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746章 进殿后,我就成了你

第746章 进殿后,我就成了你

“说正事。我来,是想说说我为啥落榜,看看能不能对你们殿试有帮助。”

不要再劝,心意已决。

宋福生认为自己应该来和大伙聊聊这些。

闺女好不容易吐话,也说了不让他再看书。

他希望朋友们,尽量能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宋福生摆摆手,可特娘的再不考啦。

对他也有好处。

崔举人和汪举人也急的站起身,“宋孝廉,你怎可下如此决定?”

朋友多了,路好走。

他听懂了,叔不打算再下场。

宋福生左思右想,主考官既然很看不上他的文章,主考官是谁选的?圣上。

“什么?”杨明远急了。

圣上能选不懂圣心的官员做主考官吗?

说到这,宋福生又微微一笑:“想必错过这次,下次再特意来京看金榜题名,要等我家米寿了。”

那就说明圣意或许也认为,朝廷百废待兴,一切应该先以稳为主,并不欣赏他的一些言论,以至于连榜尾都不给他挂,便车都不让他搭,直接给刷掉。

“谁说的?我自然是要和你们一起回。好不容易来一次京城,殿试后,此次科举真正的三甲会脱颖而出,状元游街,这热闹,不亲眼瞧一瞧多遗憾。”

那就和朋友们说一说,殿试稳当些。

宋福生面露疑惑:

宋福生和举人们聊完离开后,他表现越从容,杨明远心里越难受。

汪举人说,“我们刚还在探讨,你是要回去了吗?”

搞得这个年轻人很生气。

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不要分心。”

何为才能?

尤其你,明远,将心思用在这方面。

何为好官?

“你们啊,安心准备殿试,这殿试接踵而来。

难道大家都像他一样,在文章中,将观点说的模棱两可、两面辩证就能考上,而宋叔却只论弊端就会落榜,这才是对的吗?

杨明远耳朵微红,没想到叔直接将他的心思说破。

这一日。

大概是想劝他,暂时的失意不算什么,明天会更好。

宋福生亲自送五十五位举人登上车,目送他们即将走进太和殿。

听说关进书房里查了不少史书,将历朝历代科举失意的重臣进行了一个汇总,写成了一封信,交给了铁头,让铁头转交给他。

相信当这些人再回来时,倘若不出意外,已摇身一变,最差最差会是同进士出身了。

大榜下来后,回府啥也不干。

宋福生在陆家别院的门前,对这几十位预备役进士们,挥手告别。

这小子,应该是担心他上火。

一会儿见。

“明远啊明远,你这啰里啰嗦,写的是几个意思。”

一会儿,他会带着家人,去街上观礼看新鲜出炉、皇上亲封的三甲。

小厮将门打开,宋福生手里拿着十几张纸边笑边走了进来。

杨明远掀开车帘,看向孤零零站在别院门口的宋福生。

经汪举人提醒,崔举人和杨明远刚要起身,去组织大家谈谈这事,有人敲门。

已经看不清宋叔的脸。

说的对。

或许是车已被赶出很远。

怕宋孝廉为难,他们一家要是走,他们该如何之类的。

也或许是他的眼睛变得模糊。

不想让宋孝廉连回老家都要因他们有顾虑。

杨明远的书童偷偷看向杨明远,一声也不敢出,心想:

毕竟是蹭住,借光。

老爷这是怎的了,还没有入殿考呢,就眼圈通红。

那我们是不是要另寻住处了?不可以让宋孝廉为我们再为难。”

已经紧张到这种程度了吗?

先离了这里,回老家再说。

……

我是以己度人,换成我,我就会走。

太和殿。

眼下,我倒是担心宋孝廉一家要收拾收拾离开京城了。

这次殿试,由皇上亲自出题。

所以先别说那没用的了。

经过层层筛选走到这里的佼佼者们,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卷子。

“这还用说吗?我们这里有一个算一个,都会如此,就是怕没这个机会。

卷面就是宋福生的策论卷。

汪举人瞅了眼崔举人,俩人思想同步:

皇上让他们答,你对这份考卷有何看法,或是有什么要补充的。

不存在的。

要说其他预备役进士们,不了解这是谁的卷面,但陆家五十五位举子们却是知晓的。

那是需要他们要助力的人吗?

因为宋孝廉给他们大致说了些当时答题的一些观点,以及,他们这一路走来,相处已久,也很了解宋孝廉的字迹。

宋孝廉是谁?

皇上直接就命人印刷宋福生的卷面。

就是担心恐怕连这个机会也没有。

这不嘛,想认不出都不可能。

如若宋孝廉想在这三年里寻一官半职做做,他别的不敢许诺,但是等他殿试后要是能幸运的被授职,他一定会帮宋孝廉,举荐是没问题的。

好些人在大殿中,隔着不认识的考生在对视。

不信三年后,阅卷官还会是原班人马,到那时,一定会有欣赏宋孝廉锦绣文章的官员。

崔举人和汪举人就满是震惊的对视。

大不了,三年后再来。

这,这?万万也不敢想会是这样的一份卷子。

有机会的,他不信宋孝廉会被埋没。

那他们该怎么答呀?

崔举人心想:

先认真拜读宋孝廉的贡生试卷后,大家心里翻着波涛汹涌,脑中又想起宋孝廉提醒的那番话。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宋孝廉这次不过是倒霉,没遇上欣赏他的人,唉。”

五十四位举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折磨中。

汪举人、崔举人、杨明远凑在一起正在喝酒说话。

没有琢磨考题,倒是不停分析皇上为何会让宋福生落榜后,又用宋福生的试卷考他们,那圣意到底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陆家别院。

为何是五十四位有复杂心思呢。

——

因为来考的五十五人中,杨明远心里毫无杂念。

一派胡言。

只激动于,这回终于见到了叔的卷子。

毕竟他们比朕更了解战场瞬息万变的近况,会说为朕好,所有的私自决定都是为朕在尽快打下江山。

亲眼看到了叔是怎么答的。

那些在外征战的将军也不用听令了。

杨明远开始磨墨。

毕竟才能高于孟学士,能比孟学士更快的为他甄选出人才。

他不想管圣意如何,不想听叔对他的好言劝告。

是不是那些此次科举回避的官员也不用回避了?

他内心澎湃:

要是都自作主张,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可想而知,这个皇朝将会乱成什么样。

叔,您止步于贡试,但您的一些利国利民的传承精神,并没有停下。

皇上最忌讳下面官员自作主张。

请容明远,代您书写您心中的话。

让你选拔人才,你就选得了。

杨明远直接在文章中写道:“恩师曾说过……”

只交给你办这点事竟做不好。

可见,他已然放弃,并没有将殿试当考试,他不过就是想将要说的话写出来。

可惜,孟大人的良苦用心,皇上不仅不理解,而且还认为这是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