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金鳞开 > 第161章 芭蕉心尽展新枝(3)

第161章 芭蕉心尽展新枝(3)

张诗奇又看了侯方域一眼,心中暗道:我这问得很有辱他的意思。他这副镇定自若,是心阔容耻?还是贪人之功?

为了面见太子,援救父亲,侯方域定了定神,朗声道:“正是学生有感而得。”

“且随我进去,在太子面前不可浪对。”张诗奇转身往里走去。

侯方域心中惊喜交加:喜的自然是这篇大作果然入得太子法眼,否则张诗奇也没必要特意再来核对作者;惊的是张诗奇一个小举人,竟也不能小觑,不知道从来看出了端倪。

侯方域心中大喜,连忙跟着张诗奇往里走去。他还是第一次进秦王府,只觉得此间景色果然是有北方园林的特色,处处以豪迈大气为要,讲究的是一览无遗,高屋建瓴,与江南秀色可餐,小桥流水大相径庭。

侯方域见到张诗奇的时候,毕恭毕敬行礼作揖。张诗奇却没了往日给他的优待,板着面孔问道:“日前你交来的作文,是出自何人之手?”他这么问话,已经不信原作者是侯方域了。

到了皇太子临时开辟的书房门口,内侍通报,很快就传来清脆的“宣”字音。听声音尚未长成,但已有阳刚之气,必然是皇太子无疑。

张诗奇突然有了些许联想,再将吴伟业曾经的奏疏、启本回忆起来,竟有六七分像。有了这份联想,原本有着浓郁关中气息的文章,渐渐展露出一两分江南水乡的秀气。

侯方域一手掩胸,按住几乎要跳出胸腔的心脏,一步步挪了进去。

——唔,之前的吴庶子倒是其中之一。

朱慈烺在侯方域进门的瞬间就将他打量了个透。用后世的审美而言,侯方域过于文弱,不过照当前晚明几乎病态的审美,这就叫做温文尔雅。

张诗奇只看了一遍就将侯方域的文章印在了脑子里,心中却有些疑惑:这文风颇有沉稳气象,与侯方域往日跳脱的行文颇有不符。难道侯方域真能随心而发,落笔成文,作文之道已入化境?这份功力,放眼天下也没几人能够做到啊!

“侯方域?”朱慈烺唤了一声:“没想到你对关学也有如此见识。”

“让侯方域来见我吧。”朱慈烺对比了一下吴伟业。像吴伟业那样屈从暴政,当了满清国子监祭酒的变节分子,朱慈烺都不耐其烦地悉心矫正,虽然目前进入了一个低谷,但并没贴上朽木不可雕的标签——否则早就将他赶出官驿了。侯方域到底只是年轻气盛,如果一直带在身边好好雕琢,至少可以用他的才气做些更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

“学生只得一二浅见,不敢当殿下夸赞。”侯方域行了礼,垂首案下。

朱慈烺拿着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果然详略得当。在世界本源到底是先“气”后“理”,还是先“理”后“气”,或是“理气混一不分先后”,这个唯心唯物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文章完全没有阐述!反倒强调了张载在从学之前,志心军事的经历,又写了横渠门下对于地理、农学的贡献。这简直就是朱慈烺的贴心小棉袄,完全将皇太子置于张横渠先生同一条轨道上,理直气壮告诉天下大儒:虽然如今的皇太子只是以知兵闻名,但看看太子殿下零星写出来论著,谁知道未来不是一代承上启下的大宗师呢!

朱慈烺让他在一边坐了,又道:“当日在汝州时你要见孤,想来是有事求孤帮忙吧。”

——但是这篇文章实在太合心意了。

侯方域心下一跳,暗道:这位殿下还真是快人快语!也罢,直截了当说出来最好,慢着……是不是要先哭两声?

而且那篇“察察为明”的作文里,隐约还流露出党争的烟雾,这更让朱慈烺不愿看到侯方域参与到权力中枢来。

“是学生之父!”侯方域语带哭腔,重又拜倒在地:“家父乃是前户部尚书侯公讳恂,自崇祯九年得罪,至今羁押狱中。恨学生体弱文黯,不能为国家立功,无法以功赎罪,感请殿下……”

朱慈烺并不满意崇祯的执政能力和治国手段,也无意替崇祯掩饰。但崇祯好歹是他这个身体的生身之父,是个宁可缩减自己伙食、衣物也不亏待孩子的好父亲。无论从外在名义,还是内中相处日久产生的情感,朱慈烺都不会因此原谅侯方域。

朱慈烺挥了挥手,不耐烦道:“先不要哭!你可知道你父亲关押在哪里?”

侯方域与复社其他才子一样,喜欢针砭时弊,讨论天子得失。考试之时,侯方域得了题目,又想到自己父亲被囚狱中,脑子一热就写下了“天子察察为明”的作文,公然指摘崇祯帝不能明辨贤愚。作为一个孝子,有这样的情绪并不是过错。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原本到手的举人功名也因此飞走。四年过去了,侯方域仍旧是个生员,为救父亲亟亟奔走,甚至急病乱投医。

“诏狱!”侯方域振声道。

“他那试策写得倒好,南省许多制艺教材之中都有收录。”朱慈烺冷哼一声:“只是他一个小小生员,竟然指摘圣天子的不是!这岂不是狂妄得没形没状了!”

“原来你知道啊。”朱慈烺撇了撇嘴:“既然知道是诏狱,还来我这儿求情?难道是要孤悖逆君父么!”朱慈烺好不容易鼓起的爱才之心又被打消了。

“确实没有。”张诗奇额头一阵冷汗:若是他考中了,我说不定还会去读一遍。既然没中,我怎能想到去看?

他为了吴甡已经去崇祯帝那边求过一次情,哪有再求的道理大?这种事可一不可再。当时父皇陛下是愿意看到儿子身边有人辅助的,如今太子手上有龙节、尚方,又有侍卫精锐,击败李自成,生擒刘宗敏,谁知道皇帝是不是愿意看到太子的羽翼更加丰满?

“只是,此子孟浪太甚,非但喜欢参与《留都防乱》这等闲事,连科场之中都不知道收敛。”朱慈烺颇有些失望道:“先生没读过他的试策吧?”

而且侯恂与左良玉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有传说左良玉当初是侯恂的侍酒——等于禁娈,而这传说正是眼前这位侯公子传出来的。不管真假与否,左良玉如今拥兵十数万,不听朝廷调度,几次想就食南京,仿佛一头即将挣开锁链饿狼,朝廷不将他的恩主侯恂系牢,难道放归故里,让左良玉再没有牵挂?

前者是永王、定王的老师,他身为太子,不方便太过靠近。让有心人看到还以为自己想挖弟弟们的墙角。那才是黄泥甩在裤裆里,怎么都说不清的事。至于侯方域,虽然没有那么多杂学,但是在文章上声名极高,史可法致多尔衮的书信便是由他执笔起草,也算是江南文坛不可小觑的人物。

若是再诛心地说:皇太子救侯恂,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湖广左镇也!

朱慈烺绝非虚言。明末四公子之中,他留心的只有两位:百科全书一般的方以智,以及与李香君留下《桃花扇》故事的侯方域。

到那时,朱慈烺又该如何自处?

朱慈烺摇头道:“此子乃复社中人,古文名称一时,以此文看来的确不负其盛名。更难得他肯学实务,当年随侯恂在京时曾写过屯田策,我在宫中也是看过的。”

“你是孝子,难道就要孤做不孝之子么!”朱慈烺冷声道。

张诗奇不知道皇太子感叹什么,小心问道:“殿下,此人可有不妥否?”

侯方域被吓得噎住了。他从未站在皇太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此时听太子说来,看来走东宫这条路从头到尾就是错的!

朱慈烺又重头看了一遍,道:“写得的确不错。唉……”可惜亡国之后终于还是踏进了满清科场,更让人见笑的是,竟然还没有考中。

仿佛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四周冒出无数阴恻恻的影子在嘲笑这位从不平面视人的侯公子,仿佛在说:“哈哈,你这白痴!机关算尽的白痴!”

“如今还是外聘。”张诗奇连忙解释一句,心道:难道皇太子与侯恂有什么过节?怎么听着口吻不善啊?

侯方域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暴喝,将他吓醒。

“侯恂的儿子。”朱慈烺显然对他十分有印象,接口道:“怎么会去你手下的?”

“报殿下!徐惇求见!”

张诗奇上前看了一眼,道:“殿下,这是侯方域所作,他是前户部……”

每户权贵豪族的门房都有一份名单,上面罗列着各类客人。有的客人可以先迎进来再通报,所谓通家之好;有的客人可以看到就通报;也有的客人一露脸,主人就正好出门去了。

侯方域为了在知府衙门被这位张知府“抓住”,着实下了一番力气。

在东宫的名单上,吴甡是第一类的代表,徐惇正是第二类的代表。

张诗奇虽然仍被人以“知府”称呼,也时常去西安府府衙走动,代表皇太子转达一些切实的需要。但他只是河南府的知府,而河南府府治都洛阳已经沦陷,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秦王府,跟在朱慈烺左右。

就连皇太子本人都没想到徐惇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这篇文章不错。”朱慈烺从一应文士的作文中挑出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