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法医秦明:清道夫 > 第四案 夺面老屋

第四案 夺面老屋

“哦,”我有些失望,“看来凶手进现场的时候,死者还没睡觉呢,说不准还来客厅聊了一会儿。不过,为什么不在客厅杀人,而去卧室杀人呢?如果凶手和死者一起离开客厅,为啥死者不关闭客厅的灯呢?”

另一名在电灯开关上刷指纹的技术员说:“这里的指纹我看了,和我们刚才在尸体上采集的指纹一致,应该是男死者自己开的。”

“这可就不好说了。”大宝说,“说不定,是死者睡觉忘了关灯呢?说不准是习惯性不关客厅的灯呢?说不准死者还没睡觉的时候,凶手就进来了呢?我觉得这个对案件分析的作用不一定有多大。”

“没有。”侦查员说,“报案人在院子大门口就可以看到中心现场门口小方桌上躺着的郑金氏了,没必要走到最里面的客厅来。”

我点点头,说:“那现场就没什么看的了,现在就是多取一些血,要是凶手自己受伤,在现场流血了,而我们正好又取到了他的血,就好了。”

“那报案人呢?”我问,“报案人来客厅了吗?”

我知道这项工作就是大海捞针,所以也没抱有多大希望,只是按照惯例做一遍罢了。

技术员说:“不可能,他是在屋外从窗户往里拍的,没有进现场。”

“对了,屋外有个关联现场,秦科长你们不如去看看?”庆华县的后法医说。

“那个偷拍的记者也不会开灯吧?”我问。

“哦?关联现场?”我眼睛一亮,跟随后法医快速走出院大门,沿着院墙外的小路,走到了房屋北侧的院墙外。这个位置,因为有整个房屋的阻隔,所以站在屋南侧的公路上是看不见的。

技术员摇摇头,说:“不会,我们不会去动这个灯的。我们来到现场的时候,天早就大亮了,没必要开灯。不过,我们也没注意到这盏灯是亮着的。”

墙根底下有一堆灰烬。

“是你们打开了这个房间的灯吗?”我指着天花板上闪着微弱光芒的日光灯说道。

“这是什么?”我蹲下身来,用手中的止血钳翻动着灰烬。

3

后法医说:“我们到达现场后,对现场的外围进行了搜索,最先就找到了这一处灰烬。我们觉得很可疑,就找侦查人员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整堆灰烬进行了筛查。侦查人员调查到了两点。第一,这个位置,是老两口堆放秸秆的地方,因为老两口还是烧柴火做饭,所以用得到秸秆。院内狭小,没地方堆放,这里有屋檐遮挡,不容易被雨淋,所以就堆在这里,常年都有不少秸秆堆放。第二,昨天晚上七点半,死者家再往北几百米的一户人家,看到这里有火光。”

因为大宝总记不住陈诗羽的名字,所以陈诗羽现在有了个新外号“小羽毛”。陈诗羽转头走出房间去找技术员。

“能确定是七点半吗?”我问。

“扫帚把和扫帚上都没有血迹,说明它和案件的关系不大。”我一边说,一边仰头思考。突然,我被眼前的一道白光吸引了,叫道:“小羽毛,快叫技术员来。”

“确定。”后法医说,“因为那家人正好看完新闻联播。”

“哦,这样。”陈诗羽看了看扫帚,扫帚末端很脏,黏附了各种不明物体,还有一些烧灼痕迹,唯独没有看见类似血迹的斑迹。

“肯定是杀人后,想烧房子毁尸灭迹啊。”大宝说,“这是很多入室盗窃杀人案犯,为了毁灭证据做的事情啊。”

林涛笑了笑,说:“指纹和DNA一样,被人碰过的东西,就有可能留下指纹,但这不代表被人碰过的东西就一定会留下指纹。不留下指纹,或者留下无法鉴别的指纹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造成这个情况的因素也非常多。”

“是啊。”林涛说,“七点半,老两口应该还没睡觉吧?”

“怎么会呢?被人动过怎么会没指纹?难道戴了手套?”陈诗羽问。

“刚才我问了,调查显示,老两口作息很规律。”陈诗羽说,“一般是六点钟吃饭,然后在家里做做家务,七点半左右上床看电视,九点钟睡觉。”

“这说明扫帚被人动过。”林涛说,“不过这扫帚把上,检不出新鲜指纹。”

“如果是七点半起火,那么杀人估计是七点钟左右。”林涛说,“这个时候,老人在家里做家务,那么就可以解释堂屋的灯为什么还是亮着的了。”

我连忙喊来了林涛,把我的发现指给他看。

“不。”我说,“你们不记得了吗?男死者旁边就是灶台,灶台旁边就堆放着许多秸秆。如果想毁尸灭迹,为什么不在厨房点火?跑屋外来,想用这一小堆秸秆引燃整个房子,不是痴人说梦吗?那凶手也太没常识了。”

我小心地把几个工具逐一拿开,每拿开一个工具,都可以看到工具摆放位置地面上有个灰尘空白区,唯独大扫帚所在的位置,地面上是均匀的灰尘。

“对。”后法医认可道,“我们开始也以为是毁尸灭迹,但转念一想,他在屋内随便点哪里,都容易起火,比屋外强多了。”

我绕着客厅四周摆放的家具走着,突然发现了一处异样。从表面上看,客厅里的家具都摆放整齐,柜子里存放的物品也都错落有致,没有异常。客厅的东南角放着一些农具,有铁锹、铁耙、大扫帚等。现在是4月,还没有开始农忙,所以这些工具上都落有一些灰尘,摆放工具的地面上也有不少灰尘。可是在这些灰尘中间,有一处干净的空白区,可想而知,这里原来应该是摆放着一个东西的。

“有没有可能是想焚烧什么东西?”我说,“比如凶器?血衣?”

我走出中心现场,踱到位于死者家院落北侧的客厅门口。客厅里很整齐,没有任何翻动的痕迹。因为客厅不像有人进来过的样子,所以现场勘查人员并没有把这里当成重点,所有的勘查箱和勘查设备都堆放在客厅的中央。

“这个我们也考虑了。”后法医说,“不论是烧什么,包括衣服,都有金属环扣,那么我们就应该会在这堆灰烬中筛出来,但什么都没有筛出来。所以我们觉得,凶手就是单纯地在烧这堆秸秆。”

“熟人,”我沉吟道,“好的,我去外面看看。”

“那是为什么?”我陷入沉思。

“而且通过我们调查,”一名侦查员在一旁说,“老两口的警惕意识特别强。十年前,有个小偷翻墙入室,偷走了他们家一百多块钱,从那以后,老两口处处防人,还花钱加高了院墙。所以我个人倾向凶手是熟人。”

后法医说:“也有可能与死者被杀案没有关联,或许是凶手智商有问题吧。”

“如果有人攀爬墙壁还不被我们发现,只有三种情况:一是勘查时间和案发时间隔太久,痕迹消失;二是下大雨,把痕迹冲刷干净;三是墙壁低矮,凶手可以直接跳越。这三种情况,都不符合本案,所以可以肯定凶手是门进门出的。”林涛给我做了个痕迹检验专业知识的科普。

“我们就别浪费时间了。”大宝说,“现在去殡仪馆吧?你们先上车,我去找个厕所,早饭好像吃坏了肚子。”

技术员斩钉截铁地点点头,说:“这个绝对可以确定。四周的院墙两米多高,如果有人攀爬,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在墙壁上找到攀爬痕迹。之前我们刚到现场的时候,首先是对四周的墙壁进行了勘查,四周的窗户都有铁栏杆,没人能钻得进来,院墙的墙顶也都完好,没有发现任何攀爬、踩踏的痕迹。”

看着大宝捂着肚子跑开的窘相,我笑着说:“懒驴上磨屎尿多。”

“现在大家都确定凶手的出入口在大门了吗?”我问技术员。

前期到达殡仪馆的法医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郑金氏的尸体已经被放在了解剖台上,而郑庆华的尸体则被摆放在一架运尸车上,停在解剖台一侧。

“哦。”我见中心现场血迹虽然凌乱,但是根据死者的体位和血迹,可以判断凶手按住女死者砍杀后,又在屋内和男死者有个短暂的搏斗过程,因为实力悬殊,所以男死者也重伤不治。中心现场重建几乎可以敲定,但是就算敲定了,对案犯的刻画和案件的分析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帮助。

我看了一眼尸体,心头一揪。

技术员说:“好像还排除不掉。专案组那边好像有一点儿线索,等你们尸检完,再去问问好了。听说,他们认为,如果是很熟悉的人作案,就知道值钱的东西放在哪里了,没必要翻找,直接去拿就可以。你们也看到了,老两口家徒四壁,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笔钱财。”

我经常说,法医会经历比医生更多的心理考验。虽然同样是面对死亡,但我们面对的死亡更震撼人心。有的是死状甚惨,有的是腐败不堪,有的是本不该死亡的花季生命突然陨灭。即便是看惯了各种残忍的死亡方式,但是眼前这个老人的死状还是让我揪心了一下。

“可以排除侵财案件吗?”我问。

和赵局长说的一样,老人已经没有脸了。

“没有,整个现场没有丝毫翻动。”技术员说。

尸体仰卧在解剖台上,颈部以上一片血肉模糊。从耳屏前的皮肤褶皱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古稀老人。但是从两侧颧骨开始,中间的面容已经不复存在了。血肉模糊中,还有一些白色的脑组织嵌在其中。

“现场有翻动吗?”陈诗羽问。

我麻利地穿上手术衣,戴上手套,走到尸体旁边,拉扯了一下脸部四周的皮肤,想把死者的面容还原。显然,那是徒劳。在这一片挫碎了的面部组织中,我甚至无法分辨哪一块是鼻子,哪一块是眼睑。甚至连眼球都已经爆裂,在眼眶里还看得见已经塌陷了的黑白相间的眼球壁组织。乍一眼看上去,这确实是一具没有面孔的尸体。

“对。”技术员说,“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记者够缺德的,”大宝说,“这么血腥的照片也敢往网上挂。”

“你是说女死者是固定体位被袭击,男死者是经过搏斗后死亡,是吧?”我说。

“这是什么工具形成的?”林涛的提问把我从揪心的思绪中扯了出来。

“郑金氏就仰卧在这个小方桌上,臀部在方桌边缘外面。”一个熟悉现场情况的技术员应我们的要求简要介绍现场初勘时候的状态,“也就是说上半身被人按在桌子上致伤的,而郑庆华是右侧卧位,蜷缩在灶台边。”

我用止血钳把面部缺损部位周围的皮肤拼了拼,说:“可以在还没有缺失的面周皮肤上看到条状的创口,工具倒是没什么问题,是砍器,很锋利。而且,刃长应该接近于死者面部的长度,所以,应该就是普通的菜刀吧。”

我抬头看了一眼房间屋顶正中的节能灯,说:“灯是开着的,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作案时间是昨晚,二是被害人开灯的可能性大。既然凶手在作案后没有关灯,那么也不会留下他的血指纹。”

“菜刀能把人砍成这样?”林涛问。

林涛在小方桌上方的电灯开关上左左右右地看着,说:“这个电灯开关上,也没有血指纹。开关已经被喷溅血迹污染,所以汗液指纹也提不到了。”

我点点头,说:“这样的损伤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数十次形成的。死者处于一个固定的位置,被反复砍击面部,多处创口融合,皮肤等软组织挫碎,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中心现场的小方桌上,有大片血迹。我从勘查箱里拿出一个止血钳,在血泊中翻找。很快,我从血泊中找出了一些碎头发和一些骨片状的东西。很显然,这是死者的头发和颅骨的碎片,我渐渐地明白了赵局长为何说两个老人脸都没了。

林涛可能是想到了峰岭市的案件,说:“砍击这么多次,难道又是精神病人作案不成?”

赵局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尸体,说:“损伤、工具什么的,对于这个案件应该不难。至于是不是精神病人作案,没有太多依据。上次的案件是多个不合理的点结合在一起,可以推断是精神病人作案,这个案件则不行。我感兴趣的,倒是死者的衣着。”

我笑着说:“很简单,血迹在门的位置,有东西阻隔,才不会喷溅到门外。当然,如果是凶手的身躯,是不可能阻隔得这么完全的,所以我觉得,会不会是门帘之类的东西?”

郑金氏下身穿着一条棉毛裤,光着脚,脚上还有一双没有提起后跟的布鞋。上身穿着一件棉毛衫,外面套了一件旧时的马褂儿,马褂儿在腋下的位置系了个扣子,其他的扣子都没有扣。

赵局长皱着眉头,摸了摸下巴,说:“有道理,我们之前还真没发现这个问题。这样吧,我派人调查。不过,这个问题怎么调查呢?”

“死者的衣着,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入睡时的衣着。”我说,“可能是听见有动静,披了一件外套,趿拉着布鞋就出门了。”

我看了看门口的小方桌,又看了看中心现场门外的大门、院墙,说:“不对啊。女死者是在中心现场门口被害的,从现场血迹来看,有大量喷溅。喷溅血迹不会只朝屋内喷溅,也会向门外喷溅。可是,为什么门外一丁点儿血迹都没有呢?这道门的位置就像是条分界线,门内有大量的血,门外没血,可门是开着的,这不合理啊。”

“对,”大宝说,“这个衣着反映的就是这个情况。”

说完,他又转身指着方桌对面的灶台,说:“男性死者倒伏在灶台旁边的柴火堆上,灶台上也有大量喷溅状血迹。另外,整个中心现场都有喷溅、抛甩、滴落、擦拭状血迹,可以推测,被害人和凶手有一个搏斗的过程。”

“那老头儿的衣着呢?”林涛问。

说完,赵局长拉着我,走进了中心现场。他指着中心现场门口的一个小方桌,说:“女性死者的尸体就是躺在这个方桌上的,你们可以看到,周围有大量的喷溅状血迹。”

我和大宝走到运尸车旁,拉开尸袋,暴露出郑庆华的尸体。

“中心现场是厨房卧室。”赵局长的声音隔着口罩,有些含混不清,“院落大门和厨房卧室的门紧临,进了大门右拐,就进入中心现场的门了。”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郑庆华的一张血肉模糊的面孔。和郑金氏不同,郑庆华的面部皮肤并没有破碎,但是也一样无法辨别面容。除了黏附大量鲜血外,那青紫肿胀的眼眶和完全塌陷的鼻子、上颌骨,让一张脸变得面目全非、扭曲丑陋。

我说:“这个还不好说,但肯定不是撬门入室,因为门闩上没有从外面拨动的痕迹,要么就是敲门入室,要么就是溜门入室。这就要看作案时间,死者家是不是已经关门睡觉了。”

我们检验了郑庆华的衣着。他下身穿着一条布外裤,里面是一条棉毛裤,两侧棉毛裤的裤腿卷到膝盖,只有脱掉外面的布裤才能看见。布裤的裤带没有系,拉链也是开的,只有纽扣扣住了裤腰。郑庆华也是光着一双脚,没有穿鞋子,但是据技术员反映,死者的一双鞋都脱落在尸体原始位置周围。上身穿着一件棉毛衫,外面披着一件没有扣扣子的衬衫。

“你的意思是说,凶手是熟人,敲门入室,并且没有关门吗?”林涛说。

“他也是睡眠衣着,听见动静起床的。”大宝说。

“现场有大量血迹,可以推测死者是失血死亡的。”我说,“那样,凶手的身上、手上肯定黏附了大量血迹,如果他要开门离开,可能不会在条件不好的门闩上留下指纹,但一定会在门上留下血迹。既然没有,只能说明门是开着的,他无须开门。”

我点点头,说:“中心现场还有一盆水,盆上还搭着湿毛巾,所以准确地说,他正在洗脚,然后套了一件外褂和外裤。”

这个时候,我已经走进了院落,在各个房间门口转了一圈。为了怕再次被拍照上传,尸体已经被运走,但可以看到作为厨房兼卧室的那间房屋里有大量血迹,触目惊心。

大家看了看郑庆华卷起的棉毛裤腿,都点头认可。

技术员说:“没有。不仅没有指纹,连血迹也没有。”

解剖室里突然沉寂了,大家都在暗自思考整个现场过程。

“可是门是木头的光面制作的,也没有吗?”林涛问。

沉默了一会儿,我说:“先按常规尸检吧。”

技术员摇摇头,说:“这种门是老式的对开门,在里面是靠门闩锁闭的。但门闩正好是木头锯开的毛糙面,载体不好,遗留指纹的可能性也就小。”

大家又都默不作声地开始尸检,可能是因为死者的惨状震撼了大家的心灵,也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总觉得在案件过程中,有一些解释不过去的地方,所以,整个解剖室里除了器械碰撞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的声响。

“有发现吗?”林涛问。

解剖工作进行了五个小时。

几名技术员正在门上刷指纹。

两名死者都死于重度颅脑损伤。郑金氏是面部遭砍器多次砍击,导致面颅崩裂,脑组织挫碎而死亡。郑庆华虽然头部、肩部有一些砍创,但是这些砍创不足以致死,他的致死原因是左侧面部遭钝性物体反复打击,导致全颅崩裂。

我点点头,招呼林涛和大宝,一起沿着石子路向下走到现场屋门口。

两名死者的肢体都没有约束伤和抵抗伤,可以看出凶手和死者的体力悬殊。我们之前看现场有多处血迹认为有搏斗过程,但经过尸检否定了。其实,只是郑庆华在屋子里逃避、躲闪,凶手追在身后砍击而已。郑金氏全身没有其他损伤,她应该是直接被砍倒在小方桌后,凶手连续砍击导致她迅速死亡。

隐形矛盾导致杀人的案例并不少见。可能是因为作案人的性格问题,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杀人;或者因为不可公布于众的秘密,矛盾隐藏在凶手和被害人的肚子里;又或是刚刚产生矛盾,就立即发案,没人知道矛盾的存在,这些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我们打开了死者的胃部。

“请你们来,怕是主要解决性质问题。”赵局长插话道,“明显的矛盾关系肯定是没有,但有没有隐形的矛盾不好说。截至目前,我们还丝毫没有头绪,侦查仍没确定方向。”

“胃内容物的形态已经不是很清楚了,应该是消化了两小时以上了。”大宝说,“要不,我们打开看看死者的肠内容物?”

“那,有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呢?”我打断了大宝的旁征博引,“性质确定了吗?”

常规解剖是不需要打开肠腔进行检验的,尤其是对这两具尸体,我们的解剖工作已经持续了五个多小时,这时候的我们,早已精疲力竭。

大宝说:“哦,那可不一定。我上次那个案子(1)……”

我点点头,说:“死亡时间还是能再准确一些比较好。而且老两口生活很规律,每天傍晚六点吃饭,有了固定的末次进餐时间,通过胃肠内容物判断死亡时间才是最准确的办法。”

“这么大岁数,本身也就不会有什么情仇了吧?”林涛说,“当然,你这个问题还是问得很好。”

人的小肠有五到七米,我们需要把整个小肠从肠系膜上慢慢剪下来,然后平铺在解剖台上,再把整个肠管剪开。这项工作,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也就是说,不可能因为情仇杀人,对吗?”陈诗羽问。

通过胃肠内容物迁移的距离,我们判断死者是末次进餐后两个半小时内死亡的。

侦查员接着说:“唯一比较统一的,就是这老夫妻俩感情非常好。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人看见他们争吵过。这一点,他们是全村人的榜样。”

“八点半才死亡?”我说。

“有道理。”我感叹道,“怪不得有人说,虽然侦查和刑事技术是同一部门,研究的内容却大相径庭。我们是自然科学,而侦查却是社会科学。”

“不对啊,”后法医说,“七点半就起火了,八点半才死亡?不应该是先死亡,再点火吗?难道这一堆火,和死者的死亡真的没有关系?”

“一般调查一个人的性格、为人和处事,大部分情况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侦查员说,“就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很少有群众一致反映这是个老好人,或者反映这是个大恶人的。人嘛,活在世上,总会有比较亲近的人,也会有比较疏远的人。”

“还有,还有,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宝说,“为什么要用锐器杀老太太,又用钝器杀老头儿?有锐器为啥要费劲儿用钝器?还有,那个钝器应该是什么?”

“什么意思?”

“工具没问题。”后法医说,“我记得男死者倒伏位置的旁边有个水桶,水桶里有块砖头,我们开始就认为这块砖头可能就是第二种工具。”

“嗯,”侦查员皱了皱眉头,说,“您这个问题还真不太好回答。如果综合我们的调查看,就是普通人吧。”

“我的脑袋也已经一片糨糊了。”我看了看窗外越来越浓的夜色,说,“不如我们先吃饭,再去专案组捋一捋思路?”

“这老两口为人怎么样?”陈诗羽问侦查员。我知道,了解一些前期调查情况,会更有益于勘查发现和现场分析。

4

现场房屋位于路北,地势比路基要低,大门离路边有十多米的距离。门前的地面是石子地面,可能是作为一个前院使用的。站在路边,可以俯瞰到房屋的整体结构。这是一个独门独院的小院落,从大门进去,左边是猪圈和鸡窝;正对面是一间比较大的客厅;右边是一个小间,听侦查员介绍说,这是卧室和厨房共用的房间,门口是灶台,屋内是床。

“鉴于刚才秦科长他们法医组的介绍,现在初步可以排除溜门入室盗窃的可能性。依据是时间太晚了。”赵局长说,“如果是溜门入室,那凶手必须是在死者习惯的关门时间前进入,这个时间经过调查是五点半,那么他没必要一直等到八点多才动手。”

案发现场示意图

刚才,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到了专案组,对死者的死因、致伤工具、死亡时间和致伤方式进行了介绍。

赵局长站在公路旁边,指着下方的现场房屋,说:“今天是星期一,两位老人的二儿子郑闲福,每逢星期一都会来看看他们,这在古时候就算是请安吧。今天早晨,郑闲福来看老人的时候,发现大门是开着的,走进现场后,就发现两名老人双双遇害,于是报警了。我们的法医刚才通过简单的尸表检验,确定两名老人是昨天晚上遇害的。”

这时候的我,坐在专案组里,脑子里仍然是一团糨糊。但我知道,很多时候,即便自己没有厘出思路,和别人多说多谈,思路也会清晰一些。我知道出于网上炒作的缘故,已经不可能给我们留下整理思路的时间,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

可能是因为之前现场保护出现过失误,现在这个现场的外围防护明显加强了,警戒带的每个角都有两名身着警服的警察在看守,或是民警,或是戴着学员肩章的协警。

“那么,现在大家都有什么看法?”赵局长组织起讨论。

很快,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警车在赵局长的车的引导下,下了村村通公路,在路旁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了下来。这是警方临时租用的停车场,七七八八停了几辆警车。在这户人家的路对面,是一座四周被警戒带围绕的房屋,那应该就是现场了。

后法医率先发言:“我觉得这是一起因仇杀人的案件,凶手和死者是熟人。凶手半夜敲门入室,见人就砍,杀完人后离开。”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啊。”我叹息一声。

“那屋外的火堆呢?”一名侦查员说,“我们调查的时间和你们法医推断的时间对不上啊。怎么会先起火,后死人呢?会不会是你们法医推断错了?”

“如果不是惨遭杀害,估计他们再活个十年都行。”大宝说。

“技术工作和侦查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我插话道,“即便调查的证据确凿,我们也必须坚持自己的技术所见。如果被侦查结果绑架,势必会造成技术推断的错误。”

在颠簸的车上,我打开赵局长之前给的卷宗,翻阅着两名受害人的资料。男死者叫郑庆华,土生土长的庆华县人,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从调查情况来看,老人身体非常好,自家的农活还可以胜任。女死者是郑庆华的妻子郑金氏,今年七十九岁,是五十多年前从邻省嫁来郑家的。郑金氏身体也很健康,这么大岁数,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大家都默不作声了。

车辆沿着村村通公路一直向东行驶,出了县城后,视野里是一片平原。这里仿佛没有集中的村落,家家户户都在公路的两侧建起房屋,屋后则是自家的宅基地。

陈诗羽说:“火堆可以和案件无关。但是现场客厅的灯是开着的,如果是寻仇杀人,只需要进入中心现场就可以了,没必要走到院落最里面的客厅去开灯啊。”

2

“对,我也认为这一点解释不过去。”赵局长说,“客厅的灯是一个疑点。如果这样分析呢?凶手和死者是熟人,知道死者家钱财的位置所在,所以凶手敲门入室后,直接杀人,然后戴手套进客厅,在客厅的某个地方拿走了钱财。”

赵局长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没再回答,转身钻进车里,引着我们向命案现场疾驰。

“如果是这样,那么凶手肯定是去找特定位置的钱财。”我说,“因为现场没有任何翻动的痕迹,怎么看都不是侵财现场。”

“啊?”大宝吃了一惊,“脸……脸没了?”

“如果我的分析不错,那么凶手只有可能是死者的二儿子。”赵局长说,“贼喊抓贼的事情多了去了。这个二儿子很可疑,你还记得门帘吗?”

赵局长点了点头,脸上有掩不住的悲怆:“唉,两个老人,脸都没了。”

之前,我们通过中心现场门外没有血迹,判断中心现场房间应该是有个门帘的,看来赵局长发现了什么。

“咱也别怕社会影响有多恶劣,毕竟案子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做的,还是尽快破案,这样坏事就会变好事了。”转念一想,我接着问,“现场很血腥吗?有多血腥?”

赵局长接着说:“我们拐弯抹角地问了死者的二儿子情况,没有反映出任何情况。后来,我们在中心现场的猪圈里找到了门帘。这个门帘应该是挂在中心现场门上的,被随意抛甩在了猪圈里。门帘是用塑料布做成的,上面有死者二儿子的指纹。”

“哦?还有这种事儿啊。”赵局长顿时心理平衡了些,说,“不过这次现场比较血腥,死者的死状比较惨。所以这照片一上网,就引来了无数关注,社会影响挺恶劣的。”

“血指纹吗?”林涛问。

“被偷拍了?”我嬉笑着说,“没什么大事儿吧,被偷拍这种事儿还少吗?只要不被加上个狗血的标题就好了。上次有个备受新闻关注的事件,我们的法医去医院病房对伤者进行伤情检验的时候,被某个记者偷偷地拍了照。本来这不是挺正常的事情吗?法医天天都得干这活儿啊,可是这个记者可比单纯的我们聪明多了,他给照片配了个标题,然后说什么病房外有警察二十四小时把守,不让伤者与外界有信息沟通。这多狗血啊,一个挺简单的案件,就被炒作成有巨大黑幕了。哈哈!”

赵局长摇摇头,说:“汗液指纹。”

赵局长说:“奶奶的,真是太倒霉了。不知道哪个记者正好经过现场,溜进警戒带,在现场后面的小窗中照了一张现场照片发网上了。现在市局、省厅都朝我这儿发火呢。”

“汗液指纹很正常啊。”林涛说,“因为是他最先发现的,是他报的案,他肯定要掀起门帘进门,才能看见尸体啊。”

“赵局长亲自来啦?”我下车寒暄。

“他取下了门帘,扔进猪圈,用意何在?”赵局长说。

高速路口,庆华县分管刑侦的副局长赵文正满头大汗地等着我们。他是一个老刑警,虽然不到五十岁,却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刑警经验了。而且他做事果敢,雷厉风行,得到了省内同行的尊敬。

大宝说:“说不定是他看到尸体后,慌乱中取下门帘,扔进猪圈呢?”

和其他边缘县城相比,庆华县的治安算是比较好的。我工作数年,也就来过两三次。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县城,无案则已,一案惊人。虽然发案量不大,但是破案率不高,不乏一些疑难命案的出现。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担心。

“我也觉得不太像是亲人作案。”我说,“一般亲人作案,案后都会有明显的愧疚行为。比如在尸体上盖被子,用毛巾盖脸什么的,这都是愧疚行为。但这起案件有明显的不同,凶手不仅没有愧疚行为,反而通过行为反映出他的仇恨心理。毕竟尸体毁坏严重啊,尤其是面部,砍击面部一般都出于仇恨心理,这个儿子和母亲有那么大仇恨吗?”

庆华县属于青乡市辖区,位于我省北方,三省交界处。

全场沉默。

我竖起两个指头,拎起勘查箱,快步下楼。

我接着说:“而且我思来想去,总觉得案件现场有一些问题,但问题何在,我还说不好。不如你们先审查一下他们的二儿子,我们回去捋一捋思路?”

大宝习惯性地问:“几具?”

“那个门帘在哪儿?”林涛不用在解剖台上干体力活,所以这个时候比我们精神多了,“我们去做做潜血实验(2)看看,说不准能发现点儿什么呢?”

大宝一紧张就会结巴,我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说:“走吧!庆华县命案。”

躺在宾馆的床上,现场在我脑海里一一浮现:门外的火堆、菜刀、砖头、死者的衣着……我试着将这些碎片组合在一起,想把整个案件现场还原。

林涛没理我,转身去卫生间,整理他被风吹乱的头发。陈诗羽则警惕地看着被我打开的电脑窗口。只有大宝一脸惊恐:“啊?不……不会吧?问……问我了吗?”

时钟还在“嘀嘀嗒嗒”地走着,我脑海里的碎片慢慢地拼接了起来。

我贼贼地看了他们三个一眼,说:“师父查岗了。”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自信的微笑,精神抖擞地走进了专案组会议室。

我放下电话,大宝、林涛和陈诗羽才走进办公室。

可能是审讯经历了一夜毫无收获,侦查员们的脸上都是沮丧的表情。

“不麻烦,不麻烦!”我有些激动。从苗正家被灭门案以后,就再也没有两人或两人以上被杀案发生了,总算又让我们等来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当然,是机会也就有风险,如果案件破不掉,就会像“清道夫专案”一样,让人沮丧和尴尬。

我开门见山:“昨晚整理了一下思路,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熟人敲门入室,杀人后,取财。第二种是熟人敲门入室,因仇杀人。这两种可能的共同点是敲门入室,因为大家认为那个时间点不可能溜门入室,对吧?”

师父像是揣摩到了我的心思,接着说:“当然,我这通电话不是单单为了查岗,是来给你们找麻烦的。刚才接到指挥中心通报,庆华县发生了一起两人死亡的案件,初步勘查确定是他杀,需要我们去指导、支援,你们准备准备就出发吧。”

大家纷纷点头。

我心里琢磨着,原来您老是来查岗的啊,好在我今天来得早。

我说:“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两种可能都不能解释。”

“现在是七点五十九,”师父说,“我看看你们迟到不迟到。”

大家又都露出好奇的眼神。

星期一,我来得早,翻看着陈诗羽电脑里我们聚会时候的照片,越看越有意思,铃铛的大肚子,大宝和宝嫂的交杯酒,韩亮的新女友……突然,电话铃匆匆响起。从来电显示看,是师父的电话,我心头一紧,知道又有活儿来了。

我说:“两名老人都是在中心现场就寝,对吧?凶手不管怎么进入中心现场,杀人都要有先后顺序,对吧?狭小的空间里,不可能进来两个凶手,对吧?”

我们也让吴老大在日常文件检验的过程中,别忘记辨别凶手写的那个“道”字有没有出现。一来是看看这样写错字的人多不多,二来也想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看看凶手会不会牵涉到其他犯罪,正好送来笔迹进行鉴定。当然,那只有极端巧合,才会破案。不过,这两起案件到了这种地步,也只有指望出现巧合了。

大家又纷纷点头。

当然,每天思索,依旧无法让我们从刑事技术专业方面获得突破。这两起案件变成了悬案,即便省厅已经将此系列案件挂牌督办,但作为具体实施的基层单位,仍旧是毫无头绪。

我接着说:“根据法医检验,两名死者的头部都处于固定位置,被连续打击。这样打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那么凶手在杀甲的时候,乙在做什么?”

通过一周的调查来看,侦查几乎全部做了无用功。侦查部门从流浪人员下手,考虑了争抢地盘的因素,考虑了精神病患者作案的因素,甚至出动大量警力,对现场周边的所有监控录像都进行了研判,但是依旧找不出任何线索。案件侦查不仅仅是陷入僵局那么简单,而是完全迷失了方向。侦查员的信心受挫,不知道该如何调查才好。

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当然,命案也不能放下。在这个星期当中,我们经常打电话询问龙番市公安局和云泰市公安局“清道夫专案”的调查情况。

我说:“郑金氏死于锐器砍击,郑庆华死于钝器打击,但是郑庆华身上也有锐器伤。为什么凶手把郑庆华砍倒后,换了并不顺手的砖头呢?为什么不用锐器直接砍击呢?只有一种可能,他的锐器出现了问题,卷刃了,或者刀刃和刀把儿脱离了。既然工具出现了问题,他就不方便再用锐器杀人,所以我们推断凶手是先杀女,再杀男。刃柄分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判断郑庆华并没有和凶手进行正面冲突,也就是说,没有搏斗,只有逃避。在追逐砍击的过程中,因为有大力的挥舞动作,菜刀的刃柄是很容易分离的。而且,我们在尸体上,也没有发现卷刃刀形成的砍痕。”

这一次,吴老大的精卫嘴没有马上显灵,我们又在无聊的行政工作中度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和之前一样,科室的聚会依旧举行了两次。

大家点头认可,赵局长拿起电话,走出门去。

“老大!”我做拜倒状,说,“收起你的精卫嘴吧!”

我清了清嗓子,等赵局长重新返回会议室后,接着说:“既然在门口砍击了郑金氏,而且是连续砍击,几十刀啊,那么长时间,郑庆华在做什么呢?从郑庆华的衣着情况来看,郑庆华应该是正在洗脚的时候,穿了外衣、外裤。那么,难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在被砍击的时候,还能从容地穿衣服吗?你们调查不是说两人感情极好吗?这种危难时候,郑庆华会坐视不管?”

“还不是因为样本量少嘛。”吴老大说,“如果能让凶手再写几次这个词组,我觉得暴露出的特征就会更明显,更有助于我们判断了。”

“有道理啊!”赵局长恍然大悟,“我们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吴老大说的是不排除,好吧?‘不排除’和‘就是’是两个概念。”我说。

“不管凶手是为了什么杀人,”我说,“开始我们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凶手敲门入室,进了门帘后杀人,现在怕是要推翻这个推断了。”

“你看,你看,”大宝说,“吴老大支持我了。”

“那么,你是什么意见呢?”赵局长问。

吴老大捏了捏鼻子,皱着眉头说:“上次我们说了,从墙壁上的字判断性别,肯定不科学。但是,我觉得这几个字字体娟秀,也不排除是女性写的。”

我说:“开始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联想到了屋外的火堆、客厅的灯光,现在总算是想通了。”

“首先,我们现在没有充分的依据证实凶手的性别。”我打断大宝的话,说,“其次,我看肋骨损伤,觉得女人下手应该没那么有力量。”

我喝了口水,接着说:“根据我们发现的各种痕迹、情况,综合起来,只有如下一种可能,能解释现场的所有现象。凶手在七点半的时候,点燃了屋后的秸秆堆。点燃后,火堆应该有火光,有烟味,或者凶手也可以喊叫着火了。那么,两个老人会是什么反应?”

看来大宝对上次在现场闻见的香水味是深信不疑了,这时候又纠结起性别的问题了。

“起床灭火。”大宝说。

大宝说:“性别呢?吴老大,你能看出性别吗?”

我说:“两个老人都是处于已经上床了的衣着状态,郑金氏披了件外衣,郑庆华正在洗脚,穿了外衣、外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米七的人太多了。”我摇了摇头。

大家都摇头。

“至少从文检这一块,我们大概能推算出凶手的身高吧。”吴老大说,“一米七左右,这个可以作为排查条件。”

我说:“女人可能是披了外衣出门确认着火的情况,而男人正在洗脚,因为火在屋外,也不至于十万火急,所以他有时间穿好外衣外裤,去灭火。那么,去灭火需要工具吧?灶台旁边有水桶,当然,水桶肯定不够,还需要扫帚之类的东西。大家忘了客厅里的工具吗?那里面的扫帚就有被移动的痕迹,而且有少量被烧灼的痕迹。”

“说得也是。”我说,“这究竟是习惯性错字,还是连笔造成的视觉误差,还真不好说。我们会谨慎对待的。”

“你是说郑庆华去客厅拿了扫帚灭火?”赵局长说。

“不过,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啊。”吴老大说,“我这是死马当活马医找出的特征,究竟准不准可不好说。你们也看到了,两起案件中,这个‘道’字都不太清楚。别到时候用于甄别的时候,发现这个特征是凶手两次巧合造成的,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我点头说:“两个老人感情很好,肯定会互相帮助。郑庆华拿着扫帚在屋后灭火,而郑金氏拎水灭火。郑金氏泼完水后,肯定要回到中心现场取水,那么这个时候,大门肯定是开着的。凶手就是这个时候进入了现场,在中心现场直接砍击郑金氏,郑金氏倒在小方桌上后,凶手连续砍击她的面部,导致她死亡。”

“如果真能有甄别价值,那也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可以让侦查员多找一些符合条件的人来秘密获取笔迹。”陈诗羽说。

“对啊,”大宝说,“解释不了同时杀害,就应该用逐个击破来解释。”

排查价值的意思就是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对所有有疑点的人进行筛查。因为需要获取人的真实笔迹,就要搜寻他以前的手书,在这个电脑普及的时代,这样做的工作量极大,所以不太可行。一般有排查价值的特征就是年龄、身高、性别、体貌特征等,因为这些因素排查起来简便易行,在访问中可以直接辨别,所以可以作为排查的依据。而甄别价值,指的是警方有重点嫌疑人了,可以对这个特殊的人进行重点甄别。

“那一小堆秸秆烧不了多少时间,”我接着说,“郑庆华扑灭火焰后,肯定还在纳闷郑金氏为何没再拎一桶水出来。他回到家,把扫帚放到原处。这个时候,他可能听见了异响,所以,他连灯也没关,就来到了中心现场。凶手可能此时还在砍击郑金氏,也可能潜伏在中心现场,所以郑庆华进入中心现场后,凶手接着追砍郑庆华,直到郑庆华被砍倒在灶台附近,而此时郑庆华并没有死,凶手的刀刃可能脱离了刀柄,所以凶手抄起灶台旁边的一块砖头,打击郑庆华的头部,导致他死亡。然后,凶手把砖头扔进还有小半桶水的水桶里,离开现场。”

吴老大说:“错字千千万,但同样一个字写错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没有排查价值,但是至少有甄别价值。”

“漂亮!”赵局长叹道,“这个分析,就把之前我们的很多疑惑全部解释了,那么,通过现场重建,能不能框定一下侦查范围呢?”

“这个能算是特异性特征吗?”陈诗羽插话问。

“既然不选择敲门入室,而预谋了这种计策来骗开死者家门,肯定不会是很熟悉的熟人了。之前你们调查没有明显的矛盾,那么就应该是隐形矛盾。”我说,“这不太好调查,但是有个问题,如果死者屋后着火,连几百米外的村民都有所发现,他的邻居就一点儿都没有发觉吗?”

吴老大点起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说:“不一定靠谱。不过,在两个现场中,都发现了同样的特征,虽然不甚清楚,但还是很可疑的。”

“有道理!”赵局长说,“郑家只有一家邻居,两家房子不远,按理说,他们应该知道着火的情节啊,可是邻居老两口双双否认隔壁着火。”

“这个,靠谱吗?”我把照片转来转去。

“否认的话,就很可疑了。”陈诗羽说。

我和林涛皱起眉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屏幕上的血字由于放大了,显得像素不足,模模糊糊的,加之凶手本身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就因为笔画多,写得也较为潦草,显得更加不清楚了。但是在那个淡红色的“自”字里,我们确实能看见三横。

林涛摇头,说:“之前那个门帘,后来调查死者二儿子的时候,他承认是他发现现场的时候,激动惊慌之下碰掉了,后来就随手扔在对面的猪圈里。这个应该是事实。我们昨晚对整个门帘进行潜血观察,发现了一枚血指纹。”

“我们写‘道’时,走之底里,是一个‘首领’的‘首’。‘首’字下半部分是个‘自’字,框内应该是两横,但凶手习惯性地写成了三横,这是个错字。可能他知道应该是两横,但是写的时候,会因为惯性错误造成偏差。”吴老大说。

“有证据?”我惊讶道,“那你不早说?有指纹还怕破不了案吗?”

“不清楚不是特征。”吴老大说,“现在不清楚,放大了给你们看。”说完,吴老大把照片放大到只能看到“道”字。

“你有所不知,”林涛说,“前期调查,侦查人员取了所有可能和死者有关的、有作案时间的人的指纹,包括邻居那老两口的指纹,但是通过昨晚的通宵比对,全部排除。”

“两起案件,这个‘道’字写得都不太清楚。”林涛说。

“但是既然有潜血指纹,肯定是凶手留下的呀。”我说。

吴老大微微笑了笑,说:“看,‘清’字因为是起笔,所以写得都比较工整;‘夫’字笔画简单,所以也没啥问题;唯独这个‘道’字。”

“我觉得邻居很可疑。”大宝说。

我和林涛仔细地看了看照片,还是一无所获。

“哦?”我说,“为什么可疑?说说看。”

“文化程度和错字的出现概率不一定成反比。”吴老大说,“很多有广博学识的人,也会习惯性地写错字,不然怎么会有通假字之说?而且有些错字,出于连笔的缘故,并不一定会被人发现。”

大宝说:“你还记得昨天看完现场后,我突然肚子疼去找厕所吗?现场的厕所肯定是不能用的,所以我就准备在屋外就地解决。不过,我走到屋侧的时候,看到有个厕所,看砖头的成色,应该是新建的。准确地说,不是什么厕所,就是用砖头垒了半个人高,三面墙,是个临时的厕所吧。”

“一共就三个字,而且你不说了吗,凶手的文化程度不低,怎么会有错字?”我说。

“现场的院子里好像没有厕所,那么这个简易厕所应该就是死者家的厕所。”我说。

吴老大把两案的照片在电脑桌面上放在一起,说:“你们可以看出什么端倪吗?不要在书写习惯上浪费工夫,毕竟那个不算是什么特异性。我提示一下,有没有可能有错字?”

大宝点点头,说:“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蹲在那儿上厕所的时候,抬眼就能看见邻居家的厨房。”

“哦?”我和林涛异口同声地说。

“厕所对着厨房?”我说,“看来这死者也不是什么善茬儿啊,把厕所建在人家厨房旁边,太不厚道了吧?”

吴老大接着说:“至于特异性特征,确实不好找。一来毕竟两起案件都只有这么三个字,二来书写载体是墙壁,这样丧失了很多鉴定条件。所以,我开始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看的,但是,不看不知道,这一看下去,还真是有惊喜。”

“就是啦。”大宝说,“这一举动,肯定是有挑衅意味的,而调查并没有发现死者和邻居有什么矛盾,那么肯定是有隐形矛盾存在喽。”

我点点头,认可了吴老大的说法。

话音刚落,赵局长的电话突然振动了起来。

吴老大说:“毕竟是在两地作案,首先有证据确证是一个人作案,可以排除一个组织或团体作案的可能性。至少,我们知道了这个嫌疑人的行走轨迹。”

赵局长一把抓起电话,说:“喂?嗯!好!找到他。”

“我们也知道是一个人。”我说,“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一起好奇地盯着满脸欣喜的赵局长。

吴老大说:“照片林涛传给我了,我也做了仔细比对。从书写习惯和字体的细微特征看,确认是同一个人写的肯定没问题。”

赵局长笑着说:“怕是要破案了。刚才秦科长说的那个刀刃和刀把儿脱离,我觉得很有道理。当时我就怀疑到了你们之后说的邻居,所以我打电话让派出所民警以例行调查的借口,再去邻居家,重点看他家的菜刀。当然,菜刀上即便是有血,也已经被清洗掉了,我让他们看那菜刀,是不是很容易刃柄分离。”

“对了,能看出有什么特异性书写特征吗?”我铺开照片,放在吴老大面前。

后面的话不用说也知道,邻居家的菜刀果真是很容易刃柄分离的。

林涛一语,把我们从拌嘴中拉了出来。

赵局长说:“虽然指纹排除了邻居家的老两口,但是指纹并没有排除我们仍没有找到的、邻居家老两口的儿子。他们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之前我们访问调查的时候,并没有找到他们的儿子,所以也没在意。”

林涛笑着说:“行了,你俩都是为老不尊,别瞎扯了,能说说正事儿吗?”

“上大学?”陈诗羽点点头,说,“这符合精心预谋作案的知识层次。”

我被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专案组很快联系了北京市公安局,当地派出所立即对学校进行了调查。这个叫郑风的大三男生被学校证实于三天前请假回家,理由是父亲生病。对周边卫生院的调查也很顺利,郑风的父亲确实在四天前因为情绪反复激动导致的高血压去医院就诊。

“万桩沉冤啊!哈哈!每年需要你们出勘现场的案件,也就二三十起。”吴老大说,“你这得四五百年,才能把万桩沉冤给洗了啊。你以为你是孙猴子啊?肯定是老天怕你们完成不了任务,给你们上上发条。”

郑风是在返回北京的火车上,被乘警抓获的。

这个成绩可不容易,虽然我们每年都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但不知道为什么,绩效考核总是比不过其他的机关科室。所以,这副宝贵的获奖春联,我们在墙上挂了两个多月,这都春夏之交了,还没撕去。

带进审讯室后十分钟,他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我们找了个喜欢书法的退休老法医,用霸气的字体写出了这副春联。一贴上墙,就受到了各方赞扬,所以我们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瓶洗发水。

三天前,他接到母亲的电话,哭诉隔壁老两口倚老卖老,总是欺负他们。郑风的父亲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即便人家把厕所建在了自家厨房门口,但他惧于郑氏夫妇在村里辈分高,也只是隐忍不发。表面虽是隐忍,但他总是咽不下这口气,在家里总发脾气。这一天,郑风的父亲突然晕倒,他的母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父亲送到乡镇卫生院住院。

横批:鬼手佛心

郑风听闻此事,立即向学校请了假,乘火车赶回老家。

下联:开胸剖腹 洗尽万桩沉冤

火车行驶了二十个小时,郑风在这二十个小时中,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杀掉这两个欺负他父母的老人。

上联:刀光锯影 织起千重法网

郑风回到家里时,他的母亲正在厨房做饭。郑风安慰他母亲的时候,还看得见窗外正在上厕所的郑庆华挑衅的笑容。

我们勘查一组创作的春联是这样的:

母亲去医院送饭,郑风却没有跟去。他策划了如何逐个杀死两个老人,并且在他的母亲从医院归来之前全部完成。

为了提高民警的文化修养,今年春节的时候,厅里办了春联大赛,要求各科室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创作一副春联。

郑风一身的血迹,把他的母亲惊得失魂落魄。他的母亲在灶台里烧掉了他身上的血衣,并让他赶紧赶回学校。毕竟,警方怀疑到一个正在千里之外上大学的青年,可能性不大。

“我和你说啊,我觉得你们今年这么忙还遇上系列案件的主要原因,在于你们的那副对联。”吴老大龇着牙说。

然而,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郑风在青乡市火车站躲避了一夜,清晨终于登上火车,以为总算可以逃脱罪罚,没想到正在做着白日梦的他,在自己的卧铺上被乘警死死按住。

对于这个文理兼通的老学究,我是肯定说不过他的,于是,我翻了翻眼睛,说:“是啊,悲鸣啊,您老这不是悲鸣吗?”

“上大学不代表什么,”林涛说,“人格修养比知识储备重要得多。”

“精卫?”吴老大嬉皮笑脸地说,“你说的是填海的那个吗?那你就一知半解了。精卫可不是乌鸦,精卫是太阳神的小女儿,化作的是一种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鸟,栖息在发鸠山。之所以叫精卫,是因为它的叫声是这样的,是一种比较凄惨的悲鸣。”

大宝却有不同意见:“我觉得这老两口也确实是欺人太甚了,只是这郑风的孝心,用的方法不对罢了。”

吴老大和我们关系甚好,玩笑即便开得过分,他也不会生气。

“是啊。”我说,“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矛盾调和不了呢?最终要演变成这样的悲剧。两名老人不得善终,一个栋梁之材毁于一旦。可悲啊,可悲。”

“自己说过的话,这么快就忘了?”我说,“我说你是乌鸦嘴吧,你自己还不信。上次你一说有命案,马上就来命案;上次你说什么‘如果再发生一起连环案件,再拿这三个字来,说不准我就有什么发现了呢’,你看,还真来了个连环案件。您这金口玉言啊,还真是灵验。我充其量就是个乌鸦,但您老,能赶得上精卫啊。”

“天哪!”大宝叫道,“怎么你说得好像你不是人类一样,难道你成仙了?”

“补偿?为啥要补偿你们?”吴老大满脸堆笑。

“超自然显然是做不到的。”我看着远处正在帮助韩亮整理勘查车坐垫的陈诗羽,说,“那么多的奥秘我都还没参透呢,大到我现在还分析不出那个‘清道夫’是谁,小到我都看不懂小羽毛照的照片。”

“说吧,你怎么补偿我们?”我把一沓案件照片摔在吴老大的办公桌上,装作气鼓鼓的样子说。

“照片?什么照片?”大宝来了兴趣,一脸好奇。

1

我坏笑着说:“出发前,我看了陈诗羽给我们拍的聚会照片。有些照片的取景很不自然,这不是一个摄影发烧友应该犯的错误。比如,一张照片的中央没有内容,照片的一角是韩亮,而韩亮的女友却没有照进去。”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韩亮?”大宝仍是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

“咸吃萝卜淡操心。”林涛说完,悻悻地走开了。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便笑。

(1) 见法医秦明系列万象卷第二季《无声的证词》“暗中窥视”一案。

即便看惯了各种残忍的死亡方式,眼前的死状还是让我揪心了一下。老人的脸,已经没有了。

(2) 做潜血实验是为了观察是否有潜血反应。当现场黏附的血迹量极少时,肉眼无法观察到,但通过鲁米诺、四甲基联苯胺等化学药剂可以显现出来极微量的血迹形态,称为潜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