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所有人心中都难免会产生轻慢,连带着观礼也不太有兴头——他们都知道,萧氏气数将尽,他们再也不是这江左天下的主人了,如今这金碧辉煌的一切不过都是齐婴对他们一族的施舍,与孩童游戏何异?
平心而论,齐婴并没有刻意折辱小陛下的意思,这次的登基大典没有丝毫马虎,就跟当年先帝登基时一般隆重,各样礼仪也都一应俱全,算得上是风光体面。然而变化的是观礼者的心态:众臣都知道如今坐在帝位之上的小陛下不过是个小小傀儡,甚至连这傀儡之位也很难坐得安稳,说不准哪一天就会死在深宫之中,到时候一说他是发了什么急症,谁又能追查得清?
一场大典在众人浑浑噩噩的观瞻中过去,随即总算进入了今日朝会的正题——有仇报仇,有冤鸣冤,封侯拜相,各得其所。
这时吉时已到,登基大典应当开始了,然而懂事的宫人们都知道如今这大梁宫中真正说了算的人是谁,因此纷纷看向齐婴,直到他点了头才开始鼓瑟吹笙,各样礼仪纷至沓来。
大梁朝廷的格局,今日便会最终定音。
随后便在宫人的侍奉下重新回到了御阶之上。
刚刚登位的小陛下此时颤颤巍巍地坐上了皇座,他身边的宫人已经拿出了不知多久前就拟好的圣旨,开始一一宣读起来。
他颤巍巍地说:“我……朕知道了。”
首先是论罪。
这话是教天子君臣相处之道,自然很有道理,可小陛下仍为这句类似训诫的话而惶恐发抖,看上去是怕极了。
原大将军韩守邺及其子韩非从,谋逆犯上,颠覆社稷,罪不容赦,当株连九族。然,韩氏族亲护驾有功、忠于朝廷,念其功高,可免死罪,今诛戮韩氏长房一脉,其余族内子弟视情升贬,以昭陛下仁德。
众臣正揣度着,此时又听上官对天子说:“陛下是君,臣下为臣,怎可趋揖拜问?”
另,傅氏宗族戕国久矣,在朝舞弄权术蒙蔽圣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在野大放私债收敛田亩、官官相护鱼肉百姓,其罪甚,今褫夺爵位、着廷尉严审彻查,视案情轻重予以明判。
齐婴又为何要舍去相位而当什么太傅呢?
这两道旨意,心思活泛的百官都能品出滋味来。
太傅之职虽位列三公,算起来阶位是比左右二相更高的,可实则却没有实权,只是一个好看的空架子,譬如赵家当年就出了一位太傅,他们家虽有了不得的好名声,可也并未如何大富大贵,更遑论那点好名声也被他家不贞被休的孙女儿给败坏净了。
韩守邺自然不必多说了,罪大恶极又掌兵权,无论是左相还是圣上都必不能容,一脉伏诛也是能预想到的。
淆山大乱之后官员们就隐隐听到了风声,说齐婴有意要将左相之位让出来给韩家的主君韩守松,以此答谢并扶持韩氏一族,而他自己则将转而为太傅,成为天子的老师。
傅家的情形就复杂些。他们家的确可说得上是恶事做尽了,在坊间的名声又极差,被清算也是理所应当,何况五年前齐家的崩溃也和他们家脱不开干系,如今齐氏一朝翻身,傅家怎还会有好日子过?据说六月初十淆山生变的当日枢密院就已经派人控制了留守于建康的傅氏族人,如今他们一族大半都已下狱,只剩下在地方的一些旁支仍在负隅顽抗,可注定也折腾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收入网中。
是了,这位大人如今已是天子之师了。
他们完了。
而这位大人则目不斜视,仿佛感觉不到众臣的惶恐,只是平静如昔地走到首臣的位置上站定,小陛下一见他来了,立刻很恭敬地从御阶上走下来,小心翼翼地凑到他身边,拱手称了一声“老师”。
而最让百官拿捏不准的便是这道旨意对其余韩家人的态度。
百官不禁纷纷对他低下了头颅,下意识的臣服。
“视情升贬”这话的意思就复杂了——上官是什么意思?韩家在这次的事上帮了他那么大的忙,难道等待他们的还有贬黜?左相难道就不怕受韩家反噬?
他已经得到了一切,而这一切并不是唾手可得,他走到今天这一步背后必然隐藏着无数的血与泪,而像这样得到成功的人难免都会志得意满,更难免会骄横凶戾。然而他们的上官此时还如同往日一般,就连神情都和过往一样开阔平静,他的气韵同这十数年中的每一天一般沉定安然,那是真真正正的宠辱不惊,真真正正的得失不论,只有真正的上位者才会有那样的气度和威仪。
想到这里,众臣便不禁暗暗向韩家人投去了目光,见他们的主君韩守松正低眉敛目、不像有什么不满的样子,而他那个小儿子韩非池则更是悠然自得,仿佛对这旨意中要削弱韩家的意思毫无所觉一般。
此时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近。
百官正疑惑,耳中又听宣旨的宫人开始代为论功行赏了。
那个时候没人能想到他还会有翻身的一天,然而仅仅只过了五年……他就翻了这大梁的天。
韩氏主君韩守正,晋为左相,加封一等公,世袭罔替。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亲眼见过五年前齐家经历的那场大难,当时也是在这个朝堂上,这位大人独自一个站立着,被先帝重重地打落泥潭,此后虽然在夹缝之中勉强存活了下来,却也不免在朝堂之上成为了一介孤臣——几乎所有世家之人都与他刀剑相向,他虽然身居高位,可是却被人背后唾骂,同时也引众人怜悯。
原车骑将军裴俭,升任骁骑将军,加封安陆郡王。
朝廷百官对这一幕实在太过熟悉了,毕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与这位大人同朝为官多年。算来小齐大人入仕也已有十几年之久,这条白玉道他走过不知道多少次,然而偏偏就是这一次,让此时观瞻他的所有人心中都五味杂陈。
原尚书六员韩非池,擢为廷尉正卿,进二秩。
一步一步,稳稳当当。
……
他们正唏嘘,宫门之外却终于传来了动静,小陛下和百官不禁一同回头看去,果然见左相正穿过宫门、缓步顺着长长的白玉道向御阶之下行来。
长长的封赏诰令一连串地下来,令百官听得越来越心中耸动,尤其他们还发现这道圣谕不单提携了在淆山大乱中站在齐婴一边的官员,更多的则是提拔了朝中年轻的庶族官员——譬如庆华十六年的状元李巍就被晋为了正二品的尚书台右仆射,嘉合年间的诸多寒门进士也都晋位良多。
成王败寇……终归是一桩很残酷的事啊。
他们……要成为这个朝堂的主宰了吗?
想到这里众臣心中不免微微唏嘘,亦为这位小陛下的前程感到担忧——他能平安顺利地长大么?倘若能,是不是也会一生都成为被人操纵的傀儡?
原本的士族官员开始心慌意乱……他们既没有从龙之功,又没法改换门庭赶上庶族升迁的时运,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无论怎么想都是一个温顺驯服的意思。
毫无疑问……是疏远,是边缘,是沉沦。
容,纳也;顺,从也。
大梁朝廷将改头换面,变成所有人都难以预计的模样。
“容顺”。
百官心头惶惶,与此同时又隐隐感到自己正站在一段极其特殊的历史之中,他们面前或许将出现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些陈腐老旧、伤筋动骨的积弊似乎即将被一把尖刀干脆利落地剜去,而江左这片土地在短暂的流血之后将再次长出新的血肉,旧貌换新颜。
他还很年幼,四五岁的年纪本应该什么都不懂,可大家都能看出这位小陛下早慧,此时他也随臣子们一起耐心地等待着,没有一丝怨尤,也不让宫人去催问左相迟来的原因,完完全全一副恭谨温顺的样子,让人不禁思及这位小陛下的年号。
宛如脱胎换骨。
幼帝也在等待。
所有人都处在无声的震撼之中,最后听到的封赏则是给齐婴的——他果然如传闻所料放下了相位,转而成为太傅教导天子。
大典当日赤日炎炎,所有人都穿着厚重的官服在梁宫开阔的广场上等待,等待的却并不是幼帝,而是他们的左相——如今大梁朝野真正的主人。
太傅无实权,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如今放眼这个朝堂,那些年轻的庶族官员哪一个不是他的门生?哪一个不曾受过他的提携?哪一个见到他不恭恭敬敬地称一声老师?
然而官场之上谁会执着于所谓真相呢?如此大乱之时,他们求的不过是一个平安罢了。
他的确放下了权臣之位,可权势已经注定无法与他剥离。
幼帝登基的那天身边并没有自己母后的陪伴,大梁的官员们听说太后是生了病、随同废帝一起去了华林园休养,然而他们都心知肚明这并不是真相,实则帝后应当已经被幽禁了,穷其一生暗无天日。
甚至,他就是权势本身。
七月初一新帝登基,改年号为容顺,大赦天下。
往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他都将成为大梁真正的君王,即便无名又有何妨?
同月廿三,帝驾归建康,嘉合帝下罪己诏退位,传位于储君萧亦昭。
他已能真正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江左、乃至于这整个天下的一切,都尽数在他指掌之间。
嘉合六年六月初十,淆山叛乱,逆臣韩守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