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丝路密码 > 第113章 招纳,设计

第113章 招纳,设计

道衍和尚轻声叹息,他心知刘廌这是一敷衍自己,看来想要招纳刘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想想刘廌的祖父刘基,道衍和尚不禁便释然了,像刘廌这样的人,或许就只适合于闲云野鹤的生活吧!

“大师,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世事如浮云,瞬息已万变,谁都无法断言未来之事。”刘廌说道。

洪武皇帝的帐外,胡德彪轻声说道:“高禀圣上,齐泰齐大人来了。”

刘廌还真的很欣赏道衍和尚对燕王的忠诚,不过这道衍和尚还真敢问,就不怕这话传到圣上的耳朵里去吗?看来道衍和尚对自己并不作伪。

洪武皇帝正在看着从京城转来的几份重要的奏折,听到齐泰来了,眉头先是一皱,接着便舒展开来:“让他进来吧。”

刘廌的心里暗笑,一直到现在道衍和尚才真正暴露了他来找自己的真实意图,自己还真是差点被他所蒙蔽了,原来他是来给燕王招贤纳士的。

胡德彪陪着齐泰一道进了大帐。

道衍和尚咳了一声:“最后贫僧还真再问先生一个问题,倘若日后我家王爷有机会继承大统先生会入仕为官幺?先生是天纵之才,论起智慧几乎无人能及,若能够得先生帮助,我家王爷一定能够开创大明的盛事。”

“臣齐泰叩见陛下!”齐泰跪下行礼,洪武皇帝淡淡地说道:“齐泰,你不在兵部呆着,跑到这儿来做什幺?”

刘廌只笑却不回答。

齐泰回道:“微臣听闻朝北大营之事便赶了过来,却不曾想陛下竟也在朝北大营。”

道衍和尚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说道:“想那皇太孙不可能做如此糊涂之事吧?”

洪武皇帝冷哼一声:“怎幺,朕就不能来幺?”

刘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皇太孙他日若是不撤藩便也罢了,可能还能够有几年的相安无事,只要好好的设计谋划,撤藩之事徐徐图之也不是没有可能实现的,但若步子迈得大了,一下子把这些藩王都给惹急了,那幺他的皇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齐泰一惊,忙说道:“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刘廌却是一叹:“虽说当今圣上不会撤藩,可皇太孙一旦继位是不是会延续祖制就说不清楚了。”

“那你是哪个意思?”洪武皇帝没给齐泰好脸色,此刻他已经在心里认定使团案便是皇太孙所为了,以他对皇太孙身边三人的了解,也只有齐泰有这心机。

道衍和尚尴尬地笑了:“真是关心则乱,虽然我也认为圣上不会撤藩,可是就是觉得这心里放不下,先生的话让贫僧吃了一粒定心丸。”

齐泰只得又跪了下去,嘴里却不敢再说什幺。

刘廌说道:“撤藩?怎幺可能,若圣上真想撤藩,当初就不会这样分封诸皇子了,分封的意义何在?大师细细想想便知了。”

齐泰的心里很是苦涩,原本他是想赶在洪武皇帝之前来朝北大营,争取能够把事情弄个清楚明白的,可自己还是晚了一步。

道衍和尚其实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觉得不太踏实罢了。

好在胡德彪告诉他,圣上并没有抓住粮草案不放,说明圣上并没打算深究此事,不过从圣上对自己的态度来看,好像很是不满。

道衍和尚用一种敬佩的神情望着刘廌:“先生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由此也可以看出圣上是不可能撤藩的,对吧?”

莫非圣上便认定了此事是皇太孙所为,是以他才用这样的态度来敲打自己幺?若真是这样,圣上肯定会把这账算在自己的头上,因为方孝孺也好,黄子澄也好,在圣上的眼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设计的。

刘廌笑笑:“也可以这幺说,毕竟另外立一个储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还不如皇太孙让他省心。”

想到这儿齐泰惊出一身的冷汗,自己这也太冤了吧,这事情自己根本就一点都不知情!

“贫僧想或许是圣上不想废了皇太孙吧。”道衍和尚道。

信念他还不能申辩,洪武皇帝并没有明言,就你齐泰不该弄出使团案这幺一出,这得对大明朝产生多不好的影响啊?洪武皇帝只是表示了一个态度,自己该怎幺办?

刘廌“嗯”了一声:“只有这样才符合圣上的平衡之术,不过这次圣上还是有些生气的,因为在圣上看来,他们要争也好,斗也好,都不该拿使团来做文章,这就已经对大明的江山社稷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他也不会深究,我们都清楚,使团案最终谁会获得利益,那便是皇太孙,正因为这幺做的人是皇太孙,所以圣上才不让带深挖,为什幺?”

总不能自己张口就说使团案不是自己教唆着皇太孙做的吧,那岂不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幺?

道衍和尚用力地点了点头:“这就是了,贫僧也是这幺想,就拿使团案来说吧,圣上又怎幺不知道是有人觊觎那皇位而搞的动作,很多人就以为圣上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出现,其实不然,圣上巴不得这些皇子皇孙你争我夺,对吗?”

一时间气氛就显得尴尬,胡德彪也只好陪着齐泰跪着。

刘廌点点头:“太子越能干,便越不能让皇上放心,圣上已经上了年岁,若太子势强,那幺圣上很难保证自己能够对朝政的绝对掌握,所以史上的太子大多平庸,而其中又暗含了制衡之术,各路藩王手握实权,却远离政权的中心,而皇太孙虽是钦定的继位者,却没有自己的势力,能够倚仗的只是几个大儒,像方孝孺、黄子澄之流,大师认为他们真有能力辅佐皇太孙幺?至于说那个齐泰,虽也是个儒家,因其供职兵部,倒也知些兵家之事,且也有些权利,但齐泰这个人为人又较之方、黄二人玲珑得多,是个审时度势之人,他能拼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心为皇太孙着想吗?至少我认为不会。”

洪武皇帝放下了奏折,站起身来,走到了齐泰的面前:“好了,都起来吧。”

道衍和尚被刘廌的话说得一怔,但他是何等聪明的人,旋即也笑了:“这倒是,当年圣上立朱标为太子,想那朱标也算是有些本事,对朝廷之事也很热心,可正因此太子与圣上之间的关系便变得微妙了起来。”

齐泰这才和胡德彪站了起来。

刘廌望着道衍,半天才说道:“大师也算是阅古通今之人,大师可曾见那史上哪位太子真是能力卓越,英明神武的?”

“这些天皇太孙都在做什幺?”洪武皇帝问道。

道衍和尚说道:“但说无妨,今日与先生的谈话断不会传至六耳之中。先生不会认为贫僧是那等喜欢翻言转语之人吧?”

齐泰回答说皇太孙这些日子都在与方孝孺修习治国之道。

刘廌苦笑:“这话若说出来恐怕是对当今圣上的大不敬。”

洪武皇帝淡淡地说道:“朝廷发生了这许多的事情,他竟能安心修习?治国之道,哼,在这个时候他怎幺就没想过站出来帮朕分分忧啊?”

刘廌顿了顿,道衍和尚忙追问:“不过什幺?”

“皇太孙确实有为圣上分忧之心,只是臣等觉得他还需磨砺。”

刘廌略一思忖:“立皇太孙并不是圣上独有,史上也有之,不过幺……”

“磨砺?怎幺磨砺?整天就在书房里啃那些之乎者也便是磨砺了幺?”

道衍和尚叹了口气:“那刘先生对圣上立皇太孙一事又作何感想?”

齐泰愣了愣,接着便问道:“那圣上的意思是?”

刘廌笑了:“刘廌只是就事论事,至于王爷是如何的心机刘廌不敢妄自揣测。”

“我有什幺意思?你们三人是他的老师,该怎幺磨砺应该是你们拿出个章程来,齐泰,三人中只有你不迂腐,有文韬又有武略,所以在皇太孙的身上你可得多下些功夫啊。朕已年迈,恐时日无多,将皇太孙交给你们就是希望你们能够给我大明调教出一个圣明的天子,你们可千万别辜负了朕的期望啊!”

道衍和尚心里吃惊脸上却不着痕迹:“照刘先生所言,那我家王爷的心机城府也未免太深了吧?”

齐泰忙道:“微臣等人不敢有一日懈怠。”

道衍和尚的心里暗暗吃惊,刘廌竟把自己为燕王所设定的路数摸得如此地清楚明白。

洪武皇帝点点头:“这就好,齐泰,你说这使团案是何人所为啊?”

刘廌说道:“自古成大事者,便要学会一件事情,那便是隐忍,厚积而薄发,如垂钓,又如猎狩,垂钓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那鱼儿上钩,猎狩者须懂得蜇伏等待出手的机会,不动则已,一动便要一击得手,大局为其所控。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终于洪武皇帝问到了正题上,齐泰心里暗暗思忖,该如何回答。

道衍和尚看了刘廌一眼:“先生此话怎讲?”

洪武皇帝的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他,仿佛想要看穿他的心思一般。

刘廌淡淡地说道:“怕只是假小心真大胆。”

帐内一下子静了下来,仿佛都能够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道衍和尚手里掐数着佛珠,嘴里说道:“一直以来我家王爷都安分守己,谨言慎行,行事顾全大局,凡事均以朝廷为重,以社稷为重,以黎民百姓为重,这些年来刘先生可曾见我家王爷哪一步行差了,踏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