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食全食美 > 第106章 自助餐

第106章 自助餐

单独这么一算,似乎并不便宜,可牛妈妈说了,甲等套餐可选四荤一素,还有免费的热汤和炊饼。

既然请客,自然就要甲等套餐,作价五十文。

再看那荤菜,竟都是外头少见的新鲜菜色,用料扎实,一点儿不掺假。

那家人新近添丁,虽也听说附近时兴什么自助的,但一直没顾上来,如今一看,果然大开眼界。

娃他爹忍不住反复确认,“把碗装满也行?”

牛妈妈是常客,一应流程都熟悉,有她带着,倒不必店员介绍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点点头,心道这倒不错。

一个是当初介绍的中人,一个是娃他爹,另有娃娃的祖父母。

若下馆子,单点一个肉菜也要十几二十文了。

牛妈妈风风火火来,又风风火火走,约莫午时前后,果然带了几个人来。

想着媳妇和岳母在家照料,他干脆又额外要了两个甲等套餐。

那是,掌柜的就是最有本事的!

媳妇才生完没两个月,自然不便出门见客,岳母体恤,特意跑来照应,他这个做女婿的也该孝敬着些。

郭苗与有荣焉。

黄豆猪脚下奶又补养,炖得稀烂,媳妇儿也爱吃,来几块。

“嗨,要说有本事,哪里比得上你家掌柜?”牛妈妈也不客气,利落接了茶来吃,又竖起大拇哥儿,“是这个。”

媳妇儿爱吃辣,这个什么水煮肉片的来一碗。

掌柜的说了,嘴甜点不吃亏。

酸菜鱼块?

郭苗亲自捧了茶与她润喉,“到底是您老有本事,也多谢关照我们生意。”

男人犹豫了下。

嘴上谦虚着,但话里话外也十分自得。

五公县人爱吃鱼,但普遍不大会做鱼,唯有红烧方能压制住淡水鱼的土腥气。

奈何他们一力如此,我倒不好推脱,乡里乡亲的,倒不如就在你家吃个自助,花样又多又自在。”

可这个,嘿,也不知加了什么作料,凑近了闻竟不腥气,酸溜溜的竟很开胃,索性也凑一碗……

我就同他们说,满月酒已请我吃过,这就尽了心了。何必再单独做席,太过铺张了些。

麻利地选了十种不同的菜,托师家好味的人连汤一起送过去。

牛妈妈一摆手,“嗨,倒不是老婆子我请客,两月前与人接生,竟很有些险呢,所幸送子娘娘庇佑,如今俨然是个大胖福娃娃了,那家人十分感念,非要与我做席面。

负责打包的姑娘笑道:“贵客是与方才的一并结算么?”

毫不夸张地说,这条街倒有大半的小年轻是她接生的,故而许多人都尊称一句“牛妈妈”。

娃他爹好奇道:“一并结算如何,不一并又如何?”

她姓牛,是老五公县人了,就住在巷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稳婆。

姑娘耐心解释道:“本店甲等套餐有福利呢,满三次可赠送一次甜品,若一并结算,贵客就等于消费了八次,现在就能选蛋挞和蛋糕了。”

来人五十出头年纪,脸上些许褶皱,但面庞红润气色极佳,声音也洪亮,显然是个有主意的气派人。

“还有这等好事?”

郭苗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闻言笑道:“牛妈妈,请客呀?”

男人惊讶了。

这日才开店,一道熟悉的胖胖的身影就扭进来,“小郭管事,给我留个六人桌啊!”

自助餐是最近才出的花样,他不清楚,但蛋糕蛋挞之名却早已传遍五公县内外。

赢麻了。

之前他媳妇孕期嘴馋,还曾叫他去买了蛋挞来解馋呢。

故而几天后一算账,日均营业额和利润远超以前,大家反而更轻松了。

“一并算一并算,”男人点头不迭,“就要两个蛋挞。”

自助餐的平均利润肯定不如单独小灶来得多,但光明正大地将配菜、端盘子等环节转给食客后,分店上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服务成本,走量又能够进一步压低进价、拉高销量。

三次甲等套餐就可换甜品,那岂不是说再多一次,就又能白得一个蛋挞了?

棒极了!

这么一想,很划算呀!

流程繁琐、成本高昂的菜品要的少,基本每天一锅就够卖,师雁行只需要早起忙一阵,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完美脱身。

不多时,在家休息的婆媳二人听见有人敲门,当娘的隔着窗子喊了一嗓子,“谁呀?”

开启自助模式后,师雁行负责复杂的菜色,三妹等人负责简单的,什么顺手先做什么,可以自己合理安排流程,大大提升了效率。

就有小姑娘脆生生道:“师家好味送餐哩,您家姑爷点的菜呢。”

而自己端碗盛菜的模式也将原本跑堂伺候的几个姑娘解放出来,能去后面给师雁行打下手,或是为熟客送外卖,进一步拉拢那些不便出门的潜在客户。

岳母一听,下意识扭头去看正给外孙喂奶的女儿,“二喜啊,姑爷这样记挂着你,我和你爹也就放心了。”

这样的差距一出,绝大多数正经居家过日子的顾客都会选择套餐,从而省去了犹豫点单的等待时间。

二喜闻言面上羞红,又有些快活,“娘说什么呢,还是叫人家赶紧进来吧。”

当然也可以单独开小灶,但明显不如吃套餐来的划算,可选择的种类又多。

丈夫体贴,她自然高兴,可这样明晃晃地说出来怪臊人的。

这点就很令人怦然心动。

开门一瞧,果然是那标志性橙红制服的师家好味店员。

甲等套餐比较贵,累计消费三次以上可送甜品,一枚蛋挞或一小条蛋糕任选。

因菜品有些多,是两个人来送的。

买套餐的人送热炊饼,两个以下免费。另有免费蛋花汤。

小姑娘们年纪不大,干活却麻利,飞快地将十种菜品和汤点摆了满满一大桌,又道:“碗筷我们晚间再来收。”

若一时忘带,也可交付一点押金,用师家好味的餐具带回家,过后拿餐具换押金,并不费事。

说完也不多耽搁,麻溜儿走人。

正经舀菜却吃不完的,还可以自己带餐具打包带走。

师家好味分店离这边居民区不远,天也不算很冷,送来还是热气腾腾的。

但严禁食物恶意落地,碗一文钱一个,摔坏照赔。

十多个盘子碗挨挨挤挤一大堆,各色繁复的香气熏得人口水直流。

木质餐盘上几只敞口大碗,容量比正常炒菜的盘子小,只要装得下,世界都是你的。

二喜她娘就说:“天爷啊,这许多菜,不得一二百个钱?过年似的,姑爷真舍得。”

定甲乙丙三种套餐,按荤菜素菜比重不同分别收费,进门付款处取碗,食客取碗后依据个人喜好自行动手加菜。

顿了顿又道:“就是这样才好,你给他家生儿育女,大胖小子足有七斤沉,就该这么着。”

制作货架,二十个包着棉套子的木盆一溜儿靠墙排开,里面是荤素菜色,水煮肉片、蒜泥白肉等人气肉菜赫然在列。

若给外人花,少不得心疼,可一想是给自家女儿吃,也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此大碗菜又非彼大碗菜,售价、品质和种类跟当初青山镇上街头卖菜有着本质区别,更像城市里的中高端自助餐厅。

二喜将喂完的孩子放到一旁,自己收拾了过来坐下,闻言笑道:“瞧您说的,一会儿好一会儿歹的。”

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大碗菜卷土重来。

二喜娘也跟着笑,先将那猪蹄上的肉都拆解下来,“好软烂,闻着也香,必然下了功夫的,快吃些。”

看着这些人,师雁行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上辈子的中层社畜……

一般人家吝啬柴火,可不舍得炖成这般成色。

而一旦投其所好,就很容易顺毛撸,给钱很痛快不说,私下里还会非常开心地推荐给亲朋好友,自己也恨不得天天来。

都说猪肉贱,但寻常百姓家可不管那些,有油水就不错了!

既要外观好,口味正,说出去有面子,又要性价比,所以才会在点菜时反复询问和比较。

在他们看来,猪肉就是最好的,便宜又好吃,还香呢!

他们的要求介于温饱和讲究之间,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轻奢”,“穷讲究”,属于“既要又要”:

另有肉沫茄子,炒得油汪汪软乎乎,甜丝丝的,也是二喜爱吃的。

不同于本部的高端消费为主,分店的客户多来源于附近居民区和部分中等商业区,大多有副业在身,顾不上自己开火,但手头宽裕,所以会选择出来吃。

二喜尝那猪蹄肉软烂香甜,入口即化,简直比她以前吃过的可口了不知多少倍,忙夹了一块给母亲,“人家手艺真不错,娘,您也尝尝。”

她认真观察了几天,得出如下结论:

她娘张口接了,一嚼,双眼发亮,“这可真不错,我这几日牙齿疼痛,这个倒不必费牙!”

发现这个情况后, 师雁行就考虑如何改善。

猪肉还能做出这个味儿来?

这样不好, 很不好!

又去夹鱼,“我听那街头医馆的大夫说,多吃鱼很好呢,如今你生产亏了身子,甭管爱不爱的,好歹多用两口。”

如此一来, 就相当于师家好味主动放弃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说着,就将那鱼块都拆开,眯着稍显昏花的老眼,细细的将里面大小鱼刺都剔除了,然后全部堆到女儿碗中。

而后来的食客一看店里迟迟空不出座位,观望一阵后,也就走了。

二喜原本在婆家过得不错,公婆厚道,丈夫体贴,可谁能比得上亲娘呢?这会儿听着母亲的絮叨,不觉眼眶酸胀,好像自己又变成孩子了似的,忍不住撒娇道:“娘,我还想吃点辣的。”

现在大厨就只有她一个, 这么一弄, 仿佛又回到了开业之初被捆绑在后厨不得脱身的境地。

她娘一个劲儿给她夹菜,“吃,你先吃了这些,我给你弄。辣菜开胃,可也伤肠胃,如今你又奶着孩子,不许多吃……”

三妹等人虽培训过, 但做菜是水磨的功夫,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是不成的, 如今她们也只会一些简单的炒菜和蒸菜,真到了复杂一点的菜色还是得师雁行亲自出手。

她自己先把菜色都尝了一遍,确定口味了才给女儿弄,又见那水煮肉片红彤彤辛辣辣,十分诱人模样,香是香了,只是有些过于刺激,便先在清水碗里涮一涮。

如果食客不多, 如果有师雁行之外专门的厨子也就罢了,但恰恰相反!

孕妇产后虚弱,吃辣太多上下不通,最后遭罪的是自己。

而稍后每道菜单独烹饪, 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多方面叠加起来,就很影响翻桌。

姑爷只顾纵着,又不大懂这些,她可得心疼闺女。

再比如现在师家好味分店面临的最大难题:大部分食客进门之前根本没想好自己要吃什么,店内能做的又太多, 这就导致他们在点菜环节浪费了大量时间。

二喜哎了声,欢欢喜喜夹鱼肉吃。

就比如说有卤蛋时, 可以直接问顾客要一个还是两个蛋, 而不是问要不要。

她素来不擅长挑刺,小时候还被卡到过,又不喜腥味,自此之后几乎没碰过鱼。

卖家想多卖, 买家想贱买, 而在硬件稍显欠缺的情况下, 卖方则会适当引导买家思维,以便尽快促成交易。

可后来有了身子,婆家也常炖鱼汤与她喝,奈何少油少盐,厨艺不佳,就……挺难喝!

买卖,其实是个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

可没想到今儿的鱼肉嫩滑无比,酸辣爽口不说,也不知那厨子怎么弄的,竟几乎察觉不到腥味呢!

无论是否入会,自家生意才是立足的根本。

二喜欢喜不已,“娘,不腥呢,您也吃。”

郑义自去找商会的其他成员试口风, 江茴也动用了“民间力量”去摸其他同行的底细,而师雁行本人则继续关注买卖。

说着,自己竟拿渔汤泡炊饼,结结实实扒了一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