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天意风流 > 第101章 流星(一)

第101章 流星(一)

“是。”

“派人去京中打听一下。”

没过多久,皇帝的旨意抵达彭城,说是皇帝思念侄儿,催召赵慎入京。赵慎想到了那封密信,没有立即听诏入京,而是以病痛为名先拖延了一阵,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果然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书信继而连三地抵达彭城,却全都说不清楚盛京究竟怎么了。赵慎没有一惊一乍,先打发了皇帝的使者,又派人去联系李稚,然而他派去盛京探查情况的人全都没有再回来,一如石沉大海般音讯全无。

赵慎重新看手中的这封密信,一时不知这是赵元又在装神弄鬼亦或者真的事情有变。

他心中有了数,京中确实出事了,但具体是何事,发酵到了何种程度他目前仍是一概不知,也无从打探。

“没有,他说他也一概不知。”

彭城太守府中,王府的幕僚们正聚在一起就此事商议。

赵慎眼睛微眯了下,看着这封没头没脑的信陷入了短暂的思索,按时间推算,这应该是赵元入京后、进宫前让人传递出来的,他问侍卫道:“送信的使者可曾另外说了些什么?”

“要我说还是去,不必草木皆兵,京中向来风平浪静,从没听说过事情有变,难说此番不是皇帝在试探雍州的忠心。士族一直有意挑拨离间,许是有人故意设局令我们心生疑惧,继而自乱阵脚。皇帝催促得如此之紧,心中恐怕已经生了疑虑,若是我们也害怕起来,反倒跟着中计。”

赵慎起身来到门外,从侍卫手中接过密信,先看了眼外封,并未标明来处,拆开一看立刻认出这是赵元的手笔,信上只有短短五个字:京中或有变。

“盛京如今没有半点消息传出来,这样扑朔迷离的局势从未曾有过。既已知事情有变,也料到对方必有准备,便要做最坏的打算,贸然去了,万一对方真的是请君入瓮,我们岂非自投罗网?”

“世子,京中有消息传来!”

“不去便是违抗皇命,坐实了心怀鬼胎,对方只是稍布疑阵,不费一兵一卒便令我们自行四分五裂,不去正是中了对方下怀。再者说,广阳王人在盛京,倘若我们回应不当,岂非置他于绝地,世上哪里有儿子做事不顾父亲死活的道理?”

赵慎扭头看过去,低声问道:“怎么了?”。

“可若这真的是个提前做好了的局,一个人死,与两个人一起死,后者比之前者又如何?”

侍卫刚好停下脚步,被劈头骂了一顿后,神色不安地停在阶前。

赵慎坐在堂前听着幕僚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从始至终也没有说一句话。如今最主要的问题是,虽然已经知道盛京出事了,但谁也不知道它的事情严重到何种程度,万一此番只是士族的挑拨与皇帝的假意试探,一旦赵慎此刻转道回雍州,局势将也不能够挽回,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今身处盛京的赵元。

门外有脚步声响起来,打破了这小房间中难得的平静。孙澔把壶一摔,不耐烦地回头用滁州方言骂道:“不是说了生了病的人需得静养,吵些什么?一整日没完没了的!”

幕僚有句话的意思很对,没了赵元,雍州的实力将损失大半,将来成大事的机会渺茫。赵元与赵慎虽然貌合神离,但对于这一点却是早已经达成了共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舍弃他。可真的要说起入京,各路消息都摆明了有人在盛京设局,再傻乎乎地去投也未免过于愚蠢了。

李稚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希望。赵慎在他的身上看见了将来,他是不属于这个萧索冬日的,他的双眼中倒映出光明灿烂的未来。

赵慎来京时,因为是前来觐见述职,身边本就没带多少人,又被已经入京的赵元带走一批,如今临时算上彭城的守卫,也只是勉强凑到五百。真要是出事,这点兵力别说想要保全自己,哪怕是鱼死网破都是不够的,正如谢照所预料的那样,赵慎犹豫了。

孙澔见他还没有喝完药,不禁看他,他抬手将药饮尽,把碗搁放在了炉子的边缘,转而扭头看向窗外。小城风声扑簌,凛冬将至,寒霜厚厚地积在衰草上,极目之处尽是惨淡的白色,看得久了,有几分百无聊赖。像是心中有所感应一样,赵慎没来由的想到了远在盛京的李稚,忽然很想要见见他,也不知他近来如何了,一这样想,心中便觉得欣慰。幸好还有他。

耳边愈发激烈的议论声如退潮般隐去,赵慎的眼前渐渐浮现出了一个模糊发光的身影,对方隔着方寸大的棋盘注视着他,问他道:“你,敢来吗?”

本该是心中装满仇恨的人,手中也沾满了鲜血,却是真正有着和母亲一样最温柔的性格,这或许本身就是一种不幸。赵慎随意地捏着药碗,默然地看着那跳跃燃烧的炉火,他心中已经厌倦了杀戮、阴谋、勾心斗角,连这片刻的安静都感到很珍惜。

去,或者不去,看似是双方无形的博弈,实则全都在对方的预料当中,赵慎隐隐察觉到了这一点,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同时下令召本来镇守后方的萧泉暗中赶来彭城接应。一连多日,幕僚们都快有些坐不住了,但赵慎始终沉着气按兵不动,直到他收到了李稚自从盛京递出来的书信。

他曾跟着父亲与老师学治国为君之道,但回过头仔细想想,这些东西在他的生命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这些年真正对他影响最深的反倒是母亲。卫文君从未对孩子进行说教,但赵慎永远记得她最后那道令人震撼的笑容。爱,真的能够驱散梦魇,乃至于人所做的梦都是这样的温暖明亮。

赵慎一见到那狼狈的使者就意识到这封信能传递出来该有多少艰难,信虽是李稚亲笔所写,但转手的却是长公主赵颂的使者,而辗转期间又不知道经手了多少人,所以其内容极为隐晦。李稚在信中说京中风声有变,赵元音讯全无,秘事或已经泄露,让他立即调头回雍州,尤其最后一句,言辞恳切甚至透出急厉的意味,是坚决劝阻他入京。

好久远的梦啊。

至此,赵慎心中的不祥预感已经确凿。

他梦见少时的自己出城去打猎,骑马踏过下雨的天街,等夜间尽兴归来时,四处都暗了,唯有清凉台还亮着,家家户户屋檐前的灯笼在雨中光芒闪耀,一整条街好似笼在晶莹剔透的光中,他牵着马在其中慢慢地走,仿佛是置身于一个令人晕眩的好梦,等醒来时再想,原来那真的是梦。

赵慎坐在火炉边一遍遍地看着李稚写的信,一夜未眠。第二日,他终于下令回雍州。

赵慎也没多说,喝起了药。他近来病中身体疲乏,夜间总是梦到过去的事情,但奇怪的是,一次也没有梦见过将来,好在过去也并非全然是痛苦的。

就在赵慎下达了返回雍州的命令后不久,早已与谢照达成协定的霍家人于广安道上截杀了奉赵慎命令赶来接应的雍州将军萧泉,与之而死的还有四千雍州将士。

原本正划拉药渣的孙澔闻声停下手中动作,抬头看他一眼,“是有这说法。”

萧泉直到临死前仍是不敢置信地看着对方,仅仅只在六个月前,他们还一同在雍阳关外共同围猎,彼此亲热有如手足,那句“昔为友者永为友”还在耳边回响,“你们!”他话音未落,霍家人手起刀落斩下了他的头颅,忠臣良将的鲜血溅洒在寒霜秋草上,象征着幽州的背叛。

赵慎看着那汤药略思索了会儿,“我曾听说,寒气沉积肺腑,是命不久矣的征兆。”

谢照年轻时喜欢下围棋,下得很有名堂,给人的感觉是他落下第一子时心中便已经布置好全局,杀机则是在最后一刻才揭露,但凡展露即不可抵挡,季少龄曾称赞他:收官天下第一。他早已经料到了以赵慎父子的谨慎,或许很难引诱他们入京,所以他提前与霍家人定下约定,命其在后路上设下埋伏截杀,无论赵慎此番是进亦或是退,其实都一样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调理肺腑,驱散寒气。”

霍荀在送出密信的那一天便料想到了今日的情景,口头的忠诚与示好没有意义,唯有献上赵慎父子的头颅,那封信才能成为一张真正够分量的投名状,既是绝了后路,也是绝了后患。这才是他送出那封密信的真正涵义,而这层意思也唯有谢照能够毫无偏差地领会,双方一拍即合,定下了这无双的一计。

赵慎轻晃着碗中的药汤,“这药是治什么的?”

遥远的幽州霍家老宅,霍荀披着满头白发坐在床上没有言语,看院中古树迎风摇摆,他叹了口气,“卫盛,是我对不住你,只能够等有来世,我再做牛做马偿还于你罢了。”一声叹息于光中飘散。

孙澔用铜筛滤了药汁,倒在碗中递给他,“趁热喝。”

霍燕的长子霍耀此时正聚精会神地守在彭城与雍州的必经之道上等着回城的赵慎,一旦人出现他就会下令立即将其射杀,赵慎身边只有不到五百人,他必死无疑。苍茫古道上隐约传来一两声马嘶,却不闻人声,霍耀的神情隐在风絮中有几分模糊不清,他想到自己的家族起自幽州那片不毛之地,先祖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才有了今日的一切,从立业的那一天他们就知道,这天下本就是心狠者取之。

暮色中,昏暗的房间生了暗红色的炉子,赵慎一边慢慢暖着手,一边注视着那跃动的橘色火光。每次旧疾发作,血液不通,他便会浑身冰冷,很难暖和起来。

然而霍耀等了很久,却始终没有能够等到赵慎的出现。

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