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美】奥逊·威尔斯,亨利·雅格洛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
《制造大片:金钱、权力与好莱坞的秘密》,【美】爱德华·艾普斯坦
对于看了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的读者,接下来是我写作过程中参考的书、纪录片:
《漫游太空:库布里克传》,【美】文森特·罗布伦托
我是个刚起步、很不成熟的作者,有时候刚刚学到一点新东西,就忍不住在文章中展示出来,证明这一点“我是知道的”,现在看看实在有点儿幼稚。我对电影工业的了解也还很不够,经常是一边学习一边产出,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曾经犯过许多让我面红耳赤的错误。有时会让我陷入偏执中(我后来发现这是一种面对错误的软弱),因此多次想删掉文章,或者直接弃文,但大家一直对我非常包容,四位经常留言的读者对我的鼓励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直面错误的力量,再次说声谢谢。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三十年》,【美】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菲利普·乌利维耶里
其他的参照形象包括斯坦利·库布里克、奥逊·威尔斯,关于女主角的天才和偏执的部分故事是从他们身上得来。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美】约翰·贝尔顿
其他一些点是我写作时没有想到的,但后来检视时也发现它潜在地反映了我的想法:比如女主角的母亲和父亲从未结婚,母亲早逝,这一点也许类似于耶稣母亲处女生子。男主角的形象类似耶稣的信仰伴侣抹大拉的玛利亚——一个被拯救的堕落者。
纪录片:
这一点可能和我最开始构思女主角参照的人物之一有关——耶稣(我并没有传教的意思嗷)。她的名字伊斯特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aster,即复活节。最后留在女主角身边的十二个工作人员,对应了十二门徒。她被化妆师背叛的事情,也对应了犹大和最后的晚餐。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盒子》
有一点倒是始终未变的:就是女主角会英年早逝,并且方式必须惨烈。
《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人生》
不过后来越来越了解艺术家的世界,还是觉得这些想法疯狂有余,真实不足,因此最后全部改掉了。
《制造<闪灵>》
比如,男主角会作为女主角完全的对照而存在——女主角不断失去自我、男主角却学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甚至到最后,两个人会决裂,因为女主角偏执地认为男主角夺走了她的自我。
《死后被爱》
比如,一开始我的想法是,女主角最后一部电影会是完全的黑白默片,因为《芝加哥》这部彩色歌舞片的创作夺去了她的色彩、声音感知能力。
女主角的五部电影主要原型分别是:《处女泉》《云图》《芝加哥》《奇爱博士》《毒品网络》,都是特别特别棒的作品
因此就有了这部小说,在写作的过程中,它的故事也在不断变化,已经和我最初的设想偏离颇多:
顺便说一句,每一章的小标题是从《神曲》中来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就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有点难,我实在啃不动这本书,于是打算以找标题为目的鞭策自己读完2333(虽然还是没啃下来)
这是我写小说的第一次尝试,最初的想法是在接连看完《至爱梵高》《午夜巴黎》《宁静的热情》这几部艺术家传记之后产生的:如果一个天才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割裂自己,那么她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接下来的新文仍然以好莱坞为主题,不过背景可能要往前推四十年,主要讲述的是黄金时代的故事,预计七月份开始更新,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
终~~~于写完啦!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我非常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