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女商 > 第68章

第68章

走两步,又回头:“画师的工费退给我——这个条款里也有写,对吧?”

林玉婵:“给我两日。我自己找画师。”

*

毛掌柜:“姑娘……”

林玉婵回到自己的出租屋。

林玉婵转头就走。

“两位爷叔侬好。”她照例和牌位们打招呼,“连日阴雨,你俩注意防潮。”

毛掌柜面露难色,给她比了个数。

房东两婆媳正在做绣活,抬起头来看了看她。

她轻轻咬唇,“妙手秦要价多少?”

这“小寡妇”租客每日早出晚归,有时候还穿着男装,说是做的茶叶生意,其实半袋茶叶也没往屋里带。吴李氏和吴杨氏一辈子规矩,日子久了不由得生疑:她到底是干什么的?

什么婴儿、美人、鸟兽、宫殿……全是灵魂画手梦游出品,满纸乡村土豪风,宛如大清版本的并夕夕广告。

“苏家小娘,”林玉婵上楼时,婆婆吴李氏忍不住叫她,“最近午饭你都不在房里吃,我们的饭费可是不退的哦。”

刚看几幅她就喷了。

林玉婵一听这婆婆语气,就知道她大概对自己有带点意见了,回过头,笑道:“不退不退,你俩给自己加餐好了——我下午回来的辰光,不算晚吧?”

林玉婵能怎么办,只好赏脸看了一下“徐汇茶号”自己的作品。

一顿饭费几文钱,她混到现在,不用在这几个铜板上纠结。

毛掌柜见她不快,忙道:“您是同乡会的,小人不敢坑姑娘。但‘妙手秦’最近深得洋人青睐,身价暴涨,要约他得排队,小人也没办法……要不姑娘看看敝号自己的画师作品……我们这里有三位合作画师,画得还快呢。”

果然,婆媳俩的脸色缓和了些。吴李氏笑道:“其实我们也不是要贪你那几个钱。你每日出去跑生意太辛苦,怕你饿着而已。对了,如今做茶叶生意,赚钱么?”

林玉婵脸色一暗。千小心万小心,合同里还是没避过所有的坑。

吴李氏婆婆也是试探一句。看她到底是不是真懂茶叶,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

谁知毛掌柜却面露难色:“不瞒姑娘说,这画样是上海有名的画师‘妙手秦’所绘,他和敝号只是合作关系,要请他作画,得另收费……咱们条款里已写了……”

但试探也试探不到点子上。林玉婵没空和她细讲,只是礼貌敷衍:“赚几个辛苦钱而已……”

她在德丰行练出了见多识广的眼力,基本审美过关。从众多画样中选了幅雅致花草,觉得比较适合“博雅洋行”的定位。

她忽然想到什么,从小包里拿出一小罐茶叶:“这是样品,你俩尝尝。”

但是入乡随俗,时代的步伐不能跨太大。该繁复还是得繁复。

平时她不带茶叶回房。但今日因着讨论包装事宜,于是随身带了个马口罐,打算自己找画师。罐子里顺带装点茶叶,打算自己回家泡。

以林玉婵自己的习惯,当然是喜欢后世那种简洁明快的包装。如今的茶商恨不得在每罐茶叶上都贴八百字小作文,详细尽述自家商号的各种优点。密密麻麻,她从来懒得看。

两婆媳喜笑颜开,连连推辞:“这怎么好意思!”

而随着外销茶叶数目增多,中国茶商也逐渐应和洋人审美,在包装上极尽装潢——比如,增加显眼的商标、大量的广告语,有条件的还会请画师,专门花上花鸟美人等图案。

又问:“这是哪家茶号的东西?怎么空空荡荡的,连个名儿也不写一个呢?”

内销茶叶用土法装箱还能节省成本,容闳要卖的茶叶,定位必须是高端的,因此林玉婵上来就要茶叶罐,还是近年刚刚流行起来的马口铁罐。

林玉婵笑道:“新品,还没找人画……”

所以一定要严格密封。

她说到一半,目光忽然被吴李氏手中的东西吸引了。

唯有那老板,气得要跳泰晤士河。

她一下子凑过去。

茶叶是干品,极易吸湿受潮,也容易吸附异味。据说曾经有个憨憨英国洋商,把茶叶和樟脑一起装船,辛苦运到伦敦一开箱,那味道出来,“茶香樟脑球”居然盖过了街上的粪便味儿,码头附近房价飙升一个点。

“阿婆,您——这是您画的?”

毛掌柜笑了,连称姑娘懂行。

梅兰竹菊、牡丹芍药——林玉婵一瞥之间,突然觉得,吴李氏婆婆手中的绣花样子,精巧灵动,不逊于那个“妙手秦”的大作!

林玉婵点点头,直接说:“我要马口罐。”

吴李氏反倒不好意思,从她手里抢回了画样。

“敝号的茶叶,可以提供最基本的土法装箱,这样成本低,可以退一点工费,但是想必姑娘看不上……”

她媳妇吴杨氏笑道:“我家阿婆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绣娘,我这一手功夫都是跟她学的。如今连道台夫人都遣人来买她的绣品呢!”

毛掌柜给她看了几份样品。

林玉婵心里一大跳,轻声问:能卖多少钱?”

但如今必须依仗更多的人手。

*

原本她只计划买来六百斤茶叶,那拼着自己做到手酸,一个人也能完成。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其实包装这一项工序相对不需要什么技术。买点纸自己糊袋子都行。

像吴李氏、吴杨氏这种个体户绣娘,按照大户人家吩咐做绣活,计件卖出去,每小件只能卖几文、十几文钱。

将这些茶叶装罐、装袋、整理成能售卖的各种规格。

这还是已经有些名气、有些年纪的绣娘。像那年纪轻的,手慢的,绣出东西来只够自家用,哪有报酬。

徐汇茶号作为茶叶加工一条龙服务商,也提供最基本的包装装箱服务。如今茶叶炒制过半,林玉婵也要着手准备包装事宜。

和她们相比,那个给外销茶画罐子的“妙手秦”简直就是躺着赚钱。

*

毕竟女子的主要责任是持家管家、相夫教子;织绣赚钱都是其次。家里若是事多,绣活只能往后放,产出效率很不稳定。

还是先炒茶叶吧。

又或者,原本高产的绣娘,突然嫁人、生孩子、伺候老人去了,那大户人家里的风格绣品断供,也很恼人。

……那就算了。

所以这些绣活尽管精美,但卖不出太高价钱。

而且容闳凭记忆,说了几个上市交易的美国公司,林玉婵一概没听过,想必后来都倒闭了。

吴李氏和吴杨氏两个寡妇,少有家事拖累,这才靠多年勤快劳动,打出了一定的口碑。

“交易所的席位都是固定的,应该不许外国人买卖。”

林玉婵感觉蓦然发现一片新天地。她指着那绣样,问:“两位阿姨,我出钱请你们画画,可以么?”

容闳对股票交易也只是有所耳闻, 摇摇头,说大概不行。

两婆媳一怔,连连推辞,说自己只会绣花,不会画画。绣样都是随便描的。至于绘画用的油彩、笔墨之类,她们更是摸都没摸过。

那她子孙后代都财务自由了!躺着上世界首富榜啊!

林玉婵心里说,但是你们有技术啊!

譬如,她现在买一百两银子的美股, 利滚利的过上两个世纪,后头得加多少个零?

她勤快地烧水,利落地给两婆媳泡茶,认认真真地请教:

她突发奇想:“中国人可以买美国公司股票吗?”

“如果我请人教你们用画笔,用颜料,请你们在马口罐上绘制花样,按件计工钱,一罐……”

时代的落差啊。

她迅速算了算。

同一时间的大清, 老百姓往钱庄里存几个辛苦钱, 连利息都没有。

“一罐合格成品,可以给你们五文钱。怎么样?”

不是容闳告诉她, 她还真不知道。现在的美国, 早就有了“纽约证券交易所”, 以电报为媒介,有几十个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

四千斤茶叶,如果按斤罐装,那就是四千罐;每罐五文,也不过两万钱,十六两银子。

随后她意识到:“您说什么——‘也’?”

纵然包装规格或有变化,譬如半斤一罐、两斤一盒,误差也不会太大。这钱完全在她的预算之内。

林玉婵赶紧解释, 说没这回事,就是个私人约定。合同格式都是我俩现编的, 小孩胡闹而已。

那“妙手秦”按天计费,一天一个银元,还得请他一顿饭呢。

容闳惊讶, 笑道:“义兴发股票?中国也有股票交易所么?”

这四千罐,他一个人,得画老久。

转念一想, 她又没做亏心事,理直气壮地说:“我入股了义兴, 不多, 几百两银子。苏老板吃肉,我跟着喝汤——容先生, 这叫举贤不避亲。您别见怪。”

吴家两婆媳互相看一眼。

林玉婵瞬间脸热。

“苏家小娘,你当真?画成这个样子,就能付钱?”

容闳笑道:“姓苏的后生仔给了你多少好处呀?”

画画可比绣花要省事多了,熟手一天能画几十幅。算他四十幅,一天就是两百文,比绣花来钱快多了!

“您的茶炒好一半了, 可以随时去检查……”

她俩本能的不信。

容闳不时默默侧目瞟她,最后林玉婵都不好意思了。

街上代写书信的落第秀才,每天也就赚这么多吧?她俩可是大字不识的妇道人家啊。

随后容闳回家, 林玉婵还要去徐汇茶号上工, 两人同行半程路。

林玉婵微笑:“这罐茶叶算诚意金。两位阿姨可以考虑一整日。明天我再来问你们。”

林玉婵跑前跑后,给两位大老板泡茶, 脚下几乎飞起来。

--------------------

容闳在义兴船行里做客一个时辰。出来的时候, 爽快跟苏敏官签了合约,付了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