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担心贸然相认,反而会让她抵触,所以一直拖至今日。事实上若不是他们这一期突然要提前赶赴前线,只怕他还要再等些时日,等和温见宁的关系再熟稔些,才会跟她彻底摊牌。
温见宁很少提到她早年的事,钟荟对她这些过往也只是一知半解,不过两相验证之下,最终她还是选择相信了他的话,在那之后也极力帮忙促进他们兄妹的感情。年初在香港时,钟荟父母甚至曾有心让他们兄妹相认,可最后却被周应煌拒绝了。
周应煌一口气把这些都说完后,才发现对面的女孩一直在静静地听着。
不过,这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
昏黄的电灯光下,她神色沉静,没有一丝异样,也没有流露出一丝情绪。她的表现太平静了,让他们一时摸不准她是还在生气,还是不肯相信他们的话。
直到他与钟荟的父母坦白情况,这才渐渐获取了他们的信任。
周应煌与另外两人对了个眼色,恰好菜已上齐了,她们连忙张罗起吃饭来。
再后来,无论是在联大,还是在钟家碰到温见宁时,他们仍是对面不相识。
最终大家草草地吃完了这顿饭,沉默着各自离开了。
去贺家祝寿的那一次,他只觉温见宁的眉眼和记忆中的人十分相似,有心上去问问。可在温柏青过来后,他误以为两人是亲兄妹,又阴差阳错地放了过去。
在回女生宿舍的路上,钟荟终于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起温见宁,为何反应如此冷淡。
然而他的态度越急切,钟家人的口风反而越严实,故而头一年里,他没能打听到丝毫有用的消息,开学后只能失望地返回昆明空校继续训练,打算等寒假时再去询问。
她笑了笑:“不然呢,总不能让我像戏本子里写的那样,抱着失散多年的亲人嚎啕大哭一场吧。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他是周应煌,我也不是当年的明菅了,能再遇到已是上天眷顾了,知道彼此还活着,这已经足够了。”
尽管一提到那位和他妹妹同名的作家,钟父总会岔开话题,可这样非但没有浇灭他的希望,反而愈发让他觉得,从钟家可能找到明菅的下落,来的次数越发频繁。
另外两人一时哑口无言。
周应煌只好把目光投向发表她文章的那份报纸,找上了钟家,并亲自登门拜访。
她们知道见宁这话说得其实没错,可到底还是会让人意难平。
直到他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了温见宁以本名所写的《永定桥》,这才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连忙又找人四处打听,听说温家搬去了上海,就派人去温公馆。然而温家人对外十分避讳提起温见宁的事,甚至还想反过来顺藤摸瓜查出他的身份。
果然,周应煌听了她们的转述后,情绪也有些低落。不过他还是很快就振作起来,每日在航校的训练一结束,就跑来找温见宁献殷勤。毕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只想在最后这段日子里尽可能弥补这些年来兄妹之间的隔阂。
最后,他只能失望而归。
阮问筠她们也在旁边帮忙,时常喊他们一起出去散步,并极力给两人制造话题。
可温见宁当初在老宅待的时间并不长,府里的下人们多半已不记得还有这么个小姐了,拿钱的人只糊弄他说温见宁早已死了。周应煌再追问埋在哪里,对方也语焉不详。
温见宁的态度并不冷淡,她照样有说有笑,并没有把周应煌当外人;可态度也不够热切,总让人觉得差了点什么,偏偏就是差了这点什么,让人总觉得不甘心。
这回借给明贵夫妇扶灵回乡的机会,他终于得以去淮城温家打听情况。
尽管他这些奇奇怪怪的心理,温见宁并不得知,但多少能从他的反应中看出来一些端倪。可她的性格也做不到一下子就把眼前人当成至亲来关心,只能慢慢适应。
少年时他只是周家的养子,虽有心和妹妹通信,却不敢给周家人说,怕他们嫌麻烦。当时他只想着她做大户人家的小姐,日子应该会过得很好,也没有用心找她。
至于阮问筠,自从周应煌与温见宁相认后,她们的关系愈发微妙地亲近起来,本就经常一起泡茶馆的两人更是时刻形影不离,连逛街、上课都要一起,让钟荟都有些吃味。
直至这时,周应煌这才真正开始打听起她的下落。
就比如说这天,阮问筠拉着她在昆明街头胡乱逛了一个下午,总共也没买几样东西。
临终前,明李氏拉着他的手,让他务必照顾好妹妹阿菅。
直到温见宁走得累了,实在忍不住问她,究竟想要买什么,阮问筠才有些难为情道:“他马上就要上战场了,总想送给他些东西,可我也不知道送什么好。听人说空军的待遇很好,他又不愁吃穿,送吃的穿的也没用,真让人头疼。”
多年来他一直没忘打听父母的下落,直至几年前才寻到明贵夫妇的踪迹。两人多年来遍寻儿子不得,只能在他乡做点小生意赚钱糊口。然而明贵夫妇二人多年积劳成疾,疾痛缠身,被他接走后,一家人没过几天团圆日子,他们就双双去世了。
温见宁顿了片刻:“只要是你的心意,无论是什么,他都会喜欢的。”
他与周夫人早夭的二儿子相貌有几分相似,后来被周家收为养子。
阮问筠只当她是在打趣自己,羞得扭开头看向别处,没注意到旁边人眼中淡淡的迷惘。
那位好心的夫人就是周夫人。
最终,阮问筠把一本写了注释的诗集和一块自己自幼佩戴的玉坠送给了周应煌。
他跟的那支队伍发不出粮饷,有一日底下的士兵哗变,他趁乱跑了出去,一边在街头乞讨,一边找回家的路。直到有一日他实在饿得昏了头,当街抢了一位夫人的手袋,打开从里面厚厚的钞票摸了一张,又想偷偷把手袋还回去,却被人当场逮住。好在那位丢了手袋的夫人心善,非但没有让人把他毒打一顿,反而还十分好心地让他填饱了肚子。
温见宁这个做妹妹的自然也应当有所表示,她没什么好主意,只能送了一本英文词典和一支钢笔。词典是她听说他们会和美国飞行员一同训练,想他或许会用到;钢笔是她从一位男同学的摊子上收来的德国货,制作考究,还可随身携带,将来还可以给她们写信。
周应煌,不,虎生说,当年明家把她送走后不久,他离开平桥村跑到镇上,正好赶上来抓兵丁的人,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带走了。他跑过几次,挨过几次打,后来就老实了。
周应煌收到礼物时挺高兴的,还说在他临走前会给她们准备好回礼。温见宁起初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没过几天,他突然让人传话说晚上要约她去翠湖边一同散步。
周应煌是那种浓眉大眼的长相,相貌英气又不失诚恳正直,隐约中似乎有点记忆里虎生的影子。但隔了很多年,虎生的模样早已模糊不清,她也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看岔了,直到渐渐回过神来,这才听到他絮絮的说话声一句句往耳朵里钻。
到了夜里,估计快到约定见面的时间了,温见宁先喊阮问筠陪她一起去,却只见她连忙摆手:“我还有一本文选没看完,笔记也没有整理,就不陪你去了。”
她看着对面的青年嘴巴张张合合,絮絮叨叨地说着令人听不懂的话。
温见宁转头又喊钟荟,钟荟也拒绝:“我今晚有事,就不陪你了。”
温见宁的笑容渐渐凝固在脸上。
再看冯莘,她同样一脸的歉意。
可她怎么也想不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听周应煌继续说:“我有个妹妹,早年走丢了。这几年我一直在寻找她的下落,可一直没有音讯。好在年初在香港时,总算打听到了……”
温见宁怀疑这几人瞒着自己背地里又商量了什么好事,不过这个节骨眼上问,她们肯定也不会老实交代,反正等一会她就能知道了。
温见宁就是再迟钝,这会也觉出不对劲了。
等她一人来到约定的那株老柳树下时,周应煌还没有到。她只好先坐在岸边的湖石上,一边等人,一边眺望着不远处夜色下的翠湖。
她下意识扭头看了眼旁边的阮问筠,却发现另外两人正一脸紧张地注视着她。
正值夏夜,湖边有不少行人仍在散步聊天。
周应煌看她一眼,也没说好还是不好,只放下筷子,仿佛下定了决心般慢慢道:“我这一走不知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只有一件事我始终放心不下。”
今晚的月色极好,湖心的水面上映着一枚皎洁的月亮,随着荡漾的水波浮浮沉沉,温见宁的心情仿佛也跟着上上下下地起伏。她下意识从脚边捡了一粒石子,远远地丢了出去。
她想了想,咽下口中的食物才道:“今天这顿饭我们来请客吧,只当是给你饯别。”
石子扑通一声落入水中,只溅起了一点点水花。
这一去,不知他何时才能回来,甚至不知他还能不能平安归来。
温见宁接二连三地扔出石子,可无论她怎么抛,也打不出水漂来,令她十分懊恼,原本平静的心情顿时浮躁起来。再加上湖边入夜后近水的地方蚊虫极多,她本身是容易被叮咬的体质,脚踝处很快被咬出几个红肿的包。
温见宁直觉是出了什么事,点完菜后问起,才知原来果真如他上次所说,由于前线吃紧,他们这一期的空校学生要提前毕业奔赴前线了。
好在在她耐性耗尽之前,周应煌总算气喘吁吁地赶来了。
三人一同去了文林街上的一家小饭馆,周应煌人已等在那里。他素来性格开朗,能说会笑,今日却没什么笑容,偶尔看向她们的眼神总有些欲言又止的味道。
明明已是炎热的夏天,他今晚却还穿着夹克外套,口袋里鼓鼓囊囊的,也不知揣了什么。尽管有夜色遮掩,但温见宁的眼力极好,一眼扫过去就发现了。她在心里骂了这个笨蛋几句,一手拍掉胳臂上的蚊子,径直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温见宁其实不太想出去,不过看另外两人这样坚持,她还是放下了手里的书。
(本章完)
阮问筠含含糊糊道:“也不只是为了下馆子,反正你去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