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杀人游戏 > 第4节

第4节

“只要你能猜对,这瓶橙汁的钱就不用还我了。”

“猜对有奖吗?”

“那么,”方程仿佛受到了鼓舞,“我会说是在这里。”

“说真的,这倒是个挺不错的想法。”我不置可否,“好了,暂时先不要管笼子,还是来猜一猜金毛躲在哪里吧。”

“这里难道是指,我们现在坐着的地方吗?”

“就像是,”方程皱眉道,“笼子没有在‘树后’,而是在‘树上’之类的吗?因为在树上爬不下来,所以无法发起反攻?”

“当然不是这个院子,而是咖啡馆室内的部分。”

“叙述性诡计,”我逐字念道,“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理由呢?”

我鄙夷地看了这个孤陋寡闻的家伙一眼,然后拿出手机,在网上搜索准确的定义。

“有三点。”方程一本正经地说,“第一,虽然规则禁止进入建筑物,但是依照金毛的个性,即使明知故犯也不足为奇。”

“什么叫‘叙述性诡计’?”

我点点头。这种程度的判断无非小菜一碟而已。

“啊,对了。”我拳掌相击,装作刚刚才想起来的样子,“公平起见,我得提前告诉你,这个故事,运用了某种‘叙述性诡计’。”

“第二,为了寻找笼子,你不得不跑到街心花园的对角;因此无可避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地’都是处于不设防的状态。换言之,金毛只要出来随便碰一下那个石墩,立刻就可以大获全胜。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唯一能想到的原因,大概就是从当时金毛身处的位置,看不见街心花园,所以无法知悉你的行动吧。和第一点结合起来考虑,我认为,金毛在某幢房子里面的可能性非常高。”

“然后呢?这样就算讲完了?”

从院子这里可以清楚地观察街心花园的情形,为了避免前后矛盾,所以才强行把金毛塞进了室内。

“嗯,笼子没有躲在树后。”我斜指远方高处,遮天蔽日的是如华盖般茂密的树冠。“你看,就是那棵树。”

“第三,你在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特意停下来,甚至不惜为此付出一瓶橙汁的代价,说明金毛所在之处,必定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当然,你郑重其事地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必定是有可能猜得到的,否则便未免太扫兴了。而直到这一刻为止,我对拾翠岛的全部认识,仍然仅限于这家咖啡馆。如此想来,这应该就是正确答案了吧。”

“金毛?”方程露出疑惑的表情,“等一下,你是不是漏掉了一段?笼子又是怎么回事?”

言下之意便是,要么是他猜对了,要么就得承认我出了一道扫兴的难题。这家伙巧舌如簧,依靠诡辩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现在进入提问环节。”我喝了一口涩苦沁凉的冰咖啡,这是只属于成年人的饮料。“请推理一下,在刚才的故事里,金毛躲在了什么地方?”

“二十年前,这里还没有改建成咖啡馆。”我干巴巴地说,“所以金毛是进不来的。”

掐指一算,在街心花园捉迷藏,原来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我终于接受了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当我从小学生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街心花园也同样在发生改变。光阴的脚步,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不曾停止。

“哎呀,真的吗?”方程故意装着糊涂,“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快门咔嚓咔嚓,闪光灯眨个不停,犹如一条高效的流水线,为盛装打扮的准新婚夫妇制造出标准化的回忆。男人们裹起如棉被般厚重的西服,女人们忙于修补被汗水弄花的妆容,由身穿背心短裤的摄影师引导,摆出千篇一律的笑容。而那些发自肺腑的欢声笑语,却似在秋末忽然响起了蝉鸣,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便再也听不到了。

也罢,在那个真相揭晓之前,暂且让他猖狂一会儿吧。

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整齐美观的花坛,将必须加以保护的古树层层包围,偏却拒人于三尺之外。花坛中间留有供人行走的小路,脚下自然也不能是未加修饰的野草,因此铺设了漂亮的大理石。只是若在如此光滑的地面上追逐嬉戏,我暗忖,恐怕会有摔跤之虞。

“没错,金毛确实跑进了一幢非常特别的房子里面。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也将会由它担当主角。”

假山、喷泉、回廊、石墩,这些诞生于二十世纪的陈年旧物,又谈不上什么历史价值,于是一概逃脱不了被夷为平地的命运。我不得不在餐巾纸上画出草图,勉强对那个仅存于记忆中的乐园加以说明。

在拾翠大街和拾翠四街的拐角处,悄然矗立着一幢三层高的洋房,安静得让人难以察觉它的存在。红色的砖墙斑驳一如往昔,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也无法让它变得面目全非。

因为时值盛夏,空调开放的室内早就座无虚席;外面的院子是吸烟区,白兰花的清香中混杂了尼古丁的浊气,难免令人感觉窒闷。但在此刻,光是两把空椅子便已弥足珍贵,更容不下这诸般讲究。稍一抬头,多年以来魂牵梦绕的街心花园近在眼前,只是不复我曾经熟悉的模样。

我打开另一张餐巾纸,再次提起了画图的铅笔。

与印象中安逸恬静的小岛截然不同,如今的拾翠岛上可谓热闹非凡。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以外,那些充满欧洲风情的建筑,也吸引了不少专门来此拍婚纱照的年轻人。这家咖啡馆由一幢两层高的老洋房改建而成,颇为气派,此时却挤得水泄不通。

“我们把它叫作‘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