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然也开工建设了密密麻麻的灌溉渠网。没错,这是以牺牲广大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生命为代价的。但谁让虹河县一带的农业条件太好了呢?大虹河及数条支流穿过县境,再加上中央谷地一带丰饶的平原,可以说这是一片上佳的农业地带。只要你多投资一点,修建一些水库、提水站及通水渠网,确保在夏季阳光充足但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农田也有灌溉用水,那么就一切都没有问题。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开发这片平原,产出大量的小麦、土豆、蔬菜和水果,虹河县的经济基础也就扎实了。
这总计一万人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在大虹河河道旁待命,负责将清理出来的河底淤泥运走,交给国营农场的接收人员用来肥田。国家储备粮库在虹河县圈了不少地,还投资设立了多个提水站,打算利用大虹河、小虹河(拉哈河,为大虹河最大支流)、南虹河(维尔加拉河,大虹河第二大支流)相对丰沛的水源灌溉农田,发展生产。
与虹河县相比,北边的泰定县就要差很多了。这个县差不多是与虹河县同时设立的,两县以润河(纽夫莱河)为界,但润河下游入海口一带淤塞更为严重,通航距离较短,根本沟通不到内陆富饶的平原地区,该县只在河口附近设了一个定居点,即清口乡(位于后世特雷瓜科小镇附近),严格来说只是一个小渔港,沟通内地困难,价值不大。不然的话,你以为南智利地区行署为何不在润河一带招标清淤,而是专注于虹河呢?这都是有原因的。
虹河县当地也组织了相当人手,主要是以前的流放犯人,大概数百人的样子,由他们充当监工,监督这些有原住民血统的人努力干活,干活的主要内容是基建、运输和土地清理。
泰定县南界是润河,北界也是河,即池河(马乌莱河)。这条河同样蛋疼,水量不如虹河丰沛,水浅(枯水期更浅),淤塞严重,与润河一样,基本没可能通航大吨位船只了,只能走走内河小火轮,还只能丰水期走。枯水期若也想走,还是得想办法在上游修水库,同时清理河道,不然很难利用起来。
虹河县目前驻扎了一个保安团九百人,是从河间地区的山茶县调来的,主要工作是看守当地的总计一万名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让他们努力干活,建设家园——这个家园当然和他们没关系了,很明显,是建设东岸人的家园。
泰定县在池河入海口附近设了个港口,即卫真乡(位于后世孔斯蒂图西翁城附近),作为该县沟通内陆的主要港口。在内陆地区,泰定镇(位于后世利纳雷斯城附近)、咸康乡(位于后世圣卡洛斯小镇附近)、固阳乡(位于后世考克内斯小镇附近)和岔河乡(位于后世圣哈维尔小城附近)呈菱形设立,是该县的核心地域。
对了,我们还得算上原长甬监狱和大青山监狱的人口。因为上头即将批准这两地的流放犯人专为民户,这又能增加三千多人口(含家属),使得虹河全县人口突破一万一,不算少了。
该县目前有七千余人口,都是近两年内疯狂涌入的。与南虹县类似,泰定县人民也在没有军方帮助的情况下,自发建立民兵互助组织,直接把地方上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通通抓了起来。嗯,大概有四千多人的样子,然后驱使着他们修路、挖河、伐木,稍有不从就拳打脚踢,甚至刺刀相向,因此工程进度极快,让人咋舌。
虹河县方面也很急,他们是新成立的,下辖虹口镇、夏丘乡、乐行乡、南虹乡、都梁乡(位于后世蒙特阿吉拉城附近)、奇廉乡(位于后世奇廉城附近)、长甬乡和大青山乡八个乡镇,首批安置了六千人,如果算上自发前来的海外移民及少量得以留下来的西班牙裔的话,总人口超过了七千六百。
陆军的人在听闻这些“光荣事迹”后,相当无语,只能连声感叹“智利人民多奇志”。不过他们最终还是将钜野县保安团八百余人动员了起来,把那几千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从如狼似虎的村民们手里“解救”了出来,集中看管,统一使用。最近从东边来了不少意大利、荷兰及德意志资本,急切地寻找投资方向,因为政府已经不再允许他们购买公债了,逼着这些避险资金往实业方向走,并通过优惠政策重点引导他们投资巴拉圭、智利的实体经济。
标段一和标段二均被交通部运河司下属的清淤公司中得,内河运输公司河务分公司投中了第三标段。目前三个标段的项目均已开工,同时运作,为大虹河早日全面通航打好基础。
这些资金也是滑头,到了智利后,纷纷往已经开发成熟的观海、清河、毛林、柳城、博陵等县钻,在当地搞了一堆木材厂、海产品加工厂、建材厂、皮革厂、肥皂厂、食品厂啥的。这些轻工业企业,投资小,见效快,最适合此类避险投机资金。少量有点想法的投资了码头、公路、煤气管道、上下水设施,这个投资利润薄,收回成本的周期很长,但胜在细水长流,较为适合追求安稳的大资金。
交通部运河事务处为此专门拨款十万圆,南智利地区行署出资五万圆,新成立的虹河县政府也拿出了三万圆钱物,联合搞了个大虹河专项清淤工程,公开对外招标。项目共分三个标段,标段一为虹口镇(原康赛普西翁城)到夏丘乡(位于后世瓦尔基小镇附近)河段,标段二为夏丘乡到乐行乡(位于后世拉哈城附近)段,标段三为乐行乡到南虹乡(位于后世纳西缅托城附近)段,总长度超过120公里。
你还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海外资本涌入后,本就发展不错的南部诸县的公用设施顿时焕然一新,很多没通自来水的城镇都有了崭新的供水厂及污水处理厂,夜晚缺乏照明的街道也有了煤气灯系统,人民的生活水平着实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这是积极的一面。
海军部之前派人对沿河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过一番调查,后来把相关资料都转给了交通部。交通部又派人考察了整整两年后,最终得出结论,下游河面开阔,理论上可以通行大船,但因为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从河里面的许多沙洲、河心岛之类的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吃水较深的船只还是要谨慎一点,暂时不允许航行,待进行全面清淤处理之后再做商讨。
当然也有不积极的一面,就是大量资金涌入后,搞得地方上物价飞涨,人民的购买力下降。不过这都是短期的阵痛了,熬过这一阵,物价会恢复正常,人民还得到了大量公共服务,总体还是赚的。
之前西班牙人经营此地的时候,就有一些内河小船航行,来回转运物资。但他们的人口太少,商业也不是很发达,所用的船只很小,只有十几吨、几十吨的样子,东岸人现在想要看看是不是可以让更大一些的比如几百吨的大船驶入。如果可以的话,那对本地经济的发展真的是一大福音了。
而且,最近陆军方面也在把占领区一些他们用不着或者用不完的物资装船后运,在南智利地区低价拍卖,回收一点货款补充军需的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的实惠。那些物资基本都是零成本弄来的,西班牙人仓库里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在南智利各县相当受欢迎,稍稍平抑了一点物价上涨的趋势。
大虹河,即后世智利的比奥比奥河,发源于东面的崇山峻岭之中,向西一路奔流至海。尤其到下游这一段,河面开阔,非常利于航运,不利用起来的话,着实可惜了。
战争和基建,本来就是造成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最主要的两大因素,何况还是两个一起来!东岸政府其实对国内经济控制得还算给力了,虽然海陆军总计动员二十五万人参战(预计会慢慢增加到三十万以上),但比起欧陆各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现状还是好了太多,这是事实,无人能够否认。
这是现代特种船舶厂数年前研制的“清塘军-3型”挖泥船,效率极高,国营内河航运公司旗下的河务分公司采购了大概三十条,被南智利地区行署专门雇了过来,对大虹河河道进行清理,以利航运。
而随着北方战局即将进入尾声,接下来高强度、高烈度的战事会告一段落,对经济的伤害也会逐渐小下来,这都是可以预见到的事情。后面花费最多的部分,可能就不是战争了,而是随之而来的迁移有原住民血统的西班牙人的行动。几百万人,即便一个人花费一百圆(含到达后的部分安置成本),那也要消耗好几亿的资金,确实堪比打一场持续多年的大型战争了。
1707年5月20日,乐行乡附近的大虹河河面上,几艘挖泥船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但没办法,这是国策,必须要执行的,谁若阻挡,那就是政治不正确——政治不正确的后果相当严重,单膝下跪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