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的身后,还有一张不肯停歇的嘴。
当眼睛贴着长枪的准星,年轻人的神情变得更加专注而严肃。
“那个鞑子应该是个官吧?”
方才他正是用泥土和草叶分散了枪口冒出的硝烟,使得比正常射击后的一团浓烟浅淡了许多。天色又晚了,辽人当时还没有发现自己躲在离他们这么近的地方。
“真的是自寻死,竟然还敢站起来。”
他小心地将长枪在身前架好,在枪口外又盖上了一点土和草。
“四哥你方才说是上面的大官下来查探敌情,是不是真的?”
年轻人都懒得回话,手往后一伸,把枪给拽了上来。
“那要是再等等,是不是能再杀一个鞑子大官?”
“枪管已经冷了,俺还通过了,清了好多灰出来,子弹都上了。”少年表功般地飞快地说了一通,把枪往前递过去,又好奇地问起来,“那子弹是怎么回事,说是什么线膛,俺看子弹那么小,是怎么贴着膛线走的?”
“可惜天要晚了,那里的辽人肯定会趁着黑逃走。”
少年碎嘴说着,圆脸年轻人不胜其烦,即是用墨盖住,也能看见他的脸色正一点点地变黑下去,最后他实在是给聒噪得忍不住了,眼睛从千里镜上挪开了,冷冷地问了一句,“枪怎样了?”
年轻人本事听得不耐,忽而神色一动,一展手臂,把少年的脖子勾过来,附在耳边低声道,“你回去跟都监说,这边还有条大鱼,只要一百人,从后面的濠河过来。动作要是快一点,说不定就能逮到条大的。”
“肯定是打中了。俺方才看得很清楚。那个鞑子不是蹲下去的,是倒下去的。上个月,外口的李大牛跟人吵架,最后火上来,一拳把人给打飞了,鞑子也是飞出去,一样一样的。四哥你的枪法真是没得说,俺在千里镜里看那鞑子也没多大,指头大小,眼睛鼻子都看不清,四哥你硬是拿着枪把那鞑子给打死了,什么时候教教俺啊……”
……
“嘘,别吵。”年轻人把千里镜压在眼睛上,一眨不眨地盯着方才瞄准的方向。
耶律乙辛和耶律怀庆都不打算再冒险,再在这坑洞里等上一阵子,趁夜色回去。
但他手中还挂着一支火枪,枪管修长,比寻常燧发枪至少长了一掌,枪口却细小了许多,乍看上去只有通常燧发枪的一半,从外形上,就与宋辽两军士兵配装的火枪截然不同。
而且跟随耶律乙辛的侍卫们都觉得走原路返回,还是要冒着皇帝被宋军神枪手瞄准的风险。
一人从草地里抬起头,同样的装束,同样的妆容,年纪还要小一点,身形瘦瘦小小,才十五六岁的样子。
被耶律乙辛临时任命的暂代王开诚指挥差事的侍卫亲将,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近处的苦力们立刻从侧面的纵向壕沟,向耶律乙辛所在的坑洞挖掘通道,以便皇帝可以走更安全的道路离开。他只留给了那群苦力一个时辰的时间,到时候就护送皇帝及新封代王返回御帐——如果苦力做不到,那就都别活了,亲将拿着刀向苦力们保证,他肯定会说到做到。
圆脸年轻人的身后,突然又传出了一个人的声音。
他的第二个命令,就是把王开诚的尸体给抬出去,就是从洞口,方才他被击中的地方抬出去。
“四哥,怎么样了。”
几分钟前得意的王开诚,转眼就变成了一堆死肉被抬走,耶律怀庆叹了一句,“也是个没福分的。要是顺顺当当地把差事办好,肯定会被大用的。”
他头上扎了草环,身上批了一张网,上面捆了一束束草,就连他的衣服,颜色也是更接近于泥土的黄,而不是在这片战场上,常见的黑色、红色或蓝色。
他毕竟是经历不少,在短时间的慌乱之后,耶律怀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只是他还不时地偷眼看着耶律乙辛,不知道方才的失态,是不是在祖父面前失了分。
千里镜的后面,是一张用泥和墨抹过的脸,看起来如同鬼怪,只有仔细看了,才发现在脸上的泥墨之下,是一张圆圆的年轻的脸,不过二十上下。
耶律乙辛没有关注孙子太多,反倒是更加感慨起宋人在工技上的出色来。
但忽然间,蓟草的晃动变得剧烈起来,一支千里镜悄悄地抬了起来,镜头对准了大辽皇帝所在的方向。
区区一支线膛枪,就逼得堂堂大辽皇帝只能躲在洞中动弹不得,就是草原上拥有千军万马的大部族,也做不到这一点。
一切都是那么正常。
这就是先进武器的威力。
只隔了不到两百步,也就半里的距离,一蓬蓟草正在晚风中轻轻舞动。
“你日后一定要谨记,大辽日后能不能与宋人对抗,还得看手中的兵器。”他拉着孙子絮絮说道,“要是比宋人差得太多,仗不用打就输了。”
……
耶律怀庆只有点头。
要在细窄的枪膛中拉出螺旋线来,难度当然很高。不过耶律乙辛在半年之后,还是拿到了一支设计精巧,质量完美的线膛枪。虽然装弹要大费周折,但不论是射程,还是命中率,的确都远远超过旧有的滑膛枪,射程最远的记录也曾经达到一里。如果换作南朝军器监的线膛枪,一里之外一击毙敌,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耶律乙辛却是叹气,如果大辽国中,所有人都有这个认识,或许能进步得更快一点。不能仅仅是枪支,更要看整体。
当耶律乙辛从南方细作的汇报中,得到线膛枪这个名词以及原理,就立刻吩咐下去,让工火监的名匠进行试造。
当初他确认了线膛枪的特点,便下令工匠们去研发制造。等造出了样品后,耶律乙辛对工火监的要求,就变成了量产。
他每年都要付出大笔的金钱和人力,去追踪大宋最新的技术发展。不论是自然学会,还是军器监,得到的关注,都远远多于大宋的朝堂。同时在大辽国中,为了跟上宋人技艺发展的进度,耶律乙辛付出的资金,比用在他自己身上的都要多十倍。
必须要用名匠手制,成品率低到个位数,怎么才能扩大制造规模。
要说大辽国中,谁人对南朝的格物之学和工器技艺最为膜拜,那肯定是耶律乙辛无疑。
另一方面,线膛枪装弹难度高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按照军中给出的意见,线膛枪最好是后膛装弹。
以耶律乙辛十几年尽心培养之功,大辽国中能工巧匠也渐渐多了起来。许多大匠的手艺,已经快要追上大宋的同行,但毕竟还是有差距的,而在机器工艺上,差距就更大。许多时候,工火监名工大匠的精品,甚至都比不上军器监工坊量产的型号。
但工火监则明确地说做不到,同时大匠们也没办法解决线膛枪膛线磨损过快的问题,那已经不是在工艺上下功夫就能解决得了的了,而是必须改进枪管材料——必须要更好的钢。
在他御帐之中,其实也藏有几支线膛枪,都是工火监名匠所造,却没一支能射这么远,这么准。
作为一国之君,立于天子之位,比任何人看得都更加清楚,任何格物上的进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什么时候大辽工火监,才能达到宋人军器监现在的水平,轻轻地一声叹,感慨油然而起,“不愧是军器监啊。”
研究各种疾病,少不了要上等的玻璃器皿来培养病菌,开发新式火枪火炮,不仅仅要在工艺上下功夫,还要包括制造材料。
耶律乙辛他深深地望了眼坑洞之外,从他这里到天门寨的城墙,一马平川,看不到任何宋军的踪迹,而宋军的火炮,大部分处于死角,剩下的也不可能很快地瞄准射击,正是因为太过自信,王开诚才作死一般地站起来,他完全没想到,宋人还有能射程远达一里的火枪。
便是修铁路,也不仅仅要在铸造上费心,更要考虑铁轨防锈、枕木防腐,要是不去管,每年的道路维修费用就能涨到天上去。
“一里之外一击命中。”耶律乙辛用冷静专业的口吻说着,“只有线膛枪才能射得这么准,这么远。”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不足。人才必须多,越多越好,必须比宋人做得更好。
他仔细查看着王开诚额头上的弹孔,比他身边失魂落魄的孙子要冷静百倍。
“如果有人还要留着该上学的儿子在家里赶羊,就用鞭子抽,用棍子打,把他的脑筋给扭过来。”
耶律乙辛为王开诚的死因,给出了专业性的判断。
耶律乙辛想一段说一段,中间的思路跨度很大,耶律怀庆都不知道祖父的话为什么跳到了办学上,但他很明智地点着头,将祖父的话记在心里,至少看上去如此。
“是线膛枪。”
“好的。再等一等。”耶律乙辛不确定孙子是否是真的记住了,但还有时间,“等回去后,好好再想一想,怎么把天门寨拿下来,顺便把那线膛枪给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