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45章 畅春园

第345章 畅春园

而收到礼物后,莫斯科方面也同意了清国使团前去卡尔梅克人兀鲁思的请求,同时还转交了一些蒙古逃人给清廷,态度十分和善。清廷对此了然,随后令理藩院顺手帮北京东正教会解决了部分财政问题,觉得这事就算过去了。

俄国人运回莫斯科时总共用了116辆大车,花了3800多卢布的运费成本,历时七个多月。经估值,货物总价值超过十三万卢布,由沙皇及几位重要大臣、将军,以及外务衙门分享。尤其是后者,最近几年经费拮据,很是困难,不意博格德汗如此慷慨,倒是让他们的财务问题大大减轻了。

但这才过了多久?俄国人就又派人过来联系了,说他们从帝国西部调集了2000名火枪手和500名哥萨克,又在里海、中亚一带征调了2000名受洗鞑靼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配合托博尔斯克等城市的地方驻军500人,组建了一支总兵力达到五千的大兵团,由巴甫申宁上校率领,打算对准噶尔蒙古发起“复仇之战”。

清廷送来的礼物非常丰厚,俄国人清点时,计有:各种颜色的生皮革六百张、七两的银锭三千个、五两的银锭三千个、素缎三千幅、中等缎料三千幅、带浆缎料一千幅、织金锦缎二千幅、毛料一千幅、染织品二千幅、不同等级席子五百条、单股丝线四千斤、合股丝线四千斤,是历年来礼物最多的一次了。

康熙对此烦不胜烦。这些罗刹人,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我大清这会正全力应对漠北战事,不克分神的时候,居然要朕再兴大兵,西征准噶尔。是,策妄阿拉布坦狂悖无道,朕早晚要取了其首级,但眼下还不是时候。开了春,待英吉利国的洋员技师抵达,京张铁路(京师—张家口厅)就要着手动工。小小一条铁路,居然要花费二百多万两银子,几乎可以养一支几万人的绿营了,想想挺肉痛的。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实际上还有着两层其他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为之前的协同作战不利而赔罪,当然这绝对不会明说的。第二个可以明说,那就是康熙听闻在准噶尔汗国以西、以北的地方,还有一些蒙古人生活着,他认为这是清国的臣民,打算派使团前往联络,希望俄国方面给予协助。

但朕已经想明白了,这路还是要修,不得不修!漠北蒙古也就那样了,实在顶不下去,全部人撤回漠南草原,京师新军、八旗绿营届时都要上阵。张家口厅屯垦兵民已破八万,再建一些粮仓、械库,用铁路交通内外,便可以提供极大帮助。与之相比,关外都没那么紧要了,漠南草原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旦有失,全局被动,我大清承受不起这种威胁。所以,这个时候绝无可能配合罗刹人西征,撑死了令袁卫庭派一部绿营马队,袭扰吐鲁番方向,帮他们牵制一点兵力罢了。

他这个人好面子,一直以天朝上国圣君自居,对于失信于俄国之事,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尴尬的。这不,前些年就下令蒙古衙门押运着一批礼物,从伊州出发,北上经科布多抵达俄国境内,明面上说是为多年前索额图使俄时莫斯科方面给予的优厚招待回礼。

太监总管梁九功默默地站了角落里,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书房里发生的一切都充耳不闻一样。罗刹人的事情,他当然了解,事实上那个普拉特科夫就走了理藩院的门路给他塞过钱。但塞钱归塞钱,事情能不能办成他可不敢打包票。他利用自己长久揣摩、把握康熙心理的本事,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用一些不着痕迹的手段把某些奏折放到康熙面前,增大成功几率,就已经是极限了。但很显然康熙在这件事上意志很坚定,他现在盯着漠北草原,在几年前调遣两万满蒙八旗的基础上,这两年又新调了一万多汉军绿营马队,增援以土谢图汗为首的喀尔喀三部,帮助他们抵挡东属蒙古四部越来越凌厉的攻势。

“荒唐,这罗刹人当真不知好歹!”看到理藩院呈上来的有关普拉特科夫四处活动的奏折后,康熙的眉头立刻锁紧了起来。

这会又已与英吉利人勾兑完毕,打算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京张铁路,同时进一步放开限制,令更多的汉民越过长城,进入漠南蒙古屯垦——加上以前历年过去的,约莫算下来已经二三十万人了——想方设法增大当地的物质产出,给大型军事行动提供基础。

今天就是如今。年还没过完一个星期呢,康熙就忙里偷闲,带着太监随从们来到畅春园,自个窝在书房里,喝茶赏雪,然后便遮起了窗户,批阅起了奏折。紫禁城那个阴沉沉的地方,哪怕能逃离片刻也是好的啊!

罗刹人,差不多可以死心了。袁卫庭,也别上蹿下跳折腾了,老老实实在青海作战吧,帮皇上拿了藏区,便是大功一件。否则的话,秋后清算,怕是没有好下场,光交通阿哥们就是一条大罪,真当皇上不知道呢?

这样一个烂摊子,即便换个脾气再好的人,理政久了,也会感到心力交瘁吧?康熙城府算深的了,但依然要逃避似的离开紫禁城那个牢笼,前往畅春园这么个快活所在休养。一年中起码有半年待在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康熙骂完俄罗斯人,便起身在屋内踱起了步来。书房内装修低调而奢华,且基本都是按照康熙的喜好来安排的。俄国使臣送的大玻璃镜、东岸产的自鸣座钟,甚至就连瓷质的抽水马桶都有一座。康熙这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新奇事物的,对外国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普拉特科夫有次受邀参加宴会,但手头拮据,没钱采买礼物,情急之下送了两条俄国狼狗,没想到康熙十分喜欢,直接收下了,还令理藩院回赐了普拉特科夫两捆黑貂皮。唔,事实上他只收到了一捆,至于另一捆去哪了,当然是理藩院的“朋友们”帮他保管了啦。

当然如果是熟悉他的人,细心观察他的话,依然会发现他深藏于内心之中的忧虑和烦躁。顺逆始终无法剿灭,准噶尔蒙古伤而不死,黄衣海寇跟他玩“精神分裂”,登莱、宁绍那边生意做得飞起,商民经申报后可以互相越境旅游、经商甚至是置业定居,可在满洲和辽东,和平总是短暂的,战争才是永恒的。

普拉特科夫为此十分心痛,因为貂皮的价格在北京甚至整个清国的价格都在逐年上升,因为供给侧改革——呃,不是,是供给侧来源少了。至于是什么原因,所有人都知道的啦,那就是该死的黄衣海寇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满洲乃至外东北的通古斯人基本已经不再对我大清上供了。事实上不光貂皮少了,东珠之类的珠宝也少了很多,除非高价从登莱买,不然是别指望了。

康熙的心态保持得也不错。东西南北四周皆有敌人,传统大陆政权(顺国)、草原游牧饿狼(准噶尔蒙古)、新型工业国家(东岸),内部还有汉人将官地位提升后带来的深远影响,若换个人当皇帝,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了,但康熙就是稳得住,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康熙作为一国之君,虽然不太关注这些库藏小事。但下面人隔一阵子总要上报,一次两次没注意,时间长了想不注意也难,而这也是他心情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朕原本是四方之主,东国人好大的胆子,悖逆无礼,四处作乱,生生把朕的天下给拆了个四分五裂,以至于朕和嫔妃们的用度都短了不少,真是岂有此理!

平心而论,康熙算得上勤奋,批阅奏折非常勤快,这态度首先就可以。另外,治理国家的水平不差,在历朝历代中可以排中上水平,虽然他统治着的仅仅只是一个半壁江山。

想到东国人如今正在长春厅以南区域蹦跶,康熙差点忍不住就喊来诸大臣,商议调集大军进讨的可能。但他终究还是忍住了,增强奉天的兵力就够了,当地有军工厂,粮食、牲畜也多,人口更不少,大修堡寨的情况下,只要训练到位,上下一心,东国人可没那么好啃。

1709年2月2日,四九城大雪纷飞,冰冷刺骨,但位于紫禁城西北的畅春园内,却是一派春意融融。已经五十四岁的康熙帝惬意地坐在书桌后,翻看着面前的奏折。大部分的奏折他都不想看,因为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就是御史们炮制出来的fake news——不好意思,拿错剧本了,重来——御史们风闻奏事,写出来的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很假的攻讦他人的奏折。

还是先料理草原事务吧,等腾出手来,再图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