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04章 飞地日常(五)

第404章 飞地日常(五)

当然这并不是说义成地区的政策转向了,这不是事实。真相是他们的重心仍然在北方,且至少今后二十年内是不可能转向的。本土战争结束后,占了那么多的土地,再加上原本领土内就没运干净的人口——比如巴西高原每年都发现的印第安部落——几百万人呢,需要各个海外殖民地及仆从国分担。义成地区作为黄黑分界线五国的重要支撑点,就现阶段而言,资源仍然需要向北方倾斜,只能挤出相当有限的资金发展南方。德班等八个新定居点的设立,不知道他们攒了多久才搞定的,总之非常艰难。

而他们的到来,以及那几个定居点的相继设立,意味着义成地区行署在经过持续多年的向北发展的战略后,终于也开始稍稍把目光往南边投注一点了。南非东海岸是片肥地,气候温暖、湿润,长期放着不开发,确实有些不像话。至少,粮食先种起来吧,今后总要向内陆地区扩展的,到时候就有前景基地了。

当然以上是主流看法。事实上私下里还流传着一种非主流看法,那就是义成地区行署不想为他人做嫁衣,不想把本地区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津巴布韦高原上,因此继之前偷偷发展了义龙、五合两县后,又在义阳县南边开辟新定居点。说白了,就是为自己考虑。其实这也没啥,人家这么多年来已经付出那么多了,你还想咋地?

义成地区行署辖下的土地,毫无疑问都是东岸本土,不是什么海外殖民地。因此,这四百个印第安裔能到这里来安家落户,那都是有原因的。说穿了也很简单,他们都是在巴拉圭主动投顺,并且帮助东岸驻军很好地剿灭了地方反抗势力的“有功之人”,因此得到国家开拓总局格外“开恩”,被集体搬出,安置到了义成地区新设的这几个乡镇定居。

傍晚时分,在惊险穿越了大风浪海域后,“海鲈鱼”号在两艘蒸汽拖船的帮助下,缓缓驶进了相对平静的港湾内。韩九宏与船长打了声招呼后,自顾自地上岸,找了家旅馆住下。船只会在这里停留至少五天之间,他实在受够了船上的恶劣环境,好歹也是知名记者了,报社的效益也不错,差旅费充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海鲈鱼”号的目的地是德班港,一座设立还不到两年的港口城市,归义成地区行署管辖。在其周边,还有德定(斯坦格)、德勇(通加特)、德宏(斯科特堡)、德良(乌姆济姆库卢)、德敬(格雷镇)、明秀(彼得马里茨堡)、马渡(穆伊河)、天美(布尔弗)八个乡镇,基本都在相对湿润的沿海地带,有南非较为少见的森林,同时也非常适宜农牧业发展——就农业气候而言,东海岸确实甩西海岸好几条街。

德班港确实是一个条件十分优良的港口,与北边义成、贝拉有得一比。义成海湾开阔,水深足够,但也正是因为水域过于开阔,港湾内风浪较大,不是很美。贝拉港的水深条件极好,而且有两条河流充作其经济腹地,是后世东非三大良港之一,就是同样缺乏避风锚地,略为不美。德班港介于两者之一,水深虽然一般般,需要疏浚清淤,但自然禀赋佳。经济腹地是其缺陷,但说真的,你把这个港口交给海军,他们嘴都能笑歪了——事实上第二舰队目前也正在争取把这个港口变作军港。

他们这艘船是从河中港起航的。出发前塞了四百个印第安裔以及大量食水,甚至包括两头奶牛和一些饲料。水手长提到的“西班牙人”实际上就是指那些巴拉圭印第安人,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同时也负责给船上所有人做饭。不同的是,印第安人只能吃那些质量糟糕的黑面包,而东岸人则可以享用涂满了蜂蜜的烤得松软的甜面包。韩九宏是本地著名媒体《南非早报》的记者,平时都是和船长和高级水手一起吃饭,享用牛奶——好吧,其实是不怎么卫生的生牛奶——和甜面包一点问题都没有。

三个港口都得到了东岸人的极大重视。义成港已经成了南非有数的经济中心,德班港的前途还有些不明朗,但当本地的粮食、甘蔗、畜牧、捕鱼等产业发展起来后,肯定也不会差的。贝拉港目前还掌握在英格兰人手里,他们当年花费了十五万英镑买下的,经过多年打理之后,港口大大增值,东岸人若想买,估计不出个五六十万镑是拿不下来了——考虑到最近的英镑贬值,东岸人至少也要出150万法币才可能买下,除非人家愿意亏本出售。

“谢谢,我会的。”韩九宏礼貌地回应了一声。

一百多万买一座港口,说实话有些多了。荷属圭亚那也才350万,但人家多大面积?是你不过几百平方公里的非洲港口能比的?但这个港口又不能不买,盖因其是津巴布韦高原出海的最佳通道,不买真的不行!

“离德班港已经没多远了,几个小时内就能抵达,坚持住。”水手长又说道:“如果肚子饿了,就去问那些西班牙人要点甜面包,如果他们正在挤奶,你也可以要一杯牛奶,他们会给的。”

获得昭义城(哈拉雷)向东到贝拉港铁路经营权的是南非之星铁路公司,一家资金来源十分国际化的企业,比如意大利财团、葡萄牙殖民者、不列颠商人以及纳雷什金家族等等,他们合起来占了80%的股份,不过还好,企业的控制权还在东岸政府手里。

“谢谢,水手长先生。”韩九宏点头应道。事实上他也有些晕船,但不是很严重。这些年来,他多次乘船来往南非、东非乃至印度各地,进行新闻采访。因此,他对航海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至少不像那些旱鸭子们一般大吐特吐。不过今天的海浪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也有些受不了,这会脸色煞白煞白的。

在行军铁路已经正式修通到昭义城之后,南非之星铁路公司立刻利用这条交通干线运输人员和器材,同时从天德、昭义绥靖公署手里低价“淘”来了一大批黑人奴工,对这条总里程大约在六百公里左右的关键的出海铁路开始了正式施工。目前,他们已经从昭义、杏园(布罗姆利)、谷庄(马隆德拉)、丰喜(马切凯)四地同时破土动工,阵势拉得非常大,快速修建铁路的急迫心情一览无余。

“韩记者,注意站稳了哦。今天风浪太大,船颠簸摇摆得厉害,甲板上也都是水,滑溜溜的,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掉下海。而这种情况掉下海,没人来救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的水手长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大声提醒道。

昭义绥靖公署也乐得如此。为此甚至配合他们在昭义城以东新设了杏园、谷庄、丰喜、恒庆(黑德兰兹)、恒通(鲁萨佩)、恒丰(伊尼亚祖拉)、长建(乌姆塔利)、吉庄(马尼卡)这一系列的定居点,前后安置了万余移民,就是为了给铁路建设工地提供食物,以降低成本,加快速度。

甲板上面要稍稍好一些。至少空气比较清新,没有底舱那种无处不在的酸腐臭味,也更为宽敞,你可以站直了,不用担心碰到头顶的木板——长时间无法伸展躯体,那种感觉确实难受,甚至让人发疯。

这里额外提一句。南非之星铁路公司是自己拉起来的一套建设人马,并没有占用多少行军铁路的建设资源。后者目前已经通车到了昭义,下一步是折向西北,往西卢安瓜王国的方向修去,尽一切努力给几路行军纵队提供帮助。

来自《南非早报》的记者韩九宏刚刚从底舱出来。那里的情况不是太好,将近四百名巴拉圭印第安人挤在里边,地方狭小,空气污浊,而船底的漏水情况又很严重——没办法,木头船的通病——即便有几台人力抽水机一直不停地抽着积水,但依然让人难以忍受。韩九宏只匆匆花了半个小时,用西班牙语向几个看起来不那么晕船的印第安人问了一些问题,然后就落荒而逃了。

另外,从天德城往西北的卢伊王国方向修一条四五百公里长度铁路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但困难在于,谁都找不到投资人!这条铁路不出海,沿途目前也没发现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就吸引不了国内外的投机资金,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是一艘船龄相当老的650吨级笛形运输船。通体用热带硬木制造,耗资不菲,或许这才是其能够服役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吧。若是换成荷兰人用松木或杉木做的船只,怕不是十来年就散架了,根本不可能服务到二十年以上。

慢慢熬吧,等行军铁路、南非之星那边整得差不多了,自然就会回过头来修建这条铁路。目前只能忍耐,没别的办法。

1710年11月15日,“海鲈鱼”号风帆运输船正航行在惊涛骇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