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从1983开始 > 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影视

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影视

老郑在台里支持下,把那新楼抵押,贷了点美刀,过段就要出发。要是不成,且得缓几年才能喘口气。”

“一半跟着尤晓刚做《京都纪事》,一半跟着老郑做《北京人在纽约》。表面风光,实际山穷水尽,一点闲钱没有。

李沐聊着聊着挺郁闷,“算了,不说了,吃饭!”

“这段没跟老郑联系,中心现在怎么样?”

他实干派,吃完就闪。许非没怎么动,剩下于佳佳胡吃海塞。

他在艺术中心成绩辉煌,被人摘桃子,这回再摘可真说过不去。早有传闻,很快会升任总编辑。

“那个老板,咱们办公地点在哪儿?”

按照轨迹,这些是央视在明年才着手实施的,叫《东方时空》。

“汇宾大厦八楼,几百平大写字间,够格不?”

一套以《荧屏连着我和你》为阵地,推出田鸽有约、影视俱乐部、音乐推荐等版块。

“嗯嗯!”

刚亮相就受到热烈欢迎,而他经过许老师启发,准备继续创新:一套以本地民生新闻为主,包括读报、打假、市民热线、生活资讯等版块。

于佳佳满嘴油光的竖起大拇指,“那人招了么?”

话说李沐上任之后,先推出了两档节目,新闻读报、田鸽有约。

“什么人?”

许老师接过,正是期盼已久的,杂志刊号的批文。

“采编、摄影、美术、外联什么的啊!”

“那太好了,我就喜欢松的。”

她见对方神色,瞪大眼睛,“你别告诉我,杂志社就我们俩人?”

说着摸出一份文件,道:“你们挂靠在一家文化交流协会下面,级别高,没正事,选题会比较松,文艺类都可以写。”

“不,是你自己,我属于股东。”

三人就座,李沐随便点了几个菜,“我下午还有会,吃一口就得走。”

啪!

“没办法啊,给的太多了。”

于佳佳起身就想走,蹭了蹭又坐下,哎呀,给的太多了。

“于大记者怎么赏光……哦,看来这杂志由你负责。”

“你搞什么啊?钱多烧着玩是吧,你到底有计划没有?”

来者正是李沐。于佳佳跟中心老人都熟,也开玩笑道:“李总编好!”

“不要急,不要急。”

“早点晚点的事儿,您坐。”

许老师给倒点茶水,道:“我准备搞两本杂志,一本正派叫《新影视》,一本流氓叫《当代娱乐》。

“少嬉皮笑脸的,我还没升职呢。”

现今的国内风气,还不能堂而皇之的谈娱乐,往后靠靠。我们要做的是《新影视》。

许非招呼:“主任!啊,李总编!”

简单说三个词,专业、深度、新颖。”

没等多久,便见一人进门。

“比如呢?”

她索性不吃了,在那货浪费可耻的絮叨中,离开这家破店,转到十几公里外的一家大饭馆。

“比如去探班《三国》,比如跟张艺某聊聊,比如采访广电部领导,谈谈统购统销制度。”

于大记者真能骂出来,你特娘神经病啊???

噗!

艹!

于佳佳一下就明白了,自己打造权威啊!

“我馋肉先来吃一顿,吃完再去吃一顿。”许非看傻子一样。

“我打算从大学生里面招人,笔杆子强、热爱影视、有冲劲的。不急,你自己先找个助手,我们一块选题,明年出第一期就行。”

“那你……”

许非敲敲桌子,“第一期,我就要轰出名堂来!”

“谁说我们约这了?”

“……”

于佳佳咬了一口,虽香,但视觉上太肥,下意识抗拒,只搞了点汤汁拌饭,道:“你也就算了,李主任怎么也这口味?你不等等他?”

于大记者忽然生出一股久违的冲动,因为她知道,对方一向胆大包天,谨小慎微,只在规则边缘游走。

许非早已满头大汗,辣椒吃的贼爽,饭上也有块肥瘦相匀的大肉,还系着蒲绳。

“那我们这段做什么?”

“你懂个屁!全京城就这家有把子肉。”

“我带你走走剧组,搞些素材,然后去桂林。”

她端着盘子回桌,抱怨道:“老板你也太抠了,就请我吃这个?”

“桂林?”

嘁!于佳佳撇嘴,到底夹了块大肉放在白饭上,另有一个鸡蛋,一只超大的青椒。

于佳佳想了想,哦,金鸡百花。

“六毛六毛,问几次了,你快点挑好吧!”

可又奇怪,金鸡百花办这么多届,有什么好期待的?

“一块肉六毛钱?”

……

正值饭点,五张桌子全满,门口另有一长条桌,摆着一个个大盆。里面色泽浓重,味香扑鼻,菜式各样。

无论什么时代,发声渠道都很重要。

中午,小饭馆。

上半年许非组建六家公司,精力分散,资金大把投入,一时有点套牢。现在缓过一口气,终于实现心愿。

……

数日后,《新影视》杂志在汇宾大厦挂牌。

空手套白狼的地产商多如牛毛,李黄瓜那种更是不干人事,许老师算有良心的。

天下影视旁边,六百平写字间,于佳佳找了个摄影助理,俩人往那儿一坐,跟看仓库的一样。

而住宅楼、商场、生活区的项目报上去,很快有了批文,一系列程序不谈,只张俪忙的焦头烂额。

《新影视》偏正经,《当代娱乐》偏八卦。

服装生意是他的主要收入,有声有色,自然要扩大经营。将来跟娱乐圈一结合,服装就不叫服装,叫时尚。

九十年代有本贼拉轰的娱乐杂志,叫《当代歌坛》,1994年创办。

许非又去别的地方挖角,招人,准备自己弄个服装厂。

它完完全全是粉丝向,最初怎么起来的呢?作坊式的浆糊剪刀拼贴,摘抄港台娱乐新闻,梁宏达还是元老之一,结果拼着拼着就成了业界翘首。

隆达接手五十万外债,拖欠两年的工资,扫尾员工,又象征性的给了十万,花了一百多万拿下这片厂区和土地。

里面介绍明星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隐私趣闻,给九十年代的孩子带来了莫大冲击。

双方先就厂区达成了协议。

当然现在有许老师,论娱乐圈八卦,他可没怕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