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48章 大北方战争(六)

第348章 大北方战争(六)

马泽帕是彼得一世委任的哥萨克首领,之前是西乌克兰的酋长,因为想要摆脱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控制,而转投彼得一世。彼得一世非常开心,命他“保卫乌克兰”。但马泽帕和历任哥萨克首领们一样,内心之中既不喜欢土耳其人,也不喜欢俄罗斯人,更不喜欢波兰人。早年的前辈借助土耳其人驱逐波兰殖民者,后来又借助俄罗斯人打击土耳其人,现在嘛,当然也想借助瑞典人打击俄罗斯人了。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带着四五万军队,目前依然在追逐俄罗斯人,俄军始终没有正面迎战。他们不断退却,不断实行焦土政策,瑞典人不断前进,补给线越来越长,士兵们开始感受到了缺乏物资的痛楚,士气非常低落,战斗力下降很快。1708年下半年的时候,即便好战如查理十二,也感觉到了危险,准备撤退了。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就是马泽帕。

马泽帕早年在波兰宫廷充当侍从,后来因为绿了一位贵族,结果被人赤身裸体绑在一匹野马上,这匹马受到皮鞭及枪声的刺激而惊慌乱窜,在丛林里跑来跑去,马泽帕浑身鲜血淋漓,但侥幸活了下来,从此也恨透了波兰人。

因为战争带来的庞大压力,俄罗斯人自然把这笔贷款大部分都用于采买军事物资了,剩下的也多用来购买军工厂所需的设备、原料,聘请西欧高级技工什么的,总之都是为战争服务,而效果呢目前还没看得出来,因为双方还未曾进行主力会战。

再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了扎波罗热哥萨克的首领,然后投靠了彼得一世。彼得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喜欢喝酒,喝醉了酒还喜欢骂人打人,马泽帕就遭受过这样的羞辱,因此怀恨在心,但一直找不到机会复仇。

英格兰——尊重点好不好,我们现在改名叫不列颠啦——几个大商人家族去年给俄罗斯政府贷款150万镑,以未来五年的农产品出口为抵押,就是为了弥补俄罗斯帝国因为大北方战争而产生的财政亏空。150万镑,东岸商人可是直流口水啊,但贷款时人家条件就谈好了,专款专用,只能用于采购英格兰本土生产的军工制品、民用商品,或者用于投资本国的工业,但也得买英国机器,雇佣英国技师,总之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小算盘打得贼精。

查理十二入侵俄罗斯之后,马泽帕欣喜若狂。1708年下半年,在查理十二因为补给困难而打算撤退时,马泽帕带着三千骑兵赶到了营地,一面表示投靠,一面表示在第聂伯河那边,他有着充足的补给,还有大量战士愿意为查理十二效命,只要查理十二帮他们赶走鞑靼人和俄罗斯人。

军官引进需要砸钱,技工引进需要砸钱——想想看吧,东、俄交恶时期,沙皇曾强迫两百多名东岸技师入籍俄罗斯,可见多宝贵——教师引进需要砸钱,买装备和技术也需要砸钱,长期下来,不掏空俄罗斯国库才有鬼了!

查理十二闻言大喜,他本就好战,之前想撤退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从里加转运物资过来太远了。而现在听到乌克兰人那里有补给,哪还忍得住,当场拍板南下。

俄罗斯现在很多军官、贵族就是西方国家出身的。从彼得一世的爷爷开始,俄罗斯就重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后来东、俄关系友好时,还大量引进东岸资本和技术,小星星造船厂、阿尔汉格尔斯克枪炮厂(前身是一家修理厂)就是那时期的产物,东岸的教师甚至一度出入俄罗斯宫廷,身份自不一般。

彼得一世这人手腕也不错。他统御哥萨克多年,深知这帮墙头草靠不住,因此一早就在马泽帕身边安插了很多探子。这边马泽帕刚一走,那边就把消息送到了俄国人那里。驻扎东乌克兰的俄军将领梅尼希科夫来不及将消息汇报至莫斯科,当机立断,率领两万多精锐渡河西进,捣毁了马泽帕的老巢,将其统治区的多座城市焚毁一空,同时火线任命多位亲俄的哥萨克军官,让他们收容溃散的扎波罗热哥萨克残部,务必令其不得为瑞典人所用。

但你可别以为俄国赚钱,事实上他们在贸易上是逆差,属于净流出状态,为此欠了英、荷商人不少钱(早年债主还得多个东岸)。原因也很简单,进口的东西太多了!这后发国家啊,一旦开启工业化,哪怕是最基础、最小规模的工业化,其对现代化技术、人才、装备的渴求也是无止境的。后世的沙俄搞到一战前,工业规模已经世界第六了,但依然欠了“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兰西一屁股债,以至于最后被拖进了一战这潭浑水,惨不忍睹。

查理十二走到半路听到了这个消息,无比失望,但马泽帕拍着胸脯说以他的号召力,很容易就能重新召集大量人手,筹集足够的物资。查理十二的好战基因驱使他相信了马泽帕,于是命令全军抛弃部分辎重,加速南下,与俄国人抢时间。

英国人,现在大概是俄国最大的商业伙伴了。与俄罗斯作战的瑞典,英国商人是有一些利益,但远不及荷兰人多,甚至这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就是被荷兰人操控的,因此卖起来完全不心疼。俄罗斯呢,这些年也尝到国际贸易的甜头了,粮食、木材、鲸制品、毛皮是四大支柱,每年都会带来大量的利润。

结果嘛,自然是又失望了一次。马泽帕的名声已经彻底玩完,因为俄国人在整个乌克兰散布瑞典人是“破坏真神教条和撕裂圣母玛利亚的异端”的消息,很多哥萨克听到马泽帕的消息就躲了起来,根本不露面。瑞典人筹集不到足够的物资,再加上冬天来临,困顿无比,只能求助于克里米亚鞑靼人以及他们的宗主土耳其人。

而贵族子弟嘛,即便是没有继承权的次子、三子或其他旁支子弟,臭毛病也不少。打牌喝酒,脱岗睡觉等等,随时可见,什么都有,就是不干工作。而一旦没有这些贵族出身的官员指挥,底下人就非常有默契地开始摸鱼,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导致各种物资不能及时运出。你看看,去年10月份从英国进口的各种商品,到现在半年过去了,仍有相当部分淤积在码头,搞什么搞呢?

哈吉县的东岸人在今年(1709年)年初也得知了这个消息。警备司令吴翼飞先找来了码头的几个大批发商,侧面了解了一下如今波罗的海的商贸形势。批发商们告诉吴司令,这个冬天异常寒冷,欧陆各国都非常难过。波罗的海结冰数尺,早早就封冻,贸易的辎重车辆只好滑冰渡过松德海峡;德意志地区的农作物大面积冻萎;莱茵河、威尼斯运河等交通干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乌克兰这里不说了,从9月底就开始下雪,一直下到现在才稍稍有消停的迹象,寒风像刀子一样扫过整个草原,鸟雀都被冻死了许多,别说在野外活动的大活人了。总之一句话,现在不适合户外活动,尤其是那些连柴禾都很难找到的草原区。

俄罗斯的文盲率很高,高到小封地贵族都有很多不识字的,更别说用汉语写的文件资料了。港务局局长又是个油水十分丰厚的职位,因此自然而然地被门阀们把持了,他们利用自己在知识上的特权攫取了大大小小的各类职位,将其当成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听他们这么一说吴翼飞立刻就有数了。查理十二是傻逼吗?他现在真的很有找他质问的冲动。原本他觉得这人离开波兰后会一直向东,直趋莫斯科,虽然也很困难,但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结果呢?居然跑到乌克兰来了!你是路痴吗?这里离莫斯科上千公里,还人烟稀少,穷得跟鬼一样,你到这来作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帝国的港口管理非常原始、混乱,即便因为与东岸合作,在北德文斯克新开辟了码头,搞了一家合资船厂,但他们的业务水平依然提升有限——旧的社会制度是最大的症结。

说实话,他真的很不理解查理十二的脑回路。带着几万大军,从春天到夏天,然后从秋天到冬天,一直在野外转圈子,仗没打几场,彼得一世的毛都没伤着,就把自己折腾了个半死,这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会做的事吗?

呃,别误会,这个时节的白海处于封冻状态,并没有任何船只进出。这里的忙碌,其实是码头工人忙碌罢了,主要是为了把去年封港前抢运进来的物资归类整理,然后运输出去,送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尤其是战场。

但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没用了。他琢磨了一下东岸的政策,觉得还是得力所能及地帮瑞典人一把,这是平衡波罗的海局势的需要,也是压制俄国扩张野心的关键,不得不帮!也是在4月3日这一天,吴翼飞带上了少许随从,乘坐马车离开了哈吉县,朝克里米亚汗国首都贝克奇萨莱而去。

1709年4月3日,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依然一片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