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85章 各怀鬼胎(三)

第485章 各怀鬼胎(三)

“法兰西仍有巨大的威胁,而他们又素来不安分。我敢保证,只要他们挺过这段艰难的岁月,南尼德兰和德意志将会再起烽火,届时联合省又将面对多么巨大的威胁呢?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雅各布,我是认真的,法国人不会放弃低地。钱当然很重要,但自由呢?”丘吉尔说道。

其实他心里也在揣测,这到底是丘吉尔个人的想法,还是英国普遍的共识。如果是后者,那就有点麻烦了,因为这意味着英国人胃口很大,还想在这场战争中继续揩油——揩荷兰人的油,壮大英国!

其实,丘吉尔根本不信联合省有胆子与东岸撕破脸。他严重怀疑,如果不列颠真的傻到愿意与他们合作,并出头与东岸硬碰硬的话,荷兰人又会私下里去与东岸人媾和,把英国人出卖了。而且,与东岸硬杠不符合不列颠的利益,也会破坏丘吉尔吞并法属北美的野望。

“公爵阁下,战争即将结束了。这是一场让所有人都精疲力竭的灾难,尽快平息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您认为,在这个时候继续刺激路易十四,以至于冒着战争无法结束的风险,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范莫伊尔斯面无表情地说道。

范莫伊尔斯闻言无声地叹了口气,法国确实是荷兰的死穴。身处欧洲大陆之上,与法国之间没有海峡阻隔,那么即便海军实力再强大也无用。只要法国人豁得出去,那么他们就始终面临着陆地上的巨大威胁,实实在在的威胁。

当然了,这不是该与丘吉尔谈的事情。他不是蒙塔古,在财政、商业、金融领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范莫伊尔斯很清楚这一点。事实上他原本就没打算与丘吉尔会面,若不是人家郑重邀请,以及对丘吉尔数次一线领军对抗法国的尊重,他也不会来赴这个会。

“或许可以与法国人签署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范莫伊尔斯自己都感觉这辩解过于软弱无力了,是如此地苍白。

所以,他们与英格兰之间也有矛盾,对他们也很不满。虽然这种不满还没有上升到对东岸人以波罗的海国际银行为纽带另起炉灶的程度,但不满就是不满,事关国家未来的生死存亡,不得不与英国人好好计较一下。

“这并不保险,路易十四擅长撕毁协议,他做得到这一点。”丘吉尔回答道。

现在他们财政困难了,需要钱了,结果发现挣钱能力大大下降,很多客户已经无声无息地转投东岸人、英格兰人。不光如此,国内的资本也外流严重,这意味着他们的筹款能力变弱了,未来一旦再次爆发战争,他们还能不能像这次一样发行大几亿盾的公债且还能销售出去呢?这是存疑的。

“那么,东岸人在波罗的海一系列举动,难道贵国就真的无动于衷吗?据我所知,你们也在争取瑞典的铜矿资源。波兰的粮食、木材、牲畜和硫磺,自从列辛斯基稳定局面后,基本都一股脑交给了东岸商人,贵国利益大大受损,这难道不都是事实吗?”范莫伊尔斯不解道:“法国已经不可能再兴风作浪了,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东岸人在波罗的海的一系列举动,未来必将威胁到整个北欧的商业秩序。这个秩序,您很清楚,多半是要将不列颠、联合省排斥在外的。”

但与英格兰结好,却也不意味着事事迁就、忍让他们,没有底线。事实上战争爆发这些年,联合省真的牺牲太大了,满欧洲消耗外交资源,拉盟友入伙,还不停地签发一张又一张支票,竭尽全力供应南尼德兰及德意志战场的众多雇佣军,甚至就连到此参战的奥地利、英格兰军队都吃他们家,消耗的物资钱粮简直没法计算,海量!

“你已经见过蒙塔古了吗?”丘吉尔突然问道。

雅各布·范莫伊尔斯默然。英、荷两国当然有友谊,但这个友谊是不是自古以来,有没有这个传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俩的合作前提,是有法兰西这么一个共同的威胁。如今法国很明显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创,但并未彻底落败,仍有再战的余力,因此荷兰注定要继续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这是地缘环境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谁是荷兰的最高统治者,也必须坚定地执行这个战略。

“是,财政大臣非常支持我的观点。他认为东岸人的势头必须得到遏制,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范莫伊尔斯说道。

“特使先生,刚才你谈了那么多英、荷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我并不反对。但我想说的是,如今我们共同的敌人并未被彻底消灭,为什么就迫不及待地要去做另一件事呢?分散力量是不好的,特使先生,目前我们需要的是专注,专注!”丘吉尔好整以暇地说道:“路易十四仍未彻底放弃,欧洲和平的威胁依然存在,我们仍需努力。”

当然,说这话时他心里是有些打鼓的,那位财政大臣很不好对付。最开始他建议不列颠与联合省加强合作,建立一个稳固的商贸、金融联合体,以与东岸人展开竞争,并最终利用深耕欧洲多年的优势击败对手。但范莫伊尔斯不是傻白甜,他在询问了一些细节后,立刻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商贸、金融联合体,不过是英国人想借助联合省经营多年的运销网络和银行网络,给自家的工业品打开销路罢了。

而现在,他已经是三级议会的成员,同时受到议长海因西乌斯的器重,替他出面处理了很多外交方面的麻烦。这次派遣特使前往英格兰,有些老资格的人不愿意去,那么也就只能让雅各布·范莫伊尔斯这样的人担当重任了。

其实吧,如果英国人的目的仅止于此,那么双方倒也不是不能合作。毕竟荷兰人不生产商品,他们只是商品的搬运工,卖谁的货不是卖啊?既然要一起对付东岸人,夺回失去的利益,那么多卖卖英国货也无伤大雅。但问题在于,英国人的胃口肯定不止这么一点,范莫伊尔斯用自己的脚趾头也能想到,英国商品在进入这个集运输、销售和清算于一体的商业网络后,接踵而至的必然是其商人。真到了那时候,这个网络就会被英国人一点一点蚕食掉,正如他们过去数十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一样——这与引狼入室何异?

雅各布作为范莫伊尔斯家族退出的年轻一代代表,先从市议员做起,积攒资历后担任了戴尔芬特市市长,随后又转任恩克赫伊曾市长,大力发展该市的远洋捕鲸业,在战争期间有力补充了联合省物资的不足,立下了大功。

当时范莫伊尔斯就觉得,英国人压根就没认真想过如何正面应对步步紧逼的东岸人。很有可能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打算让联合省在前面硬扛,正面承受东岸人的怒火与攻势,商业、金融、财政系统被砸得七零八落后,他们再出面接盘,与东岸人一起分食荷兰人留下的市场份额。

不过现在奥兰治家族已经是一条死狗,相当低调,家族成员几乎没有出任任何政府公职的可能。可以预料,最后定然是泯然于众人,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而效忠的对象既然注定要烟消云散了,那么原本依附于他们的一些家族,自然不甘心了,范莫伊尔斯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很迅速地向共和派靠拢,脱离了日渐式微的奥兰治派,虽然有些让人不齿其作为,但共和派却愿意千金买马骨,接纳了范莫伊尔斯家族。

“对付东岸人,需要很强大的力量才行。”丘吉尔又说道:“但不列颠还不够强,我们应该放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成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才对。”

所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学霸,还出身名门,爷爷是奥兰治家族威廉的部将,曾任乌德勒支省执政。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奥兰治家族的人,还挺核心的那种,祖上做到过一省督抚级别,相当不错了。

丘吉尔这话与蒙塔古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接近了,基本可以视为翻版,只不过这人还是个军事将领,对法国也比较仇恨,不想那么早结束战事罢了。但在对荷问题上,他与蒙塔古其实没有什么分歧,范莫伊尔斯也看出来了。这俩货,都只想从荷兰身上捞好处,却不对共同对付东岸人做出任何承诺。

作为三级议会议长海因西乌斯的特使,范莫伊尔斯走到今天并不容易。艰难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才学,相反,他从小就接受相当完备的高质量教育,通晓荷兰语、法语、英语、拉丁语和汉语,在政治、商业、外交方面也有很深的认识。对了,他还接受过家传的军事教育,也许知识比较老旧了,但依然难能可贵。

不过他也相信,不列颠目前还没感受到足够的压力。等东岸人的动作更大一些之后,他们真的能继续姑息吗?也许那会,双方都会更加务实,谈判也会更容易一些吧。只是,英、荷两国也算多年盟友了,经历过战火的考验,结果互相之间还这么多算计,这让范莫伊尔斯感觉很不好。欧洲人,就是太自私了,所以估计永远也统一不起来!

一脸肃容的雅各布·范莫伊尔斯坐在客厅内,打量着对面的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