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22章 战略定力

第422章 战略定力

英国人既然阻止不了南海运输公司与新法兰西的贸易,那么就只有加强自身,猛攻对方了,期望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在战场上解决对手。毕竟,东岸人也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不是?不过,他们似乎低估了东岸政府赊账给法国人的大量火炮的威力,尤其在最核心的罗亚尔港攻防战中,英国人屡攻不下,损失了足足三百多名士兵,可谓元气大伤。

从去年开始,南海运输公司的船队便大摇大摆地开进新法兰西,带去了他们急需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法国人则拿积存的毛皮、咸鱼及少量黄金来换,不足部分甚至可以赊账。英国人看在眼里,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嘴上抗议嚷嚷两句——没办法,他们是海洋国家,天生对海洋强权比较畏惧,否则贸易航线不保,国内经济就要出大问题。

到了今年上半年,路易十四又派出四艘船只横渡大西洋,给阿卡迪亚送来了四百名士兵,并随船携带了大量物资。而当这四艘船抵达的时候,英国战舰还在海上巡弋,结果两艘护航的东岸轻巡洋舰开道,夹着这四艘法国船及两艘东岸商船一起进了港。英国舰队投鼠忌器,生怕开炮会误伤东岸船只,最后只能作罢,眼睁睁看着法国人得到了增援。

应该说,这种战术在持续数年后,还是比较成功的。法国人即便有本土偷渡运输过来的物资和人员补给,但还是越打越弱,物资断绝,几乎难以为继。关键时刻,打破英国人美梦的还是东岸人!

如此明目张胆的偏袒,几乎把英国人气疯了。前线的陆海军士兵们强烈要求指挥官授权他们开火,否则这仗根本打不下去。一些人甚至还指出,在南方的卡罗莱纳殖民地,新生的佛罗里达共和国居然也敢和英国人叫板,为了低劣的瓜莱印第安人与他们数次爆发冲突,这背后一定有个策划了全部坏事的阴谋家——意思其实很明了,所谓的“阴谋家”是谁,不问可知——无奈上级指挥官离开伦敦前,得到了安妮女王的密切嘱咐,他并没有与东岸人开战的权力,除非他们首先发动攻击。

而在北方海域,英国舰队同样尝试了封锁战术。一开始比较成功,他们通过围困绞杀战极大限制了法国人的战争潜力。随后,他们又在殖民地征召部队,同本土跨海运输过来的少量陆军一起,围攻阿卡迪亚的法国殖民地,这是东线。在西线,英国人与法国人玩的是代理人战争,即撺掇各自的印第安盟友互相厮杀,有时候也亲自下场,打得不亦乐乎。

而一看指挥官如此怂,英军士兵们也泄气了。海上封锁不住,空有海洋优势却无法转化为胜势,这仗还怎么打?于是,在又草草进攻了一次后,大伙干脆鸣金收兵了,退回了新英格兰地区的出发地。

得,加航公司这么一插手,事实上削弱了拥有海军优势的一方。英荷舰队干脆也别费力了,还不如多去海上逛逛,没准能拦截到一两艘法国商船呢。或者直接去北方,封锁新法兰西,打击去纽芬兰捕鱼的法兰西渔船,那样多半还能有所斩获。

英军总司令索尔兹伯里勋爵将阿卡迪亚失败的攻势撰写成了报告,第一时间送往伦敦。但一切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其实他也理解,安妮女王肯定在左右为难,同时还有些心惊肉跳。东岸人最近一年多来的举动,已经让人嗅到了很多不寻常的气味,佛罗里达人的挑衅,加勒比海对法国岛屿的支持,新法兰西的烂账,甚至还有在波罗的海咄咄逼人的攻势,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目标,即不列颠王国。

反法同盟方面不是没有提出过抱怨,但加航公司一概置之不理。他们坚持“自由贸易”,认为自己是中立国,有权和各方进行做生意。如果英荷殖民地有需求的话,他们同样可以展开各种类型的贸易,事实上这种贸易关系一直维持着,他们对交战双方是“一视同仁”的。

斗倒了西班牙,闲不住的东岸人是在找新对手了啊。安妮女王自家人知自家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么多年,伦敦捞了多少好处,别人不清楚,女王本人还不了解么?最明显的,就是伦巴第街上那一大堆操荷兰语、德语的外国银行家们。此外,在牛津、纽卡斯尔、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地,还有大量外国工程师、学者以及企业家们。不列颠王国的实力,比起战前简直是打着滚往上翻,东岸人看在眼里,自然要有所动作。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法属加勒比岛屿不但没有被英荷联军舰队给攻占,相反还愈发兴隆了,甚至还有余钱问加勒比航运公司购买奴隶——双方最近一次交易,很显然就是东岸陆军加勒比军团大肆“清理”西属圣多明各和波多黎各的黑奴,另外,他们也把法属圣多明各的奴隶交还给了瓜德鲁普等岛屿的法国殖民当局。

安妮女王是有战略定力的,也一直在强调战略定力,虽然很多人嘲笑她懦弱胆小。但丘吉尔理解她,理解她担忧不列颠多年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虽然丘吉尔本身似乎并不赞成继续采取绥靖政策。

而且,当地产出的热带商品,被装上法国商船后,船只一般都秘密出航,时间严格保密,尽最大可能避开了英国人、荷兰人的耳目,然后在本土舰队的接应下,运回波尔多、南特等大西洋港口。如果形势紧张的话,他们甚至会就近销售给东岸的加勒比航运公司,由他们派商船到马提尼克、瓜德鲁普等地运输,顺便运来大量日用品和武器,海上巡弋的英国舰队根本不敢造次。

安妮女王当然也不同意丘吉尔提出一些略显激进的策略。她同意如今欧陆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早一天停战,欧陆各国就能多保留一分元气。路易十四已经老了,几年来一直在求和,西班牙也早已退出战争,波旁家族的菲利普五世的王位有东岸人作保,那么这场战争似乎也失去了继续的理由。安妮女王有理由相信,如今的西班牙是控制在东岸手里的,巴黎对马德里的影响力已经非常有限,更别说西、法合并了,那是一丁点儿的可能性都没有。

与北方相比,法兰西王国在南方加勒比海的几个小岛,却经营得有声有色,蔗糖、烟草、咖啡、胡椒、可可、椰子等产品产量巨大,每年都能创造大量的利润。自然而然,当地法国殖民者的人数、实力也不是北方可比的,这从英国舰队几次进攻却铩羽而归就能看得出来。

那么,还打什么?为了荣誉?为了战争赔款?路易十四不可能出哪怕一个利佛尔的赔款的,荣誉也是很虚的东西,为了这点面子,再搭上数百万镑的军费或几万士兵的生命?根本不值得!

欧陆的战争打了多年,已经不可抑制地蔓延到了新大陆。阿卡迪亚的法国人知道国王根本不看重这里,甚至连名义上管着他们的新法兰西殖民地的地位也未必比他们高多少,因为他们这里除了毛皮和鱼之外,什么都没有。

安妮女王觉得,现在是时候以胜利者的姿态,体面退出战争了。不列颠需要时间来消化战争中获取的东西,同时派遣高级别的使者前往新大陆的东岸首都,双方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东岸究竟想要什么,而不列颠又能给出什么。东岸国内的商界,向来与伦敦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赚了很多钱。这些人,应该也不希望看到两国关系恶化吧。或许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居中斡旋一下。

罗亚尔港是后世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安纳波利斯罗亚尔,位于两条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属于冲积型半岛,土壤肥沃,可种植多种谷物、蔬菜和水果。再加上附近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荒地上还可以放牧牛羊,总之这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定居点。而事实上罗亚尔现在也正是阿卡迪亚的首府,约两千多定居人口,有相当的农业基础,是英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把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推向不列颠的对立面,是他们所能犯下的错误中最愚蠢的一桩了。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的,双方都可以把条件和底线亮出来,看看能不能达成一致。如今不列颠需要的是时间,发展的势头尤其不能被打断。只要东岸政府没有下决心开战,那么能拖一天都是赚的。

码头旁边还停泊着四五艘大一点的船只,基本都是双桅或三桅帆船,最近才刚刚从法国拉罗谢尔航行过来的,给罗亚尔港带来了数百名士兵及移民,同时还有大量武器弹药。至于日用品,直接用鳕鱼、毛皮或鲸制品和东岸人换就是了,价格非常便宜,质量还好,傻瓜才从欧洲运呢。

索尔兹伯里勋爵能够理解女王的苦心。但他同时也有些担忧,丘吉尔这种激进分子对女王的影响力太大,会不会让局势出现不可逆转的变化。另外,女王自小身体就不好,现在年岁大了,更是三天两头生病。作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似乎也不是什么靠谱的人,听说他连英语都不会说,也不想学,对潮湿阴冷的伦敦更是非常不爽。这样一个对不列颠没有多少感情的人继承王位,真的是好事吗?

因为不熟悉这个港口的情况,打头的军舰放下了数艘小艇。艇上人员不断地变换着位置,测量水深,收集资料。而在港口那边,也有数艘小型船只驶了过来,船上人员没有武器装备,不断大喊大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数十年发展的成果,可不能尽付流水!或许,趁着女王还在位,抓紧与东岸人签订一份协议,才是最保险的。东岸与不列颠,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多退让一些,或许不至于走到战争的地步。

“法国人可真会找地方!”1710年8月23日,阿卡迪亚地区罗亚尔港外海,数艘船只正在缓缓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