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81章 没人比我更懂发展经济(一)

第281章 没人比我更懂发展经济(一)

目前,东岸政府已经在纳米布沙漠一带聘请了相关技术人员,让他们坐船前往阿塔卡玛沙漠,教当地居民如何利用雾里面的水汽。比如,如何利用雾气培植牧草,发展小规模的畜牧业,如何利用捕雾网收集水源用于日常生活等等。另外,这两地虽然没雨水,但都可以利用高山融水,虽然总量有限,但在人口、工业规模没发展到后世那么巨大的情况下,还是足敷使用的。再说了,以后技术发展上去了,难道不可以凿岩开河,引更多的高山融水下来吗?实在不行的话,海水淡化也可以考虑啊,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与白沙港类似的城市其实还有不少,比如更北边的鸣沙港(位于后世阿里卡)、富平乡(原塔克纳城),南边的温池港(位于后世安托法加斯塔),降水都极其稀少,干旱已极。但中间也有区别,比如鸣沙、富平的海雾就比较大,全年中大部分时候都有雾笼罩,和纳米布沙漠那边有些类似,都是沿海的寒流导致的。

温池港的条件不如上述两地,但比白沙港稍好,偶尔来点降雨(但可忽略不计),海边的雾气也比较大,能给刚刚抵达当地的早期移民提供一些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最悲剧的其实还是白沙港。不知道怎么搞的,雾气没其他地方强,几百年不下雨,也没高山融水可资利用,偏生附近的鸟粪石、硝石资源又是最最丰富的,远超其他地区,真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一千万投资,谁失心疯了会出这钱?即便是东岸政府也会再三犹疑,这实在不是什么小数目啊。因此,很多人觉得,白沙港的淡水可能长期需要用船只运输。研发一款能够装运大量淡水,同时航速较快的船只,对造船界四大金刚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这可比投资一千万从高原引水要靠谱多了。

阿塔卡马沙漠中当然也不仅仅只有鸟粪石、硝石资源,事实上东岸人也在这里发现了不少金矿、银矿、铜矿及其他一些资源,品位很高,储量极大,是一笔十分惊人的巨额财富。

当然也不是只有一种远程运水的办法。事实上人们也可以在内陆腹地寻找水源,然后想办法从陆地上输送过来。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水源多在查尔卡斯高原上,看看地图就知道了,距离遥远,地形复杂,没有个数百万圆的投资,修建提水站、供水渠的话,怕是无法将水抽运过来。甚至有人悲观地预测,整个引水工程结束,可能要投资一千万圆以上。

国营卧龙有色金属公司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打算到沙漠这一片来开采铜矿。东岸黄金公司也在温池港投资了一万圆,用于扩建码头及相关建筑,这都是有志于采矿的企业。

远程运输淡水,这成本简直感人。而且运过来的水也很有问题,多半有些变质了,需要烧开了才能勉强饮用,这又需要消耗大量煤炭——哪怕是劣质煤,也是需要成本的。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投资兴建一座供水厂,对运来的淡水进行清洁处理,然后铺设管道,在城区和矿区范围内提供相对干净的自来水服务。

但他们也深深明白,就阿塔卡马沙漠区这鸟不拉屎的德行,不先大笔投资砸下去,搞定基础设施的话,怕是连个屁都没得吃。因此政府一声令下,他们都乖乖地跑了过来,真金白银砸下去,慢慢修建码头、公路、铁路、仓库、水厂、煤气管道、有线电报等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

而说起淡水,这也是一个难题。白沙港这操行,一年不下雨都很正常,无情的秘鲁寒流一点不怜惜这边的土地,铆足了劲把水汽带上高空,然后——唔,弄去别的地方,反正不给你——造就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

但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投资的第二梯队也来了。比如葡萄牙的阿尔梅达家族、平托家族及麦略尔家族,阿姆斯特丹的十二大批发商以及和东岸政府关系密切的前下野政客们。另外来自库尔兰、意大利及波罗的海流域的德意志资本也不少,总共加起来有几十伙人的样子。

需要建设的当然不仅仅是城市,事实上必要的交通设施也是需要投资的。白沙港的条件其实挺不错,一个延伸出去的半岛可以挡住南方涌来的大浪,同时湾内水深足够,普遍在8-10米左右,可以停泊吃水较深的超大型船只。而船只运输吨位越大,意味着单位运输成本越低,无论是往外运硝石原矿还是往这里运输淡水,成本都低。

东岸工商部曾经派人跟他们开过多次座谈会,向他们介绍了阿塔卡马沙漠里储量丰富的各种资源,以及这些资源衍生出的商业价值。这些海外避险资本的代表们看了颇为意动,手里攥了一大把钱,可东岸政府推出的公债就那么点,根本花不出去,找不到地方投资。而且,东岸政府现在已经不太肯批准他们在开发成熟的地区投资了,纳雷什金大厦的财富传奇已经成了绝响,今后要想获得投资收益,只能去东岸人刚刚占领的前西属美洲地区,比如阿塔卡马沙漠。

新据点是非常必要的,盖因一个大型采矿、运输基地,肯定会聚集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这些人需要食物,需要饮水,需要各种消费品以及种种服务,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市来为他们提供这些东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事实上东岸政府给他们推荐的就是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三大港口白沙、鸣沙、温池敞开吸收资本,股份最高可以买到49.9%,当地的自来水厂(含供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厂)、煤气供应厂(含供气管道及附属照明设施)、各等级公路、仓储物流设施等甚至不设投资上限,完全可以成立独资企业进行经营。有线电报、矿区铁路、医院学校等,可以在东岸找一个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但经营权归东岸合作伙伴),等着坐地分红。

在半个月后,还会有另外一艘大型帆船抵达白沙港。这艘船是从瓦尔帕莱索出发的,满载食品、饮水、役畜、建材、武器弹药、机械设备等物资,帮助他们在这里建立一个正式、稳固的据点。

说实话,这些前来东岸的欧洲商人们,在自己国家都是做惯了暴利生意的人。对于公用基础事业这种微利经营的行当不是很感冒,但谁让他们是避险资金呢?避险避险,第一个追求的就是本金安全!在阿塔卡马沙漠投资基础设施,年收益率可能也就和债券利息差不多,而且收回成本周期长,变现困难,但本金安全啊!

他们携带了足够生活一个月之久的食物、饮水和燃料。食物、燃料好说,都是可以耐久存放的东西,饮水则比较特殊,除少量从船上卸下来的淡水外,大部分都是酒类——这一招学的是风帆时代的远洋水手们,他们使用啤酒取代容易变质的淡水。

东岸政府摆明了要朝这个区域进行大手笔投资了,未来肯定会因矿业而繁荣起来,他们投资的公用基础设施的使用者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收回成本压根就不是问题,所以其实还是值得的。作为商人,总要配置一部分相对稳健的资产,这是自己给自己留的后路,不是么?

抵达的队伍里有官员,有学者,有工程师,有武装警察,还有大量后勤辅助人员,如马夫、兽医、厨师、医生、匠人等,非常全面,是一个标准的野外探险队伍,只不过规模放大了好多倍罢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东岸国内的资本。他们中的不少人能量很大,利益在战争期间也有所损害,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肥肉会留给他们吃。这些人里面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在南智利诸县投资办厂了,专门生产各种建筑材料,让整个南智利地区行署的建材产能暴增300%,十分给力。

万幸,现在化工产业给予了伊基克全新的生命。自从去年计划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达命令,试开采阿塔卡玛沙漠的天然硝石之后,一支规模超过三百人的队伍就乘船来到了后世的伊基克港,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征服者的地图上将此地标示为“白沙港”,白是白云,沙指沙漠,很好地说明了此地的环境。

也有一些人专注于沿海运输事业,这也是一块有利可图的大肥肉。给阿塔卡马沙漠运食品、运水、运生产工具可是很赚钱的,谁不想来分一杯羹?因此你便看到了,位于柳城港的太平洋造船厂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他们根本吃不下,不得已转了部分给其他企业。但现代厂、大鱼河厂、镇海厂的船台早就满了,于是转给了私营的新星造船厂。新星厂吃了一部分,也吃不下了,于是这些订单在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智利。

原因无他,这里缺水。水是生命之源,没了水,草都没法长,动物和人类也不会存在。这就是个毫无希望的沙漠,不是吗?

得,还是自己开船厂吧,动作快点的话,还来得及!于是,有人在丰谷岛观海县投资开办了一家船厂,即丰谷岛造船厂,满世界招募造船技工。也有人盘下了原西班牙人的康赛普西翁修船厂,并将其改名为南智利造船厂,四处招募工人,添置设备,闹得一片鸡飞狗跳。

伊基克在后世是一座鼎鼎大名的城市,因为那段开采天然硝石的黄金时光。但在东岸人的这个时空,这里默默无闻,宛如死域,不说人了,连动物都很难看到几只。

南智利地区行署专员向某自然对此笑得合不拢嘴。国营资本加东岸私人资本加海外避险资本,纷纷来到他这里大搞基建、开办企业,让地方经济更上一层楼,果然没人比我更懂如何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