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一走,裴珠的婚事全看嫡母的,要是嫡母随意选个人将女儿发嫁了,日子可怎么过。
早知道就让太太把女儿抱到膝下去养着!
三房没出孝时,苏姨娘老老实实在屋里窝着。
“这怎么是不庄重?我不为姑娘打算,谁来替你打算?”这几年苏姨娘夜夜都在懊悔,悔得肠子都青了。
一出了孝,苏姨娘便往四房五房走动,与那边的妾结交。想通通路子,要是能到老太太跟前去,那七姑娘的婚事,就有老太太照拂了。
“姨娘!”裴珠生得与裴观有七八分相似,只有嘴巴长得像她亲娘,细眉一拧,“姨娘莫要说这些不庄重的话!”
裴珠自来最厌姨娘说这些:“是为父亲礼佛,原先京中不太平,母亲才不让我出门,如今太平了,自然要去给父亲上香。”
苏姨娘一听就打起精神来,急冲冲跑到女儿屋中:“太太是不是替你相看?”
苏姨娘可不管女儿说什么,就想着上香能见着人。
自从裴三爷没了,已经许久没正院的小丫头来报信。
替女儿选几件衣裳,不能太艳,又不能太素,得素中带艳,方显得俏。
说完这句便走,苏姨娘院里的丫鬟拉都来不及。
自己这个女儿生得好,越是穿得素,越是衬得人材出众:“今岁新裁的那条白绫裙子,上边配件银红的夹纱……”
这回也一样,小丫头往屋门外枇杷树下一站,朗声道:“太太隔日要带七姑娘去礼佛。”
裴珠咬住唇,知道说也没用,干脆走进内室,不听不看。
裴三夫人自来是这样,丈夫在时她吩咐裴珠什么事儿,就会派个小丫头到苏姨娘屋门边说一声。
待苏姨娘走了,丫鬟荼白掀帘进来,裴珠道:“全换玉色。”
没一会儿苏姨娘就来了:“太太要带你去礼佛?”
“是。”荼白也怕惹了太太的眼,自家姑娘哪哪儿都好,偏没托生到太太肚子里。
此时听小满来传话,说要带她一起礼佛。更吃不准嫡母是什么意思,她身边的大丫头荼白将小满送出门。
到了礼佛那一日,裴珠规规矩矩跟在嫡母身边,到了报恩寺才知道嫡母这回为什么带上她。
裴珠无事也不往嫡母跟前凑,只呆在自己屋中,那回生辰宴就已经受宠若惊。
因着相约的人家也带了个女儿来。
裴三夫人因当年没了女儿,又被苏姨娘一闹,虽不苛待她,但自来对这个庶女寻常得很。
阿宝扶着红姨的胳膊,就见裴三夫人身边站着个雪花似的女孩子,阿宝微张着嘴,看得怔住了。
“去珠儿那里说一声,叫她同我一道去礼佛。”
裴三夫人刚一走近好,就听见阿宝在同她姨妈低语:“她怎么,怎么能长得这么好看?”
陶英红那头一有回音,裴夫人便让小丫头去庶女房中。
裴珠自然知道是说她,她也知道自己生得不差,原先在女眷中交际时,便时常听人夸奖。还有那些夫人们,一夸夸两个。
先是送帖子请陶英红一道礼佛,又特意把日子安排在薛先生休沐的时候,还在帖子上写着会带上女儿一同前往,意思便是希望陶英红也能带上阿宝。
“想也是了,哥哥生得这样,妹妹又怎么会差。”
裴三夫人到底觉得太失礼,就更想把事情办得体面些。
可似这么直白的夸奖,她还从未听过。
陈妈妈笑眯眯把他撵出正院去,心里头却想,观哥儿这就开始关心起子嗣来了?若是明岁能迎娶到林家姑娘,隔年再添丁,三房眼瞅着就要热闹起来了。
裴珠脸上微微一红,余光就见母亲笑容舒展,冲那女孩儿招手:“阿宝,好久没见你了。”
裴三夫人隔着窗纱瞧见,气不打一处来:“快赶他走!”
这口吻,是她从未听过的,哪怕跟宁家姐姐,母亲也没这么说过话。
裴观隔着门帘,又一作揖。
就听那女孩脆生生“哎”一声,大大方方的走过来:“裴夫人,您身子好不好?我也想你啦。你送我的鸭子点心,都好吃。”
陈妈妈笑了:“行,我这就打他去。”说着掀帘子出来,看裴观还戳在阶下,轻拍他两下,“行啦,你娘答应你啦。”
裴夫人笑着上下打量阿宝一眼:“长高了。”
裴三夫人喝了口冰酸梅汤,顺了顺气:“论事,倒是好事,要是论心,真该打他两个大嘴巴子!”
阿宝确实又高了,裙腰还是那样,可裙子底下放了一寸,连鞋子都紧了些。
小满见公子出来了,才端着托盘往屋里去。
“我是长高了,高了一寸呢。”
裴夫人思量了半日,还是找了个礼佛的由头,妇人家谈天,论起京城瞧妇科的医婆,互相举荐也是常事。
今日出门礼佛,阿宝穿了一身新衣,都是御赐新纱刚裁的。
那倒是的,儿子自生下来,读书作文章科考,全没让她烦过心,唯结亲这一事,让她如此烦心!
大热的天儿,她不喜欢大红大绿,挑了件缥色的夹纱衣,底下是飞红色纱裙,袖口裙边嵌上金边,绣了一圈缠枝纹。
“你想想,他长到这么大了,惹你生气是不是头一遭?哪有养了孩子不操心的?”
展颜一笑,唇齿眉目,处处灵动。
裴三夫人往罗汉榻上一躺,自入了夏她就开始喝养心汤,好好的,又被儿子惹生气。
一行人到了静室,裴三夫人才道:“这是我女儿。”
“你也别太气了。”陈妈妈推一下裴三夫人,“他呀就是寻个由头,关心人家姑娘,没旁的意思。”
来的时候阿宝已经问过红姨:“裴夫人不是说她女儿跟我一样大,小时候就没了么?怎么这回来信,又说带女儿一起去?”
还是陈妈妈舍不得他,眼看他戳在石阶上站着不动,差点要笑出来。
陶英红一琢磨:“要么是妾生的?”不说高门大户了,就卫家原来小富之家,不也还有两个妾么,卫大卫二还有通房呢。
站在正房门外,裴观实在也没别的办法,母亲要是不肯出手,他要怎么找人给她摸脉,怎么确定她没有顽疾?
阿宝还以为裴珠就跟大妞那两个妹妹一样,可她一见裴珠立时就知不一样。
裴观长到那么大,头回被他亲娘从上房里赶出去。
裴珠跟裴六郎生得相似,但裴六郎英俊,裴珠娇柔,只是兄妹俩眉目间神色差不多,一看就是读了很多书的。
“出去出去,对你的圣贤书,仔细思量思量去!”
阿宝在看裴珠,裴珠也在看阿宝。
裴三夫人气得面色发红,再喜欢人家姑娘,也不能失了礼数!
这就是薛先生说的林家姑娘,裴珠缓步到阿宝身边,平辈之间行了个蹲礼。
“你看几本医书,还真看成神医了?望闻问切,你最多也就是望一望罢,光看能瞧出什么来!”
“我七月里生的,你呢?”阿宝连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放轻了,就怕自己呵一口热气,把裴珠给呵化了。
百无他法,只好胡扯。
“我是十一月生的。”
裴观肃衣立起,弯腰给母亲行礼,半天不直起来:“我也知失礼,只是最近看了些医书,观她脸色,像是阳火太盛。”
“那你比我小,我是姐姐。”
她们家还是去提过亲的,这叫林家人怎么想!
“林家姐姐好。”
裴三夫人坚决不肯:“你……你书读到哪个心窍里去了!这种事我岂能说得出口!”
裴三夫人看她们俩谈天,点一点头,转身跟陶英红道:“这些年,她都在家中守孝,原来京里不太平,也不太敢带她出来。”
他是想让医婆去摸摸脉,看看她身上是不是有固疾,或是什么胎里带出来的弱症,要不然怎么进门几年,她便去了?
陶英红一见到裴珠相貌,当即应声:“可不,生得这样,真是轻易不敢给人瞧。”
裴观知道母亲想歪了,还以为他是想让医婆去看林家姑娘好好不生养。
她们一路从崇州到京城,路上也有不太平的地方,陶英红和阿宝都会用鞭,身边又有林伯和林伯儿子两人护着。
这还没定亲呢!就算是定下亲事,婆家送医婆到娘家给姑娘瞧病,那……那算什么?
遇到难行处,报上腾字营的名号。
把陈妈妈也吓着了,哥儿就是再喜欢人家姑娘,送医婆去瞧病算是个什么道理?要是被人知道了?外头又会怎么说?
大军刚过,余威尤在,道上倒不算太难行。
裴三夫人怔在当场说不出话来:“你……你……”她顾不得仪态,指着儿子,连说了两个你字,就是接不下去。
“这话说的,太抬举她了。”
小满本端了酸梅汤进来的,一听到这话,赶紧退出去了。
京里没变天之前,裴观是京中家家想要的乘龙快婿,裴珠虽生得雪姿花容,却不似哥哥那么抢手。
“儿子想请母亲,荐万氏给林家姑娘摸摸脉。”
一则裴三老爷没出仕。二则裴珠是庶出。
这回必又是林姑娘的事。
虽父亲没了,亲兄长却是探花郎,前途无量。还可好好替她捡选一番,挑个中等往上的人家儿。
儿子长到这么大,除了林家姑娘的事,几乎无事托过她。
如今高不成低难就。
“什么事儿?你说罢。”裴三夫人一身玉色家常纱衫,头发只用根玉簪挽住,往青缎蟒花大引枕上一靠。
裴三夫人特意带裴珠出门,也是为了让她能跟阿宝走动走动,好以女儿的名义,将阿宝请到裴家来。
“我还有件想拜托母亲。”
瞧瞧他们家里到底是什么样,别被外头人的说辞给吓住了。
裴观虽点头,但裴夫人知道,儿子说定的事必要办,信还是会写。
裴珠并不擅长交际,阿宝却坐在她身边,托着茶盏盯着她猛瞧。
“家里还能有什么事,要隔几天一封信的,你祖父身子越来越好,离的也不远,要真有什么事,派个小厮跑一趟便是。”
裴珠哪里被人这样看过,她自小到大便没见过几个外男,又已经快三年都没出过门了。同辈相交的女孩子,更不会这么直愣愣盯着她瞧。
裴观打小便不恋家。以前丈夫在时,儿子在学中读书,都不曾隔几天写封信回家。没想到丈夫一去,儿子成长起来,还知道按时往家写信了。
阿宝将她看得面红耳热,偏偏阿宝自己不觉得,她仿佛在看玉雕的像,画中的人儿。看到裴珠脸红,还向着戥子一摊手。
裴三夫人笑容满面,儿子跟万氏问她的身子,她也听见了。
戥子立时拿出巴掌大小的檀香扇子,阿宝打开折扇:“你是不是热,我给你扇扇。”
小满奉上茶,裴观掀起茶盖儿啜饮一口:“我明日便要去国子监,半月之后才能回家,这几日中都会给母亲写信来。”
裴珠看她真的给自己打扇子,扑哧笑出声,拿帕子掩住口:“我不热,夏日里我也少出汗的。”
“不久。”裴观坐到罗汉榻上,裴夫人歪着,他却正襟危坐。
这个同她哥哥又是一样的,兄妹俩都肤白少汗,畏冷不畏热。
裴三夫人问:“怎么这个时辰来?在廊下久等了罢?”屋里摸脉,便是儿子也不便打扰。
那边儿裴三夫人已经绕着弯子,终于说到裴珠生下来便体弱。
裴观特意此时来,同万医婆碰面,才入得正房。
“家里时常请平安脉的,老太太呢是隔三日摸一回脉,珠儿隔五日,她身子寒,女儿家的小日子来的不爽利,好好调养着呢。”
万氏医方,只传女,不传男。
这也是真的,虽不喜小妾庶女,她当嫡母也会履行职责。
身边跟着的儿媳妇,便是她医术的传承者。
陶英红这才知道,原来高门大户这样讲究。
“裴夫人身子越养越康健了,裴公子不必多虑。”万氏五十多岁的年纪,鬓边还一丝白发都无。
裴三夫人又说:“就是我,也时常摸一摸脉。后宅里头摸脉瞧病,都有相熟的医婆,妇人就是得调理身子才好。”
只是,极少有人会正经叫她们一声大夫。
裴三夫人还一心以为,儿子想送医婆去林家,是为了瞧这个。
京中大家妇人贵女,连同宫妃宫人都由医婆医女看脉。
她越说越是心里发虚,暗里又把儿子骂了一顿。
这对通医道的女人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当上朝廷登记在册的医女医婆,每月都可领上一份饷银。
陶英红一听,想到阿宝最近常说腿疼爱抽筋,旁的毛病倒没有,既有医婆,正好请上门给阿宝看看。
能当医婆的,可不是什么乡野神婆,民间妇人精通方脉者,至司礼监参加御医会选,考评合格,朝廷便会录入名册,让她们等待宣诏。
阿宝自己给自己诊断,说她是原来肉吃得太少,吃了肉就好了。
万氏是极愿意同裴家这探花郎多说两句的,因他每每总会称她是大夫。
陶英红问道:“那这样的大夫上门难不难请?”
“万大夫,我娘这些日子脉相如何?”
得亏得韩夫人肚里没那些个弯弯绕绕,要是换成别人,早听出来了。要是真被人听出来,那她这张脸往哪儿放。
“碰巧”遇上了等在门外的裴观,万氏常年给裴家走动,见过裴观许多次,同他招呼:“裴公子。”
“我们家一向看的医婆是万氏,家里三代都是替妇人瞧病的。”
万氏看完脉,让儿媳妇拎着药箱子,退到正屋门外去。
“你就拿我的名帖去,用我家常用的那个医婆,五十多岁年纪,她瞧过的病多。就是宫中的妃嫔也会召她入宫瞧病。”
不独裴三夫人,院里有体面的妈妈,也都会请万氏给看脉。
这话陶英红赞同,看病自然要看老大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她点点头:“又让裴夫人费心。”
万氏的药膳方子,裴三夫人一向吃着好,遂点点头:“每月都累你跑这几趟。”说完一抬眼,陈妈妈便把红封塞到万氏手中。
“这是什么话。”裴三夫人叹口气,看一眼同庶女玩得不错的阿宝,满眼欢喜,“你也知道,我喜欢阿宝。”
能食补,不药补。
人与人,或许就是那一眼的投缘。
他趁着万氏又来裴家替母亲妹妹摸平安脉,到正房外,听万氏道:“自来冬病夏医,这养心汤夫人还得继续喝。”
她总觉得,阿宝是该给她当儿媳妇的。
裴观离家到国子监任职前,办的最后一件事,便是托母亲送个医婆去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