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水火难容 > 第43章 泛海集团反做空案(四)

第43章 泛海集团反做空案(四)

在如此敏感的节骨眼儿上,泛海集团的大股东,俄罗斯的xx基金,又被爆出了大规模减持泛海。记者发现SEC官网上显示,该股东上周连续三日抛售泛海的股票,数量超过2000万股。虽然股东表示此次减持完全出于公司自身的原因,希望增加现金流、抵御严峻市场,可一时间坊间还是流言四起——大股东减持,是否代表此大股东已经知道什么内幕了?

…………

第二天,泛海集团上市时曾大量认购的两家基金,也减持了泛海集团。

以泛海的巨大体量,想要凭着一己之力打压股价是困难的,但他却完全可以在看跌的基础之上号召号召市场民众,再添一把柴加一把火。

泛海股价又跌了一些。

而这一次,在“看空中国”“质疑财务”的基础上,他列表上的做空理由又多出来足足七条,也无怪他公开抛出做空理由了。

“卖出机构的前三位是德意志、xxxx和xxxx,买入机构的前三位是……目前空单总量是……”泛海集团的CFO汇报完了,问,“经总,今晚开个电话会议?这一次就别不管了吧?”

泛海、清辉两家公司一再地成为目标。过去两年,伴随一些风吹草动,泛海集团空头头寸都曾达到过1.5亿股左右,占流通股的比例到了7.5%甚至更高,远超第二名,是那一时段华尔街的最大目标。

“行。”经鸿一向比较谨慎,他点头,“你们那边辛苦一下,美国那边开盘之前也出一个澄清公告。”

连续不断举红旗却极度缺乏专业性,可神奇的是,不管亏多少,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事实上,他也只是一个代表,基于相同的理由做空泛海的基金实际上有非常多。当然,持相反意见的也同样是数量众多,双方还时常隔空辩论。

CFO道:“好。等一会儿把会议内容和公告内容发您邮箱。”

……

与很多企业一样,泛海集团的CFO也是一位女强人,而且平时发火时训人训得特别厉害,不仅嗓门大,还音调高。

“我就是无法理解,它怎么能赚这么多钱。”

经鸿说:“嗯。”

“在我看来,美国股市上面的几百家大型公司里,这家公司的财务最有问题。”

是惯常的应对策略。先召开一个电话会议,邀请券商的分析师们,高管针对一切质疑一一进行答疑解惑。之后发布澄清报告,回应指责、回击空方。有些公司还会聘请独立机构进行调查。

“这家公司表现太好了,好到不真实。我无法相信这样光鲜的一份财报。”

CFO又问:“经总,其实这次确实稍微有点不同。要不要回购一点?中投那边刚才也说它们可以吃进一些。”

“中国的金融危机或早或晚会到来,那里的多米诺骨牌似乎已经开始倒塌了。”

还是惯常的操作。公司回购自己股票,稳定股价,也表达信心,而合作的投资银行增持护盘也同样是个办法。中投公司这家央企就常常扮演“护卫”角色,带着一点悲壮意味。

“现在就是做空中国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绝无可能一直增长。”

“先不用。”经鸿合上一份文件,看着她,“我这儿有别的安排。”泛海账上很多现金,但目前完全没必要。

此次做空泛海的大空头、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灰鹰基金的掌门人就对中企非常怀疑,同时此人也是华尔街上“看空中国”派的代表,2014年那年首次公布自己正在做空泛海,之后几次发表相同言论:

CFO点点头,也没问具体细节:“好。”

一些公司通过澄清得到了市场信任,股价实现V形反转,个别的还通过诉讼实现完胜,而另一些,孰是孰非说不清楚,一番惨烈的激战后股价依然大幅下跌,甚至主动做私有化退市,最后变成一桩悬案。

顿了顿,CFO又汇报了最新情况:“摩根士丹利等之后,美林也重申了‘买入’评级。”

不得不说,有根据的做空行为能帮监管发现问题,可后来,事情渐渐变了味儿——看谁都像在造假。OTCBB的中企就那么多,小几百家而已,各个机构饿狼一般纷纷扑向这些公司,僧多粥少,有问题的都捉出来了,可那些机构并不甘心,且胃口越来越大,于是恶意做空越来越多,“因”“果”之间毫无联系、各项结论无凭无据、调查过程草率无比,而且明显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只是利用投资者们对于中企的不信任,挥霍之前的信誉。另外,他们早已不满足于OTCBB,移到主板,许多优质的中概股也变成了做空目标,比如全国最大的教育集团、全国最大的社区媒体……不少公司运营良好时突然被扣上个严重罪名。

经鸿说:“知道了。”

21世纪初的时候,大批中企被中介们带到美国包装、上市,通过借壳登陆OTCBB②,同时,因为跨国审计非常困难,造假现象十分普遍。但最开始,这些做法的发起者必定是美国中介,因为那时候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规则一窍不通,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欺诈美国证监会,必是受到中介鼓励,错以为“先去OTCBB,再转板到纽交所或纳斯达克”这个流程非常简单,稀里糊涂登陆美国。不过后来,部分中企开始主动寻找中介做APO,市场充斥各种骗局。可事实上,能由OTCBB转板成功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两个板块的要求完全不是同一级别。2008年金融危机掩盖了千疮百孔的中企APO,中概股是那一阵子华尔街的救命稻草,于是,一直到2011年才东窗事发。后来,以VIE③架构上市的公司也存在着财务隐患。

三步曲之三:外部机构力挺,包括券商、政府、行业协会,甚至债权人——意思是,被欠债的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

之后调查机构发现中企财务问题竟如此严重,便开始了一轮“狂欢”,连续做空了数十家。当时通常的流程就是调查机构先进行调查,将自己的做空计划告知多家对冲基金,之后调查机构、对冲基金一起建立空头仓位,接着调查机构发布“目标公司存在问题”的利空报告或言论,评级机构降低评级,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大批股东抛售股票,股价顷刻暴跌。最好再引发一轮集体诉讼,导致股价继续下跌。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曾接受过股票质押的银行也可能斩仓,股价进一步暴跌。最后对冲基金购入、补仓,对冲基金和调查机构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汇报结束,CFO一声长叹,感慨地道:“又又又又做空泛海,之前哪次成功过了?他们怎么不长点记性呢?一次次地做空,一次次地赔钱。去年前年做空泛海的那几家赔了多少?其中几家这次又来了,总觉得这次能翻盘。”

做空“中国企业”的大潮大概始于8年之前,当时东方纸业被浑水质疑了生产规模以及收入,同时还有客户的真实性等等,因为浑水实地考察工厂时并未发现任何物流。东方纸业三年之内股价下跌超过80%。随后,因为发现中国生物向SAIC(中国工商局)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不同的财务数据——一方面逃中国的税,另一方面圈美国的钱,中国生物被香橼质疑了双重报告。报告一出,中国生物被退市。再后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成为了做空目标,被退市,或者被转至粉单市场。

经鸿玩笑道:“那叫‘又双叒叕’。”

这也有着历史原因。

“好吧,经总您这浪可没少冲。”

另外,在采访中,“灰鹰基金”的掌门人再次强调对中企的财务质疑。

“还行吧,冲得也一般。”一句玩笑过后经鸿又说回工作,“不过这次确实不太一样,部分言论是真实的,还是要小心应对。”

经鸿也知道,“灰鹰基金”其实就是长期看空泛海集团,已经做空好几年了,押注泛海会遇到麻烦,认为股价会掉转车头,一直等着“收割泛海”。这一次,面对以上那些“问题”,他大概是非常自信,才公开抛出了做空理由,想添一把柴、加一把火。

“嗯,我知道。”

同一天,个别机构将泛海的股票评级改为“卖出”,不过摩根士丹利等券商也再次重申“买入”评级。

“那行了,去准备吧。”

【又双叒叕做空泛海!这次能否安然无恙?】

CFO离开后,经鸿走到落地玻璃前,再次望着下面的霓虹闪烁。

还有:

的确,泛海已经被那些机构第1001次做空了,做空头寸经常很高,很多时候好像也没什么像样的理由。

【泛海遭创纪录做空,S3 Partners数据显示做空头寸飙升了50%,泛海表示“亚历山大”!】

然而华尔街的一部分人锲而不舍。

【灰鹰基金做空泛海,泛海目前尚无回应。】

几年前经鸿也曾觉得委屈,想:你们为什么如此看空泛海呢?为什么,就是不相信泛海可以持续增长呢?

【国际资本做空泛海,泛海股价一天之内下跌超过8%。】

可后来他就明白了。

采访一出,泛海股价应声而跌,各大媒体全在报道:

因为泛海、清辉,是中国经济的最大代表。

而事实上,在这次采访之前,泛海集团空头仓位就已经很高。去年开始,中美之间摩擦升级,中国企业各项产品在美国均前途未卜,而“科技”行业更为敏感,几个出海的产品都已经遭到安全指控,尤其是视频等等信息平台——对方的思路也很容易理解,这些平台类似媒体,不可以由中国掌控。

他们不相信能持续增长的,哪里是泛海,他们不相信能持续增长的,分明是中国。

最后居然还有第七点,竟然是,根据可靠的消息,泛海集团的CEO经鸿与“天平超市”的CEO经天平存在龃龉,天平超市可能跑路,双方似有严重矛盾,后患无穷,直接影响泛海集团“生鲜”等等重要业务。

他们看空的不是泛海,是中国。

第六,他们怀疑泛海集团存在一些欺诈行为。比如,某二手房APP上存在大量假房源。中介先将一些个“假房源”展示给自己的目标顾客,通常价格高、状况差,而后再突然通知对方,自己手上突然多出一套非常好的房子,相比之下,顾客便会立即签约。另种情况是反其道而行之,用价格低又状况好的“假房源”吸引顾客,再说这一套已经没了,但另一套也非常不错、非常紧俏,顾客一着急,还是会立即签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对新兴的科技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泛海集团在技术上相比国外毫无优势。日后,这些领域肯定会被国际巨头操持、把控,他无法看到新增长点。

背景现在是2019年初哈!假设贸易战(现实中是2018下半年)还没开始。为了剧情,时间线与现实世界并不是完全一致。

第四,唯一剩的广告业务,也在遭受着清辉集团短视频与直播的冲击,比如,各大企业本来用于长视频的营销费用很大程度被转移到短视频上。

在现实中,进入2019年后,中概股的各种情况就复杂到说不清楚了,各方面的因素交织。文里面还比较单纯~

第三,泛海集团金融业务同样是重要的利润来源,可近几年金融监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泛海几个金融工具比如一些贷款业务可能遭到政策重创,重金研发的AI贷款因自动的审批流程在监管上存在未知,可能无法提供增长。他还说,金融、游戏各自占着泛海利润的三分之一。

[注]:

其次,泛海集团游戏业务是重要的利润来源,然而2018年,中国官方停发版号,到了8月,连版号的申请通道都关闭了。迄今为止,官方已经长达半年不曾发放任何版号,这个对于泛海来说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官方对“游戏”的态度近些年来并不友好。

①做空:正文讲啦,卖空,就是先借入一支股票,卖掉,而后等到股价跌了,再买入股票归还。

首先,因为与清辉之间的竞争,市场已经很难扩展。他打了比方,泛海产品屏蔽掉了清辉产品的一切链接,用户们在泛海的社交工具中无法分享清辉那边的短视频链接,而清辉的短视频下面也无法显示泛海这边的产品信息,甚至包括泛海的最新游戏。他还说,两边的电商平台、众多产品甚至投资产品,包括什么订餐APP、租房APP、租车APP、购票APP、旅游APP……均无法使用对方的支付工具。而清辉的短视频平台是最重要的Web2.0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广,挤压掉了用户们在其他平台的时间,其他平台日渐式微。这样一来,泛海将会变得困难。

卖空一般是融券卖空,卖空者先建立一个保证金账户,交保证金,美联储的规定是保证金至少达到50%,然后卖空者向经纪公司下达一个卖空指令,经纪公司审核之后,就为卖空者借入股票、再卖出股票,但全部收入必须存在一开始的保证金账户。等补仓的时候,卖空者就归还股票,拿回保证金。但如果股价上涨了,保证金低于25%了,卖空者就要继续存钱,否则证券商有权卖掉股票,强制平仓。

在接下来的回答中,他提及到泛海集团面临着的多个问题:

各个国家对卖空的法律规定不一样。中国大陆2010年启动试点工作,一些股票被允许进入融资融券交易环节,之前有1000支左右(根据市值、市盈率等重要数据决定出来的),现在我也不太清楚……但中国大陆参考香港(1994年开始允许卖空),采用严格的监管模式,甚至更严格,比如,中国大陆有价格的保护机制(卖出价格不得低于多少多少),不允许“裸卖空”(无券卖空,美国08年后也不允许了),限制卖空标的(只能卖空我国政府所圈定的那些股票)、限制空头仓位(比如融券规模不能超过多少多少)、每日披露融券余额(美国是一月两次),等等等等……所以,在我大A股,做空实际上并不存在(太难做了,难度大到无法实施,表面上有而已),所谓做空主要是说股指期货等等。

美国著名的大空头、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掌门人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是做空泛海的好时机。”他还表示自己就在做空泛海,已经将自己投资组合中做空泛海的头寸增加到了20%左右。

②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

经天平和“无界直播”的糟糕事还没谈拢,在纳斯达克,泛海集团又遭遇到了一轮做空①。做空者们“借”了大量泛海集团的股票,先卖出,想等他们预期中的一轮大跌到来之后,再按照实时的市场价格买入并且归还股票,卖高买低,赚取中间差价。

APO:可理解为“买壳上市”,实际上更复杂一些。

有句俗话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有句俗话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③VIE(协议控制):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都采用了这个模式。先在境外注册公司(比如开曼),再与境内实际运营公司签订一系列协议,实现对境内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然后那个境外公司去上市,但享有境内公司所产生的收益。新浪开始的模式,因为当时信息产业部明确规定ISP和ICP都属于电信服务事业,而电信行业禁止外商参与服务提供,按照规定,新浪作为国内公司是没办法赴美上市的。所以新浪想了个招,境内公司运营网站,再注册一家境外公司,提供广告以及技术服务,境内公司的收入转去那家境外公司,境外公司在美国上市,信息产业部同意了这个模式,于是新浪成为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