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加勒比军团攻下海地全岛,占领圣胡安,手底下弄了不少黑奴。他们曾经询问过大苏国,但人家真不愿意接收,最后在劝说下,以国家名义接收了八千人,并一一签署了长期劳务雇佣合同,打算运到国内修水库、挖沟渠。考虑到大苏国对黑人强烈的歧视态度,这些劳务工未来是什么下场,真的很难说,反正不乐观。
大苏这个国家,私下里自称“小东岸”,不是没有理由的。圆桌议事会对应执委会,国内几座大城对应东岸各地区,附庸大城的村镇对应于县乡,其他司法、经济、移民、贸易等制度也基本全盘照抄,顶多做了一些本地化的修改,杂糅了部分中国古代的制度——比如在苏国,他们是没有免费田地授予的,需要你买,但也没持有土地的上限。这个国家,大概也是加勒比海一带唯一一个在法律上就禁止蓄奴的国家,简直是一股清流,非常让人惊讶。
当然除了黑人外,浅肤色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他们还是收的。为了避免麻烦,东岸政府没有给他们送来自加勒比海沿岸的印第安人,而是不惜成本,将来自巴拉圭的有原住民血统的人送了过去,免得将来因为离老家近而留下祸根。送过去的人大概在一万五千上下,未来可能还会送一万左右,但不会再多了,怕消化不了。
这些所谓的军援,说实话也是必要的。大苏国发展到今年,也不过堪堪七万多人口,在周围一圈中大概是实力最弱的一部了,连立国比他们晚的佛罗里达都不如。而且可能因为领导层多东岸官宦子弟的缘故,这个国家也非常的种族主义,对黑人比较厌恶,坚决不收。甚至就连自由邦的商人、使者到苏国,都经常受到若有若无的歧视,私下里十分恼火。所以别看两国在对西战争中通力合作,并肩作战,就认为人家关系很好了,其实双方心理都明白,塑料兄弟情罢了。若是没东岸政府压着,两国关系早就破裂了,还谈什么生意,谈什么合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苏国的实力还是有些偏弱。正常来说,他们根本就无力维持那么多的海陆军,国力不允许,现阶段完全就是靠东岸军援撑着罢了。而既然拿了军援,那就得跟着人家的步调走,东岸人让你打仗,你即便再不情愿,也得给我上!
当然为了安抚苏国,东岸方面也给了不少援助。国家情报总局直接给弄来了两千条新枪、四千条旧枪,陆军送了六十门退役火炮及两万余发炮弹,海军也承诺苏国战舰(大小18艘船只)接下来五年内可到莫比尔港进行免费维护,一年两次,同时额外给了三十个丰谷岛军校的全额奖学金留学名额。
1708年七月,苏国在休养生息了数月后,再次将补充完毕三个联队派出,第一联队1600人,第二联队1100人,第三联队2500人,同时还有一个独立骑兵联队400人,总共五千多兵马,由身份背景复杂的田笑川担任西南三路总指挥。
好在关键时刻有人保他。不但核心权力机构“圆桌议事会”中有人替他说好话,东岸的国家情报总局、陆军部都有人帮他关说,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绝佳诠释,最终蒲小双被不痛不痒地撤了“西南三路总指挥”的头衔,第一联队联队长的官职仍然保留(话说这本来就是他一手拉起的部队……),“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人少了,但装备似乎并以前还要好上一些。且经历过几次残酷的战场筛选后,活下来的老兵精气神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他们的熏陶下,新补入的小伙子们也在快速成熟。假以时日的话,还是有可能成为一支合格军队的。
蒲营城前后三次大战,苏国陆军三个联队死伤近四千人,几乎崩溃。火枪、大炮等器械也多有损毁、丢失,实力大减,几乎不能再对墨西哥造成多大的威胁。战后,蒲小双遭到了苏国朝野的猛烈抨击,认为他违反了原则,没有避敌锋芒,游动作战,反而自困死地,与敌人打徒劳的消耗战。说到底,蒲营是他一手一脚建立的城市,是他的地盘,舍不得放弃罢了,“其心可诛”!
就在大苏国频频调兵遣将,打算在墨西哥北方再搞事的时候,加勒比军团第五支队的骑兵,刚刚从新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城郊离开。在他们身后,数条烟柱冲天而起,整个村子都陷入了熊熊大火之中。毫无疑问,这是第五支队的“杰作”,他们在新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一带转战好几年了,利用其超卓的机动性,以及凶猛彪悍的作风,先后消灭了数千西班牙军人,战果辉煌已极。
到了今年二月中旬,西班牙人发了狂,将蒲营城团团围困,前后打了二十多天。关键时刻,加勒比军团的黑八旗支队来援,但也没能击退西班牙人,只是将困于蒲营的苏国军队救了出来,缓缓向后退去。索里亚诺的部队也因为补给不继、伤亡较大,没能进行有效追击,双方的局势总算稳定了下来。
新西班牙总督一开始还往新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一带持续填人呢,但在屡遭打击之后,他们实在顶不住了,接受了这个地方可能守不住的现实,已经不再往这边投入更多资源。目前,在新加利福尼亚,西班牙人的殖民村镇大部已经毁灭了,只剩下了首府城市圣迭戈及其周边还苟延残喘着。他们有城防工事,有一千五百多名士兵,第五支队不便强攻,但像狼一样在周边盯着,随时准备撕咬他们一口,这日子可不好受。
12月底,索里亚诺再一次率军赶来,又前后猛攻了十余天。苏国竭尽全力供给前线,东岸海军也支援了大量火炮、弹药,再一次将敌军击退。
当然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第五支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支以东岸退伍老兵、国家情报总局侦缉队成员、兵团堡学兵为骨干,归化印第安人为普通士兵拉起来的部队,在持续数年的征战中,死伤也超过了一千。首任支队长、来自宪兵司令部的某位少校、蒲小双在德克萨斯的前上司兼引路人,更是在突袭阿尔伯克基的战斗中中弹身亡,各级军官、士官的伤亡率也不小,说他们是浴血奋战一点也不为过。
11月20日,双方在蒲营城附近展开大战。蒲小双指挥若定,利用事先构筑的工事坚持了半个月,前后杀伤两千多西班牙士兵。西军久攻无果,不得不撤回蒙特雷补给。
第二任也就是现任支队长是陆军中校魏承武。此君是两年前走马上任的,从阿留申地的雪松堡带来了三百名老部下(蒙古骑兵),自此一直在新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转战。
这种实力对比,确实非常让人感到揪心。
魏承武这个人,怎么说呢,也挺郁闷的。早年以陆军上尉的身份,带着探险队前往阿留申地,最后搞出了北美民主自由联邦那档子事,实在尴尬。虽然因功升为少校,但他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那个地方,只可惜上级一直装聋作哑,继续让他充当驻希望岛的东岸军事顾问代表团专门负责陆军方面的副团长。
确实可以说,去年年底的苏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1.7万西班牙军人杀来,浩浩荡荡,若不是被补给拖住了脚步的话,对方早就离开蒙特雷,将蒲小双撕了。而作为对手的苏国军队有多少实力呢?第一联队有两千人,第二联队略少,有1500人,第三联队实力最为强劲,有3500人,加起来七千。武器装备略好,但人员训练不如对手,毕竟新兵太多。最主要的,苏国底子太薄,物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可充作后备兵员的人口也严重不足,打不起长期的消耗战。
好在东、西战争爆发后,加勒比军团实力不足,最终把他调了过来,担任第五支队支队长。公允地说,魏承武的军事水平还是过硬的,学院派出身的他理论扎实,作风也非常凶狠,打得西班牙人嗷嗷叫,还在后世圣弗朗西斯科湾一带建立了个稳固的秘密补给基地。
苏城海盗集团骚扰西班牙人多年,在东岸人的帮助下,占了不知道多少便宜。但在打到西班牙人的核心区域之后,终于踢到了铁板。一万多步骑,大概是墨西哥有记录以来集结的最大规模的军队,担任统帅的索里亚诺是个空头将军(德克萨斯现在大部是苏国的土地了……),但胸怀恢复失地之志,一心想带着这支庞大的军队击败苏国军队,收复墨西哥失地,甚至更进一步,占领整个德克萨斯。
陆军部对第五支队的惊艳表现十分欣赏,特别派人送来了大量补给品,如枪支弹药、优良战马等,同时正式晋升魏承武为陆军中校,并纳入陆军“优才计划”,算是重点培养对象了。
最初的时候,他们趁敌不备,集结人马快速突入,依靠东岸陆军赞助的大量二手武器,攻占了大片土地。但随后西班牙人很快调整部署,调集人马,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在去年(1707年)下半年十月下旬,西班牙德克萨斯将军索里亚诺率领十个步兵团约1.3万人的庞大兵力抵达萨尔蒂略,然后收复了已被大苏国主动放弃的蒙特雷城。在这里,他又汇集了大约四千骑兵,全部归属他指挥,对退往东北方向的苏国军队展开了追击战。
魏承武支队与大苏国军队,一西北、一东北两个方向,同时向墨西哥北部挤压而去。索里亚诺手头那万把人,是否还能和去年一样力挽狂澜呢?这个问题着实有些难以回答,双方的实力在伯仲之间,胜负完全就看临场发挥以及谁的运气更好了。而索里亚诺,有这个运气吗?
苏国的人马,与新西班牙北部的各路殖民军团人马来来回回纠缠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