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哥我提醒你,你要面对的不是缅甸外交官,是当地农村合作社的缅共书记啊村长什么的,他们认识个屁啊!你就说你是来经商的,他们都热烈欢迎,谁还仔细看照片是不是你啊!再说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变化,我身份证上的照片人家都说是我爸爸呢!」
「再说照片也不是我的啊!」
「哈哈,我不要这玩意儿。」范晓军彻底被学学逗笑了。
「范哥眼睛好,这年头的证件哪有真的!」
学学越说越来劲,「下面那个也拿着。办理劳动卡后,办理签证延期及逗留许可同样要当地合法注册登记公司出具证明,到商务部办理手续,然后再到缅甸移民局办理签证延期及逗留许可,一般一次可延期三个月到一年不等,签证逾期,每日罚款3美元。」
「拿一张?都是假的吧?」
其实对这些证件范晓军并不陌生,来缅甸运那块石头他就几证齐全,也是花钱搞的,不过人家搞的全是真证书,有缅甸边境管理局的大红印,现在都在他皮包里放着呢,还没过期。范晓军不可能解释这些,为了不让学学失望,他抽出两本,仔细叠好放在了皮包里。
「哈哈,范哥,不懂了吧?那是劳动卡。根据缅甸政府规定,外国人在缅甸长期经商,若需办理签证延期,首先要办理劳动卡。劳动卡需要以一个当地合法注册登记公司的雇员身份到缅甸劳动部办理,需提供相片并交规费。拿一张去,带在身上方便。」
正说着,前方几公里的地方出现了一点亮光。学学说:「大概是路边旅馆,我们今晚就住在那儿,明天接着赶路,现在大黑天的能看见什么黑石头啊!再说,必须补充能量是不是?」
「什么玩意儿?」范晓军问。
范晓军同意了。
学学打开驾驶室顶灯,从头顶上的遮阳板那儿拿出一摞证件,递给了范晓军。范晓军借着灯光翻开一看,全是缅文,还贴有照片。
中午在河边就没吃饭,也没吃的,现在早已饥肠辘辘,他把脑袋伸出窗外,看见前面有亮光的地方越来越近。他注意力太集中了,没发现在他们后面300米距离,一辆小汽车关着灯尾随着他们……
「还有什么?」
这家旅馆不在公路边,距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有一条不起眼的土路可以开进去,路口没有任何标志。学学刚把车拐进土路,就看见两个年轻人从路边草丛中跳了出来,站在道路中间,他们手里端着两支中国产81式自动步枪。
「经常跑这边,这是必须要懂的常识,不然在别人国家触犯法律条款麻烦就大了。还有呢!」
学学把车停下来,伸出脑袋用汉语问他们:「前边有吃饭和住的地方吗?」
「现在给我开车的不是云南省司机,而是一个缅甸青年法官。」范晓军揶揄道。
其中一人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使劲往上扬着枪口,用稚嫩的声音操着汉语问:「你们是哪里的?」
「我是说比方,比方说你要娶一个缅甸女人。缅甸婚姻法规定,不允许缅甸人与外国人通婚。如果非要结婚,不结不行,那必须有缅甸律师公证,然后由缅甸外交部认证后才能合法。否则你就是非法婚姻。」
学学说:「我们是云南来这边开采石场的,支援缅甸经济建设的友好人士。」
范晓军像被看破心中秘密似的,他笑了,「谁说我为了一个缅甸女人?」
少年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然后用枪口往前一指,说:「再开500多米。」
「你这次要是为了一个缅甸女人,那么你还触犯了缅甸婚姻法有关规定。」
学学连声说谢谢,然后踩下油门,徐徐向前开去。学学悄声对范晓军说:「大概是掸邦人民军的地盘,全是汉人。」
「继续!」
学学把方向搞反了,看来他地理知识以及方向感都出了偏差。掸邦早就被甩在身后,从瑞丽出来往南坎这边走就进入克钦邦了,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在后者境内。
「其二,你犯有非法持枪罪。缅甸武器法案第12章d条规定,你至少判1年以上有期徒刑。」
范晓军很熟悉学学说的掸邦,尤其第一特区果敢,他去过不止一次,知道那里基本是汉人的天下,汉民族在那里已经生存繁衍了300多年。据史料记载,300多年前明朝灭亡后,南明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12月,吴三桂带领10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国王交出永历帝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缅甸国王派兵把朱由榔连带眷属25人一起送到吴三桂军营。吴三桂担心押送北京途中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悉数绞死于昆明篦子坡。后人因此事,已将篦子坡改名为逼死坡。朱由榔死后,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息繁衍,其中包括闯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曾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20世纪60年代,缅甸高校华裔学生效法红卫兵运动造反,社会动荡引起了缅族与华族的冲突、械斗和大规模的排华浪潮,又演变成华族的暴动。当时的国王吴奈温对此实行铁腕镇压,断然将大批华人递解出境,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些流落他乡的汉人被迫接受「果敢族」称谓,并将他们操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现果敢区内所有电话、手机都是中国电信网路的号码,统一区号是云南省临沧地区的0883,中国电信公司的通信业务广告四处张贴,街上跑的计程车大部分是中国产的昌河、奥拓和夏利,大小商店、农贸市场上出售的几乎都是中国货。这里最通行的货币是中国的人民币,很少有人使用缅币。果敢还有自己的报社、杂志社和电视台,全部使用中文。在果敢老街城边,还有一座清初建起的果敢大庙,里面供奉着关公和观音塑像,所塑关公为左手执《春秋》、右手抚长髯看书状。这里的年轻人穿的背心上印有「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字样。可以这么说,缅甸掸邦果敢是个「国中之国」。
「还有呢?」
缅北四个特区实际上就是过去缅共四个军区,范晓军除了去过明军后裔的第一特区外,其他特区都没去过,也不熟悉,只是对第四特区有所耳闻。掸邦第四特区即原缅共红极一时的「八一五」军区,领导人林明贤原是中国知青,他是缅共人民军内部最早和缅甸政府和解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最早在其辖区内全面禁绝鸦片种植和毒品买卖的。为此,他赢得了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赏。林明贤娶了被称为「果敢王」的第一特区领导彭家声的女儿为妻,当然,作为女婿,他义不容辞地为老丈人平定了杨茂良兄弟兵变。
「非法入境罪,根据缅甸刑法第3章第1条和第13章第1条规定,你将被判处6个月至5年有期徒刑。」
总之,缅甸北方派系林立,大小割据政权无数,要想搞懂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他们身处的克钦邦也是,各种武装分子太多了,范晓军运石头经过的密支那就在这附近,也就是说,他和玛珊达是在这一带某个路边一块黑石头前分手的。
「你说!」
克钦邦的人口超过一百万,邦内居住的民族除了信仰基督教的主体民族克钦族(中国叫景颇族)外,还居住着缅、掸、傈僳、阿细、拉西、雅旺、下努、嗄都、嘎南等民族,还有数十万华人华侨和印、巴、孟等国的侨民。克钦邦境内除了钦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上游流域较为平坦外,其余地区皆山峦起伏、群峰叠嶂。孙布拉山是缅甸东北部的屏障,东部横贯中缅边境,由北部高原逐渐向南延伸。北部是伊洛瓦底江和钦敦江的发源地。中部有几条小路与云南盈江昔马镇相通,是中缅交通古道。
「你知道缅甸法律怎么规定的?」
范晓军上次拖着那块三月生辰石就是从古道回来的,但是他不想再从那儿出去,他宁肯绕道瑞丽,因为他在那儿看到了他最不想看的东西——蛇鹰大战。
「是又怎么样?」
一想起那天的情景他的全身就会起上好几层鸡皮疙瘩:成千上万条蛇堆满了深深的山谷,它们纠缠在一起,昂着头,蛇芯子咝咝乱响,准备迎战成千上万只山鹰。树枝树顶黑压压一片,蹲在上面的全是整装待发的山鹰。几分钟后,山鹰开始盘旋,像一架架高空侦察机。突然,像得到什么指令,它们呼啦啦一起俯冲下来,向蛇群发起猛烈进攻。群蛇毫不示弱,昂着身躯奋力还击,双方短兵相接,瞬间搅成一团。山鹰中的格斗高手格外敏捷,它闪电般伸出利爪抓起一条蛇飞回树枝,然后愤怒地将蛇撕成两截。而有些山鹰则体力不支被蛇群咬住再也飞不起来,瞬间便血肉模糊,万蛇噬骨……
「你是非法入境吧?」
毛骨悚然!范晓军不愿再回忆下去了。
「提醒我什么?」
开了不到200米,道路变得狭窄起来,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过,两条车辙也杂草丛生,像很久没汽车进来过一样。范晓军警惕起来,紧紧握着7.62mm冲锋手枪,随时准备应变突发事件。他不知道对方属于什么武装,但他知道在缅北任何一股势力都不能小觑,他们拥有山地迫击炮、高射机枪、肩扛式火箭弹等,拥有苏联AK-47和以色列「塔沃尔」自动步枪,其武器库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装备30005000兵力。
「好!范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得不提醒你。」
车子歪歪斜斜磕磕碰碰终于在一间草屋前停了下来,草屋前面是一个小型平坝,大概有200多平方米,中间竖起一根10多米高的旗杆。草屋门窗大开,灯光从里面透了出来,照得平坝亮堂堂的。刚才他们在路上看见的亮光看来就来自这里。
「除了别问我到哪儿去,去干什么。」
范晓军和学学下了车,来到草屋前,抬头一看,见门楣上挂着一个木制招牌,上面用汉字赫然写着:革命旅馆。
「真的?」
进了草屋正堂,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毛主席标准像,下面的竹椅子上分别坐着一男一女,两人大约4045岁,皮肤黝黑,身材干瘦,都穿着绿色军装,戴着绿军帽,腰上还扎了一根棕色的牛皮武装带。他们对范晓军和学学的闯入似乎无动于衷,眼睛连眨都没眨一下。一股凉气从范晓军脚底冲了上来,他感觉这儿不像旅馆,倒像一座简易的「文革」纪念馆,坐那儿的两个人也不像活人,而是两尊红卫兵蜡像。
范晓军想想也是,再寂寞的公路也应该有尽头,他对学学笑笑,说:「那么,你说吧,我听着!」
学学试着问:「请问这里可以住店吃饭吗?」
「太憋了,这么开下去我马上会疯的。」
「可以。」
「骂你干什么?」
声音好像是从腹腔发出的,深远而富有共鸣。
又过了3个小时,天黑了下来,学学忍不住了,侧过头对范晓军说:「范哥,你骂我几句吧?」
学学回头示意范晓军在这儿住下,范晓军心里却直打鼓,总感觉这里的气氛有点怪异。
此后的两个小时,两个人一句话也没说。范晓军一根烟接一根烟抽着,看着被风吹散的烟雾,他忽然想起一首伍思凯的老歌:寂寞公路,每段都伤痛。冷漠,激|情,点烟的手……点烟的手……
椅子上的男人不是蜡像,终于活动了。他站起身,向学学和范晓军走来,然后一一跟他们握手,像首长接见前方回来的战士。
汽车喘着粗气开始爬坡,吭哧吭哧地像嗓子眼儿攒了一口黏痰。两个小时后,范晓军发现他们的卡车正飘浮在白云之上,放眼望去,晴空高远,一碧如洗,脚下有朵朵浮云飘过。不一会儿,起风了,很大,灌进车里,也扯碎了山间的云片。云片掠过天空,在绿莹莹的田野上曳下浅浅的阴影。车子在山顶蜿蜒穿行着,路面更加崎岖,但风景更好,路旁掠过一排排整齐的杨树,枝叶葳蕤,而疏疏落落的灌木丛则凌乱地散落在树下,跟高大的杨树相比,它们低矮多了,显得那么无足轻重。车子翻过一个山坳,面前豁然开朗,一片一望无垠的丘陵展现在范晓军眼前。他想,假如轮下的道路变得笔直,无须一个转弯该多好,他可以闭上眼睛,忘却人世所有烦恼,他可以裹着山风的气息,让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吹掉他脑海的浮尘。但是不行,他无法办到,为了玛珊达,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男人用标准的汉语问:「同志,你们是哪部分的?」
玛珊达,为了你,我现在回来了。
学学说:「我们哪部分也不是,是云南来这边开采石场的,支援缅甸经济建设,争取再立新功。」
那块黑石头他不会忘记的。当时他的眼睛蒙着一块黑布,被担架抬到公路边,摘掉黑布后,他看到了那块巨大的黑石,耸立在公路边上,上面刻着弯弯曲曲的缅文。范晓军不认识缅文,不知道上面写着什么,但是他在心里把那块石头的形状牢牢记下了。他当时想,他还要回到这里,只有回到这里,才可能寻找到游汉庥的老窝。当然,他记下更多的是玛珊达眼中闪烁着绝望的神情,那眼神像火一样烤灼着他的灵魂。当时,玛珊达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看着他离去。他也没说,直盯着玛珊达,直到她的身影越来越小,鲜艳的「特敏」筒裙慢慢褪了颜色,逐渐变成一个黑点……
男人笑了,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范晓军不再说话,他靠着椅背,眼睛盯着公路,慢慢陷入了沉思。
学学为了打消对方的疑心,主动拿出证件,就是在车上给范晓军看的那些假证,递给了那个男人。说实话,范晓军真有点担心那些证件被这个男人识破,如果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麻烦就大了,毕竟人生地不熟,贸然闯入人家的地盘,水火都没弄清楚,吃亏的还不是他们自己?在游汉庥那里范晓军已经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只要进入茂密的森林,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范晓军拿出皮包,准备把自己的真证件拿给那个男人检查,谁知道此时男人问学学:「什么东西?」
看到范晓军这么冷淡,车里的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学学把着方向盘,一脸的不高兴。
「证件,我们的证件。」
范晓军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他说:「回去后别对任何人说见过我,这是我对你唯一的嘱托,剩下的就是你想办法尽快帮我找到那块黑石头,那是个标记,其他的你都不要问,我不想回答。」
男人说:「我是瞎子,什么也看不到。」
学学一边开车,一边亲热地对范晓军说:「范哥,你现在没开酒吧了?到缅甸做什么生意啊?」
学学刚想拿给坐着的那个女人,男人又说:「她也是。」
「想起来了,有点印象。」范晓军嘴上应付着,其实他对眼前这个小伙子一点印象都没有,来他酒吧的人太多了,他记不下那些人的名字和模样。当时,他的脑子里只有战斗。范晓军不想跟学学太热乎,知道他这次行动的人越少越好。
怪不得刚才进来的时候,两个人坐在那儿纹丝不动,原来是盲人。可是,深山野岭的,这两个盲人是什么身份?这个草屋是干什么的?是他们的总部还是一个普通的旅馆?这里仅仅就他们两个盲人吗?还有其他人吗?
又是樱花谷,这个让范晓军心痛的地名,当时宋蝉——也就是玛珊达——就是在那里被游汉庥劫持回缅甸的。
范晓军越来越感到蹊跷。
「你忘了?有一次几个住在腾冲『红房子』的游客要去樱花谷,想搭伴凑成一车人,正好你知道有一个住在落泉镇的游客也想去,联系好后我去接的人,晚上从樱花谷回来在你酒吧喝酒,你还给我们几个讲你在落泉镇的故事,我现在都没忘。」
他的感觉是对的,因为起码有10支步枪在暗处瞄准了他和学学,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雨点般的子弹就会倾泻在他们身上。
「哦?」范晓军没想到在偏僻的缅甸山路遇到一个认识他的人,「什么时候?」
学学倒是一点不认生,他拉着盲男的手说:「同志啊,我们肚子早饿瘪了,快点给我们弄点吃的好不好?」
「全云南都知道你的故事。我们还一起喝过酒呢!」学学越说越兴奋。
「马上!」
范晓军眉毛一扬,问:「你认识我?」
一个小时后,菜端上来了,范晓军一看,全是奇形怪状的野味。缅甸野生动物不受保护,所以野味可以随便吃,蟒蛇、竹鼠、山麂、穿山甲、熊掌之类的,都可以尽情搬上餐桌。范晓军还看见盘子里有下酒用的炸蟋蟀和炸橡树虫,他不喜欢这些,所有这些野味都让他毛骨悚然,更别说把这些东西放在胃里了。他对盲男说:「我说这位缅甸同志,能不能给我煮碗面条?」
「范晓军?」学学嘴里还在念叨着,「喂,你是不是落泉镇开酒吧那个范晓军?」
「可以,不过,美味不吃却吃面条,你艰苦朴素啊?」
「注意安全!」范晓军有点冒火。
「不是不是,那个最合口。」
「范……」车子突然一晃,差点拐进旁边的悬崖,「范晓军?」
「好吧!要打卤面还是炸酱面?」
「范晓军。」
「还有炸酱面?我就要这个,另外,有没有大蒜和黄瓜?」
「哦,我是云南土生土长的,还没去过北京呢!我叫赵中学,你叫我学学就是了。你呢?」
「放心,我这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北京。」
范晓军一听来精神了,他最爱吃的就是炸酱面,畜生才吃野味呢!学学此时就在扮演一个贪吃的「畜生」,他拿起筷子上下飞舞,一点不客气,瞬间就把桌子上的菜肴一扫而空,根本不让范晓军插嘴。
「你放心,这条路我闭眼都能开。朋友,听你口音不是云南的吧?」
吃饭的时候,范晓军问盲男:「看你们这打扮,这儿还搞革命哪?」
范晓军提醒说:「安全第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好吧!只能这样,我不按你要求做也不行啊,我别无选择。」小伙子说完就一踩油门,汽车立刻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而去。
「觉悟挺高的。早晨起来背一段毛主席语录不?」
「回去后跟老板说被劫匪劫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我想老板会体谅你的,跑这条线谁不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危险。」
「嘿嘿,以前背,现在没了。」
「跑一趟给我两万?但是我的工作……」
「我这都是听我父亲说的,还说那时候还唱语录歌呢!」
「你已经听清楚了。」
「是是,我们也唱,你想不想听?」
「什么,两万?」
「想,谁唱?你啊?」
「我给你两万。」
盲男一拍手,对身边的盲女说:「给远方的客人露一嗓子!」
「300块,多吧?」
盲女浅浅一笑,咧开缺了一颗门牙的嘴,轻轻吟唱起来:
「你跑一趟得多少钱?」
抬头望见北斗星
「朋友,体谅我一下好不好?我要是按你说的这样,回去马上被炒鱿鱼,我不想丢掉这份工作。」
心中想念毛泽东
「对!」
想念毛泽东
「我知道了,你是让我带你上史迪威公路,然后沿着公路找那块黑石头?」
迷路时想你有方向
「你难不倒我,我认识我见过的那块。」
黑夜里想你心里明……
「见过好几块,你指的是哪一块?」
静静的夜,她的歌声犹如缥缈的炊烟袅袅升起,显得空灵而遥远,轻易就划破了森林。范晓军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能听到这么好听的「文革」歌曲,也没想到这个岁数偏大貌不惊人的盲女嗓子这么优美。
「见过路边有一块大黑石头吗?比二层楼还高,上面有缅文。」
对于20世纪60年代那段历史,范晓军并不是很清楚,那时他还没有出生,不过他父亲倒是经常在饭桌上提起,说他的同学都在一场武斗中死去了,而他还活着。父亲经常喝醉,喝醉后就会给他唱「语录歌」,边唱边有力地挥舞手臂,好像努力把自己拽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父亲最爱唱的歌曲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歌曲结尾处父亲每次都要铿锵有力地加上「哐哐哐」三声作为整个歌曲的结束,似乎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结尾处都可以加上「哐哐哐」。父亲也唱过盲女刚才唱的这首歌,但是他没有这个女人唱得好,他的感情没有盲女虔诚。那时候,父亲还给他讲那个时代的故事,离奇荒诞而令人酸楚。当然,有的故事也不乏黑色幽默。范晓军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非常有意思,说河北省一个老大娘,不认识字,整个一文盲。那时候正在掀起一个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新高潮,每个人每天必须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可她老人家就是背不下来,一次也没背下来。这让街道革委会主任很没有面子,认为在自己领导的范围内竟然有这么落后的人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老太太背不下来是因为不理解伟大领袖语录的真正含义,如果理解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他开动脑筋,用当地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以及比喻解释给了老大娘。第二天早晨,奇迹发生了,老大娘竟然一字不落把这段语录背下来了。她是这样背的:「世界是你家的,也是俺家的,闹来闹去还是你家的。」
「去年去过。」
客房在草屋后面一座木头楼房上,房间还比较干净,按照酒店标间那样布置,并排两个单人床,中间一个床头柜,上面有一盏样式过时的台灯。范晓军吃了两碗炸酱面,又听了盲女无数首歌,此时实在有点困乏了,洗脸洗脚上床后,却又久久不能入睡。住在这么一个荒村野店,心里一点不嘀咕肯定是假的,进这条土路的时候还看见两个荷枪实弹的青年,到了旅馆却只有两个盲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武装部队?真有点奇怪!
「去过史迪威公路吗?」
范晓军想,也许我把问题搞复杂化了,这里不是什么缅北武装一个小据点,没准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百姓,为了自卫,他们才这么警惕,才在路口设置哨兵的。那个费力端着枪的少年说不定就是他们的孩子。唉,管他的,明天没准就找到那块黑石头了,我一个人进山,跟学学,跟这两个盲男盲女没任何关系。
「三年。」
范晓军甚至想,这个学学到底走对没有?他知道很早以前有一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即「蜀身毒道」。在这条古商道上,古代中国商人与掸国(今缅甸)或身毒(即印度)的商人进行货物交换,用丝绸或邛竹杖,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制品等。这条线与今天的川滇公路、缅印公路的走向大体一致,并且有不少路段完全重合。学学的方向感这么差,范晓军很怀疑学学走岔了路,以至于走到什么盲人武装分子的家来了。如果是这样,麻烦就大了。这个学学,还是太年轻了,他不知道这次到缅甸对我有多重要,他以为我来旅游呢!按说,女人才缺乏方向感,男人一般不会犯这种错。范晓军记得他在一个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的报告,他们发现,男子和女子之间的方向感之所以会有很大差别,是由于二者内耳石大小不同造成的。内耳石对惯性和重力等因素都非常敏感,很可能正是由于男人的内耳石体积较大,他们才能更好地调整对方向的感觉。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男性的方向感会比女性更准确。而德国南部乌尔姆大学的几位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男性之所以较之女性具有更强的方向辨别能力,是因为他们在辨别方向时使用的大脑区域与女性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使得男性的导航能力更强。在这次研究当中,科学家们使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男女两性在试图走出「迷宫」时的脑部活动进行密切监视和详细记录。这些「迷宫」是研究人员特意为测试男女两性的方向辨别能力设计的,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在辨别方向时使用的大脑区域并不相同。科学家说,男性在辨别方向时使用的是他们的左脑部分区域,而女性使用的则是右脑部分区域,而且男性较之女性走出「迷宫」的时间更短。研究还发现,女性在确定方向时习惯于依靠明显的标志物,而男性则主要依靠距离和方向感进行判断。
「你干这个多久了?」
那么,这个学学依靠的是什么呢?他竟然糊涂地说这里是掸邦,方向整个颠倒了。
司机笑了,说:「开玩笑吧?我还要拖木材呢,今天晚上必须赶回云南,这是我的工作。」
此时,学学没在房间睡觉,他还在草屋里兴高采烈地跟盲男盲女喝酒,他们放肆的大笑不时传进范晓军的耳朵。不一会儿,学学还跟盲男用缅甸语划起拳来,划拳的声音一会儿像蚊子,一会儿像炸弹炸响,在整个山林回荡。这家伙缅语说得这么好,说明他对这一带很熟悉,辨别方向肯定没问题,说「掸邦」估计是他的口误。这个没长大的孩子……
「不仅仅是,还要沿着史迪威公路往里走。」
范晓军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你的意思是我把你带到史迪威公路?」
他梦见了玛珊达,这个让他牵肠挂肚的姑娘。梦里的玛珊达一点也不漂亮,她一直耸着肩膀哭着,呜呜咽咽,像个丢了玩具的小孩。范晓军说,走,跟我到中国。玛珊达只顾哭,什么也不说。范晓军拉她,但是拉不到,近在咫尺也拉不到,她就像一个透明的空壳。范晓军明明伸出手抱住了她,但是玛珊达却轻如鸿毛在空中飘荡。轮到范晓军哭了,他真的哭了,仔细想想,他已经有20年没哭过了,此时他却号啕大哭,他不知道为什么抱不住玛珊达……后来的梦似乎变了,玛珊达笑了,也变漂亮了。她还是那个样子,一袭鲜艳的「特敏」,一件紧身短衫,身材苗条,婀娜多姿,脸上涂抹着一圈圈黄色的「特纳卡」。她依偎在范晓军的怀里,咯咯笑着……
「就去那儿。」
范晓军突然醒了,睁眼一看,屋里一片漆黑。四周静极了,没有蛙鸣,没有蟋蟀叫,像死了一样。学学也没划拳了,大概他也睡了,怎么没听见他进屋呢?没准他进来的时候我正在做梦呢!
「史迪威公路?离这儿有58个小时的路程。」
他支起身子,冲学学那边的床轻声喊道:「学学,你睡着了?」
「这里离史迪威公路有多远?」
没人回答。
司机一脸稚气,他吐了吐舌头,说:「你准备到哪儿?」
范晓军仔细一看,床上没人。
范晓军冷冷地说:「你应该不松,那时候就是我一个人坐在这辆车里了。」
学学还没睡。他在哪儿?还在喝酒?怎么一点声音都听不到?划拳划累了吗?那还不回来睡觉,休息不好明天又迷路……突然,像一道闪电啪地击中了他的脑袋,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学学对缅甸这么熟,又是经常在这一带跑的司机,他不可能迷路,他说「可能是掸邦人民军」而没说「克钦邦」,这不是口误,是失口脱出,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开车带着范晓军一直在掸邦转悠,一寸也没离开过。
车子开动后,司机说:「刚才差点轧死你,幸亏我松了油门。」
他把范晓军骗了。
司机头一摆,说:「上来吧!」
范晓军被自己的推断彻底惊醒了,他摸出放在枕头底下的冲锋手枪,轻轻打开了保险,下了床。正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嘎」的一声响,范晓军顿时僵立在那里,侧着耳朵,想分辨外面到底是什么声音。
范晓军放下枪,说:「别拜杜阿了,我是中国人。」
接着,又是「嘎」的一下。
卡车停在范晓军身边,从驾驶室露出一个非常年轻的娃娃脸,他笑着问范晓军:「拜杜阿埋来?」
他一下子明白了,是门外的木楼梯响,有人悄悄摸上来了……
那辆云M牌照的绿色大卡车从山崖转弯处拐过来时,范晓军已经站在公路中央举着枪,瞄准那个司机。司机很快看到了他,在50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公路太窄,掉头逃跑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子弹比汽车快得多。5分钟后,卡车朝范晓军开了过来,速度非常慢,大概司机边开边审视公路中间这个人到底是哪部分土匪。卡车在距离范晓军20米的地方突然轰大油门,看来司机想直冲过来碾死范晓军,但很快他就放弃了,他还是觉得,子弹比汽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