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原 ……通道……不对,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间屋子就是……
——我立刻为一本正经探讨这个问题的自己感到脸红。这个设想的确太不现实了。我正要结束这个话题,却听到栗原在电话那头嘟囔着些什么。
笔者 你发现什么了吗?
笔者 ……是哦。不好意思。我就是突然想到这儿了。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说过好了。
栗原 没,你刚才说的那些,让我想起一些别的事……对了,这套房子之前的居住者是丈夫、妻子、孩子的三口之家,对吧?
栗原 我确实有点儿疑惑:这家人真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笔者 是的。
笔者 是我想得太多了吗?
栗原 那样的话,床就多了一张呢。夫妻睡在二楼的卧室,孩子睡在儿童房。那么,一层这间卧室,是给谁用的呢?
栗原 嗯……你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
笔者 嗯……可能是给来家里做客的客人住的?
这样一来,人就可以通过一层的那个空间,来往于儿童房和浴室。这家的父母不想让外界知道家里有小孩儿。可是,想从儿童房去浴室,必须经过有窗户的走廊,如果这时被外人看见就糟了。所以他们直接在儿童房里建了一条通往浴室的暗道,方便孩子洗澡。而儿童房的书架,也许就是掩盖暗道入口的摆设……这是我的猜测,你怎么看?
栗原 嗯,应该是吧。我们不清楚对方的具体身份,但应该常有人来这个家做客。客人、没有窗户的儿童房、浴室和淋浴间,再结合刚才关于“通道”的推测,一个故事的雏形就出来了。
比如在儿童房和浴室的地板上,各有一个通往一层的洞口。这两个洞口,都和一层的空间相连。
唉,我的想法才是真正的不切实际呢,不过你就当这些是我的胡思乱想吧。
笔者 所以……这不过是我一个外行人的空想啊:一层的这个空间,会不会是一个通道呢?
胡思乱想
栗原 啊,的确。
栗原 以前,这个家里住着一对夫妻和一个小孩儿。出于某种目的,孩子被关在儿童房里。夫妻俩经常往家里招揽客人。
笔者 于是,我把一层和二层的平面图叠在一起看了看……一层的那个空间,正好跟儿童房和浴室的墙角重合欸。简直就像架在这两个房间中间的一座桥。
他们在客厅闲谈,然后在餐厅用餐。丈夫向客人劝酒,客人高兴地喝下去。妻子对醉得厉害的客人说:
栗原 原来如此。
“今晚睡在我家如何?反正还空着一间卧室。
笔者 那个……我还是很好奇一层那个空间。我觉得,它说不定和二层的平面图存在某种关联。
“洗澡水也烧好了,请不要客气。”
栗原 别客气。怎么啦?
于是,客人被带到二层那间没有窗户的浴室。
笔者 不好意思,又来叨扰你。
确认客人开始洗澡后,妻子就给儿童房发信号。孩子便拿着某样东西,爬进地板的洞口,经由一层的通道闯入浴室。然后……
我又拨通了栗原的电话。
用刀刺向客人的后背。
神秘的空间
笔者 欸?!怎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情节……?
这是偶然吗?还是……
栗原 哎呀呀,这些全是我的胡思乱想嘛。
没想到,结果准确无误地印证了我的猜想。
光着身子,没有武器,喝得醉醺醺的客人压根儿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连反抗都做不到。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将刀刺向客人的后背,血流成河。最终,客人不知就里地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这时,我的脑海中掠过一个臆测。一个荒唐至极的臆测。我一边告诉自己“这不可能”,一边将两张图纸叠在一起。
也就是说,这个家是为了杀人建造的。
我将一层和二层的平面图对比着看。只看一层的话,除去那个神秘的空间,这就是一套普通的房子。那个神秘的空间,真的是没做完的收纳间吗?
笔者 不会吧……你是说着玩的吧?
又看了一遍平面图,边看边发挥想象——囚禁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的小孩儿,在双人床上呼呼大睡的父母。
栗原 嗯,基本上就是说着玩的。但到底是真是假,我也说不好。
我谢过栗原后,挂了电话。
你在网上搜过“奇案”吗?
栗原 虽然平面图不能代表一切,但如果是我,应该不会买吧。
一搜索就会出现不计其数的有关离奇案件的记录,像充满恶意的恐怖小说一样令人毛骨悚然。这世上有的是扭曲得超乎我们想象的犯罪案件。
笔者 还真是。……这么一看,这栋房子确实挺诡异的。怎么办呢,最好还是别买了吧?
假如真有这样一对夫妻,改装家宅,为了不脏自己的手,利用孩子杀人……我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栗原 也不是完全没有,但确实挺少见的。话说,浴室里也没有窗户呢,淋浴间明明有那么大的窗户。
笔者 不……可是……就算真是这样,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笔者 淋浴间和浴室是分开的欸。这种情况不多见吧?
栗原 这个嘛,如果只是发自内心地想杀一个人,用不着设计这么多机关门道。对他们来说,这种杀人方式恐怕已经习以为常,重复了很多次了。那样的话,就不仅仅是因恨起杀心了。他们说不定是受人所托,忠人之事。
栗原 怎么了?
笔者 受人所托?
笔者 原来如此。咦?
栗原 网络上有很多宣传“杀人代理”的网站,这些暗网一度成为社会问题。“杀人代理”中,几乎一大半是骗子,但据说也有人真的愿意接受杀人委托。听说要价低的,二三十万就愿意接下委托。“杀人代理”换个说法就是业余杀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多,越发巧妙了。
栗原 就算是夫妻,也不愿老被对方瞧见自己刚洗完澡的样子吧?我猜他们的关系肯定非常亲密。恩爱夫妻和被关起来的小孩——这种失衡的感觉让我有些毛骨悚然……唉,也许是我想太多了。
笔者 也就是说,这座家宅是杀人代理商的工作现场?
笔者 说起来,两个房间的分隔处没安门呢。
栗原 是说不排除这种可能。不过,我也就是随便一想。
栗原 其实这个房间有些地方也不太对劲。平面图靠上的位置有一个淋浴间对吧?既然如此,旁边的房间应该兼顾更衣室的功能,但这样一来,从卧室里就能将更衣室一览无余。
——利用小孩儿杀人的杀手夫妇。这“随便一想”,也太跳脱了。
——我一下子想起柳冈的话,“内部采光不错,空间敞亮”。
栗原 让我再胡乱设想一个:刚才我们提到“书架是掩盖暗道入口的摆设”,儿童房还有另外一个书架对吧?
栗原 大概是吧。这间房间和儿童房不同,很敞亮,窗户也多。
那么,这个书架下面,是否也可能有一个暗道入口呢?
笔者 是一间放着双人床的房间。应该是夫妻的卧室?
笔者 这……
栗原 对了,儿童房旁边是卧室吧。
栗原 假如当真如此,那么暗道的另一端应该在哪儿呢?
两个浴室
笔者 嗯……储物间。
栗原 不知道。不过,只要看看平面图就会明白,这个家庭显然发生过不寻常的事情。
栗原 你也认为是储物间吧。这就说明,这套房子里还存在一条处理尸体的通道。
笔者 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笔者 此话怎讲?
我觉得,这对父母似乎想一直将孩子囚禁在屋子里,从根本上隐匿他存在的事实。
栗原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
怎么说呢,你不觉得这个布局像是有意用所有的房间将儿童房围在最里面吗?不过,儿童房本来就没有窗户,想从外面看见孩子,也不可能。
夫妻俩平安无事地把人干掉了,可也不能把尸体放在浴室不管,得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尸体处理掉。于是他们再一次使用暗道,通过暗道搬运尸体。但洞口太小,成年人进不去。于是夫妻俩用锯子或其他工具将尸体切碎,让碎块能进出暗道,并且重量还要孩子搬得动。
栗原 有可能。更进一步分析,也许父母不想让任何人见到这个孩子。请看二层的整体平面图。
笔者 欸?!
笔者 是虐待吗……?
栗原 夫妻俩将切碎的尸块从浴室的暗道口扔下去。
栗原 若说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可能又有点儿过了。这种设计透着大人想把孩子彻底控制住的强烈意志。或许大人是把孩子关在了这间屋里。
孩子花上好几个小时,将尸块一块一块地搬进自己的房间,再将它们投入另一个暗道口。尸体就这样被人从浴室运到了储物间。储物间的隔壁是车库。接下来,夫妻俩将尸体塞进车的后备厢,直接开到附近的大山或树林里抛尸。
笔者 没有窗户、双重门、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就跟单人牢房似的。
——这套房子的卖点之一便是“离车站不远,周边绿树成荫”。
栗原 也许是吧。
栗原 这一整套流程,都是在没有窗户的屋子里进行的。也就是说,这家人可以在不被外界看到的情况下将人杀掉。年中无休,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想什么时候动手都行。你觉得呢?
笔者 真的欸。是专门给儿童房配的厕所吗?
——刚才都是栗原一个人在说,我一直插不上话,现在我打算把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直接丢给他。
栗原 而且这栋房屋还有一个地方让人费解。请看厕所那里,从那扇门的位置来看,只能从儿童房进去对吧?
笔者 嗯……假设你刚才说的全都是真的,这家人何必要把事做得这么绝呢?如果杀人的时候不想被外界看到,拉上家里的窗帘不就行了吗?
笔者 原来如此。
栗原 正因如此,才有必要这么做。一般来说,不想被外人看到家里情景的时候,人们才会拉上窗帘。杀人的话,就更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人会怀疑整天敞着窗帘的人家会发生杀人案。
栗原 那样的话,把窗帘拉上不就行了吗?而这间屋子压根儿一扇窗也没有,这一点很诡异啊。
笔者 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战术?
笔者 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呢?比如孩子有皮肤方面的病症,不能见太阳什么的。
栗原 是的。请看平面图,这套房子的窗户格外多。
栗原 多数父母都希望儿童房尽量有好的采光……这种一扇窗户也没有的儿童房,至少我是没在独栋房屋中见过呢。
我简单数了一下,就数出了十六扇,像对外人说“请多看看”似的。这种设计似乎就是为了掩人耳目,藏起绝不能让人看见的房屋。
——我仔细一看,儿童房的确没有代表窗户的标记()。
笔者 嗯……
栗原 而且这个房间,一扇窗户都没有哦。
栗原 唉,这些都是我的猜测,你不要当真哦。
笔者 确实挺奇怪的。
和栗原打完电话后,我发了一会儿呆。
栗原 没错,而且门的位置也很奇怪。打个比方:从楼梯间上到二层,再进入儿童房,要兜很大一个圈子吧。为什么要设计得这么麻烦呢?
假如栗原说的都是真的,那怎么办呢?要报警吗?别开玩笑了,警察绝不可能认真对待。
笔者 嗯……咦?这里有两扇门。双重门?
“杀手一家建的杀人作坊”——如此脱离现实的设定,相信它的人才不正常。也许栗原一开始就存心想取笑我。
栗原 诡异的地方在二层。你看那间儿童房,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了吗?
然而,我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必须把刚才听来的内容,告知找我商量此事的柳冈。“杀人作坊”就算了,儿童房的事还是应该跟他说说的。
笔者 是吗?除了那个神秘的空间,我倒是没发现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妥。
事实
栗原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平面图的时候,我感觉这间房子很诡异呢。
笔者 喂,好久不见。
笔者 这些细节我就不太清楚了……孩子的年龄很重要吗?
柳冈 啊,您好!上次给您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
栗原 小孩儿……有多大年纪?
笔者 没事没事。今天我打电话就是为了这个。我刚刚跟设计师栗原先生通过电话。所以……我应该从哪儿说起呢……
笔者 之前住在这里的人。好像是三口之家,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孩儿。
柳冈 啊——其实呢……有关那件事,我得跟您道歉……我已经决定,不买那套房子了。
栗原 话说这个房子,是什么人建的?
笔者 欸!为什么呢?
——栗原的声音忽然阴沉下来。
柳冈 我想您已经听说了,毕竟发生过那样的事。
栗原 应该是吧。不过……
笔者 哪样的事?
笔者 所以跟怪谈什么的就不沾边喽?
柳冈 咦?您没看今天早上的新闻吗?听说那栋房子附近的小树林里,好像发现了碎尸。
栗原 这样考虑相对合理一些。
笔者 欸……?
笔者 这样啊。也就是说,放弃这一方案的时候已经开始施工,平面图不能再改,才留下了这么一个空间?
柳冈 这个蛮不吉利的嘛。所以今天早上,我就拒绝了。
比如这样,在客厅一侧安一扇门,这里就可以用作壁橱;在厨房一侧安一扇门,这里就可以用作碗橱。但在建造过程中房屋主人改变了心意,或是由于预算不够,安门之前放弃了这个方案。
笔者 这样啊……
栗原 说不定,一开始他们打算把这里做成一个收纳区?
柳冈 不过,我确实觉得挺可惜的。那套房子我相当满意呢,而且几乎是全新的。
笔者 原来如此。需要用它来做什么呢?
笔者 对了,那套房子的房龄是几年来着?
栗原 是的。从图里可以看出,这个空间是由两堵原本没必要存在的墙搭出来的。厨房里的这两堵墙。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这块“神秘的空间”,厨房还可以更宽敞。也就是说,房屋主人需要这个空间,不惜牺牲厨房面积,也要在这里砌墙。
柳冈 听说是去年春天那会儿建成的,也就一年多点儿。
笔者 是有意为之?
——一套新建好的房子,才住了一年就要转手,这也未免太仓促了。
栗原 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空间是有意建造的。
笔者 那个,我顺便问一句,您知道之前住在那套房子里的人现在住在哪里吗?
笔者 嗯。对于一层没有门的那个空间,想听听您的看法。
柳冈 哎呀,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这属于私人信息,房地产公司应该也不会主动透露吧。
栗原 别客气。我看了你发来的房屋平面图……
笔者 也对哦。
笔者 栗原先生,好久不见。感谢您抽时间和我聊这件事。
柳冈 因为不必要的事耽误了您的时间,真是抱歉!我下次请您吃饭!
下面便是我和栗原的对话。
挂掉电话后,我用手机打开新闻网站。
我向栗原说明了情况,他似乎很感兴趣,于是我立刻将房屋平面图的资料发给他,打电话听他的意见。
看到了这样的标题——《东京都发现尸体》。
我认识一个叫栗原的人,是大型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他还喜欢看恐怖故事和推理小说,此事找他商量正合适。
八日,东京都××区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警视厅的××署正在调查死者的死因和身份。
栗原先生
根据警方消息,尸体的头部、四肢、躯干部分被切断,全部埋在同一个地点,唯独左手至今下落不明。
于是,我决定请求某个人的帮助。
“唯独左手至今下落不明”……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你熟悉超自然现象”——这似乎就是他来找我商量的原因。“神秘的空间”这个词的确相当有超自然色彩,我也很感兴趣。可我在建筑方面完全是个外行,连平面图都看不太明白。
而且,“埋在同一个地点”也很奇怪。多数情况下,作案者会将碎尸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这样警方发现尸体和调查的进度就会放慢,凶手可以争取到更多时间。可如果尸块都被埋在同一个地方,通常意味着凶手碎尸另有目的。
由于墙上没有门,进不到里面。柳冈问房地产商,对方也说不清楚。居住上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但他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所以犹豫着到底要不要买。
为了让尸体更方便地通过暗道?
一层的厨房和客厅之间,有一处神秘的空间。
不,这怎么可能?那只是毫无根据的空想。
只是,房屋平面图上有一处蹊跷。
我说服自己,关上了网站。既然柳冈已经不打算买那套房子,这件事就跟我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了。还是忘掉它吧。我打开电脑,埋头处理接近截稿日的稿子,却很难集中起精神来。
那是一栋二层的房屋,建在一条安静的居民街上。离车站不远,周边绿树成荫。虽然是二手房,但建成时间不长。内部采光不错,空间敞亮,夫妻二人看房时都感到颇为满意。
没有窗户的儿童房,栗原的臆测,真实发生的案件。
柳冈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出世了。他决定以此为契机,买下人生中的第一套房产。于是,他每天研读房产信息到深夜,终于在市内找到了一座理想的家宅。
那栋家宅,究竟发生过什么?
二〇一九年九月,熟人柳冈联系我,说有事想和我商量。他在出版公司工作,是一名销售。几年前,我们因工作相识,偶尔会一起吃个饭。
报道
※※※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仍然无法忘记那栋房子的事。无论是工作还是吃饭,那张房屋平面图时刻存在于我脑海的角落。我每天无数次打开新闻网站,查看之前那起碎尸案有无新的进展。
不过,那次听说的家宅故事,和其他故事稍有不同。
有一天,我试着将故事讲给平时对我关照有加的编辑听。对方提议:“你不如以那套房子为题材,写一篇文章?说不定会有读者主动提供信息呢。”
“二层肯定没有人,却传来脚步声”“一个人待在客厅,总觉得有谁看着我”“壁橱里传来说话的声音”——这种“有来头”的房产的故事,简直多到数不清。
说实话,我有些犹豫。那毕竟是一栋实际存在的房子,要写下毫无根据的推测,我实在有点儿打怵。
其中,和房屋有关的故事尤其常见。
但同时,我的确很好奇,想知道关于它的更多消息。
如今的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专写超自然神秘类的文章。借由工作,经常会有人讲怪谈故事或他们奇妙的经历给我听。
最后我决定隐去房产的具体位置和房屋外观,让读者无法根据文章找出那栋房屋。可能无法达到收集信息的目的,但我仍抱着一丝期待,认为兴许能有什么新收获。
朋友的求助
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写下那一篇文章,会牵出那么可怕的真相。