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天意风流 > 第137章 晋河之战(二)

第137章 晋河之战(二)

李稚缓了缓心神,同他商量道:“虽说已经收复天水城一带,但我仍是在担心,这些日子下来,我能感觉到氐人将领确实个个身经百战,那个叫古颜的将军,几十万人的军队指挥若定,即便遭遇意想不到的重创,也能迅速反应过来,此番他匆忙撤离到晋河,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已重整好军队,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谢珩轻声道:“说说吧,今晚都在心中想些什么?”

谢珩道:“周国大一统前,北方草原的混战持续了上百年,能活下来的皆是骄兵悍将,实力不容小觑,决定胜负的不是一两场战斗的输赢,不必操之过急。”

李稚终于没忍住低下头去,他的表情极为复杂,过了好半天他才重新抬头看向谢珩,强撑着没有失态,喉咙却紧得厉害。

李稚心中费解,“三百年来,梁国与北方始终不通消息,直到上一次氐人来使,双方才开始破冰交往,我们对周国仍然知之甚少,但他们对梁朝却像是了若指掌,每一次进攻都能准确找到西北的薄弱之处,退守也是得心应手,与三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谢珩感觉到他无意识地抓紧自己,眼神深了起来,“是,我相信你能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连我也不行,只有你。”

谢珩道:“氐人从一开始便明白这是国战,这种战争不仅要看双方军队的实力,更要看权谋、财力、信心,这背后实则是双方国力的较量,他们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提前做好了准备。”

李稚道:“你真的如此相信我?”

李稚曾经也与桓礼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但说话时双方都留有余地,此刻他对着谢珩却全然没有这种感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氐人的了解太少了,在这一方面已经失去先机,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仗打起来后,我与桓礼都派出过密探想探查周国实力,但除了一些皮毛外,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东西。”

李稚莫名被这句话触动,久久地望着他,高处不胜寒,但此刻他置身于这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雪中,却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心,那道眼神像是一束光,柔和地照拂着他的脸庞,谢珩明明什么也没说,却仿佛已将一切都说尽了。

谢珩道:“梁朝周围除氐人外,另有胡、戎、狄等多个部族,这些部落人数稀少,实力孱弱,与梁朝一直保持着通商往来,他们将茶叶、丝绸卖到北方,又将琉璃、羊绒等物带回南方,其中有几个部落因为位于西部,梁朝人当年问他们是哪里来,他们回答说从西方来,所又被称为西域人。”

谢珩道:“我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谢珩道:“西域人畏惧氐人的欺凌,一向与梁朝关系亲近,两个大国交战之际,各部族听闻开战缘由,主动上书梁朝廷,愿意提供都思城的情报,我离开盛京前已安排人前去接洽,很快便能得到新的消息。”

李稚一瞬不瞬地注视着谢珩的脸庞,雪中好似荧荧地散出光来,将一切都点亮了,他似乎突然回到了从前,他的心中有一片挥之不去的迷雾,于是他向神明提出心中的疑虑,而神明则为指引方向,他终于道:“所以你来了。”

李稚的眼神忽然不动了,谢珩治理梁国多年,凡事亲力亲为,小国外交自然也要过他的手,他延续了汉时对番属国的仁政,对这些夹缝生存的弱小部族多有庇护,没想到竟有今日的收获。

谢珩的嗓音很温柔,有种将从古至今娓娓道来之感,他望着李稚道:“圣人之所以反复论述道,是因为道为世间公理,得道者得天下,自古以来,侵略、屠杀、暴政绝不是道,道如今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即是人心所向,所以天下人都会来到你的身边,帮助你赢得这场仗,不必害怕。”

李稚道:“你早就把一切都想到了?”

谢珩道:“自千年前起,圣人始终在围绕一样东西争论不休——道,名正言顺为道,无偏无党为道,成仁取义为道,一以贯之为道,道并非实指之物,它有成千上万种解释,每一种皆是正确的,梁朝士族虽有清谈误国之过,但论证何谓道却没有错,能令先圣争论千年的话题,自有其意义所在。”

谢珩道:“我说过,所有人都会来帮你赢得这场战争。”风雪吹入城楼,他解下外套,轻轻披在了李稚的身上,“我会留在这儿陪着你。”

李稚莫名没了声音。

李稚被静静地注视着,再也说不出任何的话来,终于点了下头,他已经明白自己该如何做。

谢珩道:“战争开始了,所有人皆被卷入其中,它不会自行了结,这件事只有你能做到。”

与此同时,青州边境,一支军队正在艰难行军。

李稚道:“我想听一听你的想法。”

氐人大举进犯西北,十三州郡都收到驰援的王令,除了陆续到位的官方武装外,民间也自发组织起抗敌的军队,其中尤以西北为甚。

谢珩道:“你要信任自己。”

若是用一个词去形容如今十三州的景象,那必然是群魔乱舞,梁朝名存实亡,士族集团一朝覆灭,即便谢珩提前布置,但如此惊天剧变势必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大量流民与匪兵在边境线上流窜,朝廷对郡县以下的地方完全失去控制,都说沧海横流才显出英雄本色,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乱也顺势催生出许多枭雄角色。

李稚终于道:“说实话,我忽然不太敢确定自己能否做到,倘若还跟上回一样……”

短短两月间,十三州境内大小叛乱不止,有许多投身报国的志士,但也有不少趁机欺压百姓的匪类,鱼龙混杂,交战不休,这是典型王朝末世的黑暗景象,在诸多军队中,有一支军队瞧着很与众不同,在谢珩弑君的消息传至衮州前,这支军队便已经杀死了恶名昭著的鄞州太守陶灌与其一众幕僚,完全掌控了鄞州郡。

李稚慢慢拧起眉头,右手却被人握住了,他重新看向谢珩,瞭望台上风雪大了起来,谢珩带着他来到城楼中暂避,让他坐下,“世上没有谁能真正算无遗策,战场上不仅有输赢的较量,更有对双方将领心性的考验,你想赢得战争的胜利,你的心首先不能动摇。”

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彼时梁哀帝赵徽还活着,朝廷对鄞州尚有强大的控制力,这支军队直接揭竿而起,将鄞州当地的豪强势力一扫而空,若非谢珩忽然弑君,这场鄞州之乱必将载入南梁史。

“我从未担心过自己的生死,只是这确实是一场不能输的仗,它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李稚沉默片刻,“那一晚氐人围城,我说服桓礼出城背水一战,也是我下令让孙缪带兵前往潼关道,却没想到这些行动全在氐人的预料之中,我一直在想,那晚若是你没有赶到会如何?”

氐人进犯西北,这支军队原定夺下鄞州后立即赶赴青州支援,然而在得知梁朝灭亡后,面对十三州内迅速恶化的局势,它反而缓下了脚步。

李稚回头望入那双漆黑的眼睛,长久以来,他在所有人面前都维持着沉着镇定,可此刻却好像渐渐地撑不住了,他深知自己身上寄托了多少期待,雍州的将士们全身心地信任着他,这股誓死追随的信念让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谁都能够迷惘软弱,但他绝不可以。

它没有顺应大潮奔赴西北,也没有趁机割据一方,而是转身平定十三州内此起彼伏的匪乱,将西北一带局势稳定下来后,它一路收编流民前往青州,算是到的较迟的一批军队。

谢珩道:“上天既然将力挽狂澜的使命交给你,一定有其用意,不必担忧结局如何,只尽力而为就够了。”

此时氐人的主力军队由古颜、乌力罕分别率领,主战场位于青州晋河,但也另有小股兵马分布在西北各处,行抄杀劫掠之事,这支鄞州军队刚到青州,正好遇到一支两千人的氐人军队在屠戮流民,它果断出手相助,氐人不敌,迅速四散而去。

谢珩能感觉到李稚有心事,战场上的局势变化太快,对于一个不过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家国存亡的重担全压在他的肩上,一旦稍有不慎,历史的悲剧将在眼前重新上演,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劫后余生,由幽州流民组成的散军感激对方的救命之恩,主动提出投靠对方,在刚刚结束战争的雪坪上,双方将领会面。

李稚轻声道:“江山多美啊,难怪如此多的人为之前赴后继。”

出乎流民首领意料的是,对方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将军,白袍软甲轻装上阵,丝毫没有寻常流民帅那种凶神恶煞的气质,反而一副翩翩儒将风度。

李稚与谢珩出门走了走,一路穿过下着雪的街巷,来到城北的瞭望台,从这儿往北方望去,雪雾茫茫,蔚为壮观。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我们原是幽州百姓,听闻氐人进犯便赶赴青州支援,不料半途遭遇氐人,多亏将军仗义相助,这才得以捡回一条性命。”

李稚道:“也不算太晚。”

“大敌当前,十三州理应同仇敌忾,又何须言谢?诸位是收到征兵令前往青州吗?”

谢珩刚从城西军营回来,他站在槐树下望着李稚,“夜如此深了,不歇息吗?”

“不,我们乃是自发前往!”

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来,李稚回过头去,视线忽然停住。

对方看了眼他们简陋的武装,“如今的青州危险万分,诸位真要继续前进吗?”

李稚道:“今年的风雪实在太大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又岂能轻易退缩?还请将军将我们收编,我们愿唯将军马首是瞻!”

青州籍的士兵站出来,“回殿下,这座武平楼乃第一任天水城太守为纪念氐人之祸中战死的将士们所建,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对方听了这豪情万丈的回答,笑了起来,“荣幸之至。”

“这是危楼吗?”

流民首领一听他答应下来,顿时面露激动之色,“敢问将军如何称呼?”

李稚走入庭院,原来是狂风将都护府中的一座阁楼吹垮,倒地的瞬间,风暴中央激起漫天飞雪,卫兵赶到查看时发现李稚正站在那片废墟前。

对方道:“赵乾。”

李稚今夜无眠,他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房间中,默然地望着案上那一卷泛黄的军图,直到一阵巨大的声响传来,拉回了他的思绪。

流民首领猛地愣住,夕阳西下,对方骑着马立在暮色中,一双眼倒映着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