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我本无意成仙 > 第157章 与君夜谈千古事

第157章 与君夜谈千古事

“多谢陛下。”

皇帝顺口便答应了下来:“只是桌上饭菜都已凉了,御膳房有备着的,便请先生多留片刻,朕叫人去热一热,等下备车送到先生住处。”

宋游连忙行礼道。

“有何不可?”

不久之后。

“陛下宴席之中,有几道菜在下甚是喜欢,想带几道回去。”

宫中处处点灯,如荧光一般,照出汉白玉栏杆与地砖上的雕饰。

“先生尽管讲!”

年迈的帝王与年轻的道人并排行走其中,脚步缓慢,三花猫不知规矩,迈着小碎步到处跑,左看右看,找着宫中的耗子。

“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

身后不少太监宫女,端着食盒,隔着一段距离,一声不敢吭的跟着,常常有人抬起眼角,瞄一眼前方的道人和他的猫,又飞快的将目光收回。

“也罢,与先生一番夜谈,甚是尽兴,近年以来,政务上的疲惫好似都一扫而空了。先生既急着回去,朕便也不再多留。”皇帝说着,又看了眼国师和陈子毅,“朕便送先生出宫,不过国师和陈将军须得留下,待朕回来,咱们再秉烛夜谈至三更。”

“朕可名留青史否?”

“不早了。”

“陛下说笑,哪个皇帝不名留青史?”

“先生这便要走?”

“此刻的大晏版图远超以往朝代,百姓人口也为历代之尊,民生繁盛,亦是历代之最,再没有哪个朝代的百姓有本朝过得好了。”皇帝挥着袖子带着几分酒气对道人问道,“八方来贺,万国来朝,先生以为,将来可否有后人以千古一帝称朕?”

“夜深了。”宋游起身告辞,“在下也该向陛下告辞了。”

“后世之事,在下不知。”

直到夜渐渐深了,宫廷之外星光已满布。

道人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冷静。

至于国师和陈将军,国师倒偶尔附和几句,陈子毅将军多数时候则都沉默着,更像是个背景板,只在听到感兴趣的话的时候,会瞄宋游一眼。

“先生也不知晓吗?”

甚至一句也没有提。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不过双方都没有这样做。

“先生说得好!”皇帝笑了,“不过眼下朕有三样忧愁与疑惑,却要请教先生!”

按照寻常人对话的道理,道人应当顾全皇帝颜面,就算假惺惺也要先赔一罪,然后皇帝再站出来表示没关系。或是皇帝展现自我大度,关切一下道人在长京受到的冒犯,表达一下自己御下不严的惭愧,道人再装作诚惶诚恐,将此事揭过。

“在下年轻,学识浅薄,不懂政务军事,怕误了陛下。”

也没有谈此前太尉府的事。

“先生此言差矣。”皇帝边走边说,“朕登临宝座数十载,耳边每日不知要听到多少声音,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好有的不好,若是一件大事,更是说什么的都有,朕岂是那么容易被误的?”

宋游并非良臣贤士,不通政务,问起来他也很难给出好的回答,反倒这般闲聊一样的对话,会让他觉得轻松。

“陛下英明。”

这样也好,至少对宋游来说挺好。

“何况国民之事,既可问士大夫,也可问贩夫走卒,自然也可问道人仙师,至于如何采用,朕自有计较。”皇帝说道,身上酒气已散,“便请先生尽管说来,不必有负担。”

这一顿饭下来,皇帝并未问及任何政事,只谈长生,谈鬼神,谈天下的奇事。

“陛下请讲。”

皇帝毕竟年纪大了,口味清淡,这些菜要讲究样式,有的还要讲究吉利玄学,名字好听,并非一昧的追求味道。

宋游觉得他说得有理。

只是格外惊艳的,倒也没有几道。

眼前这位帝王,若是别人说什么便信什么的人,岂能有如今盛世?自己无论讲什么,也不过在他耳边多添了一道声音罢了。

再差也称得上“清淡”二字。

最多这道声音响亮一些。

没有难吃的,都算得上好吃。

而他也想听听,这位帝王又在忧心什么,又想与他谈些什么。

这些菜肴大多工艺繁琐,除了正需要繁琐来彰显身份的宫廷,少有适合它们的土壤,在外面几乎见不到。宋游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来。有些放进嘴中品尝还能尝出它的大概手艺、用料,有些则连它是什么、大致怎么做的都尝不出来。

“朕之一忧,是如今大晏人口剧增。”

宋游这才有空品尝饭菜。

“嗯。”

“……”

“换了别的朝代,自觉得这是好事,换了别的帝王,坐在朕的位置上,恐怕也觉得这是好事,就是朝中重臣,不少也对此引以为豪,常在外邦使臣面前吹嘘此事。”帝王说着瞄向宋游,“不过先生定能知晓,人多是灾,长此以往,天下恐将大乱。”

“那多半是假了。”

“是。”

“长生哪里这么好求。”

“数十年前先生的祖师救了大晏一命,不知此刻,先生可有仙法良策?”

“朕听传闻,说凤凰精血,喝了便可长生,不知是真是假?”

“说来很巧。”宋游想了想才说。

“让陛下失望了。”

“怎么个巧法?”

皇帝不由击掌而笑,随即又有些遗憾:“朕也曾派人去越州之北寻找过,倒确实看见有千载万载的参天青桐,但并未见得凤凰,也不知是朕与之无缘还是这则传言只是世人谣传,还以为能在先生口中找到答案。”

“在下下山的第二年,曾到栩州安清,安清有一位大妖,有近千年的道行,因多行善事,被当地民众奉为燕仙,不知陛下可知晓?”

“妙哉!”

“可是那位大旱之年偷盗官仓存粮救济百姓的燕仙?”皇帝想也没想便说了出来。

“好使每一代看见的人间,都是自己眼中的人间。”

宋游不知他是对神鬼长生一道感兴趣才知晓此事,还是对天下动静了如指掌才知晓此事,总之闻言也赞一句:

“哦?这是何故?”

“陛下真乃明君也。”

“陛下有所不知,我伏龙观虽代代行走天下,但从不留下自己行走天下的所见所闻。”

“不知那位又与此事有何干系?”

“伏龙观也没有记载吗?”

“在下到安清时,燕仙知晓,曾请在下前去做客,又与在下聊及成神之道。”宋游说道,“在下当时也想到了陛下此刻心忧之事,念及安清燕仙天生有飞洋过海的本领,见多识广,又想造福万民而成就神位,便请安清燕仙去海外寻找良种,也许可解大晏燃眉之急,功德无量。”

“在下只下山几年,才走过五州之地,尚未去过越州,并不知晓。”

“哦!?”

“朕还听说,越州之北有一地生满青桐,每一颗皆是古树,高耸入云,有人曾在那里见过凤凰,立于青桐树上梳羽,不知先生可知晓此事?”

皇帝顿时大惊,追问道:“先生知晓海外有良种?”

“不敢不敢……”

“只是猜测。”

“朕早听说云顶山上有神仙,不过曾几番派人去寻找,也没找到,便以为只是谣传,原来啊,哈哈,云顶山也和朕一样在等神仙。”

“若能找到比东方稻亩产更高的良种,解此危急,朕便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皇帝说着便要行礼。

“道友过于谦虚了。”国师说道。

“陛下万不可施如此大礼,此时为时尚早,在下也不知燕仙能否寻到。”宋游说道,“何况若是寻到,也是燕仙的后辈们跨海苦寻而来,就算要谢也不该谢在下,该谢安清燕仙才是。”

“云顶山灵韵十足,又有前人遗妙,在下到了此处,感触于灵韵,神寄于天地,才有了一夜一年的奇妙。”宋游低头说,“此事之中,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在下也不过其中一小部分。”

“先生与燕仙,都该谢。”

“哦?”

“若是寻到,便请陛下尽快推广,好解此急。”宋游顿了下,“在下与燕仙说好,他为民谋利,在下则保他功德,若陛下真心想要感谢,便请陛下封赏安清燕仙,此事虽功德无量,却都是燕仙所为,不可被其他人分了去。”

“只是巧合。”

“朕必遵从!”

“听说先生曾在云顶山上修行,一夜便是一年,真乃仙人手笔。”

“若是没有寻到,以在下才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望陛下莫要怪罪才是。”

“不敢不敢……”

“先生有心即是大善!”

“哈哈哈!先生妙言!”

“多谢陛下。”

“不敢这么说。”道人回道,“在下只是一介道人,道人有道人看天下的方式,陛下有陛下看天下的方式,又怎能一样?”

“请先生来宫中一叙果是好事,来送先生亦是好事,才短短片刻,便解了朕心中一大忧愁,从此要睡一段时间的好觉了。”皇帝说道,“不过朕心中还有两大疑惑。”

“朕被军政之事劳碌了大半生,到了这个年纪,真是羡慕先生。”年迈的帝王有些感慨,“说来好笑,这天下说是朕的天下,可说起来,朕看过的天下恐怕还没有先生走了几年看过的多。”

“陛下请讲。”

“不过是闲。”

“一为北方大患。”皇帝说道,“连年征战,塞北人已不敢进犯,西域也趋于安定。不过东北西北之乱非是一朝一代的心疾,而是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盛世自然相安无事,一旦中原衰败,他们必定南下席卷,危害朝廷,劫掠百姓,祸乱苍生。若说把他们打退,不少朝代盛世时期都曾做到,可都只能治一时,几年十几年,无法长久。”

“先生真是逍遥啊!”

“陛下想打过去?”

能感觉到对面的将军投来的目光。

“然也!”

道人一边回答,一边给猫夹菜。

帝王并未穿着开朝时的龙袍,只着常服,夜深时分在宫城内迈着随意的步子,与道人闲谈,只是张口之间,又何止是千万人的生死存亡,更关乎这片土地后世千百年万万人的命运。

“差不多。”

也许这一开口,便是历史中的一颗明珠。

得到伏龙观的夸赞,年迈的皇帝似乎很高兴,随即又问:“先生要游历天下,走遍大晏江山?”

“此时正直盛世,既有国师,又有良将,朕欲派兵,先征塞北,再征西域,只愿在朕有生之年,为后世千千万万人扫平北方大患!”

“那好!朕就叫先生!”

年迈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

“在下明德元年夏末下山。”道人恭恭敬敬答道,停顿了下,又说道,“在下不过一介道人,当不得仙师之称,何况陛下乃千古一帝,更当不得陛下口中的仙师二字,陛下能按着本朝习俗,叫一声先生,在下便已荣幸之至了。”

道人听了也不禁眯起眼睛。

“不知仙师何时下的山?”

皇帝所说,自是夸大,不过即使只保北方百年安宁,也已能称得上是盖世奇功了。

道人依旧先夹给三花娘娘品尝。

“……”

葡萄美酒夜光杯,筷子都镶了金。

此时道人眼中看见的,仿佛已不是深夜的宫廷,而是历史的一个拐点。

一张长方形的案几,上面铺了金丝绣布,摆满了宫廷菜肴,每一道分量都不大,小盘小碗盛着,但数量很多,至少二十多道。

只感叹一声,自己又何德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