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47章 好处

第547章 好处

5月25日一大早,在鸣放了两声汽笛之后,“勘察加”拔锚起航,与一艘“大发永”航运公司的船只——巧了,都是同型号的——交错而过之后,缓缓驶入了大海,调转方向朝北而去。

“勘察加”号停留的两天内,大概就有不下二十个清国偷渡者抵达崇明县。他们未来的去向,基本就是南洋的吕宋岛了。那边开垦出来的荒地越来越多,土著因为不堪繁重的劳役死伤率极高,再加上起义叛乱导致的人口损失,劳动力短缺得厉害,急需大陆这边补血。

5月28日,船只顺利抵达了胶州港,山东第二大城市。是的,没错,这座拥有二十万人口,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仅次于烟台,是全山东第二大城市,经济方面可能排到第一——呃,好吧,至少东岸报纸上是这么说的,清国那边应该不会同意济南屈居于青岛之下。

东岸这边对那些清国蛇头也有奖励,基本就是商品的折扣了,带来的人越多,采买商品时折扣越大,反正这些蛇头一般也兼职走私商人,互利互惠,你给我人口,我给你货物,简直就是双赢。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胶州港内竟然停泊了多艘战舰。看其型制,都是风帆炮舰、轻巡洋舰之类,没有代表蒸汽机的烟囱,这可稀奇了。再仔细一看,好家伙,悬挂着日本旗帜,原来是日本国的战舰啊,跑到胶州来做什么?

这些走私船有时候也会做点特别的生意,那就是偷渡生意。在长江下游一带,东岸人的名声比起以前确实改善了很多,社会舆论中对其评价普遍是“强大”、“富饶”、“文明”。当然也有难听的,但即便就是这些对东岸非常看不过眼的人,内心里也是承认东岸的富强的,没法睁着眼说瞎话,因为两边的人员流动已经很多了,也有不少书籍、报纸流传过来,久而久之,即便是愚夫愚妇也有所耳闻,这就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偷渡产业。

再一打听,原来是日本江户幕府派了“扶桑”、“龙骧”号护卫炮舰、“比睿”、“金刚”、“富士”、“八岛”号轻巡洋舰,护送着大小近三十艘商船过来,向登莱开拓队交割一大批铜片、黄金、硫磺、铅锡、生丝、棉布、干果、海货等商品。

清国商人其实也挺喜欢来这里的,尤其是附近的松江、淮安、苏州三府的商人,摇着小船一会就到了,带点商品过来卖掉,然后换成东岸商品带回去。满清官府一分钱关税都拿不到,不过他们也懒得查,或许是怕东岸海军的炮艇,或许根本就不想查。

这可能是两国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交易了。幕府方面为了保险起见,决定与几家大名商量,让大伙把拿得出手的船只都凑出来,第二次组建联合舰队,执行此番护航任务,怕的就是海上出什么意外,比如遭到朝鲜人的打劫等等。

话说崇明沙一带现在也设县了,即崇明县,下辖附近好几个大小沙洲,归宁绍开拓队管理,目前约有四千多人口,从事种植业、渔业、商业、修船业等工作。这里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地处长江入海口,土壤为河流冲积土,非常肥沃。商船在此停靠时,水手们都喜欢买上一些水果,味道特别鲜美。这里同时也是东岸海军的气象水文观测站,还有一个内河炮艇舰队的锚地和补给仓库,若不是沙洲面积不够大的话,重要性还会进一步增加——不过没关系,沙洲还在“长”,以长江的泥沙携带量,早晚会成长为一个大岛。

日本与朝鲜在消停了几年之后,最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极高。不要误会,这次不是朝鲜人挑衅了,而是日本主动挑起,想要收回对马岛。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东岸本土太平洋造船厂给他们造的船只回国了,经过几年训练之后,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另外,幕府公方花血本组建的五个师团在东岸顾问的训练下,也已经像模像样了,随时可以出击,一雪前耻。

5月23日,只航行了一夜,“勘察加”号便抵达了崇明沙,并在此抛锚暂驻。船上的部分纺织品要送到岸上的仓库内,然后再通过内河轮船运往长江中游一带批发销售,都是色彩鲜艳的化学染料染色的布匹,在顺、清两国的小富阶层内还是很有市场的。

老实说,日本人在面对外部威胁的时候,还是挺抱团的。幕府打算派装备最好的东京第一师团、东京第二师团出击对马岛,作为东北强藩的伊达家也表示将派出仙台师团,南边的大名也献出了新组建的鹿儿岛师团,都是日本现代陆军的精华,总计四万余人,打定主意要跟朝鲜人死磕了。

看看,没有现代科技,就连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困难重重,就连农林牧渔都搞不好。这本来应该是明、清等国的优势产业,因为他们劳动力成本低廉,可以拿来出口至东岸创汇。但人力终究敌不过现代化工业的威力,他们也只能坐视渔业资源被东岸人大量捕捞了,自己拼尽全力捕到的一些,居然还舍不得吃,要腌制好了再卖到东岸去,何其悲惨也!

而在出击之前,幕府公方也急需了解东岸人的态度,于是派出了以小日向茂都为首的使团出访登莱,力求登莱开拓队不要干涉他们的军事行动——他们已经不指望东岸人偏向日本了,因为觉得不可能。

当然远东诸藩的捕鱼冠军还得数黑水管委会。没办法,人家靠天吃饭,资源禀赋好。以库页岛、千岛群岛为例,岛上那么多河流,几乎稍微有点规模的,每年都将迎来大量洄游的大马哈鱼。近海有冷暖流交汇,在虾夷地岛东北部与南千岛群岛一带,形成了个世界第一大渔场,各种鱼类产量丰富到爆,以至于催生了一个远东规模最大的海产品罐头产业,是黑水地区农林牧渔方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大量朝鲜季节性打工者的帮助下。

小日向茂都非常清楚,要想让与朝鲜经济关系密切的登莱开拓队不偏不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此,他们除了承诺加大对东岸商品的进口力度之外,还打算把一些金矿交给东岸人开采,铜片也全数交予他们代理销售。除此之外,日本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也会委托给大泊铸币所帮忙处理,并邀请东岸农业银行、联合工业信贷银行、台湾银行到江户的金座和银座开设分支机构。

其实不光舟山附近海域了,在山东半岛、北部湾海域,到处都是依靠政府补贴贷款下海捕鱼的渔民,收获量巨大,极大改善了人民的餐桌,这从当地孩子们的身高就能看得出来,明显比顺国、清国、明国的同龄人要高出一头。

可别小看这几件事。多进口商品,结好了登莱、宁绍、黑水这三家有大量工厂的藩镇,主做日本贸易的东岸日本公司也深受其惠。金矿自然会让东岸黄金公司垂涎三尺,金矿伴生的白银、铜、铅等矿物对黑水的工业企业也很有诱惑力。至于最后一项铸币和开银行,就更是意味着巨大的利权了,黑水管委会、台湾银行怕是做梦都要笑醒。

宁绍的百姓是幸福的,因为捕鱼效率的极大提高,海产品的价格多年来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工资则随着通货膨胀逐步上涨,故海产品对他们而言其实是越来越便宜的,这极大刺激了消费。

日本人,真的很了解东岸,很懂人情世故啊!不愧是同一个文化圈子里的,出手不同凡响,可谓面面俱到,各个实力派都照顾到了。拿了好处的各方,估计也不太好意思管对马岛那点破事了。只要双方的战争规模不随意扩大,不牵连到各自的本土,不严重破坏当前的商业秩序,那么东岸人多半也就呼吁个几句,不会动真格的。

这艘隶属于台湾远洋公司的商船离港后,便驶入了东海。海面上有星星点点的渔帆,基本都是来自定海、舟山、象山等县的。黑水造船厂的渔船与本土相比,性能稍微差点,但价格便宜很多,已经大量出售到登莱、宁绍等地。渔民们有专门的低息贷款支持,买船买网之后很快就能投入生产,捕上来的鱼有专门的冷藏船收购,然后到岸上加工。

朝鲜人啊,膨胀了这么多年,适度被敲打两下,可能也不是什么坏事?对马岛,对他们而言不伤根本,只涉及面子。如果通过这事能让他们清醒一些,谦虚一些,对东岸人持续发挥影响力也有好处。痛了,才知道找爸爸哭诉嘛!

1714年5月22日,“勘察加”号武装运输舰离开了宁波定海港,启程前往北方。船上载运的主要是丝织品、棉布和麻布,目的地是登莱的胶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