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从1983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八章 什么叫国际幕后啊

第一百四十八章 什么叫国际幕后啊

“许老师是美术统筹,冯晓刚是美术师,他这么年轻却要负责整摊事务,工作中有什么摩擦和趣事么?”

我就被说服了,虽然咱也不知道啥叫蕙心纨质,但听着很牛逼,啊不是,很厉害……”

“诶,您这是挑事儿啊……”

“那也得听啊!因为他从不胡搅蛮缠,跟你讲道理,然后我还说不过他。比方施肖萌家里要摆一盆花,我找了盆月季,他找了盆茉莉,说月季俗了,施肖萌对爱执着,蕙心纨质,用茉莉好。

冯裤子砸吧砸吧嘴,道:“主要是我们工作氛围好,职务上有划分,但事情都一起商量。谁的点子好,就用谁的,许老师才高八斗,被采取的时候比较多。”

“你也听他的?你不是副导演么?”

咝!

赵宝钢看不过去,吐槽道:“我跟您讲啊,这货就是剧组一霸,把我们指挥的团团转。要不是老太太镇着,指不定作什么妖呢!”

电视机前的尤晓刚,终于忍不住擦了擦汗。

“您别听他胡咧咧!”

……

“呃,这部剧能受到观众喜欢,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做了点微小的工作,一个地方小演员,调到首都来,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必竭尽全力完成每一个任务……”

“干杯!”

“您别谦虚,前面那些人把你夸的世间少有,你自己有啥感想?”

《便衣警察》大结局当天,李沐组了个局,请中心全体人员吃饭。主任兴致高涨,坐下就定调子:

“不敢不敢。”

“不用给我省,花的是奖金,可贵的点!”

“许老师?”

“哇哦!”

屁股往那儿一坐,稳如一位老泰山。

一片欢呼。

几期过后,终于轮到许非。

赵宝钢嚼着花生豆,随口道:“又发奖金?个人有没有?”

伍玉娟示意郑小龙,见对方点头,才道:“人家还参演过《红楼梦》呢,正儿八经的演员出身,只是这次转幕后了。”

“有,过几天就能批下来。”

“人家还是那个,哎主任,我能说么?”

“嘿嘿,那敢情好,一年奖金发的比工资都多。”

“懂!他在剧组就像一块砖头,谁出问题了,找他,诶,准保给你填上。不然为啥叫许老师?”申君宜笑道。

“……”

“许非不是管美术的么,还懂表演呢?”主持人疑惑。

许非算了算,还真是。年初发了五百,这次差不多是一百,工资每月五十,明明白白。

所以他说得代入情绪……”

不多时,饭菜上来,分了三桌。

不过实际操作中,有些事体验不了,比如我演一个丈夫,媳妇儿外面有人了,我不能真体验体验这个感受吧?

李沐喝着小酒,其实压力也大,生怕下一部砸了,低声问尤晓刚,“《胡同人家》怎么样,还有需求么?”

后来许老师请我搓了一顿,给我赔不是。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得特清楚,就是演员体验角色,除了违法乱纪的事儿,都应该亲身体验一遍。

“筹备的非常顺利,现在就差完善剧本了。”

我本来就压着一股劲儿,反正挺多情绪聚到一起,当时就喊啊,差不多拍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嗓子哑了,人也虚脱,导演一喊停,马上就给我送医院。

“那就好,你有经验,好好干!”

胡亚杰忽然激动起来,手舞足蹈,“他把我骗进去,咔门一锁,灯一关,黑不隆冬我就在里面,然后外面也没声了……当时吧,剧组在导演的要求下,故意孤立我,让我找周志明的感觉。

他转过头,又对郑小龙道:“对了老郑,央视说要买《便衣警察》,这事你对接一下。”

“坑人啊!”

郑小龙点点头,许非却惊讶,“央视还买咱们的剧呢?”

“怎么个不堪回首法?”主持人问。

“全国电视台都粮荒,不买播什么?不过人家面向全国观众,不像我们。”

“我是在校学生,没具体拍过影视剧,出来就麻爪。许老师,哦,我们开玩笑,都叫他许老师。他给了我很大帮助,比如禁闭室那场戏,哎,简直不堪回首。”

“那价钱怎么谈的?”

他很有想法,当时拿着分镜头找我商量,说能不能这样这样……我一看完全可以啊,于是就采用了。”林汝为道。

“1分钟15块钱。”

“我不敢居功,整个拍摄期间,工作人员给了我很大支持,是大家的功劳。像你说的开头那段戏,那是我们美术师小许的主意。

What????

“《便衣警察》播到现在,广受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有不少来信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头那一段。我想问问林导演,这段戏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呢?”

许非瞪大眼,“国家规定的价格?”

其中有个名字,被主创反复提及:

“嗯,死价,谁也不能动。而且不叫买卖,叫交换。”

在剧集本身之外,每天结束之后的小栏目,也获得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开播前录了几集,开播后根据观众反馈,又录了几集。

我勒个去!

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便衣警察》12集,每集45-50分钟不等,就按600分钟算,9千块钱。

京台脸面大涨,连续三年成功,完全认可了艺术中心的生产能力,据说经费还要再加。

也就是说,别家电视台交换这部剧,只需花9千块钱。100家电视台来买,也不过90万——关键是,还木有100家。

胡亚杰和伍玉娟尚未毕业,已经成了明星人物,在学校里远超同届,嗯,王志闻、巩皇等等。

成本45万,压根赚不回来。

就像后世讨论许三多一样,社会上也在讨论周志明。经历磨难考验,还能赤诚不改的英雄,无疑更受欢迎。

许非头一次接触这方面,非常惊奇,看来电视剧跟电影差不多,都是统购统销啊。

现在我觉得文艺界正从这个枷锁中走出来,从圣人变成普通人。周志明受了那么多冤屈侮辱,凭什么不能打架?”

所谓统购统销,是跟苏修学的体制。

“打架绝对不是败笔,恰恰是周志明性格的完善补充。以往我们塑造英雄,必须要拿圣人的标准来衡量。

首先建立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简称中影。然后在各省、市建立发行机构,电影厂负责生产,片子一经完成,即被中影按固定价格一次性买断,再按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发行到各家影院。

“我觉得打架那场戏是败笔,破坏了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所谓英雄,就是忍常人所不忍,及常人所不及,这样形象才圆满。”

所以这年代拍电影、电视剧,大部分亏钱,但没关系,国家给拨款。

观众热情高涨,媒体上也出现很多评论性文章,专门探讨周志明这个人。

总之,不科学。

《便衣警察》的影响力超过了《四世同堂》和《凯旋在子夜》,是艺术中心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