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云对上顾荷睡眼朦胧的脸。
刚刚洗好,拿回他们大房的院子准备晾时,就听到顾荷的房门开了。
顾荷今年已经十七岁,身材苗条,面容清秀,肤色比之前白皙了些,这一年都不用下地干活,因为每次农忙的时候,顾家都会请短工来帮忙。
他起床收拾好床铺,换下亵裤,趁着现在天还没亮,开始偷偷摸摸地到庭院的水井处洗。
码头那里的小食铺比种田的收入高多了,浪费一天就是浪费一天的钱,老陈氏精打细算,觉得还是请短工合算。相应的,小陈氏她们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呼——该来的还是来了,看来他的功能没有问题,男性激素实在是太强大了,本能实在是太强悍了。就好像痛经,你以为自己可以用坚强的意志忽略它,可该疼的还是得疼。
因为林耀祖即将迈入二十岁大关,所以林家那边就商量着秋收后成亲,已经看过日子了,顾家这段时间开始给顾荷准备嫁妆。
他默默地躺在床上,良久,终于长叹了口气。
“栓子,你怎么自己洗衣服?留给我洗就行了。”顾荷打了个哈欠,看了看他,很是纳闷。
大概是想到了娶妻问题,这天晚上他做了一晚光怪陆离的梦,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却比平时醒得还要早。
顾青云尴尬一笑,道:“刚刚出去跑了一圈,出汗了,所以干脆就自己洗了。”
看来是方仁霄的名声太大了,他对自己的好意,相当于现代一个中央部委的某个部门司长对一个小科员,或者副科级公务员的垂青,搁在现代,那真的是天上掉金馅饼了。
顾荷也没在意,迷迷糊糊地用咬软的杨枝蘸上盐就开始刷牙。
顾青云在旁边看了,只觉得无语。他还以为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说服自己的爹娘呢,没想到他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
顾青云松了一口气,把事情抛到脑后。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顿早饭的功夫,大家都好像知道他的事情了,一个个神情还很高兴。
顾大河这么一说,小陈氏也开始跟着烦恼起来。
顾大河还一脸兴奋地拍拍他的肩膀,直呼他长大了。
他有点头疼,之前儿子老是去方家村打扰人家,自家虽然过年过节都送礼过去,但方大人对自家儿子帮助太大了,总觉得礼物价值太轻,拿不出手。
“我之前还一直担心着,没想到转眼你就长大了,看来是可以娶妻了。”
“明天我就和你爷爷偷偷说一下,现在还没定下来,还不知道人家那边的意见,我们谁也不能透露出去,免得恶了方大人。”顾大河叮嘱道,“你之后就要去跟着方大人学习,那我们该准备什么谢礼?”
顾青云一听,很是窘迫。在这个小院子,真的没什么消息能隐瞒得住的。
在前朝,大多数时候,女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只是现在初建国,本朝的皇后看不惯女子抛头露面,上行下效,女子这才渐渐窝在家里,地位逐渐低下。
接下来的日子,顾青云和往常一样,开始每天步行到方家村,接受方仁霄每天一个时辰的指导。
前朝后期,还出现过一家子都是将军,最后在和异族作战的时候,全家的男人都战死沙场,家里只剩下一个尚未及笄的女儿,当时皇帝就把家中的爵位给她继承了。
这一天,在看过顾青云的诗文后,方仁霄叹了口气:“知道老夫为何要紧盯着你的诗文吗?”
在古代,有权,基本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到的。
顾青云摇摇头,不解地问:“老师,学生觉得诗文对以后做官治国都没什么好处,为何大家一直以来都会如此重视呢?就是诗文不好,学生万一可以考中进士,以后和您一样,到工部之类的部门干活,应该也用不到诗文吧?”
因为当时立法的都是高级官员,这条律法对他们很有用,特别是那些家中只有独苗苗的,更是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很快就通过了,接着就昭告天下。
他是真的很纳闷,诗文虽然能看出一个人的文采,但做官又不是靠文采来做的,实际能力不是更重要吗?
那一任皇后正好是皇帝的心头好,一番哭诉后,皇帝一怒之下,开始研究过继法。最后规定,除了有爵位的勋贵和皇室外,从五品以上的官员家中可以让女儿嫁出去后,再过继一个孩子回来,不过必须得是女儿生的,还得双方家族同意。此外,要过继小孩的家庭需要把家中八成的财产无偿献给族里。
方仁霄虚点他的额头,摇头笑道:“你啊你,知道什么叫文人士大夫吗?光读书没做过官的叫做‘士人’,做过官没做读过书的那些武官、医官不是,只有那些既读书又做过官又有一定名声与政绩的才叫‘士大夫’,这些人天然就是一个圈子的,其他人想融进去很难,但只要你融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当官做事好像变得容易了。而文人之间最常用的结交方式是什么?是相互赠诗!”
因为前朝有一任皇后父母只生了两个女儿,家族中有些人为了她家的钱就各出奇招,把家中搞得乌烟瘴气,最后不知怎么的,皇后的母亲被气死了。
见顾青云恍然大悟的样子,他就继续说道,“这是属于应情应景必须会的事,等你以后到了京城你就知道了,参加很多聚会都要作诗。老夫听说你在县学专注于读书,不怎么出去参加文会,这是对的,在县学可以不必理会。可是以后只要你做了官,必要的交际肯定是要的,有时候上官请你,难道你还能不出去?有时候上官诗文做得不好,或一下子想不出来,难道你不能替他捉刀一次?”
“肯定能同意的,方大人不是说了吗?他都打点好了。”顾青云看过律法书,基本上是延续前朝的,是能过继的。
他这么一说,顾青云想想,的确如此。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就像他前世只是一名小科员,上级领导来了,领导叫你过去端茶倒酒,难道你还能不做?那不是等着穿小鞋吗?要知道,在机关单位,领导虽然很难开除你,但要为难你一个下属有的是法子!还能让你有苦说不出来。
“我们家同意,跟大伯家一说,他应该也会同意,但方家那边同意吗?”小陈氏还是不舍得自己未来的孙子。
“你知道京城有多少人吗?”方仁霄又问。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方家好还是咱家好?人家方大人已经这把年纪了,以后孙子还不是在儿子身边长大?”顾大河却看得很开,他想到自家的情况,叹道,“而且又不一定会过继。反正现在拜他为师,是对儿子有很大好处,我同意。依我看,你爷爷肯定也会同意的,他不是那种死板的人。”
顾青云摇摇头,据说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开封府就有一百万人。
顾大河却觉得很正常,有这要求他才觉得这不是坑自己儿子的,否则就轮不到自家儿子娶人家姑娘了。再说了,方大人的外孙女还能差去哪里吗?如果能成的,自家真的高攀了。
“有几十万人!京城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官多,这样一来,每年过节需要送礼的地方就多,而且京城大居不易,想维持和别人的关系,就需要你付出。如果你的诗文出色,就可以直接送诗文,这就省了好大一笔花费,否则就只能用钱了。不过一般人的诗文都是大概过得去就行了,不必每首都是精品。如果是非常出色的诗文,那就会价值千金,那等人才,很少有的。”
小陈氏也很高兴,只是兴奋过后就是犹豫,她瞪了顾大河一眼,说:“你没听清楚吗?以后栓子的儿子要跟人家姓方,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方仁霄似乎想起了在京城的日子,摇摇头道,“刚开始老夫的诗文也不是很出色,只能不断花钱,后来钱越来越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这才努力钻研诗文,在诗文有了一定的造诣后,之后的花费就少了,否则你今天看到老夫的家中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说别的,只要方大人收他为弟子,儿子几乎可以在林山县横着走了。至于娶妻?虽然他觉得娶一个大家闺秀回来,自家要捧着她,不过只要自己的儿子好,这一切都是没问题的。
说完他又仔细说了其他情况,这些潜规则都是唐宋之后一直延续下来的。顾青云觉得可能是没有经过元代异族的摧残,所以文人士大夫们还保留着这种传统。
“栓子,这真的是大好事啊!方大人可是咱们林山县建朝以来的唯一一位进士,有他老人家提携,你以后的前途就有了。”顾大河在煤油灯下左看右看自己的儿子,觉得自家儿子真是优秀,竟然可以让方大人收徒。
他很是受教地点点头,心里颇有点惴惴不安。听老师的意思,似乎诗文就相当于自己的一个标签,可以决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他诗文不好,以后即使工作再出色,别人也会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能吏”而已,想想官与吏的区别,顾青云就知道这个差别有多大了。
顾大河一听,简直是狂喜。
而且文人之间相交,相互赠诗文是很常见的事。他估计,这就相当于现代的两个销售经理见面时,第一件事就是交换名片。
顾青云干咳一声,把方仁霄和他说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这样一想,顾青云就对诗文重视起来。
正在观察他的兰花呢,爹娘就过来了。
“只要你想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不是考上进士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很多方面要注意,以后老夫会一一跟你说明,现在你乡试还没考,说这个太早了。”
跟顾荷聊了几句后,见她离开,就让她帮忙请爹娘来书房,他年纪大了,不好老是进父母的卧室。
顾青云一听,觉得也对,自己举人都还没考上呢,担忧这个太早了,还是等自己考中进士再说吧。
大家说完要紧事后,顾青云回到自己的房间。现在他自己单独拥有一间卧室,一间书房。
“来,下面老夫给你讲讲策论,像这篇宋人的策论就写得很好,好在哪里呢?你看这一段,‘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这短短几句话就表明了观点,把宽容与界限说得很清楚,整篇策论短短六百字……”
最主要的是,只要家里有爷爷和奶奶在,他怎么样都不会吃亏的,难怪刚才他爹告诉自己可以直接提出。
安静的书房里,只有方仁霄低沉的声音响起,他讲的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顾青云犹如一棵小树饥渴地吸收着养分,想让自己成长得更高、更强壮。
说到底,有时候的斤斤计较都是穷闹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方子茗才觉得不对,就跑过来试探。
整件可能引起家庭矛盾的事情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顾青云有点惊讶,不过只要一想现在的日子比几年前好那么多,大家生活好过,心胸就会相应开阔些,有些事情就不用斤斤计较。
“我怎么觉得大伯最近对你好得过分?还有,你的诗文水平怎么好像提升了一些?”
她可不能把关系给弄僵了。
顾青云暗自翻翻白眼,有进士亲自教授,背了很多书,传授了一些技巧和经验,能不提升一点吗?虽然比起他的策论,进步的程度小多了。
现在自己家还有仰仗他,人家自己又会赚钱,自己哪好意思反对?以后自己的儿子还要不要大哥提携了?她可不能拖后腿,这些考量她家男人早就在被窝里跟她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不过他没有说出他和方仁霄的约定,毕竟现在人家还没决定,不好坏了姑娘的名声,就道:“你才知道呀,老师一向对我很好的。”
李氏正研究顾青云刚才送给她的脂粉,听到自己相公的话,想了想,就抬起头来,看到婆婆还在看着自己,就忙表态:“没意见。”有意见也不敢提啊,反正只要不用公中出钱就行。再说了,侄子还是很会做人的,只要他娘有的东西,自己也会有一份。
方子茗不相信地摇摇头,想了想,就道:“既然你都有进步了,我就有紧张感了,看来我明天也要开始去向大伯请教问题了。”先前他有问题都是直接问他爹的。
老陈氏看着李氏。
“好啊好啊,一起去,明年就要考乡试了,得抓紧时间,只望老天保佑,不要让保守派的主考官来考我们,否则诗文和经义的比重会增多,我就倒霉了。”顾青云还指望着算学、策论和律法来拉分呢。
顾二河摇摇头,憨笑道:“爹,我没意见,这是应该的。”他想到正在房里熟睡的两个儿子,心中发狠,一定要使劲督促他们读书才行,看侄子只是考中了秀才就那么能赚钱,比他们地里刨食强了几十倍。
平静读书的日子悠悠而过,除了认真读书,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个时辰来写话本,继续保持修仙记的连载,其他能挣钱的活都不接了。
顾季山看了看大家,说:“这样也好,在县城有个宅子,栓子也能安静读书,明年就要考举人了。还有,这宅子公中不用出钱,那就记在栓子的名下,以后就是他的了。老二,你有意见吗?”
期间,顾青云还在县城买了一套一进的宅子,因为带有水井,还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就花了六十两银子,和当初赵玉堂买的宅子价格差不多,这还是优惠价呢。
他没说这是自己的稿费所得,只说是抄书和为别人做账赚的。
有了自己的宅子,顾青云赶紧从县学里搬出来,宅子虽然面积不大,只有两百多平方,天井小小的,有四间卧室一间厨房和杂物间,但它周围住的都是秀才、小吏、乡绅等中产阶级,挨近府衙,经常有捕快巡逻,治安极好。
因此家里现在的新房子应该有一部分钱是他上交的。
旁边没有商铺,所以宅子很安静,很适合读书,他非常喜欢。不知为何,在接到这一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契时,顾青云觉得自己的心很踏实,不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没有安全感。
晚上吃过饭后,当顾青云提起要用自己的钱在县城买一套小宅子的时候,大家都没意见。之前顾家就有过规定,只要小陈氏她们做完自己该做的活,就可以打络子、织布去卖,允许各房藏点自己的私房钱。至于顾青云,老陈氏说过他自己挣的钱就由他自己用,不过后来他的稿费越来越多,达到了每月二十两后,他就主动每月上交五两银子,一直到现在,已经持续九个月了。
有了房子他很高兴,可八月份,赵玉堂和顾青明还是院试落榜了。顾青明把试卷能记得的答案都默出来给他看过,顾青云觉得答得不错,可中可不中,没想到最终还是没中。
只是这样一盖,基本上就意味着以后如果分家,顾大河和顾二河就是一房一个院子,所以大家对建设自己的地盘都很有兴趣。不过目前大家还是一起吃,一起干活,没有分家的打算。
大概是被打击惯了,顾青明没有最开始的消沉,仍然信心满满。
他这一辈子能盖上这么一座院子,已经觉得非常满足了。
特别是他准备当父亲了,把落榜的烦恼丢掉后,就把全副心思放在未出生的小孩身上。
青砖黑瓦,意味着坚固,意味着以后每年上房顶检修一次瓦片和横梁就可以住很久了,基本上几十年内都不会重新再盖,所以包括家具一共花了八十多两银子,顾季山也觉得很值。
顾青云看到这里,也不用劝说了。
这座房子盖好的时候,在村里引起了轰动,大家都争先来围观,议论纷纷。不过如今顾家已经今非昔比,没有人会说酸话,只是羡慕而已。
只是明年,顾青亮也要开始下场了,他今年已经十六岁,大爷爷说他学得一般,小聪明是有的,可是不够刻苦努力,但不管如何,明年都要下场试试,万一能过了县试,这样也好说亲。
顾季山他们住的地方和以前一样, 只是多了几间房,粮库和他们的卧室才得以分开。后院除了留下一角地种菜,就全部是动物们的天下,还开了个后门,牛车一般是从后院入。
看到这种情况,顾青云原本以为只要学个上十年,在古代考个秀才还是比较容易的,结果现实告诉他,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总有人就缺了那么一点运气,老是考不上。看看现在外面街道上摆摊替人写信的老童生就知道了。
之后的布局和以前的差不多,只是都推倒重建, 泥瓦房变成了青砖黑瓦, 左右厢房变成了两个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都是由七八间房围起来的,这样就不担心不够地方住了。
自己还需更努力才行。
现在大门的两边就是一排倒座, 都是房子,门口朝里, 以后家里来客人了就可以在这里住, 再进去就是一个大的庭院,之前种植的果树还在,顾青云的靶子仍然竖立在角落,只是那些农具杂物都放进门口的小房间里了, 显得整个庭院干净整齐。
想到这些,顾青云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虽然学习很枯燥,有些知识还不知道能不能用到,甚至很难理解,但他已经比一般的人幸运太多,之前科考一直都很顺利,不用经历煎熬之苦,现在又有一名进士为师,这就是很大的金手指了。
他们的新家已经建好了,是一座比之前占地面积更大的农家院,五尺多高的泥围墙把后院的竹子、金银花藤、刺树等都圈进来。
而且他现在经济压力大减,家中店铺的租金逐渐增多,咸鸡蛋继续增收,田地又免税,这段时间,家里说等他考完乡试后,就开始攒钱买田,这样出产会多一点。
当天傍晚,顾青云跟着老陈氏、顾二河从小路走回家。
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过去了,时间到了金秋八月,顾青云已经十六岁。
虽说他们家码头这边还有宅子租给客商, 可码头这里越来越繁荣,人流量一多, 就开始鱼龙混杂, 三教九流都有,实在不是一个理想居住的好地方,还是在城里买比较好, 有城墙挡着,比较有安全感。
八月初一这天,他在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就开始背着书箱和行李,准备搭乘家里的牛车,到桃江码头坐船到郡城,参加八月初九的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