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红尘有幸识丹青 > 后 记(补参考书目)

后 记(补参考书目)

元好问也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言情圣手汤显祖曾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张生和崔莺莺,只需要“临去秋波那一转”。

阿堵对爱情的看法是古典而浪漫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只需要:“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但是有一个最出乎阿堵意料的问题是:一些姨妈觉得两个人感情没有基础,或者太快,所以在此就这个问题作出说明。

承安和丹青之间,完全足够。

有时候不能得到认同,阿堵于是怒从心底起,恶向胆边生,哼哼,笔在我手里,气死你们!

只有现代人,才会问出感情基础这样的悖论。

有时候可以得到认同,阿堵于是窃喜,不枉我费尽心思做了这许多俏眉眼,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姐妹们,感情,不需要基础,它本身就是基础。

作者的任务是讲故事,阿堵在讲故事的时候呢,也努力把为什么要这样讲故事传达给读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阿堵不是没灵感,实在是没时间。2月中旬以后会更加忙碌,所以务必在过年期间赶出来,否则此文铁定成坑——那样的话,不如谁来杀了我。遇上文思不畅的时候,不顾切肤之痛生拉硬拽,因为我一定要把它写完。至于过年期间是个什么场景,大家都知道,我尽力。

爱情是人间最大的信仰,信者才可能获得。即使没有得到,也要相信它。因为有情,是最基本的人性,你若不信,已经自掘坟墓。

哈哈,我又活过来了!!谢谢大家!

传奇就是童话之一种。写这个童话,也是为了寄托这种想法。

···

生活当然是另一回事,但是我们需要童话。

阿堵(脱下高跟鞋一把甩过去):我叫你打断老娘的话!叫你打断老娘的话!实话告诉你,我其实更喜欢当读者。可是看了无数耽美之后,总觉隔靴搔痒,万般无奈之下才决定求人不如求己。所以这个文就是专为满足老娘自己所有审美心理期待量身定做的,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我还打算写完之后把它们统统忘掉,以读者的身份再看一次(双手叉腰,仰天长笑),哈哈,这样老娘就又有书看了……

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踩扁我。不过阿堵不会做出回应,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接受任何挑战。

记者:ok,下一个问题,不少读者觉得本文不够激情不够大胆,现在透一点露一点已是大势所趋,比如最近大受追捧的电影《s.j》啊《p.g》啊,不知阿堵会否考虑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背着独孤求败的无锋之剑,负手望天,做绝世高手状)

阿堵:我注意到不少读者朋友对赵承安这个角色有点偏见。当然,读者的反应超出作者的预料,定是塑造人物过程中有漏洞。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他和丹青之间,没有是非问题,只是大家在追求各自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不小心相遇了。两个都是目标明确心志坚定的人,所以开始的时候,彼此都把对方当作了提升修炼境界的对手,在三番五次的胶着纠缠中,才情根深种……

又:热烈欢迎看霸王文,请不要刷分。倒扣在其次,把用心的留言都淹没了,连我都找不到。

记者:好,下一个问题,很多读者对于二人的感情纠葛感到不太理解。

···

阿堵:初衷之二么,是要记录临仿这个古老行业的行业史。从这个角度说,本文属于史学这一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研究。不过采用了当前读者喜闻乐见的文艺性学术著作的写法,也是出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考虑,同时也为了填补官方正史研究的不足……

母子对话录

记者:那么请问你的初衷之二是什么呢?

阿堵:丹丹,呃……为娘代表广大姨妈问你几个问题。

阿堵:因为我的初衷之一,是要写一个临仿业不世奇才的成长史,要知道,这种人和圣人一样,五百年才出一个。从这个角度说,本文类似于青春励志型名人传记,力求用生动感人的例子给年轻人讲讲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且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非要参加科举应试才能……

丹青(干自己的活,爱搭不理):问吧。

记者:那么究竟为什么做那么长的铺垫呢?

阿堵:你是怎么想到要用美人计的呢?

阿堵:我只是说,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当然了,爱情是这个故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说……

丹青(诧异):美人计?(看一眼远处被纠缠得脱不了身的赵大灰狼)他跟我,哪一个比较像美人?

记者:难道本文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阿堵:好吧,不提这个。姨妈们觉得你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够严肃。

阿堵:我已经注意到,很多读者认为,本文铺垫过长。我个人觉得呢,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读者单纯的把本文看作一个爱情故事,所以……

丹青(更诧异了):不够严肃?我用了整整一个月酝酿感情,大大的破纪录了。

记者:关于本文的类型问题最近读者们有很多疑问。

阿堵(黑线,鸡同鸭讲):你怎么知道他一定会来?

……

丹青(不耐烦):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当然要亲自来看着。只不过……

答记者问

阿堵(两眼冒泡泡):只不过什么?

···

丹青:只不过没想到他正好赶在我自我催眠最强的时候来了。

又有亲问起丹青的原型,当时真没想那么多。看看王希孟生平,还真有点靠谱,有意思。

阿堵: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不上当呢?

都是老书,市面上恐怕找不到了。其他网上资料不再列出。书画装裱这个行当如今可说式微。解放初期那些大师都进了博物馆,年轻人愿意学,学得精的少,听说即使有高手,也被卢浮宫啊,大英博物馆啊这些地方挖走了。

丹青(翻个白眼):上当?他有什么当可上?他又不知道我知道他要杀我。

《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唐昭钰著,黄山书社1990年

阿堵(发晕,想明白之后):那你是怎么想到调动身体的潜力补充精神力量的不足的呢?

《古书画鉴定法》王以坤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丹青(发楞,想明白之后,怒):你这么闲怎么还不去码字填坑?!在这里唧唧歪歪个没完……

《文人作伪》王元军著,华文出版社1997年

···

有亲问参考书,主要是下边三本:

看了最近一些亲的留言,有几个问题在这里说明一下。

最后用两个字总结:过瘾!

前面已经提过,写这个文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审美期待。

亲们问起新坑,对不起,短期内不可能。阿堵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这个文首先涉及的是美与丑,其次是真与假,最后才是善恶是非。

故事永远讲不完,笔墨却只能尽于此。

细心的亲可能已经发现,整个故事的底色是非常残酷的,不停的在死人和发生悲剧,但是阿堵刻意削弱了道德审判的力度。所以一些正义感比较强的亲可能会看得有点郁闷。不过阿堵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向这部分亲表示歉意。

最后感谢我的老公。对于自己老婆这种奇怪的爱好虽然完全不能理解但是表示无条件支持。

关于真假问题,全文从头到尾,特别是细节,阿堵都在努力贯穿“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原则。那些所谓的专业知识,大家看看就好,别太当真,否则很可能贻笑大方,那阿堵罪过就大了。

接下来感谢丹青和承安。让我跟着他们一起再次经历了一次感情的锤炼,连带着灵魂似乎也提纯不少。

阿堵自己认为,这篇文是纯得不能再纯的耽美。没有世俗舆论的阻挠,没有一大帮面目可憎的女人跳出来搅局。矛盾冲突基本上来自人物自身的处境、抉择、性格、心情……是把爱情放在一个相对纯粹的环境里探讨。

然后感谢所有给我长评、留言、分数、点击率的亲们,感谢你们一路相伴,支持鼓励,陪我完成这个故事。

丹青和承安两条线,几乎是同时展开的。只不过一个明写,一个暗铺。有些章节,似乎全在写丹青,其实往往是双线相连的节点,是为承安做铺垫。他们的纠缠,老早就已被命运之轮启动。有些亲似乎比较关注明线,忽略了暗线的一些东西。⑧思⑧兔⑧网⑧文⑧档⑧共⑧享⑧与⑧在⑧线⑧阅⑧读⑧

所以首先感谢空心菜。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只有她一个读者,让我坚持爬到十万字,等来了看文的亲人们。

爱情当然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文中,除了主角,还写到了很多不同的爱情,应该放在一起看。为了实现最初的审美期待,除此之外,阿堵觉得,还需要这么几样东西:个人身世浮沉、江山兴亡交替、历史沧桑变幻、传统文化底蕴。在写的过程中,阿堵一直在努力把它们穿插交织在一起。但是很难如意,只能说,我已尽力。

去年十月,和空心菜闲聊(就是作词的阿空),说起这个故事大纲,得到首肯。当时仰天长叹:谁把它写出来给我看就好了。到底心痒,忍不住自己动手。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达成我的审美理想。归根结底为了俩字:过瘾。只要阿堵写得过瘾,亲们看得过瘾,就算功德圆满了。所以呢,大家别太较真,呵呵。

多年前,看了一本关于古人作伪的书,当时就想,写成小说会很好看。后来又看耽美,觉得如果写成耽美会更好看。

一个好的作者,应该把解读的权力交给读者,不能老是自己跳出来解释。阿堵功力还是不够啊不够。谢谢大家的体谅。

要说的话,故事中其实已经说尽。

大过年的,来来来,吃好喝好,吃好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