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76章 继续打吧

第276章 继续打吧

东岸人来之前并未收到相关情报,在听到斯海尔德河已经是战区后,一度想撤退。不过在沟通了一番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因为大伙不相信法国人敢拿他们怎么样——你们能打这么远的火炮还是咱们国家制造的呢,多傻才会对东岸人动手?

其实这也不怪各国商人胆小,实在是法国陆军太猛,又一次打到了斯海尔德河畔,并架起了大炮,已经威胁到了航运安全。没办法,马尔巴勒公爵丘吉尔实在太水了,之前才刚刚打出了一次战损比1:3的大胜仗,歼灭1.5万法军,攻占了半个南尼德兰,结果在路易十四调兵遣将之后,又被推了回来,损兵折将万余人,还直接让人家的大炮威胁到了泽兰省的命门。

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鹧鸪”号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斯海尔德河口,原本还隆隆作响的炮声顿时停止了,想必河对岸的法国炮兵指挥官也看到了船上高高飘扬着的东岸国旗。他们自家还在大量进口东岸粮食呢,要是在这搞事,岂不是逼着国内一千多万民众喝西北风?

这支东岸船队的目的地是弗利辛恩港,泽兰省最大的贸易港口,平素停满了来自各国的商船,但此刻多多少少有些凄凉,船只三三两两,吨位也不够大,不知道能否满足城市的贸易需求。

所以,全部五艘东岸轮船陆续开进了弗利辛恩港,大摇大摆地在码头上开始卸货。按照他们的想法,自然应该是越快卸完货越好,毕竟每多停留一天都有成本,不划算。没想到荷兰人害怕对岸的法国重型加农炮开火,当场付钱要求东岸船只继续停留在港口,直到他们卸完货并把粮食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再走。

正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现在也没那么讲究了,能填饱肚子最重要。国家打仗要花钱,人民荷包被榨得干瘪到极点,吃喝上的讲究,不要也罢。这个年头啊,活着最重要。

这种事情吧,其实也不意外,来之前南海运输公司内部就已经有了相应的处理规定,因此带队出航的副处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荷兰人的请求。这既是给传统盟友一个面子,同时也方便自己上岸搜集情报,船队里跟着几个伪装成水手的国家情报总局的探员,大家都知道。

你看,连荷兰这么财大气粗的国家,都开始进口廉价的高粱和玉米了。要知道在以前,他们连买小麦都要挑质量好的,何曾正眼瞧过高粱、玉米、土豆这些食品啊?

假水手们很快敬业地搜集情报去了,真水手则消失于花街柳巷,同样十分“敬业”。当然最敬业的是一部分中年水手,兴许是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居然从自己的行李箱内拿出了一些紧俏商品,在码头商业区一带摆起了地摊。可别小看这种地摊营生,因为出售的多是欧洲很难买到的限制出口药物、精密机械表等玩意,在每个港口都十分受欢迎。再加上他们东岸人的身份,荷兰港口部门还特地派了治安官来巡逻,安全方面也有了保障,这地摊摆得就更是安逸了。

大量进口粮食对西欧、中欧诸交战国的财政是一大考验。世界上最赚钱的东西不是什么黑科技,那玩意需求量太小,注定利润总额不会高。花费这些国家巨额硬通货的,其实还是大众消费品。这些东西虽然便宜,但架不住几千万人需要,很多还是消耗品,时间长了绝对是一笔让人难以忍受的巨额开支。

几天后,荷兰人基本搞定了货物,出去刺探情报的假水手回来了,寻欢作乐和摆地摊的真水手也回来了,于是东岸人带着采购的部分商品,愉快地拔锚起航,朝但泽港驶去。

克里米亚汗国的粮食现在也开始小批量进入西欧市场。这当然是得益于东岸商人的牵线搭桥,使得他们开拓了法兰西、尼德兰、葡萄牙这种新客户。不过该国质优价廉的“黑海小麦”仍然主要供应意大利,毕竟大家合作几十年了,这种老客户可轻易不能丢。

弗利辛恩和泽兰港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荷兰是真的穷了,因为战争。大家都清楚,荷兰本身并不创造多少财富,他们主要的财富来自于贸易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金融霸权。但在战争爆发后,这种经济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法国海军/海盗四处活动,疯狂袭击他们遇到的每一艘荷兰或英格兰商船,并且威胁中立国船只,警告他们不要前往荷兰贸易。虽然这种行为并不总是奏效,但依然重创了尼德兰的经济,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减少,只能不断发债渡过难关。说穿了,还是靠以前的存量财富来应付战争开支,新增财富大大萎缩,整体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因此,这几年俄罗斯、东岸的粮食贸易商生意好到爆。以华夏东岸共和国为例,国营储备粮库在丹吉港修建的大型粮食储运中心,里面的储备粮只剩下了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尝试在摩洛哥进行收购,以补充库存,顺便转卖一把赚点小钱——东、摩两国虽然有仇,但有生意不做是王八蛋,人家可急需钱发展工业呢。

其实从弗利辛恩这座贸易港口的市面就能看出荷兰经济的蛛丝马迹。人民好几年没添置新衣服了,每个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都尽量不做无谓的消费——其实想消费也消费不了,市面上物资有限,价格昂贵,你还有什么可想的?

其实现在欧洲的粮荒已经大为缓解,不那么匮乏了。但为了保险起见,法国、荷兰、奥地利、英格兰、西班牙等国仍然在大量采购粮食,有备无患嘛,谁知道明年是个什么光景。现在那么多男人被征发起来打仗,还有给他们提供各类后勤支持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简直是一定的。如果再来个天灾,人民就不可避免要饿肚子,军队作战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

通过和一些人的交谈,东岸情报人员还得知,弗利辛恩有知识、有技能或有钱的人,都在想办法移民。首选目的地是同为新教国家的英格兰,据说这个岛国在战争期间已经吸纳了超过一亿盾的荷兰资本,比涌入东岸的海外避险资金要高出好几倍。各种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什么的纷纷前往伦敦定居,荷兰的家底即便没有被抽空,也受到了严重削弱——其实想想这个国家也蛮牛逼的,几次战争都流失了海量的人才和资金,但现在仍有相当实力,可见原本家底有多厚!

粮食,现在是参战各方最主要的进口物资。尤其是工商业发达的尼德兰,本地农业已经退化为了畜牧业,即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肉类、油脂和奶制品,大部分粮食纯靠进口。以前是波兰、俄罗斯,现在则是俄罗斯和东岸,偶尔从英格兰进口一部分粮食,那个国家的粮食产量有些年份会有富余,有些年份则需要从俄罗斯进口,比荷兰强不少。

东岸政府最近也在研究相关政策,即如何吸引荷兰的资金和人才前往新大陆投资。随着占领区的日渐扩大,现在他们急需海外资本来帮忙“填坑”,尤其是堪称财政黑洞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极其渴望新鲜血液的加入。哪怕只是前来投资一家水泥厂,帮忙多生产一些建材出来,那也是好的。

他们“鹧鸪”号是整个船队的先导船,装载了两千多吨高粱。在他们身后,还有四艘同样型制的全钢制轮船,其中三艘装满了粮食:将近五千吨小麦、两千多吨玉米,最后一艘则满载机械零部件、钢条、五金工具及各类机床。

当然了,吸纳了人家的民间资本,也要给人家政府一点补偿,以免财政崩溃导致战局崩坏。这场战争,东岸人是希望打得越久越好,十年、二十年都没关系,我们保证秉持中立态度——哦,西班牙除外——不偏不倚,自由贸易。荷兰人钱不够的话,完全可以找东岸银行贷款嘛。贷款还不上了,也可以拿不动产来偿还嘛,比如荷属圭亚那、荷属加勒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六甲城、锡兰岛、荷属印度、荷属东印度群岛等等。你看,家底还是很丰厚的,可以支持你们维持好几年的战争开销了。

“号什么丧呢,老子有眼睛,看得见!”船长放下了望远镜,悄悄地舒了一口气。

英格兰这个鸟国家,也是时候限制一下了,居然敢抢东岸大爷看上的钱,这还了得!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本土就会制造一些借口,然后限制对英格兰的重要机械设备、化学品的出口以及相关工业技术的转移。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北美大陆再搞点事,分散一下英格兰的精力,不过这就要看加勒比军团那边打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尽快抽出人手来。

“船长,炮停了!”大副噔噔地跑上了舰桥,兴奋地朝船长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