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修亦是道:“虽我看不惯林宗海如此得意的样子,但他却不是一个小人。”
见林延潮大步离去,萧良有对刘虞夔道:“恩师,我知你为我抱不平,但宗海并非这样的人。我与林宗海是君子之争。”
刘虞夔见二人都不领情,不由拂袖道:“你们都有气度,我倒成了嚼舌根的小人。”
但刘虞夔这番话,实是令林延潮觉得他见识短浅。
张元忭笑着道:“直卿兄,我知你是正人君子,看不惯专营之辈,但我与林宗海在内阁共事过,此人有雅量,论才干即便在内阁之中,也是少人可及的。”
如林延潮与张居正所言,学问从不讽他人而来。
听张元忭的话,刘虞夔的气方才消了不少。
故而林延潮并未选择此路,而嘲笑彼路的刘虞夔意思。曾国藩有句话叫,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何为内持定见,不因持一物而否一物,也不因他物而否己持。
林延潮离了紫禁城后,立即就赶往了申时行府上。
至于刘虞夔他们在翰林院勤勤恳恳的修典,虽是仕途上走得慢一点,但胜在稳妥,风险小,这条路才是更适合大多数人的。
申时行这几日告病缀朝在家。
林延潮如此抉择,只是这条路更适合自己,并且也做好承受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事功固然重要,但何时都可以,但眼前机遇错过了却不会再来。
林延潮至申时行府上探病。
伴君如伴虎,你以为是开玩笑?只是外人只看得其中机遇和好处,却都没有想到承受此中的风险。如林延潮恶了张居正时,官场上不少人在看笑话,现在充日讲官,有的人却羡慕嫉妒恨来。
入内后,见申时行正穿着素衣,头上扎着白巾,半卧在床榻上。林延潮察言观色,见申时行脸色略有苍白,但不是不能起身的样子。一旁一名丫鬟正拿着汤药给申时行喂食。
但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林延潮为天子近臣,固是得天子赏识,同样若是一个疏忽,恶了天子,则就是从九霄云天,坠入深谷的下场。
“恩师,弟子来看你了。”林延潮行礼参见。
当然如此在别人看来,就是图谋专营。刘虞夔说得没错,天子要提拔的,从来都是自己身边人嘛。
申时行伸手虚按,示意林延潮在榻边坐下。
林延潮从进翰林院的第一日起,就打算以此为跳板,希望早日进入中枢任事,先提高自己眼光和见识,积攒人脉,若是能得到天子和阁老的赏识,将来升迁肯定是更快的。
林延潮将礼盒交给一旁申五,里面都是鹿茸辽参之物。申五拿了离去。
他说林延潮存专营之心,这倒是没错。
丫鬟喂完汤药,林延潮起身从丫鬟手里接过脸盆,为申时行拧过巾帕递了上去。
林延潮摇了摇头,转身离去。他倒不是生气,只是感叹刘虞夔,身为翰林见识怎么如此短浅。
最后申时行拿了一冰糖含着嘴里,示意左右退下,然后对林延潮道:“带这些物见来作什么,你我何须见外,申五说你有要事,是何要事?”
刘虞夔没料到话被听见,但却没有半点心虚的神色,一副就是我说得有如何的样子?
林延潮听申时行声音虽低,但却是中气却足,不似病得不能上朝的样子。
林延潮脚步一顿,回过头看了一眼。
“恩师,弟子从次辅那听来一件事。”
张懋修的话传了出去,他的话说得虽不大声,但这里是皇极门前的大广场,他的话自是飘入了林延潮的耳中。
林延潮于是将自己从张四维哪里所知的事,与申时行讲了。
刘虞夔此言一出,萧良有,张懋修脸色都很难看。
申时行听了点点头道:“子维将这事与你说了啊。”
见林延潮离开,刘虞夔看着他的背影对张懋修,萧良有道:“当初我等在翰苑修大明会典,每日勤事不缀,林中允却不肯用功,私下拿着历朝诏书在那研读,初时我尚不以为意,今日想来他当时早有专营之心。听闻在你们留京师的同年中,属林中允往申阁老的府上走动的最勤。这世道都让这等专营之人得先。我等在翰苑用心修典,又有何用……”
“是,弟子不敢拿主意,特来请恩师示下,弟子该怎么办?”
萧良有他们奉旨为皇室修玉牒,此去正是要去玉牒馆,几人聊了几句,当下就分别了。
申时行道:“你为官也有一段日子了,不必事事由我,此事你怎么看?”
二人相互对揖。
林延潮听了道:“弟子觉得次辅所言有理,但此事毕竟是天子家事,我等外臣不好介入。”
林延潮向萧良有道:“哪里,我也要恭贺以占兄才是。”
申时行欣然道:“延潮,你说得对,卑不谋尊,疏不间亲,此事是太后与天子的家事,我等外臣一个不小心,要么得罪太后,要么就是得罪天子。”
这几人中,倒是萧良有向林延潮正式作揖,口里淡淡地道:“宗海,先恭贺你了。”
林延潮道:“恩师,所言极是,弟子也是拿不定主意。”
而一旁刘虞夔也是行礼,神色也是淡淡的。
申时行笑着道:“宗海,你眼下身为日讲官,乃是天子近臣,不比当初了。以后这等为难之事还有很多,记得你第一天入内阁,我与你说得燮理阴阳四字吗?”
林延潮见张懋修,就想起他老爹张居正,顿时也没什么好心情道了一句幸会。
林延潮答道:“弟子记得,当时恩师说,我等为官就是让上下中和,调济折衷,天子百官百姓能各局其位。”
张懋修与林延潮素来不睦,见林延潮只是作个样子,虚虚地将手一抬,就算行过礼了,然后道:“林中允,这么巧啊!”
申时行点点头道:“眼下你为此事为难,但以后这等事还有很多,数都数不完,你总不能以后事事都来请教我。故而此事可作为你做官的一个考题,若是你是写不好这篇文章,那么我劝你一句,早日辞了日讲官,回翰林院治经修典才是正途。”
林延潮与旧日同僚一一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