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风荷举 > 第190章 如故(1)

第190章 如故(1)

沈西泠明白他的意思,心中甜蜜得不行,但也正因此而起了坏心,嘴硬道:“公子瞧我做什么?是自觉比四公子做得好么?可万一这些年你身边还有别的女子怎么办?你要存心瞒我我又怎么能知道?还不是随你说了。”

磐石无转移……他是做到了的。

这话可真是……

也是,说起这一心一意,齐乐又怎么比得上他二哥呢?齐婴可是从未对除她以外的人动过心的,甚至即便她已嫁给旁人为妻五年,他也不曾变过心意。

齐婴都被她气笑了,本不打算跟个小姑娘计较,可过了一会儿还是有些气不过,忍不住又使了点劲捏上她的小脸儿,说:“沈文文,你是真没良心。”

前面那句没什么问题,而这后一句就不那么悦耳了,齐婴听后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把沈西泠瞧得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他是有些不满了。

他头一回叫她“沈文文”,不像叫文文那么亲昵,也不像叫沈西泠那么严厉,恰好踩在中间,有种很奇特的感觉,令她越发觉得自己是被他宠爱的。

她十分赞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他的夫人也真好命,嫁了一位如此一心的郎君。”

她被逗得咯咯笑,推开他的手自己揉了揉脸,抱怨:“怎么总是捏我的脸……”

沈西泠听了这么一桩事也不禁被震撼得失语了好一阵,默了好久才憋出一句感慨,说:“四公子当真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原先瞧着他那么喜欢赵家小姐,还以为他会为她没了是非,原来临了事是这么拎得清的。”

而齐婴已经懒得理她。

也真称得上是冤孽了。

她趴在他膝盖上笑着撒娇,又回身伸手从树上摘了一个枇杷,讨好他说:“我剥枇杷给二哥哥吃,二哥哥别生气了。”

这下可好,赵瑶被休了,不单自己的面子里子掉了个干净,甚至还牵连了她一家:整个建康城都知道赵家教出了一个不贞的女儿,那她其他的姐妹在婆家能不被人说闲话么?甚至她的父亲兄弟,能不被人戳脊梁骨么?

吴侬软语,娇气极了。

赵家人哭啊闹啊,对赵瑶打啊骂啊,对婆家哀啊求啊,最后也都没用,只从夫家得了一纸休书,上面还明晃晃写着“不贞出”这样不堪的字眼,真是让人肝胆俱裂。

她趴在他膝盖上开始剥枇杷,但没一会儿又耍赖说累了、要他给她剥,齐婴知道这小姑娘是撒起娇来没够了,可他同时也知道她只在他面前是这样,在旁人面前她一直都板板正正的,而这么多年他都不在她身边,也许她已经很久没有撒过娇了。

宁氏那时本意其实不过是让赵瑶消停、别再不要脸面地纠缠自家夫君,并没想真把这事闹大,不料这事儿却被赵瑶那几个继子继女知晓了,他们当即大闹起来,直将这事儿捅给了赵瑶的丈夫和公婆,这下可不得了,忠勇侯府那是一片鸡飞狗跳,将赵家人也一并牵扯了进去。

他是心甘情愿地宠着她,便好脾气地接过枇杷给她剥起来,而就这么片刻工夫她也不消停,又向他打探起风荷苑的人们。

这里便要说到齐乐的好处了。他少年时虽一直对他这瑶儿表妹十分钟情,甚至不惜为了她与自家二哥闹了些不睦,但自成婚之后便对妻子一心一意起来,再不与过去的少年情缘藕断丝连。赵瑶后来几次找他他都断然拒绝,后来更将此事明明白白告知了自己夫人,他那妻子宁氏虽是小官家出身,但品行极正、嫁进齐家后更有了气派,当即便施施然登了忠勇侯府的门,同赵瑶当面锣对面鼓地讲了一番道理。

水佩、风裳、子君、六子,还有她的雪团儿。

这些内宅的琐事照理来说都不该传进齐婴耳朵里,而他之所以听说了这些事,是因为赵瑶在自己婚姻不顺后又企图回头来找齐乐了,大约是既想占着婆家的好门庭,又想与齐乐这样俊秀的年轻男子享些情爱的美妙罢。

齐婴笑了笑,将剥好的枇杷喂给她,又告诉她他们都很好,雪团儿还生了好几只小雪团儿,有的小雪团儿都生了孩子了。

说起来尧氏也是齐璋的续弦,可赵瑶就不像尧氏一般好运了。那忠勇侯家中的孩子一个个顽劣得很,又不喜这新进门的嫡母,终日执着于与她做对,在父亲面前搬弄尽了是非,令赵瑶苦不堪言;而那忠勇侯长子那么大的岁数,自然早已不是翩翩少年郎,赵瑶才多大,怎么可能喜欢他?两人之间自然多有不睦,据说赵瑶常常哭着回娘家,闹出过不少笑话。

沈西泠一听说她的雪团儿还活着,心里便高兴极了——雪团儿应有十岁了,在猫儿中也算是高寿,也不知她还能不能来得及再见它一回。

齐婴当然不可能让沈西泠嫁过去了,没成想这兜兜转转的,倒是赵瑶过去当了这个续弦。

她想到这个本有些感伤的,可一听说它有了许多自己的小宝宝,她便又重新高兴起来,好像又有了希望似的,甚至嘴里的枇杷也更甜了。

这位忠勇侯的长子其实也不算生人。当初齐婴和沈西泠定情之前两人曾一度要分开,那时六公主萧子榆便热衷于给沈西泠说亲。当时她在齐婴面前提过两个人选,一个是大梁英国公的第七子,当时就得了肺痨,如今人已经没了;另一个便是这忠勇侯的长子,他当年就有三十四岁,原配夫人死了要娶续弦,家中有好几个孩子。

说来也怪,前几天她初次来这荒山中见他时也曾在院中与他一起吃过枇杷,那时只觉枇杷酸涩,还有些苦味,可如今他喂她吃,她却只觉得甘美,可见果然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罢了。

说起这个,倒也能捎带上说说赵瑶。她与齐乐之间原本都已互换了婚书,八字就差半捺,哪料在这关头齐家突然出了事。赵家人一见这形势,怎么还肯让女儿嫁进来,赵瑶的母亲赵齐氏拼着和娘家撕破脸也硬是要悔婚,赵瑶自己也坚决,彻底同齐乐断了,次年便嫁进了忠勇侯府,跟他家的长子成了婚。

她笑了,又继续在他膝头蹭着,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他喂的甜枇杷。

最好的说来却是四公子。这位小公子在沈西泠的印象里是个笑口常开、不装心事的单纯性子,当年在家塾读书时也并不很用心上进,不料这几年过去倒是有许多变化。他入了春闱,如今也是官身了,乃从五品下阶的太常丞,属掌宗庙礼仪之官。他还已经娶了妻,是庶族小官宁家的女儿,唤作宁兰,虽无什么显赫出身,但家教上佳秉性温良,与齐乐之间甚为和睦。

而等她心满意足地吃完了,便终于要问起他这次来北魏的渊源了。

他说他们一切都好。尧氏的身子骨尚算好,只是这些年为了照顾他父亲颇有些操劳,因此五年过去苍老了不少;齐宁自当年闯下大祸后性格大变,再也不好争锋出头,整日留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精神已有些不济;徽儿和泰儿都被他们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两个小家伙都已入学堂读了书,只是带他们的已经不是王先生,王先生已经离开建康回自己的原籍去了。

她一直觉得这回他来给那位公主送嫁是不合理的,他已经是一国左相,又不是掌礼制的官员,哪有亲自送嫁的道理?再加上浴佛节的那场大火和如今他被监丨禁的局面,她便更加笃定这次他北来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

她的消息很灵通,一早就听说过他父亲中风、长兄要出家的事,那时未免他烦心,她也不曾问起这二位,只问起其他人,譬如尧氏,譬如三公子四公子,譬如他的侄女和侄儿。

是如今的梁皇要借魏国人的手杀他么?她觉得不像——如果是萧子桁要杀他绝不必借魏帝的手,否则岂非舍近求远南辕北辙?何况大梁如今的朝局她也有所耳闻,萧子桁是要倚仗齐婴的,他根本舍不得他就这么死了。

她最先问起的当然还是他的家人。

那么究竟是谁?在这件事里顾居寒扮演了什么角色?白松去了哪里?以及那位韩家的小公子呢?

当然除了玩这些逗趣儿的小把戏之外,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一同坐在枇杷树下,她依偎在他身边,听他说一些故人故事。

还有齐婴,他那么聪明且绝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又会有什么绸缪?

也有时他会给她扎风筝。春日本就是放风筝最好的时候,如今虽已是四月了,可山中时光漫长,总觉得比山下晚上半季,要放风筝也算当时。不过放风筝本身意思不大,反倒是做风筝更有趣些,沈西泠以往很少会见齐婴的丹青,大约因为以前他很少得闲吧,如今时间就多了,他也有空在扎风筝时绘上两笔,画只燕子、画只小狗,画个眉间有红痣的美人,无论什么都简洁生动,很令沈西泠心仪。

沈西泠想不明白,因此便问他,而他神情淡淡的,只是继续给她剥枇杷,却绝口不提这些正事;她缠他他也不理,只是淡淡地对她笑,一副哄小孩儿的模样。

譬如他有兴致时会陪着她玩儿斗草。这本是小孩子们的把戏,街头巷尾的儿童常会玩这个,但他们是武丨斗,不过是一人找来一根草相互拉扯、谁先断谁就输,颇有些无趣;至于文斗便风雅些,寻花草时还在名字上讲究一个对仗,观音柳要对罗汉松,金盏草要对玉簪花,意趣增了许多。

这实在令沈西泠十分丧气!

齐婴是个忙惯了的人,沈西泠平日多见的是他处理公务的模样,而除了官身之外他更是世家出身的贵公子,这样的人倘若得了闲,是很能把无趣的日子过得风雅起来的。

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总把她看成孩子这一点令她很不满意!

他们总算得以在此无人问津之处相守。

她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可以替他分担很多事,倘若现在是在江左那或许的确她的作用不大,但这里是上京,她毕竟在此地经营了五年,肯定比他熟悉关节,他把想做的事情告诉她,她总能想到办法搭把手,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

人间四月芳菲尽,独空山之中岁月悠长,身处其间宛若时光倒流。

她反复跟他说,可他就是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