静有点奇怪,过去探探吧?”

他再次兴奋起来,提笔在大散关标注了一下。

良久。

“大散关离这两条道路最近,原来去岁就取大散关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关城中有两千守军……”

只见山川寂静,犹不见宋军踪迹,唯有远处宋军的据点还在山道之间。

“不。”李瑕道:“我们在大散关有六千兵力。”

一队骑兵探马驰入祁山道中,登高而望。

“怎么会?!”陆秀夫讶道:“整个川蜀,节帅能抽调出的空闲兵力只有一万余人,又派了三千人南下大理,只余八千……”

~~

“你都说了,‘空闲兵力’是这八千人,那只要把各地驻军也调出来就可以。”

今已威震北方,早晚,他要碾碎李瑕那狂妄的美梦,将其头颅祭在二哥墓前……

陆秀夫大惊。

这才是实力。

“节帅你……”

而现在,他汪良臣挥师六万,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浑都海。

“不错,汉中各地的驻军,凡精锐之士已全被我调走,大散关几乎也是空的。”

李瑕,曾将他二哥的头颅挂在钓鱼城上……

“这……”

他又想起了汪德臣之死。

李瑕道:“林子已奉我帅令调遣汉中守军至大散关……明白史转运使为何要提刀杀我了?”

“争雄天下之志?太可笑了。”

从去年十二月,到现在已是四月,他已准备了近半年。

做完这些,他不由喃喃自语了一句。

陆秀夫身子一颤,张了张嘴。

汪良臣送过刘黑马,又招过七弟汪清臣,命其领精锐骑兵五千驰援关中。

一时无言。

~~

他家小都在汉中城内,李瑕的家小也在汉中城内。

汪良臣点点头,道:“无妨。”

但,再一想也无妨。

刘黑马松了一口气,问道:“大战方歇,伤亡尚未清点,应付得来吗?”

祁山道上天罗地网,真怕蒙军杀到汉中不成?

他话到这里,又道:“这样吧,我让我七弟领五千人,急援关中。”

“所以,只需奇袭凤翔府……”

“是,廉公、商公从未与李瑕交过手。”汪良臣回想起汉中一战,道:“这份轻敌之心,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不。”李瑕道:“不需取凤翔府。我们兵力有限,不必在平原作战或攻城。只要确保凤翔府没有兵力支援两条道路即可。”

“我更怕的是,廉公、商公小觑了李瑕,以为关中并无多少宋军。他的信报……太轻敌了,让我很忧心。”

陆秀夫张了张嘴,思忖着凤翔府的兵力。

汪良臣愣了愣,喃喃道:“眼下关中空虚……”

“陇西一战,刘黑马已尽全力,陇塬遇伏、街亭失守,必然要再调凤翔府守军,而长安城遇敌,必要把关中本就不多守军向长安城调度……凤翔府并无多余兵力。”

“岂止狂妄?”刘黑马语罢,却又叹道:“然而,我们从未猜中过李瑕的想法,中了疑兵之计。猜错陇西一战之布谋,大郎伤亡惨重、丢街亭隘口。你我,险些一败涂地。”

“不错。”

“狂妄!”

“那我们只要堵住千河河谷,于山地设伏,六千人可不让刘黑马回援关中?”

然后,眼神里迸出怒意。

“不,千河河谷、渭河河谷,都得堵住,你别忘了汪家。我不管是谁,要进关中,就得在陇山险道上突破我们的防守。”

汪良臣笑了。

陆秀夫抚掌大喜。

刘黑马道:“原话是,他要廓清帝宇、康济生灵。”

顷刻,他却又问道:“但他们可以全力突围,大帅何以确认他们会舍近求远?六千人兵力敌后设伏,并不足以长期扼守两条山道。”

汪良臣愣了一下。

“能堵十余日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看敌方的心理。”

“什么?”

“心理?”

刘黑马亦皱眉,道:“我想不到他能如何做,但这竖子,是个疯子,他想……争雄天下。”

李瑕没有回答。

汪良臣皱了皱眉,目光看向地图上,心知自己昨日错怪了刘黑马。

他唯一不能告诉陆秀夫的是,他已向北地世侯宣告,平生志向是要荡平天下。

“李瑕有夺取关中的可能吗?”

不论刘黑马信不信,必须忌惮他李瑕……

……

关于陇西之战

他得告诉对方,自己等不了了,必须马上支援陇塬,夺回街亭隘,与刘元振合兵,回防关中。

临洮这场决战,本来不想细说的,主角都没参与,只是一个支线背景。

刘黑马转身出营,去找汪良臣。

但昨天到现在我的运营官和朋友私聊了我好几次了,我也简单回复过他们。大家似乎还有疑惑,详细说说也好。

“暂时只发现宋军小股骑兵,京兆府请大帅以陇西战事为重,待击败浑都海,迅速回援……”

先说兵力吧。

刘黑马大惊,倏然起身,喝道:“多少人?!”

历史上,浑都海六盘山是7万人,忽必烈西路军6万人。

“大帅,京兆府急报,发现有宋军出子午道……”

我为何写六盘山是11万人,西军10万人?

“进来!”

大概的逻辑是:

“报!”

李瑕收复了川蜀、汉中。那成都的刘黑马便回到了关中,所以写刘黑马的4万兵力;利州属于汪家的兵力也已回到陇西,所以设置汪良臣有6万兵力。

天明时,又有信报传来。

另一边,李瑕更早把蒙哥死的消息报到了六盘山,所以六盘山能更多的吸引蒙哥的南征军。阿里不哥看到忽必烈的兵势足,也能从漠北派兵到六盘山。因为开战初期,阿里不哥的兵势是强于忽必烈的。

近来愈发觉得五儿子话不多,但思路一向清晰……不像大儿子,话多且自负,说了半天,猜的全是错的。

~~

刘黑马点点头。

再说将领,历史上,西军主帅是合丹。

“父亲。”刘元礼道:“现在不是考虑这些事的时候。战场要清理、大哥要支援、街亭隘口要夺回来、六盘山的守军要歼灭……我们越早做完这些,才能越早回防关中。”

我为何不写合丹,有几个原因:

“关中……子午谷之谋……真有取长安城的可能吗?”

一、这是,大家看得本来就很乱了,这时候再加几个蒙古名字,要花太多的篇幅去解释他们的背景,会导致大家更乱。(包括八春,也是这個原因不打算写,这首先是,重要的是大家看得不吃力。)

若是好不容易打赢了,却被那跑过来的小孩捅倒在地、丢了关中,便太可笑了。

二、合丹的封地在别失八里,也就是吉木萨尔,很远。

还是那个比方,两个壮汉相争,是为了争夺关中这个房子。

三、在书里的时间线,这一战比史实提前了大半年,蒙哥的死讯也更早被阿里不哥知道,合丹是否支持忽必烈?我认为是存疑的。双方就算联络了,能不能及时赶来?

刘黑马始终在帐篷内看着地图,眉头愈皱愈紧。

四、这是我一个很重要的伏笔,关系到陇西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李瑕如果拿下陇西,可以切断忽必烈与远疆的联络(这是下面一个大剧情的内容)

呻吟声一直未歇。

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本书中,因为李瑕,忽必烈面对的是更加严峻的情形,他会更大力地启用汉人。这也是我后面想要仔细写的,如今只能是一点点揭开的小支线。

一整夜,临洮战场上,汉军士卒都在押解俘虏,救治伤亡。

那我不写合丹、八春了,涉及到一个逻辑就是:没有他们西军能不能赢?

~~

先说合丹是谁,窝阔台的第六子,庶子,宗王,封地在吉木萨尔。

思来,令人不安啊……

——“宪宗、世祖之立,合丹均有翼戴功。中统元年,御阿蓝答儿、浑都海于姑臧,获而斩之。”

李瑕确实调集了万余精锐,还是精锐,不是出祁山道,去了何处?

这是关于这一战,史书上对他这个主帅的描绘就这一句话。

然后,不免疑惑起来。

还不如汪良臣等人丰富。

后怕。

“适大风扬沙,白昼晦暗,良臣乘机命军士下马持短兵冲敌阵左,绕出阵后,再溃其阵右而出。”

只这一件事,刘黑马不得不承认,李瑕若是愿意,是真有可能帮浑都海取胜。

由此,我先不说合丹厉不厉害,只认为他任西军主帅是因为宗王身份,而非能力。

差一点,只差一点,浑都海就可能击败汪良臣……

而历史上这一战,我通过看史料,认为的真正操盘人是谁呢?

这使得刘元振遇袭,丢了街亭隘口,阿蓝答儿从东面杀出。

廉希宪、商挺。

结果,李瑕没来,而浑都海分兵整整四万人到陇山东面。

他们一直是京兆宣抚官员,对地势最熟悉。

他以为浑都海的兵力重心会放在陇西,打算击败李瑕再从大道支援汪良臣。

历史上,蒙哥死后,廉希宪说,“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

但考虑到李瑕会从祁山道出兵,刘黑马分兵了,只让刘元振领两万人往垅塬,亲自到祁山去埋伏李瑕。

他们抢先动手,杀刘太平、霍鲁怀、杀密里霍者、乞台不华,抢夺兵马。

这样既能保护关中,又能从隘口西进、支援汪良臣。

他们利用在秦陇的根基,就地收拢人马,所谓“西师可军便地”。

原本,他应该全军沿陇山东面道路北上,驻兵垅塬、扼守街亭隘口。

他们分析出浑都海的上中下去路,以及下一步计算,猜中了浑都海要北撤……

刘黑马复盘局势,不由暗道,这次恐怕是被李瑕耍了一把……

我认为,廉希宪、商挺用兵能力,甩了浑都海、合丹一百条街。

话到这里,大胜的喜悦被心中的疑惑压住了些。

先不争论这些对不对。我是说——这些,是我写的逻辑。

“不错。”刘黑马笃定道:“此事可万分确认。”

之所以前面还花费半章的篇幅说廉希宪,就是在铺垫这一战的胜败。

当然,最后还是赢了,汪良臣也不想与刘黑马伤了和气,问道:“但,李瑕确实调集了万余兵力?”

我认为,“廉希宪”这个主要原因已经点出来,那足够说明如果没有李瑕的参与,浑都海就必败无疑了。

就好像是在说……“说好了你在东面为我策应,你非说李瑕要来,跑到南面去设伏。结果差点害我被阿蓝答儿包围了。”

……

汪良臣咬着牙,眼神更不高兴了。

这是将领,再说说兵员实力。

“没有。”刘黑马想起此事,沉吟道:“我派探马进入祁山道中,并未发现宋军痕迹。”

史书上没说合丹具体带了多少人来支援,只有“西师可军便地”“良臣尽起二十四州之兵”。

汪良臣虽大胜,脸色却不太好,似乎有些怪罪刘黑马,又问道:“李瑕那一万人没有出祁山道?”

再加上本书中忽必烈局势严峻,所以我写主力是汉军。

“浑都海之所以不服,是说被宋军骗了。”

巩昌军、关中军,守土之战。

“塞了他的嘴便是。”刘黑马道:“由陛下处置为妥。”

而,浑都海手中的主力有两方面,一个是驻守六盘山的守军,一个是蒙哥南征的败兵。

双方见过礼,聊了两句,汪良臣道:“浑都海不服,一直在咒骂陛下,我想将他舌头割下来。”

六盘山守军,应该是多年不打仗,给成吉思汗守祭的。

刘黑马走进帐篷,汪良臣正在裹伤。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南征败兵,在本书中几乎是亲眼看到蒙哥死于战场的。

战场上已点起篝火。

这是士气。

……

辎重方面应该更不用多说了。

自是押赴开平,请陛下斩其首级,震慑漠北诸王!

同时,参考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大战,我认为汉军是有实力打败浑都海的。

如何处置?

更具体的关于汉军、蒙军具体战力分析,后面的章节应该会说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刘黑马大笑。

~~

有骑兵奔向刘黑马,喊道:“俘虏了浑都海、阿蓝答儿!不降,汪帅请刘帅商议如何处置……”

说说战况。

“报!”

历史上,浑都海是不敢进陇西、关中。

汉军再次欢呼。

我认为他应该也知道自己打不过,是打算回哈拉和林。

“万胜!万胜……”

但被廉希宪料到了,西军追击,在耀碑谷“全歼”了他。

但不论如何,此战足以使汪良臣、刘黑马威震北方,证明北地世侯战力不输于蒙古精骑。

耀碑谷这个地方,在河西走廊,总之是北边很远。

一场大战,伤亡必然很重,汉军元气大伤是肯定的。

本书中,决战地点在临洮,李瑕把浑都海骗下来了。

伤亡还未统计。

为什么在临洮?

战场上汉军们正在控制俘虏,卸下其武器、甲胄。

临洮就在巩昌北面一点,浑都海想着,如果李瑕只攻打巩昌,也能引起汪家兵的崩溃,所以主攻这里。

~~

地理上,临洮与街亭隘口几乎是平行。

然而,只要敢冲上去拼命,无敌之师也就不过如此而已。

有个逻辑是,浑都海知道自己打不过,因为有李瑕的奇兵,他才敢来的。

不可一世的浑都海、阿蓝答儿虎踞六盘山,沐浴着成吉思汗的光辉,仿佛无敌之师。

现在李瑕不来了,还杀了刘太平。

但有信心胜,没想到能全歼。

在这时候,浑都海就已经是注定要败了。廉希宪历史上的“上中下三策”,本书的下下策,已经解释过了。

廉希宪一直说浑都海无谋,不足惧,这确实给了他们一些信心。

剩下的要交代的,无非是:

今日一战之前,连汪良臣、刘黑马也未曾想到过这样的结果。

汪良臣6万人正在和浑都海7万人打。

不可置信?

这时候,阿蓝答儿3万人(他带4万人打刘元振2万人,留下1万守街亭),3万人从街亭方向杀出来,这时他是打过一仗,急行军过来的。

六盘山蒙军几乎是匹马无归。

同时,刘黑马2万人从祁山道方向杀出来。

八万汉军全歼了十万蒙古精兵……不是击败,是全歼。

6+2万,对阵,7+3万(这里昨天有个错误的地方是,7+3我写成了11万,其实是10万)

汉军险胜,战果却大。

然后,汪良臣从侧翼杀过去,杀穿了浑都海。刘黑马赶到,一起击杀阿蓝答儿。

蒙军除了战死者,余部皆降。

浑都海自已都知道必败,自然就输了。

之后,汪、刘合力,共击阿蓝答儿。

至少我认为这逻辑是通的。

浑都海部七万大军遂大败。

~~

到这一刻,他们才想起来,成吉思汗已死了三十二年了!

再说战果。

蒙古骑兵终于在恐惧中抛下弯刀,忘记了成吉思汗曾给过他们的荣耀与骄傲。

为什么用“全歼”这个词,因为耀碑谷之战也用的是这个词,我认为应该是指“没有人逃走”。

同时,刘黑马抢先围堵,扼住浑都海部退路。

为什么没人逃走?

汪良臣为稳住军心,亲自杀入浑都海的侧翼,没想到竟是直直杀穿了其整个军阵。

我认为不是风沙太大,而是,能逃到哪去?

汉军几乎要崩溃,幸而,刘黑马的两万人也及时赶到了。

哈拉和林太远了。

决战时,阿蓝答儿领三万人突然从东面杀出,猛冲汪良臣大阵。

打仗打输了,主将都被俘虏了,却要从巩昌这个汪家的老家一路逃回漠北,太远。

这一战是险胜。

也许,还不如当俘虏。

他抹了血,感受到的是荣耀与自豪……

所以我说全歼、匹马无还的意思,也是想扣一扣历史。

再低头一看,虎口处已迸出血来。

~~

刘黑马抛下长弓,痛得咧了咧嘴。

以上,我不敢说全都是对的。

夕阳是红的、山峦是红的、草原与河流也是红的,因漫山遍野都是血与尸体。

这是我写陇西这场战事的逻辑,我能做的也只是遵遁这个逻辑来写而已。

天地间一片血红。

写书当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万胜……”

要是觉得这个单章很无聊,说明这一战也就是个背景支线而已,在里我已经一笔带过、尽量不花费太多笔墨了。

“万胜!”

要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就当是随便聊聊。

“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