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的注意力被蓝道行的疯癫模样吸引时,那静静搁在沙盘上的乩笔,突然毫无征兆的跳起来,在沙盘上笔走龙蛇,惊得两人眼珠子险些掉下来。
两人瞪大眼睛望着他,只见不一会儿,蓝道行便以宽大的袍袖捂住面,浑身筛糠似的战栗起来,看起来确实像被什么附体了。
只见那沙盘上渐次写出‘不在丁巳,便在戊午’把个歪歪扭扭的字体,朱十三看了十分激动,竟然跪下磕头,连声道谢起来。
“我已经将你的问题,送给紫姑娘娘了,现在就请她下凡解答!”蓝道行说着在耳边簪一朵大红花,向北方作揖道:“子婿不在,曹姑亦归,小姑可出!”声音忽近忽远,极为神道。
再起来时,朱十三望向蓝道行的目光,便充满了敬畏,对沈默道:“兄弟,你也问问,今年还能不能登第了。”沈默竟也紧张起来,咽口吐沫道:“算了,徒乱人意。”
朱十三便依言写就,将那黄纸折成方形,递还给他。就见蓝道行接过来也不看,近用指头一弹,那张纸竟然乎的燃烧起来,转眼焚化成灰烬。
话音一落,那蓝道行的胳膊便放下,软软的趴在桌子上,仿佛昏过去一般。朱十三端一碗雄黄酒,含在嘴里,喷一口到蓝道行的脸上,才把他唤醒。
但这蓝道行竟然不问对方要求什么,显然更加高级,更能让人相信他真的是与鬼神相通。只见他从袖中抽出一张黄纸,递到朱十三面前道:“把你的问题写下来,折好,不要让第二个人看到,否则便不灵了。”
两眼呆滞的抬起头来,蓝道行喃喃道:“我这是在哪啊?”果然是昏迷中醒过来必问的问题。
这下两人的胃口便被吊起来了,因为一般起乩的乩童都要求,求乩者先将要问的问题或用口说出,或写在纸上,然后乩童再根据求者的问题,请示神灵,记录下来,予以解答。
“蓝神仙,您是在悦宾楼啊……”朱十三用毛巾给他擦擦脸道:“方才给小人扶乩来着……”
却被蓝道行摆手止住道:“不要说出来,说出来就显不出俺的本事来了。”
“哦……”蓝道行缓缓点头道:“想起来了,你问的什么呀?紫姑怎么说?”
朱十三挠头想一想道:“那我就问问,我那个……”
“我这不三十好几了还没儿子,问了问子息。”朱十三兴高采烈道:“娘娘给回话了,说不是今年便是明年。”便从怀里掏出银袋子,双手奉上道:“这点钱先给先生补补身子,等我儿子降生后,另有大礼相赠。”
“家事国事,大事小事,皆可以求问。”蓝道行笑道。
“不是俺说你啊,实在太客气了……”蓝道行伸手便要去拿,却看到沈默似笑非笑的眼神,不由打个寒噤,讪讪道:“俺都说是白送了,还给钱干啥。”
朱十三笑道:“中。都可以问什么?”
“一定要给的。”朱十三坚持道,蓝道行坚持不要,就这么互相推让起来,场面十分感人。沈默这才笑道:“十三哥不差这点钱,蓝道长就拿着吧。”
沈默也想看看他是不是真有本事,便对朱十三道:“十三哥,你先试试吧。”
蓝道行这才心虚的收下道:“那就算你借俺的,等我发达了数倍奉还。”接下来两人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好不痛快,只有沈默一直不大喝酒,也不大说话,好像在思索什么一般。
将心事倾诉完毕,蓝道行也吃饱喝足了,拍拍肚皮道:“得了,看在你们请我吃饭,又听我倒苦水的面子上,我就免费给你们各起一乩吧?这可是挥泪大酬宾啊,在山东,可是四十两银子一次呢。”说着竟然从背上取出便携式的沙盘乩笔,尽显专业风范。
过一会儿天黑上来了,蓝道行推杯告辞,朱十三挽留不住,只好一起下楼。趁朱十三去会账的功夫,沈默微笑对蓝道行道:“好快手法啊。”
“就是那个……”蓝道行说着伸出食指,先挺直,后弯曲道。
蓝道行愣一下道:“什么意思?”
“什么难言之隐?”沈默明知故问道。
沈默看看四下无人,小声道:“他写的纸片一到了你手里,便被你掉包了。其实你烧的是一张空白的黄纸,然后装作鬼附身,用袖子挡住我们的视线,偷看那张纸上写的字,根据问题,牵动两手上的透明丝线……”
“问题就出在太准上了!”蓝道行看看边上,再没有别人,这才压低声音道:“我把那小子的难言之隐给测出来了,他当时就跟我翻脸了。”
不等他说完,大感尴尬的蓝道行讪讪笑道:“您老行好,俺就是混口饭吃,千万别揭穿俺。”算是变相承认了。
“那是为什么?”沈默笑道:“有个预测这么准的跟班,他应该很愿意才是。”
沈默轻笑道:“明天下午,我仍旧在这里等你,你来,我就不揭穿你。”
“那怎么可能?”蓝道行吹胡子瞪眼道:“俺出道二十年,请神上千次,还从没一次失手呢,那次也不例外。”
“有事吗?”蓝道行微感诧异,“何不此刻就说?”
“啊……那肯定是你失手了吧?”朱十三笑道。
“我有点小事托你,此刻还没有想停当。还是明天下午再谈。你一定要来,不然我给你散布全城,说你蓝神仙是个假神仙。”沈默不怀好意的笑道:“所以不见不散。”
“于是乎,俺就来了,也顺利的见到了他。”蓝道行郁郁寡欢道:“起先他听说俺想跟他混,还是很高兴的,直到他准备试试俺的本事……”
见他如此叮嘱,又捏着自己的把柄,蓝道行也只有答应了,这时朱十三从里面出来,两边便分道扬镳,来日再见。
无奈之下,他便想出了曲线救国的路子,准备通过陶仲文的子孙上位,经过一番费尽心机的打探,他终于探听到陶天师唯一的孙子,长期眠花宿柳于勾栏胡同……
回去路上,沈默对朱十三道:“先不回去,咱们去有朋客栈,我去取样东西。”
而我们的蓝道行,便是怀揣着接替陶仲文的梦想,从山东老家到了京城,可到了北京才知道这池水太深,这里能人太多,随便一个道士都会好几门法术,他这个只会扶乩的乡巴佬,登时相形见绌,根本入不了陶天师的……徒弟的法眼,别说拜他老人家为师了,就连给他当徒孙都不能。
“什么东西?”朱十三好奇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二位成功人士的吸引下,无数人梦寐成为道士,已经是道士的,梦寐成为第三位天师。于是无数人挤在各地道观门前,请求收纳门墙,从事道士这份十分有前途的职业;无数道士离开自己的道观,从各省聚集到北京,请求陶天师收纳门墙,成为天师接替人……之一。
“保密。”沈默拍拍他的胳膊道:“安啦,明天就知道了。”
先一位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封天师,授礼部尚书衔,钦命总领道教,赐紫衣玉带,封妻荫子,父母皆受荣禄。现一位接替他的同门师弟陶仲文,更因为屡有大功,赐一品服,封少师少傅少保,其荣耀已经到达了人臣的顶点。
“切,稀罕。”朱十三撇撇嘴道。
嘉靖皇帝是如此的迷恋长生,如此的宠爱道士,几乎将所有能给的,都赏赐给了三清门徒们。道士们所得的隆恩重典,甚至要比之前一百七十年的总和都多,更是树立起了邵元节和陶仲文这先后两代天师。
“不过我说十三哥啊,”沈默小声道:“要想喜得贵子,还得抓紧耕耘啊,不然紫姑的话也不做准的。”
前者是对大明朝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建国一百七十年来,从没如此煎熬难过;后者是对大明朝的道士来说,建国一百七十年来,从没如此风光过……
“嗯,俺知道了。”朱十三立志道:“没有春耕哪有秋收?就算是广种薄收,那也是有收成的!”
这是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个最好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