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皇后出墙记 > 第五章 斗酒试探烟雨楼(1)

第五章 斗酒试探烟雨楼(1)

徐辉祖不服气地道:"若是这样,那何不让锦曦嫁得平凡,不嫁亲王?"

"为父只想早日离开朝廷,一家老小安乐于田园。但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走,皇上也未必放人,军中多是为父多年的兄弟、下属,还了军权,也不见得能除皇上疑心。燕王少年英俊,在军中长大,智谋过人,身手不凡,不失为佳婿,能与燕王匹配也不委屈锦曦。她总是要嫁人的,与其让她从此身陷深宫,不如嫁得一藩王从此平安度日。太子之事休要再提,就这样吧!"

徐达看着儿子,他怎么不明白?转眼就要把锦曦送出去,心里何尝舍得。他同样也是矛盾异常。皇上对他还好,一直照拂有加,然而山雨欲来,连智谋过人的刘伯温都辞官归田了,他怎么也明白了几分。

"父亲!锦曦论嫁,有何人比太子更合适?将来……"徐辉祖沉声道。

"辉祖!你可要为府上百十条人想想啊!父亲不是不疼锦曦,若不是朝中这般局势,锦曦只需得一良人就好,何苦要与皇家攀亲?燕王年纪虽小,却甚得皇后宠爱,自幼由皇后娘娘抚养成人,若是这门亲事能成,魏国公府也必多一重倚仗啊!"

记得当时皇上哈哈大笑,那笑声……徐达长长地叹气,"皇上猜忌之心这么重,又分封皇子各领封地,以为父的权势,哪敢再和太子攀亲?更何况,为父也舍不得送锦曦去宫中争权夺势,你明白吗?"

他怜惜地看着儿子,心里叹息,他虽是驰骋沙场之人,长年在外驻守,对皇上有提防之心,却又抱着一丝希望,他也舍不得锦曦,但是锦曦已经十四岁了,左右也是嫁人,燕王也不失是一个好人选,还能布下后着。

记得自己当时汗透重衣,捣头如蒜,只有傻了才会真的理所当然地接受皇上的说辞,"皇上龙床岂是下臣敢歇息之处,臣死罪。"

"燕王在军中,为父尚了解其人,不会委屈锦曦的。"

皇上笑着扶起他,"朕与卿一起出生入死打下这座江山,朕亲扶卿休息,何罪之有呢?"

"父亲若是这般深谋远虑,何不为将来着想?以我父子在朝中势力,将来锦曦就算在宫中,一则没有离开南京,加上家中诸多庇护,二来太子也不敢委屈了她。"徐辉祖想得深远,终不肯打消将锦曦许给太子的意图。

建国之初,皇上一再想把当初做吴王时的老宅赐予他做府邸,他坚持不肯接受。前些日子他蒙召入宫,陪皇上饮酒闲谈,不知不觉竟醉了。醒时竟然发现自己睡在龙床之上,吓出一身冷汗,直直从龙床上滚落下来磕头谢罪。

徐达摇了摇头,儿子虽然才华横溢,却看不透帝王之心。这当口嫁与太子,弄不好让皇上的疑心更重,会惹来天大的祸事。他沉下了脸,喝道:"此事就这么定了,燕王若选不中锦曦,便也罢了,为父自当为她觅得良缘佳婿。太子之事切莫再提。你也休得再自作主张!明白了吗?"

"放肆!"魏国公徐达脸气得通红,一掌拍在红木书案上,他怒视着儿子,慢慢地又转为悲凉。"你怎么可以擅作主张?!要知道如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狠狠地看着儿子,几十年沙场征战的威仪杀气直逼得徐辉祖低下了头,轻声回了句"但凭父亲做主",这才满意地挥了挥手,让儿子离开。

"可是儿子却不这么认为,以锦曦的品貌远胜吕妃,太子……太子也对锦曦大有好感!"徐辉祖顾不得那么多,一股脑把太子对锦曦产生了兴趣,在锦曦病中殷勤送礼并亲来府中探视一事全抖了出来。

徐辉祖漫步到了后园,远远瞧见锦曦正在照顾兰草。他停住了脚步,默默地望着她。

徐达摇了摇头,"难道让锦曦去做侧妃?虽说常妃体弱,毕竟现在东宫受宠的是吕妃!"

锦曦穿着粉色滚蓝边的夏日常服,细心地将兰移到?阴处。她弯着身子,阳光照得黑发晕着一层淡淡的金色。

"儿子明白!可是,未必燕王是最佳人选。"徐辉祖打定主意,若锦曦终究要嫁,他选中的人当然是太子朱标--将来的一国之君。

徐辉祖闭上眼,满园青翠中只留下这处朦胧的粉色刻在眸底,隐隐牵动着心里的温柔。

徐达忧虑地看着儿子,建国后皇上对功臣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前日里已有废丞相、撤中书省的传言。燕王今年十七,得帝后深爱,锦曦若能中选,未尝不是一重保障。"仗也打完了,狡兔死,猎狗烹,良弓藏,辉祖怎可不知这中间的利害!"

他清楚地记得那年岁末他奉父母之命上山去接锦曦的情景。栖霞山染上了斑斑银白,空山新雪,人到了这里,心跟着便静了下来。

魏国公府书房中,当朝左相兼太子太保魏国公徐达与同朝为官的儿子神情严肃。燕王府送来的请柬端端正正地摆在红木书案上,轻飘飘的一纸请柬上并无锦曦的名字,但皇后口谕却随着这纸请柬一块儿传到了府中。

想起十年不曾回府的锦曦就在这里生活,他轻声叹息。

"父亲,怎么能让锦曦去?"徐辉祖沉声反对。

庵堂清静之地不容车马喧哗,徐辉祖嘱车马在山下等候,独自拾阶上山。

"燕王十七岁生辰,皇后亲制请柬邀百官携其适龄千金赴宴,自是想从中选得燕王妃。锦曦适龄,正是大好机会!"

木鱼声敲响了一庵寂寥,向后院行去时,四周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锦曦会孤单吗?他的心隐隐有些疼痛。

朱棣心里总有着说不出的奇怪感觉。这种感觉吸引着他与李景隆步步接近,但是却总是发现不了他的另一面。朱棣不信李文忠的儿子会是个只知风月的浮浪公子,然而任他时不时百般逗弄,李景隆丝毫没有露出他想见到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