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屠龙少年到最后都会变成恶龙,或许昨天积极推动胸腔镜技术的少年满意自己的治疗方式,不再接受达芬奇机器人以及日后的新技术也说不定。
回到2002,主角必然面对类似的竞争,无论是从人事还是从技术理念。
至于第三卷和以后暂且不提。
针对肺小结节,很多医院的技术理念落后到现在还是腔镜切肺叶做淋巴结清扫(这句话是帝都某位大牛级别的教授说的)。
写这本书的时候每每回想到2002,在感觉有意思的同时也觉得疏远。已经19年过去了呢,时间过的可真快。
技术之争还包括很多细节,举个例子——同样是腔镜手术,肺小结节到底是楔切还是直接切肺叶做淋巴结清扫。
啰嗦这么多,说点有意思的事儿。
话说2010年以后来到临床的胸科医生应该都不会开大刀了,一水的腔镜,用的那叫一个熟。
很多细节,只要能咨询当事人我都会咨询,尽量做到还原。
我亲眼目睹了N枪法、两枪法、一枪法;目睹了胸腔镜+小切口、三孔技术、双孔技术、单孔技术的出现、成长。
比如说过段时间周医生要去领他的1.2亿(我没忘),这件事情我咨询的是身边一个在2005年中过500万的朋友。
书里面很多评论都是年轻时候我和同事之间的评论,从最开始胸腔镜技术根本没用再到后来觉得有点用,一直到现在……
喏,我身边真有中过500万的朋友……算是熟人吧。
技术之争,是我亲眼目睹的。
原本以为一张支票搞定,其实不是,领奖的细节倒蛮有意思的。
在这里顺便简单展开一下。
可能地域不同,颁奖的方式不同,但在我们这儿的确是日后书里写的那样。
第二卷是技术之争,主要是指胸腔镜技术和从前大开胸技术之间的竞争。
同样中过500万的朋友别打,糟老头子真是很认真的咨询过。
第一卷是人事之争,40万字左右结束。
尽量完善细节,让情节变得真实。
其次,开篇说没有分卷,但具体内容其实有几个明确的线条可以捋一下。
不说太多了,最后肯定是要求一下订阅。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一个又一个的疾病才是反派。
医疗文毕竟只是一个小分类,受众不多,而且我的写法不是无脑爽,这一点在现在的确很掉订阅。
解决一个又一个反派,走升级流倒也不是不行,典型的打完一个人后面还有师父、师门、潜心修炼万年的师祖的套路,一路升级上去。
有一天翻看后台读者画像,忽然悲从心起。
当然,不要脸、不是人的医生也有,就和各个行业里都有败类一样,没什么不可思议的,但那是极少数——就像是王志泉。
40岁以上的男性读者是读这本书最多的受众群体。
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构成了医疗中矛盾的来源。
而这群人以我的了解,是最不愿意付费的……每个月的零花钱辣么少,能省则省。狗头,因为我也是四十岁的老男人。
在我看来医疗文的矛盾只有一个——疾病。
面对很多严峻的问题,要上架了,还是恳请一下订阅。
回到书中,说过很多次,一直给主角穿小鞋、毁前程的反派其实也就是能力不够。很多案例我反思了一下,真心不是他故意错误治疗,就是水平不行、能力不够。
不管您在哪看的书,要是条件允许,还请来起点订阅支持一下,鞠躬~~~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等英特纳雄耐尔实现,现实中,我想不到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答案。
嫌弃短小的书友大人还请稍安勿躁,麻烦打开自动订阅,给一下支持。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其实没有正确答案,挠头,有时候真心搞不懂RB人的思维,感觉那段剧情很尬。
虽然说不管成绩如何,都要努力认真的讲一个自己能力所及的精彩故事,但还是成绩好就越开心。
比如在协和,几个月的时间,这张床位已经周转过至少15-20个患者。本来,他们能得到全国顶级专家的治疗,延长生命甚至痊愈。结果呢?
就啰嗦到这里吧,27号中午见。
一个没有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能在医院接受心理治疗一直到死亡么?
求月票!
首先医疗文里没有很明确的反派,即便是白色巨塔那种剧里强行立出来的反派,在我看来其实也各有自己的道理。
求打赏!!
27号中午上架,借着上架感言,解释几个书友大人们经常问的问题。
求比心!!!
2002年的第一个感言来的略早了一些。
求订阅!!!!
又到每本书写上架感言的时候,
鞠躬,九十度,老腰咯吱咯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