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高拱沉吟道:“是何人有如此福气啊?”听说人家是亲戚,高拱自然无话可说。
“承蒙阁老错爱。”沈明臣有些感动,神态也恢复恭敬道:“不过学生已经应了别人,说起来我们还算是亲戚,他待我也是情深意重,学生不忍弃他而去。”
“沈江南。”沈明臣轻声道。
认真的听完沈明臣的话,高拱露出激赏之色,此人确实看到了朝廷的弊病,并也提出了改革的方案,虽然书生意气,想当然耳,但也不失为可行的方向,没有流于夸夸其谈。于是真心实意道:“先生大才,不知是否有兴趣留在府上,帮我一改朝廷取士的旧弊。”
“什么?”高拱一下瞪起两眼,面上笑容顿敛,沉声道:“原来你是他的使者?”
“官府要管理国家的方方面面,最需要的是专门人才,比如户部需要会计、理财的行家;工部需要水利、建筑、工程方面的行家;兵部需要制图、军械、给养方面的行家,诸如此类……几乎每一行都需要多年的经验、和深入的钻研,大明朝最缺的,偏偏就是这些人才,即使有一些,也只是些地位极低的小官小吏,还要受那些不懂装懂的长官瞎指挥。外行领导内行,内行成不了领导,这是大明的弊端啊!”沈明臣索性放开道:“要我说,大明想振兴,首先就要改革科举,细分科目!比如分成兵科、工科、户科、刑科等数个科目,每一科除了四书五经外,还要考量其专门知识,只有精通哪一科的知识,方可当哪一类的官,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使朝廷充分发挥职能,管好国家的方方面面。”
“不能说是使者,”沈明臣呵呵笑道:“论辈分我是他哥,不忍看他整天难受,所以冒昧来找阁老,把误会说清楚,以免亲者痛、仇者快。”
高拱却一抬手道:“让他说下去。”
“我和他没什么好说的。”高拱看一眼李登云道:“你怎敢管这种闲事?”
见他越说越惊人,李登云忍不住咳嗽一声,打断道:“句章,咱们还是说正事儿吧。”
李登云笑道:“阁老,您先别生气,让他把话说完,就知道我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儿了。”
“无它,不再以一篇时文论高低!”沈明臣自信满满道:“唐宋的科举,尚有许多科目,并非只有进士一科。到我朝却只重孔孟经书,其余的都成了偏途,这样选出来的官员,千人一面,都是不通实务的书呆子……”
“说。”亲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高拱闷哼一声道。
“好大的口气啊。”高拱听他虽然言语不恭,但确实针砭时弊,心中不由升起三分敬意,但仍冷笑道:“科举乃国家取士之法,已经用了千年了,难道你有更好的法子?”
“我那老弟可谓天之骄子,平生不曾服谁,但对阁老却十分的敬重。”沈明臣也不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为沈默说和,而是拍起了高拱的马屁,道:“他常对我说,虽然只在国子监与您共事过,但您的学识、气度、才干、志向,都让他高山仰止,常对我们说,您是匡扶社稷、中兴大明的救时宰相!还自豪的说,您与他相期相业,相约一起力挽狂澜,建立千秋不朽之功业!”说着看看高拱,故意问道:“敢问阁老,果有有此事乎?”
“十年寒窗,只读高头讲章!十年寒窗,只写八股时文!却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大明律令,该当如何诠释?朝廷敕令,又该如书写?”说着苍声一叹道:“朝廷中都是这种人当官,也难怪不知民生、不懂治国了。”
让沈明臣这一提醒,高拱也想起自己和沈默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们曾经发下的誓言,不由怅然若失道:“可是他还是趋利避害,选择了自己的老师……”
“哪个进士没有十年寒窗,长得不是学问吗?”高拱对这个轻狂之徒,已经有些生气了。
沈明臣马上明白了,高拱对沈默发泄的怒火,其实来源于他内心的不自信,是在徐阶强大压力下的失态,把沈默当成出气筒了。便以急迫的语气道:“阁老,您中了歹人的奸计!您想想,我家大人把秘密告诉徐阶什么好处?这肯定是有人侦知了此事,抢功的同时,还想要离间您和我家大人啊!”
“两榜进士很有学问吗?”沈明臣笑着反问道。
高拱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没有说话。
高拱心说,呵,还挺嘴硬?便笑道:“这么说先生的学问,要比两榜进士还好?”
“您和我家大人,都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人,只要你们俩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谁也没法打倒你们。”沈明臣侃侃而谈道:“就像汉末三国,天下三分,曹公已占其二,孙刘只有齐心戮力,才能不被吞噬,而对方想击败你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离间你们,让你们产生隔阂,不再互相支持,人家想要各个击破,就不再困难了。”因为前面铺垫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之情,所以后面再说有人挑拨离间,就容易让高拱相信了,可见沈明臣深谙语言之道,事先也精心准备过。
“二十年前桂榜飘香,”沈明臣早就想好了,遇上高拱这样傲慢的,你越跟他低三下四,他就越不把你当人,倒不如不卑不亢,让他不敢小觑:“之后遇上大礼案,便对仕途灰了心,所以也没了再进一步的心。”意思是,我不是没实力中进士,而是看透了,不惜当伺候昏君。
其实正如沈默所料,高拱这两天,本来就有些回过味来,觉着沈默不会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蠢事儿,但他岂能轻易的改弦更张,那不显得自己太愚蠢了?便道:“既然他说是有人离间,为何不亲自来说明啊?”
‘沈句章?’高拱觉着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便道:“既然是亲家的朋友,那也请坐吧。”说着坐在主位上,又问沈明臣道:“朋友不是科班出身?”因为李登云没介绍他的官位,高拱也就知道对方不是官场上的人了。
“我家大人是想来的,可又怕您不会见他,让人看了你们的笑话,所以写了封信让我带过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沈明臣这才拿出信来,双手奉上道:“请阁老展阅。”
“这位是我的好友,”李登云也不说两人是茶友了,而是给沈明臣脸上贴金道:“江南沈句章。”高拱最烦那些名士才子、繁文虚辞之类的,所以李登云介绍的十分简单。
高拱沉默了片刻,才伸手接过,掏出信瓤看了起来。
待到后堂门口,便见李登云和个样貌不凡、气度不俗的中年文士,坐在那里喝茶。听到脚步声,两人连忙起身见礼,高拱朝李登云笑笑,然后看着沈明臣道:“这位是?”
与此同时,大内文华殿。
于是两人来到西华门外的高拱府上,高阁老果然在家,听说是亲家李登云来了……没有帮他度过危机,高拱也觉着过意不去,所以对这个亲家还是很客气的,虽然听说他不是自个来的,但还是马上请后堂相见。
正如皇帝真正的寝宫,不是在西苑圣寿宫,内阁真正的廊署,也不是在西苑无逸殿,而是在文华殿。
李登云闻言轻轻点头,但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沈大人是个明白人啊,知道我这么落力帮他,是为了什么。
现在随着新君重御大内,内阁也全体搬回了位于午门内东南角,与乾清宫相距仅百余丈的文渊阁。文渊阁的正厅,是阁臣并应召前来的部堂大员、六科科员们议事的地方。正墙上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像,其下是一张宽大的案台,案台后是一把红木雕花太师椅,这是内阁首辅的宝座。其下左右两排,各有一遛花梨木座椅,前面摆着长条几案,唯独左边上首的位置,是一张单独的书案,那是内阁次辅的位子,清楚体现了内阁的等级之分。
沈明臣也不点破,朝李登云拱手道:“全靠老哥哥相助了。”说着小声道:“我家大人让我带句话给老哥,您的事儿他也会上心,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高阁老为避嫌,不方便给话罢了。”
在正厅两侧,各有廊署两间,东西一共四间,便是内阁大臣的直庐,直庐中除书案外,还备有床榻,以供阁臣休憩所用。现在内阁大学士人数少,每人正好可以占一间。
不过这道原本足以致命的奏疏,已经随着嘉靖去世,失去了原有的威力,根本不能伤害高拱了。高胡子之所以还要一本正经的上疏自辩,煞有介事的停职请辞,无非就是等自己的好学生温言慰留,向言官们展示自己与皇帝的亲密关系,让他们识相点儿。
东厢北头的那一间,墙上挂着一副醒目的条幅,上书道:‘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这‘三还’已是朝野周知的名言了,为此间的主人不知赢得了多少人心;尤其是先帝驾崩、隆庆登极后,这三条口号更具有了实际意义,被人们视为首辅大人的施政方向,无不期盼着这‘三还’能落到实处。
听他说得堂皇,沈明臣暗暗想笑,因为就算早朝取消,高拱也该到内阁办公。现在他之所以没去坐班,不过因为被人弹劾,写了自辩奏疏,在家里坐等处分呢。说起来也是一桩旧案,便是那胡应嘉弹劾高拱,在先帝病重期间,私自回家住宿,并将私人物品搬运回家的奏疏。之前因为先帝大丧,一直被通政司压着,现在朝廷恢复如常,自然被捅了出来。
此时此刻,提出这‘三还’的内阁首辅徐阶,就站在亲笔手书的条幅前,久久的凝视着自己的誓言,面上却充满了落寞之情。
“算你运气好。”李登云一见面,便笑道:“今天早朝又取消了,高阁老正好在家。”
他自幼便立下志向,要匡世济民、致君尧舜,做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业,可惜现实无比残酷,他的官宦生涯,几乎与漫长而黑暗的嘉靖朝完全重合,虽然仕途平步青云,但上有多疑擅权、喜怒不常之帝;中有恃宠营私、虎视眈眈之权奸如张璁、严氏父子;侧有善钻缝隙、各有不同背景、而又善于搏击的科道言官;下有城乡涂炭、啼寒号哭之民。当其水深火热之时,徐阶处嫌疑之地,怀忧危之心,不得不谨于应制绿章,以乞宠于皇上;又不得不逶迤逢迎以敷衍权奸,小心谨慎而出之于隐蔽,不敢稍露锋芒,不敢树敌招怨,惟忍惟耐、以待其时。
第二天,怀揣着沈默的亲笔信,沈明臣如约来到茶馆。
徐阶的这种忍耐求全,却很难被人理解,那些‘青词宰相、甘草国老’的诨号,他也一清二楚。之所以能全都一笑了之,是因为他的内心是骄傲的,他没有一刻放弃过自己的信仰——他是王学门人,他是聂豹的学生,他信仰的是良知之学!他崇尚的是知行合一!这种信仰非但没有因为岁月而模糊,反倒久而弥坚,愈发的强烈起来。
见大人恢复了往日的从容淡定,三位谋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大人因为被软禁一年,归来后迟迟不能进入状态,偏偏局势又万分紧急,这让谋士们十分担心,现在看他在重压之下,彻底恢复如常,这才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现在严党倒了、长久笼罩于大明的暗日也去了,所有人都对隆庆新朝充满了期待,徐阶何尝不是这样呢?《嘉靖遗诏》的出炉,凝聚着他全部的心血,除秽去弊、追纵前圣,致君尧舜,乃至洗刷自己身上的骂名,就全看这一次了!
沈默却想得开,笑道:“你们不了解高拱,他这个人本是极聪明睿智的,但因为骤然登阁,贵极而骄,才变得冲动蛮横。事发到现在,已经两天了,他肯定已经觉出不对味来了……”顿一顿道:“况且他这人,虽然极刚硬,但听不得好话。我们便抓住他这个弱点,降低姿态,多说好话,给他个台阶,他一准就下。”
然而残酷的现实,浇了满怀期望的老首辅当头一盆冷水……致君尧舜上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也是身为宰辅的天职,然而嘉靖皇帝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也就罢了。他竭力拥护,并寄托了无限希望的隆庆皇帝,甫一登极,竟又以新的形式扮演着一个昏愦之君——隆庆虽不建玄修坛,不养方式、不逼着臣下写青词,却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懒惰,登极以来,不是临朝渊默,就是干脆罢朝,继位才十天,便连续宣示‘免朝’。理由也千奇百怪,什么头疼、牙疼、心悸、失眠,仿佛年纪轻轻就百病缠身。其实皇帝哪有什么病?他不过是找理由不上朝!
作为二品大员,写出这样的内容,已经把姿态放得极低了,让谋士们看了,都替沈默觉着委屈。
是什么有如此魔力,竟让皇帝将自己的誓言抛之脑后,其实一点都不难猜,白乐天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见自古君王都要和六宫粉黛、花天酒地的诱惑作斗争,只不过我们这位隆庆皇帝,在年轻时压抑的久了,如今多年媳妇熬成婆,觉着自己再也不用装,毫不抵抗就沦陷在温柔乡中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忍辱含垢也好、虚与委蛇也罢,他都不能和高拱闹翻,所以在得到沈明臣的回复后,他没有太多的矫情,便写了一封言辞前辈的亲笔信,备述敌人的阴险,以及自己的无辜,请高阁老千万不要上当,以免令亲者痛、仇者快!另外还十分恳切的表示,自己对高阁老的敬重,犹如高山仰止,请他务必消除误会,一起齐心协力辅佐皇上。
皇宫没有不透风的墙,徐阶已经知道隆庆尚在热孝期间,便开始御幸宫女,待除服后更是变本加厉,没白没黑的要女人服侍,虽然时日尚短,但考虑到这是他刚当皇帝,万万还没到懈怠的时候,便就这种做派,让徐阶怎么对未来满怀信心?
做事情要分清主次矛盾,现在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攒足够的资本,好顺利入阁,最好还能排在张居正的前面。至于谁在暗中算计自己,真不是现在该去思考的。
“为师想把威福还主上?奈何主上却无心接受,奈若何?奈若何啊!”徐阶长长叹息道:“太岳啊,你说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张居正一步棋走下去,沈默真真是云山雾罩,根本没法弄清楚,到底谁是主谋、谁是从犯,但他很清楚,在这场只争朝夕的入阁竞赛中,张居正已经赢得了重重的筹码,而自己却被狠狠杀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