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65章 赐茶

第465章 赐茶

“耶稣会教士来中国已两百年时间,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朕就学到了不少,数学、天文学等等,博大精深,非常有意思。就是不知朕与耶稣会教士合作,贵国是否会反感?”康熙又问道。

“贵国乃主权国家,聘用耶稣会教士,实属正常,敝国并无意见。”马冲应道。

“并无反感。”马冲答道:“不过陛下若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找耶稣会并不是最优选择。与欧洲各国相比,敝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水平要远远过之,这从工业实力上面就可瞧出端倪。欧陆诸国,不值一提。”

“马大使,朕聘用了很多耶稣会教士,贵国对此怎么看?”太监们刚刚把放满点心、果子的餐桌撤下去,并换上摆满茶具的新桌子,康熙就漫不经心地发问了。

“贵国与西班牙开战,耶稣会教士颇多不忿,贵使怎么看?”

不过这时候显然不用他说话。康熙喝了两口茶,然后便问起了马冲一路上来的艰险,同时对那些山川地理特别感兴趣,还特地询问了印度洋有多大、非洲有多少黑人、海里的鱼是否取之不尽等等,最后甚至还问马冲是否会演奏乐器,气氛十分轻松。大臣们也和影帝一样,明明没和他们说话,但一直陪着笑,脸上的表情极其丰富,并演绎得恰到好处。

“此乃教士个人看法,并不能代表欧洲宗教界主流想法。”

说是赐茶,但此时桌上却摆满了点心和水果,并不见茶的踪影。殿内坐着十几人,此时都微微低头,目视前方,不知道那地毯上的花纹有啥好看的。马冲看了康熙一眼,又看看大臣们的做派,不知道说什么好。

“俄罗斯与瑞典的战争旷日持久,贵国似乎在支持瑞典,所为何事?”

下午三点,在房间内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马冲终于得到太监传旨:皇帝赐茶。再一次慢悠悠地跟着太监抵达宫殿后,马冲按照事先约定的仪式鞠躬致敬,然后坐到了一张桌子前。嗯,康熙的右侧,旁边还有几位不知名的大臣。马冲的秘书及另外两名随员,则被安排到了他身后的桌子旁。而在他们对面,还有几位清国大臣,其中就有殷扎纳和隆科多。

“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

再度乘坐马车来到畅春园后,走完全套流程的马冲打开怀表,发现已经上午十点半了。狗日的,整了好几个小时啊,老子早上就垫了几块糕点,肚子都饿了。幸好这里的太监比较有经验,着人端来了不少点心和茶水,让他稍稍解了腹中饥饿。中午的时候,又送来了一些肉、鱼、水果和米饭。味道很是一般,但宫中食物就那样,连皇帝吃的饭菜都未必多可口,其他人就别抱怨了。

“贵国在地中海与英吉利、荷兰商人颇多争执,现在如何了?”

但没办法,满清朝廷就这副德行。天朝上国嘛,威仪当然是需要的,为别人考虑则是不需要的。下午找你喝茶,让你天亮就进宫准备怎么啦?难道这不是无上的荣耀,你必须觉得是祖坟冒青烟了,修了八辈子的福分吗?康熙虽然有见识,但做皇帝做久了,有些东西确实很难改变,除非东岸现在调集八个团的野战部队,出动大批精锐战舰,掩护他们在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人家可能才会稍稍转变下思想。

“商人逐利,本就一门心思求财,有点争执乃寻常之事,但不会影响邦交。”

像今天的赐茶,名义上说是下午,但也没说具体几点钟,那得看康熙的心情。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老子特么地一大早就要起来啊!连着两天熬夜看资料、写报告是真的伤不起,结果你让我天蒙蒙亮就要出门,不是下午才赐茶吗?

问完这些问题后,康熙笑了笑,命太监从他桌上拿了些干果,用金盘盛着送给马冲。马冲起身致谢,康熙摆了摆手,道:“朕谕尔两语,尔勿庸作答,只需谨记奏闻于贵国主席。一者,贵国主席为如此伟大荣誉之元首,兵良臣忠,国富民强,朕望他身体安康。二者,朕始终欲保持与贵国之和平。且我两国无必争之理,贵国乃遥远之国家,朕欲派兵前往,则海洋广大莫测,狂涛常起,危险殊甚,必致全军倾覆,且纵有所获,于朕究有何益?贵国亦同。假如为对抗朕而调兵遣将于贵国将士所不习惯之水土,岂非使之无端而死耶?两国征战,纵互有所获,究于两国何益?两国皆有许多土地足以自存也。”

1712年7月11日,今天是康熙赐茶的日子,依旧在他的行宫畅春园。说实话,马冲并不太喜欢这种形式的外交活动。谈判嘛,双方找个清净点的地方,坐下来一起讲数不就行了吗?不但节省时间,大家也更加轻松愉快,不比所谓的进宫面圣香?

说完这些,康熙喊来一位太监,命其赐给马冲一套自己没穿过的马褂,随后便离开了。离开之前,他特地对马冲说,今后将“不拘礼仪”地派人去接他来交谈——唔,这意味着下次面圣不用起大早了,好事。

基于这种认知,马冲很快便判明,那是康熙是在漫天要价。反正有枣没枣打三竿,若是运气好打着了呢?打不着,那是正常的,后面再提其他的条件,不寒碜。如今果然,隆科多回去后,殷扎纳又来了,康熙还要赐茶,形势已经非常明了了。

康熙走后,大臣们也退出了大殿。他们一边窃窃私语,一边看着马冲等人。康熙今天的表态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两国停战。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且主要针对的是满蒙开拓队那个方向。马冲认为这事并不过分,完全可以接受,反正满蒙开拓队也打不动了,本土也没有非要干死清国的意思,那么不妨就此谈下去,看看能不能谈出些名堂。如果能那自然最好了,如果不行的话,那么说实话他会很沮丧,因为事情的走向就完全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陆军那帮人可不是什么好鸟,既然你外交官谈不出东西来,那么就别碍他们的事,他们会倾向于用枪杆子来谈判。

回绝隆科多后,马冲一度觉得谈判将就此终结,他建功立业的梦想尚未开始就要宣告结束。但作为一个外交官,他仔细想了想,康熙并不是野蛮人,相反是一个很有国际视野、很聪明的君主。与前明那种腐儒谈判,可能你满足不了人家要求就真的崩了,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根本问题,没得谈。不过满清政府不同,他们非常务实,打在关外起就非常务实,他们非常乐意谈判,愿意妥协。这会虽然已经入关几十年,但整个体制并没有僵化,或者说还未来得及僵化,不至于一言不合就拂袖离去。面子,并不一定比里子更重要!

回到康亲王府别院后,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刚休息了十分钟,结果前院来了一大群人,马冲定睛一看,原来是宫里的,他们奉康熙之命,给东岸使团的人送来了两桌酒席,菜肴竟然和第一次进宫赐宴时一模一样——好吧,肯定不是那天的饭菜,这么热的天,早馊掉了。

所以,康熙这么提条件,马冲一开始觉得就是没有谈判的诚意。当今东岸势强,满清四面皆敌,按理来说不让你主动割地赔款就不错了,居然还想从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这是何等的妄想!

吃完这顿特别的晚餐后,晚上九点多,殷扎纳又悄悄摸了过来。他没带随从,轻身前来,似乎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一样。

满洲地区交还“逃人”同样没有可能。那些个投降的关外八旗,现在都已被迁到哈尔滨周边数县定居,以种地、放牧、渔猎为生,正儿八经的满蒙编户丁口,凭什么送给你?东岸人又不傻,关外的成年男丁一般来说可以和士兵划等号,在自己手里,数年训练之后可以加入县一级保安团,成为满蒙新军的补充兵员,这就是资源,断没有资敌的道理。

“马大使,前天你提的五点要求,皇上口谕:‘开设大使馆似无必要,可在天津、杭州各开设一领事馆,设总领事一员、领事二员、副领事二员。开放商业,兹事体大,宜细细商谈。办报、漕运二事,向无开放惯例,不允。钱庄者,东朝可在大清择一合伙人,注资合办,且应由户部监管,运银而出亦需户部批文。’”殷扎纳小声说道:“马大人,口谕呢是这个样子,皇上是这么定了调了,接下来怎么谈,还得咱们办事的人具体来,您看——”

之前隆科多过来提的那些条件,简直就是要崩的节奏。让车臣汗回乌尔格,你是开玩笑呢?那地方现在已经成了东岸势力的重要据点,不但花大代价运输建材搞了座小城,满蒙新军的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还常年驻扎此地,蒙古自卫军的总部亦设于此,四位大汗更是在此置了宅子,将妻妾儿女留此为质,这地方能让?

“可以先谈谈看。”马冲思索了会,道。他还是馋人家的商业市场,考虑到有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在竞争,事情确实不能拖下去了。

对于康熙的赐茶赐宴,马冲等人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当年俄国使者来北京,康熙哪次不得赐茶、赐宴三五回?即便他对东岸使者不是很感冒,甚至满怀厌恶,至少也得来个两三回吧?这不仅仅是吃饭喝茶那么简单,同时也是也是宣扬自身威仪,探听对方虚实的机会。而马冲当然也从中嗅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那就是清廷愿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