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悬案密码:龙里的女人》,就是一部全面掌握悬案魅力的杰出作品。
在早期的推理小说中,写作者格外强调、追求的是魔术般的巧计,也就是「诡计」(trick)的布设,作品充满浓厚的斗智气氛,是一场努力营造情绪波动的戏剧化演出。如今,悬案故事与阅读者的距离愈加靠近,就像是摒除舞台不用的街头魔术,手法更趋细腻、临场感更为真实深刻,旁观者很容易不自觉的捲入其中──
丹麦国会议员梅瑞特‧林格遭人无预警关入地牢,历经一百二十六天──在她三十二岁生日那天,才听见一位女性的声音,透过广播问她:「回答这个问题:为什幺我们要把妳关在这座地牢里?」
因此,这势必得透过一个(或数个)聪明的脑袋,重新检视事件始末,或藉由科技的辅助,或擅用言语劝诱云云,捡拾残缺不全的资讯,串连起乍看之下毫不相关的线索,进而找出可能的突破点,脱离调查停滞的困境。
多年前一桩调查碰壁的国会议员失蹤案,在丹麦警方成立「悬案组」的这一刻起重启侦办。资深警探卡尔‧莫尔克试图从既有的调查报告中追寻议员下落,但受害者究竟是生是死?事隔五年,又有多少线索就此模糊、中断?他该从何查起?
基本上,「悬案」是个暂时性的状态描述,与古典侦探小说里常见的用词「密室」相似(「上锁的房间」并非真的进不去出不来,多半只是让人陷入了思考的盲点,或运用了巧妙的物理机关),都是让读者预期能採取理性逻辑而非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阐明如坠五里雾的案件,最终逮捕真凶,还原真相。
一起诡异的失蹤案件,作者犹希‧阿德勒‧欧尔森巧妙的拉出两条叙事线:一是透过调查者莫尔克警探,从一条宣告此路不通的死胡同出发,着手侦察「人为何自航行海中的渡轮上消失」之谜;一是受害者梅瑞特议员,在令人发狂的幽闭空间中思索遭囚的理由,进而寻觅微乎其微的脱困存活可能。
二十多年下来,这类故事读多了,心中自然建立起一套好看不好看的标準──悬案不必具备百年历史才称得上玄奇,通篇虚构也可以精采无比;事件必得有其亟待破解、甚至略带猎奇色彩的魅力,不仅仅只是延宕未决而已,否则挂羊头卖狗肉食来无味的作品其实还真不少。
是故,此案之「悬」不只是出自调查者先前的束手无策或此刻的重新展开(如前所述,那不过是暂时的状态,在虚檷的小说世界里读者万不能容忍故事以无解收场),还包括了受害者同样莫名所以的茫然疑惑,间接得靠警方的调查爬梳出双重真相。虽然全书以第三人称书写,读者站在全知的旁观视点综览全局,反而更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细腻营造的晦涩悬疑气氛──是谁囚禁议员?犯案的动机为何?议员最终能活着脱困吗?
身为一名忠实的推理小说迷,每看到书名或是故事简介中带有「悬案」二字时,总会教我心痒难耐,急着快快买下来一读究竟。
精采的故事,岂容我在此三言两语便交代过去?还是留待各位读者继续往下翻读,尽情享受悬案的魅力吧!
悬案的魅力文/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