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荣耀法兰西 > 第302章 柏林投降与《五国和约》

第302章 柏林投降与《五国和约》

安德鲁此举不仅是缓解境内治下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大难题,也是要限制普鲁士军队的再度崛起。而且这10万德意志工人(战俘),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转变成为安德鲁法国效力的德意志与普鲁士军团。

这些普鲁士俘虏在进入法国之后,将变成建筑与产业工人。但凡在法国工作期间,作为雇主的北方联省委员会将支付一定数额的薪水,不过其薪资水平为普鲁士当地标准(仅为法国兰斯市场的二分之一)。5年之后,这批不再是战俘身份的德意志工人可以自行选择去路,或是返回普鲁士,或是继续留在法国。

这项《五国柏林合约》,已令普鲁士王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领土(主要集中于西普鲁士)以及40%的人口。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整个西普鲁士依然处于法国、瑞典与萨克森(波兰)军队的严密监管之下。

所谓10万壮年就是待在法军战俘营的普鲁士士兵,其半数为德意志雇佣兵。按照协议方案,这些人必须在北方法国、比利时与西德意志地区从事桥梁、厂房、公路和铁轨的建造,内河航道疏浚与中转运河的开凿,以及矿山开采等繁重工作。

为了确保对普鲁士战争的胜利果实,安德鲁任命蒙赛将军为法瑞萨三国联军总司令,塞纳蒙将军为军械与炮兵总监,沙恩霍斯特将军(晋升)为联军参谋长,该方面军总兵力12万人,其中下辖麦克唐纳将军的第二集团军(4万人,驻扎柏林与勃兰登堡一带),萨克森的奥得河军团(3万人,驻扎在奥得河与易北河之间),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军团(2万人,驻扎波美拉尼亚,波罗的海南岸)、以及自由波兰军团(已扩编至3万人,驻扎在上西里西亚地区)。

第四,未来5年里,普鲁士将派遣10万年壮劳工在法国各地寻求工作。

除了传统的步兵、骑兵、炮兵与工兵等辅助兵种外,易北方面军还将掌握着一支拥有8艘蒸汽炮艇为主力的内河舰队。此外在斯德丁湾和波美拉尼亚湾一带,瑞法两国正在秘密筹建一支强大的波罗的海联合舰队(蒸汽铁甲舰)。

第三,普鲁士军队的总数不得超过8万人,而奥得河以西(西普鲁士)的部队不得超过2万。为防止普鲁士人的投机取巧,条款还规定了普鲁士的预备役与民兵数量,军队的服役期限。事实上,安德鲁曾一度准备将原波兰的但泽(海港)宣布为不设防的自由市,但遭到英俄两国的坚决反对,不得不放弃了,

另外,为协调多国部队的配合与训练,联军司令官蒙赛建议在北德平原的勃兰登堡附近,建立一个联军大本营,不定期将各国-军队调来进行实战演练。等到1793年下半年普鲁士方面履行完全部合约条款后,联军大本营也随即迁移至上西里西亚的奥得河平原。此外,联军大本营与各个军团驻地还在积极架设起臂板信号机,协调各处的军事行动。

处于对腓特烈大帝的尊敬,等到柏林宣布为不设防城市,继而签署了《五国和约》的那天开始,安德鲁的近卫师团也将全部撤出波兹坦与无忧宫。当晚,威廉二世和他的国务委员会(内阁)在5百名普鲁士军队的护送下,回归到波兹坦王宫居住。不过,城市与王宫外围依然保留着3个法国轻骑兵团,以及2艘内河炮艇。事实上在偿还债务之前,威廉二世依然处于法军的软禁之下。

事实上,从3月开始,4国联军(含自由波兰军团)的主要防范对象已不是被阉割的普鲁士王国,而是宣布公开扶持东普鲁士继续对抗法军的俄罗斯帝国。回到无忧宫之后的威廉二世很快就大病一场,等到3月中旬,大病初愈的他公开宣布自己将退位,并将王位传给儿子威廉三世。

第二,普鲁士必须在6个月内,必须向安德鲁法国赔付5千万法郎的战争赔偿。在英国大使的努力下,英格兰银行承接了普鲁士王国的战败赔偿金担保。在上述战争赔偿,还有所有合约内容履行完毕之前,作为普鲁士首都的柏林,以及整个西普鲁士将继续处于法瑞萨三国-军队的监管之下。至于瑞典,在得到下西里西亚之后,便主动退出了四国联军,不准备在北德平原上保持驻军。

此时,始终驻留于柯尼斯堡的王储威廉三世为避免法军继续东进,尽管最终承认了五国签署的《柏林和约》,但他本人却在英国外交官建议下,拒绝回到柏林,继而推迟登基加冕。不过,布吕歇尔将军麾下的普鲁士军队减少到5万人。

因为《瓦尔米密约》的条款在《五国柏林合约》上被再度确定有效,所以包括上格尔德兰,克莱沃,马克和拉文斯堡与东弗里斯兰等领地,已在国际关系法上正式归属于安德鲁法国。至此,大半个鲁尔区都处于法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2月下旬,应瑞典摄政王的请求,安德鲁派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军事代表团(军官与军士人数多达两千人),并委任彭杜瓦斯将军为团长,并兼萨克森公国驻瑞典全权大使。代表团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长期落后的瑞典陆军实施为期两年的现代化军事改造;另外还将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一个高级士官学校,以及一个炮兵学校和一个工兵学校;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协助亲法派全面掌控瑞典的军事武装力量,在必要时候,迅速果断的镇压瑞典国内的保守派贵族势力。

事实上,黑森公国早已经被法军强行肢解,由效忠萨克森选帝侯的各个属国所瓜分,黑森一地的现存领土还不足五分之一,而哈尔特公国和马格德堡公国更是处于德累斯顿的直接掌控下。普鲁士属国中唯一得以幸免的是布伦瑞克-吕讷堡公国,那是后者与汉诺威公国,以及英国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使得投鼠忌器安德鲁仅仅敲诈了该公国8百万法郎便草草收兵。

……

第一,普鲁士必须将黑森公国、哈尔特公国和马格德堡公国的统治权交给萨克森选大帝侯国;上西里西亚属于波兰王国,但在未来3到5年里,该领土交由萨克森公国代为管理;而奥地利王国将恢复在下西里西亚地区的传统统治;至于瑞典将重新拥有东波美拉尼亚地区。此外,该条约确定《瓦尔米密约》继续有效。

1793年2月25日,在威廉二世离开柏林的第二天,安德鲁计划耀武扬威地进入普鲁士首都。需要说明的,这是穿越者准备在各国外交官面前让自己充分享受胜利者的无上特权,他准备摆出最精锐的军队,将10万军队依照分列式入城,法军最高统帅各种费尽心机的目的,是为了务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然,打头阵的将是在城南角斗场上大显神威的统帅部直属近卫师团。

1793年2月24日,法国、瑞典、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于柏林签署了《五国和约》条约主要规定:

不过在这之前,安德鲁必须处理一件令自己都感觉啼笑皆非的麻烦事。那是习惯强调军需补给的法军统帅部,居然忘记了大军之中长期压仰的一座性-欲火山。应该承认,柏林周边的法军军营里的12万联军士兵早就对柏林城里的女人们垂涎三尺了,整个军营里无时不刻都充斥着各种黄色小笑话;

最终,这位普鲁士君主伸出了右手,他颤颤巍巍的拾起法国人丢下的钢笔,并众目睽睽之下,于那份外交合约文本的空白处,草草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代表普鲁士国王身份的印玺。

而那些普鲁士女人感觉也是同样如此,由于她们的丈夫长期不在身边(要么不幸阵亡或是进入法军战俘营),似乎也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遭到某个法国士兵猝不及防的暴力袭击。后世评价欧洲女人中,法国是属于表现心中极度渴望有明目张胆之意的明骚,而英国与德国属于典型的暗骚和闷骚。

说完,塔列朗干脆掏出自己的吸水钢笔,并扔给沉默无言的威廉二世,示意他别看了赶紧签字完事,那是安德鲁统帅不准备再退让任何条款了。等到这位可怜兮兮的“绿巨人”噙着眼泪,环顾四周,想着向身边的将军们,以及英俄的两国外交官救助时,然而每个人都在竭力回避普鲁士君主的求助目光。

等到大批法军开进波兹坦和无忧宫时,连那些最守规矩的普鲁士良家妇女们也都趴在阳台上狂呼乱叫。对于这种疯狂的激情,是看到这一个个威武剽悍的法兰西士兵,那些女人们顿时觉得胸中的欲火腾腾而起、她们开始幻想着那见不得人的勾当,幻想着自己可以在大路上被人施暴了。

有几位普鲁士军官满脸悲愤的想要去斥责无礼的法国特使,塔列朗却对此置若罔闻,他上前两步面对威廉二世,态度极其强硬的威胁道:“陛下,顺便再说一句,再过30分钟后,如果我还没能将这份和平协议的签字原本,送回法军统帅大本营,那么明天即将开始的入城仪式将会演变成为一场残酷的攻城战。”对于普鲁士而言,全程谈判无任何的筹码,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

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在宪兵队的严密看管下,那些军纪不错的法国士兵居然没有一个有胆量去撩拨普鲁士女人的裙子。但等到柏林宣布为不设防城市之后,毫无拘束的女人们最终放空了自己,转进法国士兵的帐篷里,尽情地寻欢作乐。

塔列朗在一旁用拐杖咚咚咚的敲打着地板,那是他提醒着犹豫不决的普鲁士国王。“陛下,您有10分钟的时间来确定是否签字!”至于合约内容,早在半小时前通报给现场所有人,也包括各国驻柏林的外交使节,他们是作为见证者。

这原本也没什么,由于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就连宪兵队在了解实情之后,都不愿意多管了。然而,疯狂的普鲁士女人们却因为对某个英俊士兵的争夺,引发了一场内战。那是柏林女人与波兹坦女人居然在法军军营外相互厮打起来。

与最后通牒一起送达的,还有安德鲁要求威廉二世在24小时之内必须接受的,以割地赔款和劳力输出为和平代价的《法瑞萨奥普五国柏林合约》。在英俄两国大使的积极斡旋下,安德鲁的特使塔列朗也同意修改部分条款,并将24日上午10时再度提交到柏林城市宫,交给普鲁士君主威廉二世签字。

这场战争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小时后,当法国士兵拉开这群女斗士们时,“战场”上已满目狼藉:有80个妇女打落了牙齿,17个被掐得半死不活,5个鼻青眼肿,还有两个衣服被扒得一干二净,赤-身裸-体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

显然,南郊城下的那场决斗,令现场所有人都吓破了胆,没人再去怀疑安德鲁法国拥有征服整个普鲁士的强悍军事实力。至少外交官们看来,现在举行停战和谈,远比等到法军攻占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之后,付出代价要更少一些。

而安德鲁,当他得到这一“悲剧”时,也只是尴尬的一笑了之。但随即,不想惹出麻烦的独-裁者决定在第二天的一大清早,很是低调带兵入城。

西班牙驻柏林大使瓦伦西亚男爵在他的日记中记载道:“我现在可以确信,法普两军在施普雷河的北岸所进行的那场军事对抗,根本上就是法军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普鲁士人的屠杀。可以同两百多年前,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总督指挥180人征服一个人口约600万的印加帝国;埃尔南·科尔特斯总督曾用600人征服人口1500万的墨西哥帝国来相提并论。这些都属于军事史上最惊人的奇迹。”

……

但最终,各国驻柏林的外交官们还是未能离开这座城市,那是走投无路的威廉二世在其内阁大臣的劝说下,决定接受法国人的最后通牒。因为普鲁士将军们已明确表示不会再指挥战斗,驱赶士兵进入那个血腥残忍的屠宰场;而且,包括英俄大使在内的各国外交官也纷纷认为在目前状况下,任何形式的抵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其结果无非是开启另一场更大规模的屠杀。不过,英俄大使却在私下场合明确向普鲁士君主表示,他们将继续联手遏制安德鲁法国的勃勃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